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七
兩人繼續騎馬北行,終於在兩日後到達了天山。
北風呼嘯,漫天飛雪,視力所及之處皆是一片白茫茫。積雪過膝,馬兒嘶鳴著不肯向前走,兩人只好下馬,將馬匹拴住,負劍徒步前行。余涼拿出羅盤,只見指針不停地轉著,怎麼也停不下來。
“看來這妖力著實有些強啊,羅盤都失靈了。”余涼喃喃自語,把羅盤放回“輕行囊”,又拿出浮世鏡。他閉上眼睛,念動咒語,只見鏡上的畫面不斷轉換,最終停住,畫面中是一個偌大的湖,平靜無波,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此湖是天山妖氣最強的地方,往這裡走,錯不了。”余涼道。
季風點點頭,他已能感覺到背上的“秋筠”因為妖氣的作用而微微顫動。
越步入天山深處,風雪愈大,直颳得人睜不開眼。他們從山脊上,從山谷下,走了約半日,終於走到一處平坦開闊之地,這裡的風雪竟然奇蹟般的小了。
“妖氣如漩渦,最中間的位置,妖氣的波動往往越小。”余涼滿意地道,“看來我們快接近妖氣的中心了。”
他回頭看季風,卻發現他臉上無半分血色,嘴唇烏紫,心道:“我居然忘了他從劍南來,挨不住凍。”於是解下自己裹在最外層的雪狐裘,扔給他,簡短道,“穿上。”
季風猶豫道:“可是……”
“可是什麼?穿上。”余涼命令道,“我從小在北疆長大,風刀霜劍的習慣了,你們這種細皮嫩|肉的公子哥兒跟我們這種北方糙漢不一樣,要金貴些,何況你還是桃花塢掌門的大公子,你要是凍壞了我可賠不起。”說著便繼續向前走。
季風不便拂他的意,便把雪狐裘套在了大氅的外面,走了不多時,只覺剛才被凍得失去知覺的手腳竟真的漸漸暖和起來,連帶著臉上也添了些血色。
再走約一個時辰,前方真的出現一大湖,如一塊色澤瑩潤的羊脂白玉嵌於冰天雪地之中,顯出一種寧靜和聖潔。“‘北山泑澤之水,集天地靈氣,狀似明鏡,色如羊辱’,這湖莫不是《經緯志》中所說的‘泑澤’?”余涼走到湖邊,蹲下|身察看,捧起一手湖水,晶瑩剔透,冰涼刺骨。*
此時,余涼的“清濯”和季風的“秋筠”已經不住顫動,發出錚錚鳴響。余涼把身上穿的棉白大襖也一併脫下,只留下一身單薄的白袍,對季風道:“我下去看看,你就在這兒等我。”
季風微微皺眉,“不用我跟你一併下去麼?”
余涼不屑地看著他,“你現在都冷成這樣了,還想下水?你是有九條命還是怎麼的?那麼想變成一條水鬼?”說罷拿了相思鈴、輕行囊和佩劍“清濯”,“噗通”一聲躍入湖中,激起一圈水花。季風看著漣漪一圈一圈地向岸邊盪過來,直到那水紋越來越小,湖面再次恢復了平靜。
湖□□,越到下面光線越暗。余涼從輕行囊里拿出夜明珠,這才能勉強看清周圍。“清濯”的顫動越來越劇烈,余涼跟著“清濯”的指示,游到一處湖壁,他已經能明顯感覺到從這裡散發出的陣陣陰寒之氣。岩壁很光滑,他用手一寸一寸摸索著,直到摸|到一個類似於小環扣的東西,他用力一拉,沒拉動;雙腳抵在岩壁上使勁拉,還是沒拉動。他用手指扣住拉環,左右旋轉,感覺有些鬆動,於是往右用力一擰,環扣轉過一個角度,這時,那周圍的一小塊岩壁突然向左右分開,露出一個只供一人通過的圓形豁口,豁口處的湖水迅速形成漩渦,一股大力把余涼卷了進去,把他狠狠扔到了岩壁裡面。之後,豁口自動關閉,阻斷了剩餘湖水的湧進。
余涼覺得自己骨頭都被摔散了,哼哼唧唧半天沒爬起來。他環顧四周,發現這是一個洞口,裡面有一條黑黢黢的甬道,不知通向哪裡。洞口和剛才那處豁口之間有一條水凼,余涼猜測剛才湧進來的湖水就是從這裡回流的。洞壁坑坑窪窪,壁岩上還歪歪扭扭地插著燭台,燭台上還有半截蠟燭,燭芯是黑色的,這麼說不久前應該還有人來過。
余涼站起身來,白袍下擺已被地上的污水染黑。他拿出相思鈴,注入靈力,道:“季風,我在湖面下發現了一個密道。水下巽位的岩壁上有個拉環,往右擰就能進來。現在我往裡走看看有什麼,你暫時不要下來。”不過一會兒,他聽到了季風的聲音,“好,你小心一點。”
余涼拿起那半截蠟燭,用了個“火符”,奈何這蠟燭受潮,怎麼也點不燃。他又拿出“暉夜符”,但隨即想到“暉夜符”作用時間太短,便作罷,仍用了夜明珠,往甬道走去。
“阿涼……阿涼……”
他又聽到了那個聲音。
“阿涼……阿涼……”
他回身,用夜明珠一晃,什麼人也沒有。
可是他現在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這個聲音就清清楚楚地出現在他耳畔!
他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壓低聲音警惕地問道:“閣下是誰?”
那人沒有回答他。
只有一種可能了。余涼從輕行囊里拿出“現魂香”,用火符點燃,道:“既然閣下不願現身,在下只好得罪了。”
輕煙繚繞中,他的眼前慢慢現出一個人形,起初那人形只是隱隱約約有個輪廓,然後慢慢地,一點一點地清晰,直到余涼能清楚地分辨出他的五官。
那人的面容明明很年輕,面如冠玉,挺鼻薄唇,可是他的眼神卻是蒼老的,好像秋天凋落的枯葉,有一種失去了生命力的滄桑。
余涼仔細地辨認著,直到他發現了什麼,驚恐地睜大了眼睛,下意識地一步一步後退。
他從來沒有如此驚慌過,即便是那日面對黑影的時候,他也從來不曾畏懼。
可是現在,他想轉身逃跑。
他發現,眼前這人的眉眼,竟與自己有幾分相似!
他不敢去證實自己心中的猜測,他害怕極了,他下意識地攥緊了相思鈴,相思鈴發出了淡金色的光。
“季風,季風,救我,救救我……”他看到眼前的魂魄一步一步逼近自己,腦海中一片混亂,根本不知道自己現在在說什麼。突然,那魂魄猛撲過來。余涼躲避不及,只覺一股涼意瞬間侵入自己的身體,隨後感到一陣天旋地轉,就此失去了意識。
漆黑一片的洞|穴里,夜明珠還幽幽散發著螢光,相思鈴中傳來季風的聲音。
“余涼,你怎麼了?”
“余涼,你說話。”
“余涼?”
“余涼!”
“……”
*註:1、“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一句出自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一句出自《孟子·離婁》。
(至於其他的打油詩,當然是作者自己亂編的……)
兩人繼續騎馬北行,終於在兩日後到達了天山。
北風呼嘯,漫天飛雪,視力所及之處皆是一片白茫茫。積雪過膝,馬兒嘶鳴著不肯向前走,兩人只好下馬,將馬匹拴住,負劍徒步前行。余涼拿出羅盤,只見指針不停地轉著,怎麼也停不下來。
“看來這妖力著實有些強啊,羅盤都失靈了。”余涼喃喃自語,把羅盤放回“輕行囊”,又拿出浮世鏡。他閉上眼睛,念動咒語,只見鏡上的畫面不斷轉換,最終停住,畫面中是一個偌大的湖,平靜無波,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此湖是天山妖氣最強的地方,往這裡走,錯不了。”余涼道。
季風點點頭,他已能感覺到背上的“秋筠”因為妖氣的作用而微微顫動。
越步入天山深處,風雪愈大,直颳得人睜不開眼。他們從山脊上,從山谷下,走了約半日,終於走到一處平坦開闊之地,這裡的風雪竟然奇蹟般的小了。
“妖氣如漩渦,最中間的位置,妖氣的波動往往越小。”余涼滿意地道,“看來我們快接近妖氣的中心了。”
他回頭看季風,卻發現他臉上無半分血色,嘴唇烏紫,心道:“我居然忘了他從劍南來,挨不住凍。”於是解下自己裹在最外層的雪狐裘,扔給他,簡短道,“穿上。”
季風猶豫道:“可是……”
“可是什麼?穿上。”余涼命令道,“我從小在北疆長大,風刀霜劍的習慣了,你們這種細皮嫩|肉的公子哥兒跟我們這種北方糙漢不一樣,要金貴些,何況你還是桃花塢掌門的大公子,你要是凍壞了我可賠不起。”說著便繼續向前走。
季風不便拂他的意,便把雪狐裘套在了大氅的外面,走了不多時,只覺剛才被凍得失去知覺的手腳竟真的漸漸暖和起來,連帶著臉上也添了些血色。
再走約一個時辰,前方真的出現一大湖,如一塊色澤瑩潤的羊脂白玉嵌於冰天雪地之中,顯出一種寧靜和聖潔。“‘北山泑澤之水,集天地靈氣,狀似明鏡,色如羊辱’,這湖莫不是《經緯志》中所說的‘泑澤’?”余涼走到湖邊,蹲下|身察看,捧起一手湖水,晶瑩剔透,冰涼刺骨。*
此時,余涼的“清濯”和季風的“秋筠”已經不住顫動,發出錚錚鳴響。余涼把身上穿的棉白大襖也一併脫下,只留下一身單薄的白袍,對季風道:“我下去看看,你就在這兒等我。”
季風微微皺眉,“不用我跟你一併下去麼?”
余涼不屑地看著他,“你現在都冷成這樣了,還想下水?你是有九條命還是怎麼的?那麼想變成一條水鬼?”說罷拿了相思鈴、輕行囊和佩劍“清濯”,“噗通”一聲躍入湖中,激起一圈水花。季風看著漣漪一圈一圈地向岸邊盪過來,直到那水紋越來越小,湖面再次恢復了平靜。
湖□□,越到下面光線越暗。余涼從輕行囊里拿出夜明珠,這才能勉強看清周圍。“清濯”的顫動越來越劇烈,余涼跟著“清濯”的指示,游到一處湖壁,他已經能明顯感覺到從這裡散發出的陣陣陰寒之氣。岩壁很光滑,他用手一寸一寸摸索著,直到摸|到一個類似於小環扣的東西,他用力一拉,沒拉動;雙腳抵在岩壁上使勁拉,還是沒拉動。他用手指扣住拉環,左右旋轉,感覺有些鬆動,於是往右用力一擰,環扣轉過一個角度,這時,那周圍的一小塊岩壁突然向左右分開,露出一個只供一人通過的圓形豁口,豁口處的湖水迅速形成漩渦,一股大力把余涼卷了進去,把他狠狠扔到了岩壁裡面。之後,豁口自動關閉,阻斷了剩餘湖水的湧進。
余涼覺得自己骨頭都被摔散了,哼哼唧唧半天沒爬起來。他環顧四周,發現這是一個洞口,裡面有一條黑黢黢的甬道,不知通向哪裡。洞口和剛才那處豁口之間有一條水凼,余涼猜測剛才湧進來的湖水就是從這裡回流的。洞壁坑坑窪窪,壁岩上還歪歪扭扭地插著燭台,燭台上還有半截蠟燭,燭芯是黑色的,這麼說不久前應該還有人來過。
余涼站起身來,白袍下擺已被地上的污水染黑。他拿出相思鈴,注入靈力,道:“季風,我在湖面下發現了一個密道。水下巽位的岩壁上有個拉環,往右擰就能進來。現在我往裡走看看有什麼,你暫時不要下來。”不過一會兒,他聽到了季風的聲音,“好,你小心一點。”
余涼拿起那半截蠟燭,用了個“火符”,奈何這蠟燭受潮,怎麼也點不燃。他又拿出“暉夜符”,但隨即想到“暉夜符”作用時間太短,便作罷,仍用了夜明珠,往甬道走去。
“阿涼……阿涼……”
他又聽到了那個聲音。
“阿涼……阿涼……”
他回身,用夜明珠一晃,什麼人也沒有。
可是他現在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這個聲音就清清楚楚地出現在他耳畔!
他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壓低聲音警惕地問道:“閣下是誰?”
那人沒有回答他。
只有一種可能了。余涼從輕行囊里拿出“現魂香”,用火符點燃,道:“既然閣下不願現身,在下只好得罪了。”
輕煙繚繞中,他的眼前慢慢現出一個人形,起初那人形只是隱隱約約有個輪廓,然後慢慢地,一點一點地清晰,直到余涼能清楚地分辨出他的五官。
那人的面容明明很年輕,面如冠玉,挺鼻薄唇,可是他的眼神卻是蒼老的,好像秋天凋落的枯葉,有一種失去了生命力的滄桑。
余涼仔細地辨認著,直到他發現了什麼,驚恐地睜大了眼睛,下意識地一步一步後退。
他從來沒有如此驚慌過,即便是那日面對黑影的時候,他也從來不曾畏懼。
可是現在,他想轉身逃跑。
他發現,眼前這人的眉眼,竟與自己有幾分相似!
他不敢去證實自己心中的猜測,他害怕極了,他下意識地攥緊了相思鈴,相思鈴發出了淡金色的光。
“季風,季風,救我,救救我……”他看到眼前的魂魄一步一步逼近自己,腦海中一片混亂,根本不知道自己現在在說什麼。突然,那魂魄猛撲過來。余涼躲避不及,只覺一股涼意瞬間侵入自己的身體,隨後感到一陣天旋地轉,就此失去了意識。
漆黑一片的洞|穴里,夜明珠還幽幽散發著螢光,相思鈴中傳來季風的聲音。
“余涼,你怎麼了?”
“余涼,你說話。”
“余涼?”
“余涼!”
“……”
*註:1、“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一句出自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一句出自《孟子·離婁》。
(至於其他的打油詩,當然是作者自己亂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