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那人……那人不就是棠璃?
那人接過花魁手裡的琵琶,一撩衣擺倚蓮台而坐,手指撥弦間錚錚幾聲,而後是聞所未聞的天籟之音響起,在這微涼的夜色中靡靡瀰漫。
花魁面頰酡紅、含情凝睇的看了那人一眼,踏出蓮台,立於舫頭之上折下纖腰,腳踏香花明珠,薄紗水袖翻飛,隨著琵琶聲迎波而舞,宛若驚鴻。
夾岸的人群叫喊得如痴如狂,鮮花、香囊、金銀錁子、珠寶玉飾……如雨點般朝畫舫落下。
琵琶一曲終了,紀修安聽到了自己帶著激動的聲音——
「快、快把船靠過去!」
身為天下之主的那個自己,被棠璃容色所惑,如醉如痴。
船很快靠過去,紀修安看見自己跳上畫舫,握住了棠璃的手,深情款款詢問:「你叫什麼名字?」
棠璃神色淡淡,抽開手去回答:「我只是個過路的,這就要走了。」
紀修安衝口而出:「你不要走,隨朕回宮……朕、朕之江山,與你共享。」
這時那討嫌的、名叫張徵的老頭也跟在他身後上了畫舫,頂著張臭臉,卻終究什麼都沒說。
棠璃桃花美目流轉,有些感興趣的上下打量了一番紀修安,開口道:「原來你是皇帝啊,有點意思……既然這樣,我就隨你去宮裡看看吧。」
他聞言頓時欣喜若狂。
就這樣,棠璃隨他進了宮。進宮之後,他封棠璃為「永安侯」,在京城內為其大興土木修建豪宅,於宮□□飲食、同臥起,恩寵無雙。
張徵那老頭果然看不下去,暴跳如雷、指著鼻子的罵他「無道昏君」。
他心中不急也不怒,只是找准機會把老頭下了獄,列數罪狀定下罪名,等到秋後法場凌遲。
這老頭也是看不清形勢,還以為他是當年無依無靠,喪父喪兄的九歲阿蠻嗎?
他以前一直在張徵的陰影下活得戰戰兢如履薄冰沒錯,但他畢竟是天子,如今長大成人羽翼已豐,這老頭還以為能對他指手劃腳?
張徵權傾天下近二十年,打壓敵黨無數,手段酷烈決絕。老頭這一下獄,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拍手叫好,直呼當今聖明。
夏去秋臨,張徵受刑的前一天,棠璃卻拿了個藍皮小本子過來御書房,遞給他:「這是張徵留下來給你的。」
他接過翻開看了,而後唇角微勾:「沒想到張岳陵看著剛硬固執,卻還有些機變。不過,他之惡行罄竹難書,難道以為靠這個就能乞命嗎?」
冊子上,記載了張徵這些年來,貶謫打壓過的賢士能人名單。如今張徵倒台,正好可以將這些人起復任用,這些人必然感激涕零,朝廷就能得到一批既能幹又忠心的臣子。
棠璃沉默了一會兒,回答道:「張徵並沒有乞命,而是打算受刑後再轉交給你,是我截了下來……而且當年先帝與宸明太子之事,另有蹊蹺,並非張徵所為。」
說完拍了拍手,就看見一個五十多歲、衣冠樸素的老內侍走進來,朝他下跪行禮:「老奴叩見陛下,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老內侍神態激動,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
他知道棠璃帶此人來必有緣由,於是仔細打量了眼前人一番,果然在其已經老去鬆弛的眉眼之中,看到了故人的痕跡——
那是一別二十年未見,宸明太子的心腹內官平公公。
平公公為人低調謹慎,極少踏出宮門,但他幼時去太子哥哥宮中玩耍,平公公經常拿糕點糖果和一些新鮮的玩意兒給他,所以與平公公是彼此相熟的。
後來太子哥哥暴斃,幾派人馬爭奪帝位,宮裡亂的很。他那時候才九歲,無依無靠,身邊只有個看上去就野心勃勃的張徵,自是無法顧及到太子宮中的人。
於是太子宮中舊人流落的流落、凋零的凋零,都不知道最終去了哪裡。
他想著張徵在害了太子哥哥之後,一定會對太子宮中的人斬草除根、不留後患,所以成年後也未曾追查這些。
平公公年輕時是個講究人,總是整潔妥貼,還愛往衣裳上熏個香、往臉上撲點粉什麼的。
可此時的平公公蒼老而樸素,他看著就有點心酸,於是連忙讓這位老內官起來:「平公公,這些年你都在哪裡?」
平公公連忙回答:「老奴幸得張大人護佑,才能安然無恙,一直在宮外為先太子守陵。」
他只覺得十分吃驚,怎麼張徵竟然會出手保護太子宮中舊人?
緊接著,他從平公公嘴裡,聽到了可謂顛覆他這些年所認知的一切。
原來張徵是太子哥哥的人,當年太子已經中毒,才連夜奉詔進宮,受命託孤。
兇手是太子妃,受人欺騙而害了太子,後因愧疚自盡。
……想來也是這般,太子哥哥當年身為國之副君,宮中防範森嚴,若非身邊親密之人如何能夠暗害?
張徵當時只是個大學士,雖受父皇重用辦了幾件事,手卻根本伸不了那樣長。
父皇與太子哥哥之死,竟與張徵全然無關,甚至張徵還在宮變時出手回護了一些東宮舊人,比如眼前的平公公。
然而就算如此……他不殺張徵,就不能夠拿回天子的權勢,不能夠收服人心,也不能夠跟他的追隨者們交待。
此人他必須殺。
不過誤會了張徵這麼多年,在張徵死前,他理應去看看對方,聽聽對方最後的心愿。
那人接過花魁手裡的琵琶,一撩衣擺倚蓮台而坐,手指撥弦間錚錚幾聲,而後是聞所未聞的天籟之音響起,在這微涼的夜色中靡靡瀰漫。
花魁面頰酡紅、含情凝睇的看了那人一眼,踏出蓮台,立於舫頭之上折下纖腰,腳踏香花明珠,薄紗水袖翻飛,隨著琵琶聲迎波而舞,宛若驚鴻。
夾岸的人群叫喊得如痴如狂,鮮花、香囊、金銀錁子、珠寶玉飾……如雨點般朝畫舫落下。
琵琶一曲終了,紀修安聽到了自己帶著激動的聲音——
「快、快把船靠過去!」
身為天下之主的那個自己,被棠璃容色所惑,如醉如痴。
船很快靠過去,紀修安看見自己跳上畫舫,握住了棠璃的手,深情款款詢問:「你叫什麼名字?」
棠璃神色淡淡,抽開手去回答:「我只是個過路的,這就要走了。」
紀修安衝口而出:「你不要走,隨朕回宮……朕、朕之江山,與你共享。」
這時那討嫌的、名叫張徵的老頭也跟在他身後上了畫舫,頂著張臭臉,卻終究什麼都沒說。
棠璃桃花美目流轉,有些感興趣的上下打量了一番紀修安,開口道:「原來你是皇帝啊,有點意思……既然這樣,我就隨你去宮裡看看吧。」
他聞言頓時欣喜若狂。
就這樣,棠璃隨他進了宮。進宮之後,他封棠璃為「永安侯」,在京城內為其大興土木修建豪宅,於宮□□飲食、同臥起,恩寵無雙。
張徵那老頭果然看不下去,暴跳如雷、指著鼻子的罵他「無道昏君」。
他心中不急也不怒,只是找准機會把老頭下了獄,列數罪狀定下罪名,等到秋後法場凌遲。
這老頭也是看不清形勢,還以為他是當年無依無靠,喪父喪兄的九歲阿蠻嗎?
他以前一直在張徵的陰影下活得戰戰兢如履薄冰沒錯,但他畢竟是天子,如今長大成人羽翼已豐,這老頭還以為能對他指手劃腳?
張徵權傾天下近二十年,打壓敵黨無數,手段酷烈決絕。老頭這一下獄,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拍手叫好,直呼當今聖明。
夏去秋臨,張徵受刑的前一天,棠璃卻拿了個藍皮小本子過來御書房,遞給他:「這是張徵留下來給你的。」
他接過翻開看了,而後唇角微勾:「沒想到張岳陵看著剛硬固執,卻還有些機變。不過,他之惡行罄竹難書,難道以為靠這個就能乞命嗎?」
冊子上,記載了張徵這些年來,貶謫打壓過的賢士能人名單。如今張徵倒台,正好可以將這些人起復任用,這些人必然感激涕零,朝廷就能得到一批既能幹又忠心的臣子。
棠璃沉默了一會兒,回答道:「張徵並沒有乞命,而是打算受刑後再轉交給你,是我截了下來……而且當年先帝與宸明太子之事,另有蹊蹺,並非張徵所為。」
說完拍了拍手,就看見一個五十多歲、衣冠樸素的老內侍走進來,朝他下跪行禮:「老奴叩見陛下,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老內侍神態激動,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
他知道棠璃帶此人來必有緣由,於是仔細打量了眼前人一番,果然在其已經老去鬆弛的眉眼之中,看到了故人的痕跡——
那是一別二十年未見,宸明太子的心腹內官平公公。
平公公為人低調謹慎,極少踏出宮門,但他幼時去太子哥哥宮中玩耍,平公公經常拿糕點糖果和一些新鮮的玩意兒給他,所以與平公公是彼此相熟的。
後來太子哥哥暴斃,幾派人馬爭奪帝位,宮裡亂的很。他那時候才九歲,無依無靠,身邊只有個看上去就野心勃勃的張徵,自是無法顧及到太子宮中的人。
於是太子宮中舊人流落的流落、凋零的凋零,都不知道最終去了哪裡。
他想著張徵在害了太子哥哥之後,一定會對太子宮中的人斬草除根、不留後患,所以成年後也未曾追查這些。
平公公年輕時是個講究人,總是整潔妥貼,還愛往衣裳上熏個香、往臉上撲點粉什麼的。
可此時的平公公蒼老而樸素,他看著就有點心酸,於是連忙讓這位老內官起來:「平公公,這些年你都在哪裡?」
平公公連忙回答:「老奴幸得張大人護佑,才能安然無恙,一直在宮外為先太子守陵。」
他只覺得十分吃驚,怎麼張徵竟然會出手保護太子宮中舊人?
緊接著,他從平公公嘴裡,聽到了可謂顛覆他這些年所認知的一切。
原來張徵是太子哥哥的人,當年太子已經中毒,才連夜奉詔進宮,受命託孤。
兇手是太子妃,受人欺騙而害了太子,後因愧疚自盡。
……想來也是這般,太子哥哥當年身為國之副君,宮中防範森嚴,若非身邊親密之人如何能夠暗害?
張徵當時只是個大學士,雖受父皇重用辦了幾件事,手卻根本伸不了那樣長。
父皇與太子哥哥之死,竟與張徵全然無關,甚至張徵還在宮變時出手回護了一些東宮舊人,比如眼前的平公公。
然而就算如此……他不殺張徵,就不能夠拿回天子的權勢,不能夠收服人心,也不能夠跟他的追隨者們交待。
此人他必須殺。
不過誤會了張徵這麼多年,在張徵死前,他理應去看看對方,聽聽對方最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