第59頁
山長也知道蘭姑娘的性子,他寬慰身旁的山母:“好歹荀巨伯也在她身邊,兩個人互幫互助,總比她一個人要好。”
山母聲音已經沙啞了,顯然是哭過了:“我就不應該教她醫術。”
山長沉默下來,只是輕輕拍著她的肩,明顯是知道山母的心結。
小蕙並不是好奇之人,也沒想過要打聽山母心事。但山母卻主動講了起來。
她有個同胞兄弟,兩人自幼跟著家中研習醫術。而她的胞兄天資卓越,被師長認為是天生吃醫者這一碗飯的。孟家是,雖然不排斥家中子弟學習醫術,但也是更希望男子能走仕途的。山母胞兄於是便兩道兼學,只能說他天資聰穎,不僅通過了考核獲得了官位,更是醫術精湛,聲名在外。
到了外派的時候,也因為孟家的緣故尋了一個很好的差事,也不需要他多操心。於是這位舅舅愈加對醫術上心。
既然是聲名在外,那就免不了慕名求醫之人。
之前還是一些小病小傷,尋常的醫生也是可以的。但名氣就一傳十十傳百地宣傳出去了,等到後面,便真的出現了些疑難雜症。
孟大舅又熟讀醫書,倒是迎刃而解。只是人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
他為一人看診的時候沒有做好防範措施,這也怪病人沒有提前告知全部的信息,導致他誤判,最後也染上了這病。這病來勢兇猛,不久就撒手人寰。
山母也因此有了心結。她幾乎是哭著道:“若是其他的病,我又何必攔著她,但是這是瘟疫。我是她的母親,我還能害她嗎?”
小蕙聽罷,也只能在心底默默嘆息。
她看向山長,山長也是默默嘆氣。他說:“就按照信中的所做吧。”
告知荀家,婚宴擺在尼山,等到一個月後在回到荀家再辦一場。
但實際上只是個緩兵之策。若是他們能在一個月內回來,那婚禮就照常舉行,若是不可以,那就以實情告知荀家。
荀巨伯此人,何其自私,又何其偉大。
但小蕙也知道,他定是已經想的極其清楚了,下筆也沒有一絲遲疑。
這樣的男子,她也放心蘭姑娘下嫁了。也慶幸,蘭姑娘這個時候去,鄞縣的瘟疫還沒有到不能控制的地步。她又早把一些前世控制瘟疫的藥方送給了祝英台。
其實,蘭姑娘也是問過小蕙瘟疫擴散的情況,小蕙在這種時候自然不會遮掩什麼,知道什麼就說什麼。蘭姑娘在醫術上的造詣比她精湛,自然也知道最後會沒有事情。只是她這一去,能讓傷亡降低而已。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的話有點多:
其實小蕙有一個缺點很明顯,就是她並不算是十分無私之人,從文案前文中也可以看出來,她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家人還有馬文才,其他的也只能是稍稍關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一些事情
她這麼一步一步走來,都是有想法才去做的,她是個比較理智的人
其實也算是偏執的人,所以前世才會堅持這麼久覺得自己喜歡馬文才
今生雖然做了事情改變了一些事情,但她還是偏執地認為事情還是會向前世發展,才會慢慢錯過馬文才,等到前世的馬文才回來已經來不及了
我寫文也不是要塑造一個完美的角色,王蕙這個形象其實就是我們身邊很普通的姑娘,喜歡一個人會患得患失,有小私心,但也不影響大局,有著小聰明,但也不自作聰明。她可能是我性格中理性的那一部分(畢竟人設肯定有參考一下自己的,哈哈),我還是很喜歡她的。所以也會給她一個圓滿的結局吧
最後說一句這篇正文完結後會不定時更新番外
目前已經定下的是山長山母年輕時候的故事,荀巨伯與蘭姑娘的故事,梁祝的結局,你們有什麼想看的,可以跟我說
☆、執子之手(四)
起義的前期,雖然看似來勢兇猛,但對於馬文才來說只是一個前世的預演。雖是如此,他也分了大半的心神在上面。
正如此時,他坐在大帳內,獵獵的風吹過,發出破裂的聲音,金戈之聲不絕於耳。這是他熟悉的地方,也是他實現自己抱負的地方。
地圖上的標記深深淺淺,過幾天便要有一場硬仗要打。
這樣想著,眉目間不禁嚴肅了幾分。
他嘆了一口氣,在這之前,他或許應該辦好一件事情。
到底是對蘭姑娘他們放心不下,山長還是派遣了人手去保護他們。並且暗中對小蕙也加強了監管的力度。
小蕙對此並不是沒有察覺,只是她想不通緣由。難道是怕她去找蘭姑娘嗎?
她輕笑一聲,這話連自己都不相信。
她王蕙又怎麼會有蘭姑娘這樣的俠義之心呢?她心太小,放不了天下。只要她在意的人好好的,這就是她這一趟重生最大的意義。
想罷,她提筆,只是寥寥數句。
尼山安好,勿念。不日後速歸,莫忘婚期。
事實上,她又能多說什麼?蘭姑娘的決定,沒人能阻擋,同樣,後果也只能她自己承擔。
把這放在桌上晾著,她又給自己泡了杯茶,信鴿飛來,在她的手邊安順地咕咕了幾聲,是祝英台的信。
信中祝英台對於蘭姑娘他們的舉動很是驚訝,但也心生感動。又絮絮叨叨說了許多鄞縣的現狀,先是發現了瘟疫的苗頭,蘭姑娘他們恰巧趕到,控制了瘟疫。蘭姑娘覺得留在這裡觀察一會兒,相信不久之後就能回來。
她下意識地握緊了手中的信紙。鄞縣的瘟疫……沒有了?
前世險些被屠城的鄞縣瘟疫,得到了控制。
她抬起頭,笑出了眼淚,原來前世之事,也可更改。
她鎮定下來。收起眼淚,她疊好信紙。準備把消息告訴山母他們。
到了門前,卻無意中聽到他們兩個的談話。
山長道:“不知小蕙是否也會到戰場中去?之前祝員外給我寫信,提了一嘴這英台也去了鄞縣,他問我,梁山伯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物?”
山母的聲音輕緩,帶著點寬慰的味道:“小蕙不似蘭兒,她生性通透,又善於權衡利益。而蘭兒,有些時候又過於文氣了。只是小蕙到底是年歲小,之前我便看出來她雖然是喜歡馬文才,但更像是一種習慣。”
小蕙躲到了昏暗的小角落,掩了自己的身形。也慶幸現在不是白日,不然哪怕她在怎麼躲藏,影子依舊會把她出賣。
“習慣?”山長驚訝,“她與馬文才又不是經年之交?”
山母沉默了片刻,說道:“若是我覺得,她是前世之人,你會奇怪嗎?”
小蕙聽到這,心漏跳了一拍。
山長也停頓了一會兒,小蕙覺得他可能是在接受這個事實。
但是她沒想到,山長卻是這麼說的:“但小蕙畢竟是我們的女兒,這一點不會變。她與馬文才,如今看來,也沒有關係了。”
山母也感喟一句:“是啊。我看那孩子心中藏著的事情也夠多了,也就不當面跟她說了。”她也覺得小蕙與馬文才之間的緣分淺薄,又想起祝英台,就岔開了話題,“祝員外這意思是想把英台許給梁山伯嗎?”
山母聲音已經沙啞了,顯然是哭過了:“我就不應該教她醫術。”
山長沉默下來,只是輕輕拍著她的肩,明顯是知道山母的心結。
小蕙並不是好奇之人,也沒想過要打聽山母心事。但山母卻主動講了起來。
她有個同胞兄弟,兩人自幼跟著家中研習醫術。而她的胞兄天資卓越,被師長認為是天生吃醫者這一碗飯的。孟家是,雖然不排斥家中子弟學習醫術,但也是更希望男子能走仕途的。山母胞兄於是便兩道兼學,只能說他天資聰穎,不僅通過了考核獲得了官位,更是醫術精湛,聲名在外。
到了外派的時候,也因為孟家的緣故尋了一個很好的差事,也不需要他多操心。於是這位舅舅愈加對醫術上心。
既然是聲名在外,那就免不了慕名求醫之人。
之前還是一些小病小傷,尋常的醫生也是可以的。但名氣就一傳十十傳百地宣傳出去了,等到後面,便真的出現了些疑難雜症。
孟大舅又熟讀醫書,倒是迎刃而解。只是人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
他為一人看診的時候沒有做好防範措施,這也怪病人沒有提前告知全部的信息,導致他誤判,最後也染上了這病。這病來勢兇猛,不久就撒手人寰。
山母也因此有了心結。她幾乎是哭著道:“若是其他的病,我又何必攔著她,但是這是瘟疫。我是她的母親,我還能害她嗎?”
小蕙聽罷,也只能在心底默默嘆息。
她看向山長,山長也是默默嘆氣。他說:“就按照信中的所做吧。”
告知荀家,婚宴擺在尼山,等到一個月後在回到荀家再辦一場。
但實際上只是個緩兵之策。若是他們能在一個月內回來,那婚禮就照常舉行,若是不可以,那就以實情告知荀家。
荀巨伯此人,何其自私,又何其偉大。
但小蕙也知道,他定是已經想的極其清楚了,下筆也沒有一絲遲疑。
這樣的男子,她也放心蘭姑娘下嫁了。也慶幸,蘭姑娘這個時候去,鄞縣的瘟疫還沒有到不能控制的地步。她又早把一些前世控制瘟疫的藥方送給了祝英台。
其實,蘭姑娘也是問過小蕙瘟疫擴散的情況,小蕙在這種時候自然不會遮掩什麼,知道什麼就說什麼。蘭姑娘在醫術上的造詣比她精湛,自然也知道最後會沒有事情。只是她這一去,能讓傷亡降低而已。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的話有點多:
其實小蕙有一個缺點很明顯,就是她並不算是十分無私之人,從文案前文中也可以看出來,她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家人還有馬文才,其他的也只能是稍稍關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一些事情
她這麼一步一步走來,都是有想法才去做的,她是個比較理智的人
其實也算是偏執的人,所以前世才會堅持這麼久覺得自己喜歡馬文才
今生雖然做了事情改變了一些事情,但她還是偏執地認為事情還是會向前世發展,才會慢慢錯過馬文才,等到前世的馬文才回來已經來不及了
我寫文也不是要塑造一個完美的角色,王蕙這個形象其實就是我們身邊很普通的姑娘,喜歡一個人會患得患失,有小私心,但也不影響大局,有著小聰明,但也不自作聰明。她可能是我性格中理性的那一部分(畢竟人設肯定有參考一下自己的,哈哈),我還是很喜歡她的。所以也會給她一個圓滿的結局吧
最後說一句這篇正文完結後會不定時更新番外
目前已經定下的是山長山母年輕時候的故事,荀巨伯與蘭姑娘的故事,梁祝的結局,你們有什麼想看的,可以跟我說
☆、執子之手(四)
起義的前期,雖然看似來勢兇猛,但對於馬文才來說只是一個前世的預演。雖是如此,他也分了大半的心神在上面。
正如此時,他坐在大帳內,獵獵的風吹過,發出破裂的聲音,金戈之聲不絕於耳。這是他熟悉的地方,也是他實現自己抱負的地方。
地圖上的標記深深淺淺,過幾天便要有一場硬仗要打。
這樣想著,眉目間不禁嚴肅了幾分。
他嘆了一口氣,在這之前,他或許應該辦好一件事情。
到底是對蘭姑娘他們放心不下,山長還是派遣了人手去保護他們。並且暗中對小蕙也加強了監管的力度。
小蕙對此並不是沒有察覺,只是她想不通緣由。難道是怕她去找蘭姑娘嗎?
她輕笑一聲,這話連自己都不相信。
她王蕙又怎麼會有蘭姑娘這樣的俠義之心呢?她心太小,放不了天下。只要她在意的人好好的,這就是她這一趟重生最大的意義。
想罷,她提筆,只是寥寥數句。
尼山安好,勿念。不日後速歸,莫忘婚期。
事實上,她又能多說什麼?蘭姑娘的決定,沒人能阻擋,同樣,後果也只能她自己承擔。
把這放在桌上晾著,她又給自己泡了杯茶,信鴿飛來,在她的手邊安順地咕咕了幾聲,是祝英台的信。
信中祝英台對於蘭姑娘他們的舉動很是驚訝,但也心生感動。又絮絮叨叨說了許多鄞縣的現狀,先是發現了瘟疫的苗頭,蘭姑娘他們恰巧趕到,控制了瘟疫。蘭姑娘覺得留在這裡觀察一會兒,相信不久之後就能回來。
她下意識地握緊了手中的信紙。鄞縣的瘟疫……沒有了?
前世險些被屠城的鄞縣瘟疫,得到了控制。
她抬起頭,笑出了眼淚,原來前世之事,也可更改。
她鎮定下來。收起眼淚,她疊好信紙。準備把消息告訴山母他們。
到了門前,卻無意中聽到他們兩個的談話。
山長道:“不知小蕙是否也會到戰場中去?之前祝員外給我寫信,提了一嘴這英台也去了鄞縣,他問我,梁山伯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物?”
山母的聲音輕緩,帶著點寬慰的味道:“小蕙不似蘭兒,她生性通透,又善於權衡利益。而蘭兒,有些時候又過於文氣了。只是小蕙到底是年歲小,之前我便看出來她雖然是喜歡馬文才,但更像是一種習慣。”
小蕙躲到了昏暗的小角落,掩了自己的身形。也慶幸現在不是白日,不然哪怕她在怎麼躲藏,影子依舊會把她出賣。
“習慣?”山長驚訝,“她與馬文才又不是經年之交?”
山母沉默了片刻,說道:“若是我覺得,她是前世之人,你會奇怪嗎?”
小蕙聽到這,心漏跳了一拍。
山長也停頓了一會兒,小蕙覺得他可能是在接受這個事實。
但是她沒想到,山長卻是這麼說的:“但小蕙畢竟是我們的女兒,這一點不會變。她與馬文才,如今看來,也沒有關係了。”
山母也感喟一句:“是啊。我看那孩子心中藏著的事情也夠多了,也就不當面跟她說了。”她也覺得小蕙與馬文才之間的緣分淺薄,又想起祝英台,就岔開了話題,“祝員外這意思是想把英台許給梁山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