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哼!

  ╭(╯^╰)╮

  秋風吹過田野,吹黃了稻子,金燦燦的稻穀隨風搖擺,好似一層層的金色麥浪,看來今年是個豐收年。

  小狐狸病著,曹操也沒有閒著,他先是安排秋收,接著又忙著調兵遣將,安排軍事。

  終於在曹操兇殘的淫威下,小狐狸乖乖的(被逼)喝了半個多月的藥,身體也慢慢的康復了。

  瑟瑟的秋風吹動樹葉,送來陣陣寒意,秋草日漸一日地泛黃。

  秋收剛過,隨著號角的嗚嗚聲,大軍再一次出發了!

  出發前,依照慣例依舊做了個簡單誓師的儀式,比起當年各路諸侯討伐董卓出征時,又祭天又祭地外加什麼歃血為盟,那是簡單多了。

  高台之上,旌旗獵獵,鼓角聲聲,曹操獨自站立,情深意切的發表了一通簡單的鼓勵演說,隨即長劍一揮:“出征!”

  這次他沒帶兒子,曹彰被他派到長安去了,曹植和曹丕留在鄴城。

  曹丕和曹植共同送大軍到鄴城外的路旁,分別在即,曹植出口成章賦詩一首,辭藻華麗,濃縟典麗,確實動聽,所有人都矚目讚賞,曹操自己也是個詩人,聽了自然也很高興。

  曹丕這個小氣鬼自然感到很不舒服,無所適從外加尷尬。

  他的狗腿子吳質偷偷在曹丕耳邊耳語。

  及至辭行時,曹丕哭著下拜……

  曹丕哭的那是一個梨花帶雨、楚楚可憐……

  顯得情真意切。

  這就讓人感動了!

  漢中和益州互相對持許多年,卻毫無辦法吞下對方,直到劉璋自己引狼入室——招來了劉備,自己失去益州;而張魯仍然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勤奮地從事自己的宗教事業,日子看似很快活。

  但這種好日子應該沒多久了!

  曹操即將來了,再加上益州的劉備虎視眈眈,漢中夾在中間,沒有外援,似乎有成夾心餅乾的趨向。

  張魯極有自知之明,他能夠控制人心,能夠維繫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卻無法左右強者,無法左右時代的腳步,命運的洪流。

  判明形勢後,張魯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一個妥善解決爭端的辦法——投降。

  投靠誰?

  劉備or曹操?

  劉備自詡是皇室後裔,但地方狹小;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地廣將多。

  但這個問題對於張魯不難判斷,甚至連猶豫都沒有?

  毫無疑問,肯定是曹操!

  一來他與劉璋有仇,和劉家和皇家宗室有嫌隙!

  二來曹操對降將的待遇還是很優惠的。

  三來張魯擅自把漢中郡改為漢寧郡,部下想要擁戴他為“漢寧王”。但閻圃,苦勸他不可稱王,那時候曹操的地盤和漢中,中間還隔了一個關中,路途遙遠,曹操一時也拿他沒法,二人各退一步(勾搭成奸),封他鎮民中郎將,領漢寧郡太守的頭銜。

  他早就領了曹操封的官職,似乎投降曹操是理所應當的事。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

  大軍在今年又一次的來到了陳倉,依舊紮營在老地方,稍作休整。

  大軍準備從武都進入氐人部落。

  氐王竇茂率領一萬多人,憑險據守,一萬多怎麼能打得過曹操20萬呢?

  很快就失敗了!

  曹操兵發漢中,基本上有四條路線可供選擇:

  其一,子午谷道;其二,讜駱谷道;其三,褒斜谷道,其四,陳倉故道。

  這幾條道路,各有利弊,曹營中的眾人各執一詞,吵的熱鬧極了。

  前三條谷道,基本屬於道路艱險難行,但是谷口沒有敵人的險關,敵軍一般是依託山勢進行防禦。

  而第四條陳倉故道,則相反,道路相對平坦,但是需要強攻陽平關。

  這次出征小狐狸提議曹操把法正、孟達、司馬懿都帶來了。

  法正司馬懿領行軍司馬,參丞相軍事。

  孟達則自領一路兵馬。

  董昭和其他人,還有涼州的投降官員和武都投降者主動告訴曹操:張魯很容易進攻,陽平城下南北山相距遙遠,無法防守。

  司馬懿不說話!

  法正和孟達久在益州,自然知道漢中的地形,堅決反對。

  曹操也有些猶豫,轉臉看向小狐狸。

  小狐狸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和歷史走:“陽平崇山峻岭,山勢險峻,難以攀登,若在山上橫著築起一道十幾里的城牆,對方率領幾萬部隊就能憑著關隘堅守對抗。”

  “那走前面三條哪一條路?”

  “不,還是走第四條!”

  這話一出,眾人都很奇怪,小狐狸卻不再解釋。

  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

  (小狐狸無奈狀:其實沒理由)

  第127章 6-5進軍漢中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曹操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第四條路線:先到達陳倉,再由陳倉經大散關南下,通過河池後轉向東南,過沮縣到達陽平關一帶。

  張魯想投降是實心實意的,但他很快遇到了阻力。

  第一個就是他的弟弟張衛,堅決反對:“天底下哪有自掉身價不戰而降的道理,說出去也不怕人家笑話?”

  當然張衛這樣說也是有根據的,漢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何況他們手下有幾萬軍隊呢,要打也是可以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