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我知道。”想到麗妃看著楚嵐時嘲諷的眼神以及她幾次想要請她去自己宮中坐坐的舉動,還有自家那輛突然壞掉的馬車和恰巧路過的夏三夫人,阿茶慢慢舒出一口氣,笑了起來,“我只是想說,我命真大。”
麗妃明顯是自詡聰明猜中了帝王心,想要除去她來討好天子,誰料卻陰差陽錯破壞了宣和帝原本堪稱天衣無fèng的計劃,還驚了他們這群帝王眼中的“蛇”……
宣和帝這會兒已經快氣死了吧?
畢竟她一個月後再毒發,和出了嵐月宮立馬就毒發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雖然她依然可能會死,他也依然可以將楚嵐推出來背鍋,可大家都不是傻子呀——害人的法子那麼多,誰會選這麼一個只差沒當眾大叫“我是兇手”的辦法來行兇呀?楚貴妃被人栽贓陷害的可能性明顯更大些。
而楚嵐若是做不成兇手了,那宣和帝想要借楚嵐離間文遠侯府和驍王府的目的也達不到了,且最重要的是,她因此事沒能死成呀。
她沒死,凌珣就不會衝動行事,宣和帝就沒法藉此機會抓住他的錯處將他拉下神壇——他的計劃可以說是完全失敗了!
想到這,阿茶忍不住心頭一松,幸災樂禍地笑了起來,麗妃真是坑夫小能手!
不想再叫她費神,也不想再回想今日那種膽顫魂飛的感覺,凌珣低頭親了親她的眉心,問道:“說了這麼久的話,累了沒有?要不要再睡一會兒?”
“剛睡醒呢,現在不累也不困,可精神啦。”阿茶搖頭,突然又想起一事,忙問道,“對了,那永王妃是怎麼回事呢?她為什麼能發現那簪子有問題?”
“永王妃是調香高手,素日裡喜歡研製各種香料。”
“原來是這樣!”阿茶恍悟,又道,“那改明兒咱們得好好地上門道個謝,今日若非她出言指點,又借了馬車給我們,我現下還不知怎麼樣了呢。”
凌珣點頭:“過些天你休息好了就去。”
“好。對了,那今日這事兒,爹爹和姥姥……”
凌珣頓了一下才道:“驍王妃在宮裡中毒,如今昏迷不醒之事,已是人盡皆知。”
“什麼?”阿茶錯愕,半晌意識到什麼,猛地抬起了頭,“不行!現在還不是時候呀!”
“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沒什麼好顧忌的了。”凌珣說這話的時候時候十分平靜,可眼中的冷意卻如同出了鞘的利劍,帶著不見血不罷休的銳利鋒芒。見阿茶驚惶不安,他垂眸,親了親她的眼睛,安撫道,“放心吧,我早有準備,如今只不過是計劃稍稍提前一些,不會有事的。”
只要她能好好地待在他身邊,哪怕是捅破了這天又如何?楚巽曾為天下百姓負了自己的家人,如今凌珣,不想,也不能再負他們了。
作者有話要說:【小劇場】
豆砸:說吧,你想怎麼死。
宣和帝:……朕不想死。
豆砸:那你還作死?
宣和帝:朕沒有!
豆砸:撒謊=作死,嗯,你繼續作。
宣和帝:……
第141章
凌珣既然已經有了打算,阿茶心中雖擔憂,卻也只能全力支持他,因此接下來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她一直閉門謝客,半步不曾外出。
這般小心,自是為了防止宣和帝惱恨之下再對她下手,也是為了將凌珣如今看似風光,實則舉步維艱的處境告知與眾——這天下能叫位高權重如驍王忌憚成這般的,可沒有第二個人。
如今“皇上不滿驍王功高,意欲鳥盡弓藏”的消息已是傳遍了大江南北,雖然事發翌日宣和帝便立即下旨徹查此事,而後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兇手——因嫉恨楚貴妃得寵,欲藉此事栽贓陷害她,使她徹底失去驍王府這個後台的麗妃抓了出來。然這年頭誰也不是傻子,麗妃遭受酷刑後交代的所謂“行兇目的”乍聽沒什麼不對,細想之下卻處處都是漏洞呢。
比如,既然手中有這般神不知鬼不覺的厲害毒物,又已成功買通了楚貴妃的貼身宮女為她行事,麗妃為什麼不直接除去楚貴妃?為何還要冒著這樣大的風險來謀害驍王妃來栽贓她?驍王位高權重,對妻子又十分看重,若驍王妃真的出了什麼事,他必然不會善罷甘休,麗妃就不怕翻船?
再者,既然已經成功在驍王妃身上下了慢性毒,為何又要使人誘發那毒,使驍王妃當場發作?這般多此一舉,可不是一句“迫不及待想要看貴妃倒霉”能糊弄過去的。
這事情裡頭顯然還有點別的什麼內幕。
而這點內幕,叫將外孫女當成了寶貝命根子的文遠侯和愛女如命的阮大人明里暗裡一鬧,如今已是人盡皆知了。
首先是文遠侯,盼了大半輩子才盼回來的寶貝外孫女差點叫人害沒了,是個人都不能忍啊!老爺子氣得掀翻了一張桌子,沒過幾日,宣和帝趁凌珣不在的時候新換上來的那個兵部尚書就被數十位御史聯手重罪彈劾了——販賣官職,糙菅人命,貪污軍餉,私造兵器……林林總總三十多條罪狀,每一條都氣得宣和帝兩眼發黑,最終不得不親手自斷臂膀。
而這位兵部尚書,就是夏駿和麗妃的親哥哥,夏明——麗妃膽敢算計阿茶,文遠侯自然也不會輕易放過。
文遠侯府在朝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府中兒孫多占據要職,在朝中的勢力盤根錯節,輕易動憚不得。宣和帝本就被麗妃的橫插一腳給弄了個措手不及,慌亂之下叫早已猜中他心思的凌珣等人逼得只能丟卒保帥,將麗妃推了出來,天知道他原本是打算按照先前的計劃咬死楚貴妃不放的,可還沒來得及逼貴妃“畏罪自殺”,前朝就突然亂了起來,這一亂,他自然就顧不得宮裡這點事兒了。
首先是夏明的落馬——兵部乃六部之一,至關重要,從前的兵部官員許多都是凌珣的人,宣和帝費了好大的勁兒才將他們擼下來換成了自己人,可這才沒多久呢,自己一手扶上來的夏明就叫人給搞下來了。這心痛氣恨的勁兒還沒過去,文武百官們開始鬧了:國不可一日無君,兵部也不可一日無首啊,皇上,咱們來商量商量叫誰接任這兵部尚書的職位唄?
驍王在百姓乃至文武百官中都有著不可攀越的威信,尤其朝中的武官,大部分都是他的崇拜者,其中還有許多還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宣和帝找了許久才找到一個能做自己人培養的夏明,如今夏明突然落馬,他在倉促之間竟是找不到第二個合適的人替之。
前朝倒是有好幾個被推舉上來的人,論資歷論能力,那幾人確實都很適合做新任的兵部尚書。可問題是,他們一個是凌珣的舊部,一個獨生子受過凌珣救命大恩,還有一個是凌珣的深度崇拜者,連平日裡代步用的馬都要和凌珣的坐騎起一樣名字的!
宣和帝覺得自己快要吐血了。
而就在這時,文遠侯突然親自上朝,當庭指出案子裡的種種疑點,要求再一次徹查驍王妃中毒真相,為外孫女討回一個公道。
文遠侯從前是御史大夫,都察院的頭兒,一張毒嘴噴遍天下毫無壓力,就連宣和帝從前也沒少被他噴。雖說他早年已經告老還鄉,可嘴上功夫依然毒辣,一朝重出江湖,仍是叫人招架不住。
宣和帝驚怒得恨不得當庭宰了他,可從前為了自己仁德聖賢的名聲,他素來都是被噴了也一副“朕虛懷若谷,善於納諫”的寬宏模樣的,如今若是表現出異樣,豈不是叫人懷疑?
於是宣和帝只能死死壓著殺人的衝動,擠出笑臉對老爺子好言相勸。
好生安撫了一番之後,文遠侯倒也沒再鬧,可驍王妃中毒之事的真相大伙兒心裡也明白得差不多了——能在朝中混的,誰都不是傻子,宣和帝只對外公布了兇手是誰,為何行兇,可文遠侯卻是將案子裡的細節一一說了出來,如此一來,還有誰反應不過來呢?一時百官們心思各起,紛紛在暗中琢磨了起來。
皇上和驍王眼瞅著這是要開撕了啊,他們該站哪頭呢?
而就在這時,驍王其實根本沒有失憶的消息也像風一樣在民間流傳了開來,甚至,某日還有一寒門書生於鬧市中傲然出聲道:白雲山之戰大敗另有內幕,驍王以失憶為藉口不願回京,乃是因為心寒齒冷。
此言一出,震驚八方。
雖那書生所言並無證據,然有了驍王妃中毒事件作為比對,還是有很多人自覺觸到了真相。一時間憤慨之聲四起,宣和帝從前苦心經營起來的仁賢美名也蒙上了污塵。當然,這些話都只是百姓們之間互相傳播,沒人敢去宣和帝面前給他不痛快,可這是民心,一個帝王若是失去民心,這後果……
宣和帝再一次見識到了凌珣在大周百姓們心中的地位。
可再是妒恨交加又如何?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為了重新贏回民心,為了不讓凌珣jian計得逞,他就算知道前頭是凌珣挖的陷阱,也得咬著牙往下跳。
遂,某日上朝,宣和帝當庭將京城巡防衛交給了驍王,以示對他的信任與看重。
於宣和帝不利的流言這才消散了一些。
“巡防衛原先掌握在衡國公手裡,他是皇上的心腹,手下的兵將也必然是皇上的親兵,怕是不好收服。”
驍王府書房中,一身月白色衣袍,身姿風朗清俊的中年男子放下手中的玉白茶杯,抬目看向了對面腰背挺直,眼神幽深的高大青年。
“我沒想收服他們。”看著案桌上那塊象徵著巡防衛首領身份的鐵牌,凌珣神色無波,情緒並不見任何起伏。
“那你……你早已料到他會這麼做?”說話的自然就是阮庭舟了,他看著眼前這如泰山一般沉穩冷靜的青年,心頭微微動了一下。
也是真正開始了與帝王的博弈之後,他才發現自己這女婿並非一個只會打仗的莽夫,他的心思城府之深,竟是心思深沉如自己有時都及不上。
他一開始覺得忌憚,然想著這青年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家女兒,心中便也就只剩下感慨與欣賞了。
凌珣淡淡地“嗯”了一聲,抬頭看著他:“最多一年,巡防衛就會變成我們的人。”
對於自己這岳父,凌珣眼中也是越發多了幾分敬重。
雖不如文遠侯位高權重,一舉一動都能影響朝局,可阮庭舟的手段也不簡單,他另闢蹊徑,利用輿論控制了民心——沒錯,那位在鬧市中道出白雲山之戰慘敗真正原因的書生,就是出自他的算計。
麗妃明顯是自詡聰明猜中了帝王心,想要除去她來討好天子,誰料卻陰差陽錯破壞了宣和帝原本堪稱天衣無fèng的計劃,還驚了他們這群帝王眼中的“蛇”……
宣和帝這會兒已經快氣死了吧?
畢竟她一個月後再毒發,和出了嵐月宮立馬就毒發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雖然她依然可能會死,他也依然可以將楚嵐推出來背鍋,可大家都不是傻子呀——害人的法子那麼多,誰會選這麼一個只差沒當眾大叫“我是兇手”的辦法來行兇呀?楚貴妃被人栽贓陷害的可能性明顯更大些。
而楚嵐若是做不成兇手了,那宣和帝想要借楚嵐離間文遠侯府和驍王府的目的也達不到了,且最重要的是,她因此事沒能死成呀。
她沒死,凌珣就不會衝動行事,宣和帝就沒法藉此機會抓住他的錯處將他拉下神壇——他的計劃可以說是完全失敗了!
想到這,阿茶忍不住心頭一松,幸災樂禍地笑了起來,麗妃真是坑夫小能手!
不想再叫她費神,也不想再回想今日那種膽顫魂飛的感覺,凌珣低頭親了親她的眉心,問道:“說了這麼久的話,累了沒有?要不要再睡一會兒?”
“剛睡醒呢,現在不累也不困,可精神啦。”阿茶搖頭,突然又想起一事,忙問道,“對了,那永王妃是怎麼回事呢?她為什麼能發現那簪子有問題?”
“永王妃是調香高手,素日裡喜歡研製各種香料。”
“原來是這樣!”阿茶恍悟,又道,“那改明兒咱們得好好地上門道個謝,今日若非她出言指點,又借了馬車給我們,我現下還不知怎麼樣了呢。”
凌珣點頭:“過些天你休息好了就去。”
“好。對了,那今日這事兒,爹爹和姥姥……”
凌珣頓了一下才道:“驍王妃在宮裡中毒,如今昏迷不醒之事,已是人盡皆知。”
“什麼?”阿茶錯愕,半晌意識到什麼,猛地抬起了頭,“不行!現在還不是時候呀!”
“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沒什麼好顧忌的了。”凌珣說這話的時候時候十分平靜,可眼中的冷意卻如同出了鞘的利劍,帶著不見血不罷休的銳利鋒芒。見阿茶驚惶不安,他垂眸,親了親她的眼睛,安撫道,“放心吧,我早有準備,如今只不過是計劃稍稍提前一些,不會有事的。”
只要她能好好地待在他身邊,哪怕是捅破了這天又如何?楚巽曾為天下百姓負了自己的家人,如今凌珣,不想,也不能再負他們了。
作者有話要說:【小劇場】
豆砸:說吧,你想怎麼死。
宣和帝:……朕不想死。
豆砸:那你還作死?
宣和帝:朕沒有!
豆砸:撒謊=作死,嗯,你繼續作。
宣和帝:……
第141章
凌珣既然已經有了打算,阿茶心中雖擔憂,卻也只能全力支持他,因此接下來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她一直閉門謝客,半步不曾外出。
這般小心,自是為了防止宣和帝惱恨之下再對她下手,也是為了將凌珣如今看似風光,實則舉步維艱的處境告知與眾——這天下能叫位高權重如驍王忌憚成這般的,可沒有第二個人。
如今“皇上不滿驍王功高,意欲鳥盡弓藏”的消息已是傳遍了大江南北,雖然事發翌日宣和帝便立即下旨徹查此事,而後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兇手——因嫉恨楚貴妃得寵,欲藉此事栽贓陷害她,使她徹底失去驍王府這個後台的麗妃抓了出來。然這年頭誰也不是傻子,麗妃遭受酷刑後交代的所謂“行兇目的”乍聽沒什麼不對,細想之下卻處處都是漏洞呢。
比如,既然手中有這般神不知鬼不覺的厲害毒物,又已成功買通了楚貴妃的貼身宮女為她行事,麗妃為什麼不直接除去楚貴妃?為何還要冒著這樣大的風險來謀害驍王妃來栽贓她?驍王位高權重,對妻子又十分看重,若驍王妃真的出了什麼事,他必然不會善罷甘休,麗妃就不怕翻船?
再者,既然已經成功在驍王妃身上下了慢性毒,為何又要使人誘發那毒,使驍王妃當場發作?這般多此一舉,可不是一句“迫不及待想要看貴妃倒霉”能糊弄過去的。
這事情裡頭顯然還有點別的什麼內幕。
而這點內幕,叫將外孫女當成了寶貝命根子的文遠侯和愛女如命的阮大人明里暗裡一鬧,如今已是人盡皆知了。
首先是文遠侯,盼了大半輩子才盼回來的寶貝外孫女差點叫人害沒了,是個人都不能忍啊!老爺子氣得掀翻了一張桌子,沒過幾日,宣和帝趁凌珣不在的時候新換上來的那個兵部尚書就被數十位御史聯手重罪彈劾了——販賣官職,糙菅人命,貪污軍餉,私造兵器……林林總總三十多條罪狀,每一條都氣得宣和帝兩眼發黑,最終不得不親手自斷臂膀。
而這位兵部尚書,就是夏駿和麗妃的親哥哥,夏明——麗妃膽敢算計阿茶,文遠侯自然也不會輕易放過。
文遠侯府在朝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府中兒孫多占據要職,在朝中的勢力盤根錯節,輕易動憚不得。宣和帝本就被麗妃的橫插一腳給弄了個措手不及,慌亂之下叫早已猜中他心思的凌珣等人逼得只能丟卒保帥,將麗妃推了出來,天知道他原本是打算按照先前的計劃咬死楚貴妃不放的,可還沒來得及逼貴妃“畏罪自殺”,前朝就突然亂了起來,這一亂,他自然就顧不得宮裡這點事兒了。
首先是夏明的落馬——兵部乃六部之一,至關重要,從前的兵部官員許多都是凌珣的人,宣和帝費了好大的勁兒才將他們擼下來換成了自己人,可這才沒多久呢,自己一手扶上來的夏明就叫人給搞下來了。這心痛氣恨的勁兒還沒過去,文武百官們開始鬧了:國不可一日無君,兵部也不可一日無首啊,皇上,咱們來商量商量叫誰接任這兵部尚書的職位唄?
驍王在百姓乃至文武百官中都有著不可攀越的威信,尤其朝中的武官,大部分都是他的崇拜者,其中還有許多還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宣和帝找了許久才找到一個能做自己人培養的夏明,如今夏明突然落馬,他在倉促之間竟是找不到第二個合適的人替之。
前朝倒是有好幾個被推舉上來的人,論資歷論能力,那幾人確實都很適合做新任的兵部尚書。可問題是,他們一個是凌珣的舊部,一個獨生子受過凌珣救命大恩,還有一個是凌珣的深度崇拜者,連平日裡代步用的馬都要和凌珣的坐騎起一樣名字的!
宣和帝覺得自己快要吐血了。
而就在這時,文遠侯突然親自上朝,當庭指出案子裡的種種疑點,要求再一次徹查驍王妃中毒真相,為外孫女討回一個公道。
文遠侯從前是御史大夫,都察院的頭兒,一張毒嘴噴遍天下毫無壓力,就連宣和帝從前也沒少被他噴。雖說他早年已經告老還鄉,可嘴上功夫依然毒辣,一朝重出江湖,仍是叫人招架不住。
宣和帝驚怒得恨不得當庭宰了他,可從前為了自己仁德聖賢的名聲,他素來都是被噴了也一副“朕虛懷若谷,善於納諫”的寬宏模樣的,如今若是表現出異樣,豈不是叫人懷疑?
於是宣和帝只能死死壓著殺人的衝動,擠出笑臉對老爺子好言相勸。
好生安撫了一番之後,文遠侯倒也沒再鬧,可驍王妃中毒之事的真相大伙兒心裡也明白得差不多了——能在朝中混的,誰都不是傻子,宣和帝只對外公布了兇手是誰,為何行兇,可文遠侯卻是將案子裡的細節一一說了出來,如此一來,還有誰反應不過來呢?一時百官們心思各起,紛紛在暗中琢磨了起來。
皇上和驍王眼瞅著這是要開撕了啊,他們該站哪頭呢?
而就在這時,驍王其實根本沒有失憶的消息也像風一樣在民間流傳了開來,甚至,某日還有一寒門書生於鬧市中傲然出聲道:白雲山之戰大敗另有內幕,驍王以失憶為藉口不願回京,乃是因為心寒齒冷。
此言一出,震驚八方。
雖那書生所言並無證據,然有了驍王妃中毒事件作為比對,還是有很多人自覺觸到了真相。一時間憤慨之聲四起,宣和帝從前苦心經營起來的仁賢美名也蒙上了污塵。當然,這些話都只是百姓們之間互相傳播,沒人敢去宣和帝面前給他不痛快,可這是民心,一個帝王若是失去民心,這後果……
宣和帝再一次見識到了凌珣在大周百姓們心中的地位。
可再是妒恨交加又如何?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為了重新贏回民心,為了不讓凌珣jian計得逞,他就算知道前頭是凌珣挖的陷阱,也得咬著牙往下跳。
遂,某日上朝,宣和帝當庭將京城巡防衛交給了驍王,以示對他的信任與看重。
於宣和帝不利的流言這才消散了一些。
“巡防衛原先掌握在衡國公手裡,他是皇上的心腹,手下的兵將也必然是皇上的親兵,怕是不好收服。”
驍王府書房中,一身月白色衣袍,身姿風朗清俊的中年男子放下手中的玉白茶杯,抬目看向了對面腰背挺直,眼神幽深的高大青年。
“我沒想收服他們。”看著案桌上那塊象徵著巡防衛首領身份的鐵牌,凌珣神色無波,情緒並不見任何起伏。
“那你……你早已料到他會這麼做?”說話的自然就是阮庭舟了,他看著眼前這如泰山一般沉穩冷靜的青年,心頭微微動了一下。
也是真正開始了與帝王的博弈之後,他才發現自己這女婿並非一個只會打仗的莽夫,他的心思城府之深,竟是心思深沉如自己有時都及不上。
他一開始覺得忌憚,然想著這青年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家女兒,心中便也就只剩下感慨與欣賞了。
凌珣淡淡地“嗯”了一聲,抬頭看著他:“最多一年,巡防衛就會變成我們的人。”
對於自己這岳父,凌珣眼中也是越發多了幾分敬重。
雖不如文遠侯位高權重,一舉一動都能影響朝局,可阮庭舟的手段也不簡單,他另闢蹊徑,利用輿論控制了民心——沒錯,那位在鬧市中道出白雲山之戰慘敗真正原因的書生,就是出自他的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