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宋言致點頭,這段確實為張永昌的供述。
“地方官員升遷多是有吏部決策後上報皇帝批准。一般的情況下,只要沒人提出異議,吏部的這個名單是不是都會被皇上通過?”
宋言致點頭。
“那五年前至兩年前這段時間,在吏部主負責官員考績升遷的人是誰?”陸清清又問。
宋言致立刻道:“廣陵王周深。”
“所以他就是當時蘭花教的教主。”陸清清道,“升遷為知府可是大事,非一般小人物能夠決策。”
“但也不排除當時廣陵王也是受了什麼人的遊說,或者是吏部其他官員偽造了考績成果令他誤判。”宋言致搖頭,“你這個不足以指證他。”
“僅憑這一條確實不足以說明什麼,”陸清清對上宋言致的眼睛,“可宋大人,不是王爺——”
“按老稱呼就行,別改習慣,我也不想讓其它人知道我的身份。”宋言致截話道。
“宋大人的身份很不一般,但您身邊的侍衛竟還有蘭花教的人,說明什麼?縱然它民間如何流行,可朝廷皇宮卻非一般人可進,蘭花教的細作竟可安插進皇族的內部,非身份特殊之人根本做不到這點。”
“勉強解釋。”宋言致評判道。
“再有一件事就是太后,皇族那麼多人,蘭花教的餘孽誰都不挾持,偏偏挾持了太后,而太后偏巧還懷了廣陵王的孩子。”陸清清垂下眼眸,把肚子裡話又琢磨了一遍才開口,“我想讓宋大人交個底兒,廣陵王在幾年前是不是有謀反之嫌,這是不是就是他在今上登基之後就被撤實權成了閒散王爺的起因?”
宋言致目光驟然冷了,他盯了會兒陸清清,然後點頭。“只是嫌疑,防患於未然,但此話你若外傳——”
“我知道什麼下場,宋大人放心,我還沒那麼傻。咱們打個商量,還請您老以後少威脅我兩句,不然我一害怕,腦子就糊塗了,很難捋順當下這樁複雜的案子了。”陸清清伶牙俐齒道。
宋言致聽到“您老”二字,在心裡愣了下,但面上不做表,很平淡地點了點頭,示意陸清清繼續。
“廣陵王真有謀反之嫌,這就很好解釋他的動機了。據我所知,當每個入蘭花教的教徒每月都要交一文善錢,所謂善錢,就是拿來做善事換福報的錢,乍聽起來不多,可一年一個人就是十二文錢,以當時蘭花教教徒的總數來說,累及三年那可就是一筆巨額。除去蘭花教真花錢做得幾樣善事,餘數百萬兩銀子總是有了,而這筆錢在蘭花教被澆滅的時候,似乎並沒有繳獲,我記得當時朝廷繳獲的銀錢好像只有三十萬兩?”
宋言致點頭,確認問陸清清算的數是否可靠。“當時審問幾個蘭花教的長老,都說只剩下這些錢,餘下的都做善事和吃喝玩樂了。因蘭花教確實做了二三十次聲勢浩大的救濟事件,我們對於余錢具體數字也沒有個準確的估量。見眾口一致,也就那麼了了。”
“救濟是做了幾場,看起來像是耗錢,不過是空架子。瞞得過外人,卻瞞不過我們這些常年做生意人的眼。陳米沖新米也罷了,簽白條空許諾,最後兌現不過十之一二。”
“所以我懷疑,這蘭花教本就是廣陵王為謀反而斂財的工具。想要坐實這一點,只需要找到這筆錢就行了。”陸清清說完,又問宋言致,“再有廣陵王此來的目的不純。”
陸清清隨即把廣陵王到長樂縣後的反常表現告訴了宋言致。
宋言致眯起了眼睛,“你的意思是說,這筆錢很可能就在汝南道。”
“當時朝廷剿滅蘭花教十分突然,那麼重的金銀必然在京城存放,一則運送費力,二則也不安全。這錢是用來謀反,必然要養病,放在京城內很容易被查封,運進來後再運出去也會多添風險。而廣陵王和太后有染,我想也是在廣陵王權利被收回之後做得一個謀劃。他在這種時候來了長樂縣,本該是找太后,但他又不是很著急搜尋太后的樣子,要麼是早知道了太后在哪兒,要麼就是他還有更重要的東西想找。”
宋言致點了點頭。
“兩年前廣陵王因被懷疑被撤了實權,那段時間他肯定不會冒險幹什麼事。但這時候,張永昌卻被蘭花教的人威脅了。而如果廣陵王沒有帶走這筆錢,必然是由蘭花教當時漏網的教徒守著這筆錢。當時的蘭花教已經分崩散亂,加上朝廷嚴查打壓,幾乎沒有存活之路。這時候正因有汝寧府知府張永昌的庇佑,才令這麼一小撮人延續了下來。”
宋言致略驚訝地緊盯著陸清清,“你的意思——”
“對,”陸清清點頭道,“蘭花教在兩年前,也便是被大剿滅之後,出現一位新的教主。而這位新教主剛巧我也認識,是汝寧府的張二姑娘。”
第24章 神預測
“張二姑娘?”若非陸清清在前面特意說明是汝寧府,宋言致都反應不過來這人是誰,“你是說張永昌的二女兒。”
“對,張家唯一適齡待嫁的女兒。”陸清清說明道。
宋言致挑眉,“這也是猜測?”
“八九不離十,只要宋大人下令去張二姑娘的房內好生搜查一番,估計就會相信了。”
宋言致似笑非笑,“陸縣令似乎很擅長猜測。”
“對,很擅長,這麼多年我的猜測就沒有錯過,不然我也不會累積下這麼大的家業。別人聽我成為首富的經歷都覺得我是運氣好,實則我當初做下的每一個判斷都是有根有據。”陸清清向宋言致自證她的判斷力。
宋言致點了點頭,“好,你繼續。”
陸清清便開始跟宋言致細數張二姑娘的嫌疑,“我查過案卷,三年前廣陵王曾來過汝南道,就住在汝寧府。恰逢到了七夕,當時汝寧府知府夫人在府里辦過宴,請了很多世家子女到此熱鬧。廣陵王在隔日就回了京城,不過當時有傳言說,他這一離開不知帶走了多少閨中女子的相思,害得人憔悴。兩月後,張永昌就做了知府,蘭花教出事。關鍵的轉折就在這時候,蘭花教一直給張永昌傳話的春紅,她正是蘭花教漏網之魚之一,想必事發後她也十分慌亂,不知該怎麼辦。但這時候有個人出現了,這個人一直都知道春紅和張永昌之間的關係,她表示她可以幫助春紅,令張永昌繼續為蘭花教效力。張永昌為一方知府,在汝南道也算是權力最大的人,只要有他罩著,那麼這地界的蘭花教自然就會有存活的機會。總歸這個人的提議,令在蘭花教地位不低的春紅選擇相信了。”
陸清清停頓了下,喝了口茶,然後問宋言致:“宋大人覺得會是什麼樣的人能把蘭花教的一名長老說服?”
“張二姑娘確實符合。”宋言致應承,“她是張永昌的女兒,她張口說她有辦法讓他父親繼續罩著蘭花教,春紅自然不會質疑。”
陸清清點頭,“只有她能做到。一則她身為女兒十分了解他父親的性子,知道怎麼對他父親下手,會直擊他父親的弱點令他妥協。二則她同樣也可以很輕易的引誘張永昌獨子上套,令其誤以為自己‘出意外’就能吸引張永昌的關心。”
“地方官員升遷多是有吏部決策後上報皇帝批准。一般的情況下,只要沒人提出異議,吏部的這個名單是不是都會被皇上通過?”
宋言致點頭。
“那五年前至兩年前這段時間,在吏部主負責官員考績升遷的人是誰?”陸清清又問。
宋言致立刻道:“廣陵王周深。”
“所以他就是當時蘭花教的教主。”陸清清道,“升遷為知府可是大事,非一般小人物能夠決策。”
“但也不排除當時廣陵王也是受了什麼人的遊說,或者是吏部其他官員偽造了考績成果令他誤判。”宋言致搖頭,“你這個不足以指證他。”
“僅憑這一條確實不足以說明什麼,”陸清清對上宋言致的眼睛,“可宋大人,不是王爺——”
“按老稱呼就行,別改習慣,我也不想讓其它人知道我的身份。”宋言致截話道。
“宋大人的身份很不一般,但您身邊的侍衛竟還有蘭花教的人,說明什麼?縱然它民間如何流行,可朝廷皇宮卻非一般人可進,蘭花教的細作竟可安插進皇族的內部,非身份特殊之人根本做不到這點。”
“勉強解釋。”宋言致評判道。
“再有一件事就是太后,皇族那麼多人,蘭花教的餘孽誰都不挾持,偏偏挾持了太后,而太后偏巧還懷了廣陵王的孩子。”陸清清垂下眼眸,把肚子裡話又琢磨了一遍才開口,“我想讓宋大人交個底兒,廣陵王在幾年前是不是有謀反之嫌,這是不是就是他在今上登基之後就被撤實權成了閒散王爺的起因?”
宋言致目光驟然冷了,他盯了會兒陸清清,然後點頭。“只是嫌疑,防患於未然,但此話你若外傳——”
“我知道什麼下場,宋大人放心,我還沒那麼傻。咱們打個商量,還請您老以後少威脅我兩句,不然我一害怕,腦子就糊塗了,很難捋順當下這樁複雜的案子了。”陸清清伶牙俐齒道。
宋言致聽到“您老”二字,在心裡愣了下,但面上不做表,很平淡地點了點頭,示意陸清清繼續。
“廣陵王真有謀反之嫌,這就很好解釋他的動機了。據我所知,當每個入蘭花教的教徒每月都要交一文善錢,所謂善錢,就是拿來做善事換福報的錢,乍聽起來不多,可一年一個人就是十二文錢,以當時蘭花教教徒的總數來說,累及三年那可就是一筆巨額。除去蘭花教真花錢做得幾樣善事,餘數百萬兩銀子總是有了,而這筆錢在蘭花教被澆滅的時候,似乎並沒有繳獲,我記得當時朝廷繳獲的銀錢好像只有三十萬兩?”
宋言致點頭,確認問陸清清算的數是否可靠。“當時審問幾個蘭花教的長老,都說只剩下這些錢,餘下的都做善事和吃喝玩樂了。因蘭花教確實做了二三十次聲勢浩大的救濟事件,我們對於余錢具體數字也沒有個準確的估量。見眾口一致,也就那麼了了。”
“救濟是做了幾場,看起來像是耗錢,不過是空架子。瞞得過外人,卻瞞不過我們這些常年做生意人的眼。陳米沖新米也罷了,簽白條空許諾,最後兌現不過十之一二。”
“所以我懷疑,這蘭花教本就是廣陵王為謀反而斂財的工具。想要坐實這一點,只需要找到這筆錢就行了。”陸清清說完,又問宋言致,“再有廣陵王此來的目的不純。”
陸清清隨即把廣陵王到長樂縣後的反常表現告訴了宋言致。
宋言致眯起了眼睛,“你的意思是說,這筆錢很可能就在汝南道。”
“當時朝廷剿滅蘭花教十分突然,那麼重的金銀必然在京城存放,一則運送費力,二則也不安全。這錢是用來謀反,必然要養病,放在京城內很容易被查封,運進來後再運出去也會多添風險。而廣陵王和太后有染,我想也是在廣陵王權利被收回之後做得一個謀劃。他在這種時候來了長樂縣,本該是找太后,但他又不是很著急搜尋太后的樣子,要麼是早知道了太后在哪兒,要麼就是他還有更重要的東西想找。”
宋言致點了點頭。
“兩年前廣陵王因被懷疑被撤了實權,那段時間他肯定不會冒險幹什麼事。但這時候,張永昌卻被蘭花教的人威脅了。而如果廣陵王沒有帶走這筆錢,必然是由蘭花教當時漏網的教徒守著這筆錢。當時的蘭花教已經分崩散亂,加上朝廷嚴查打壓,幾乎沒有存活之路。這時候正因有汝寧府知府張永昌的庇佑,才令這麼一小撮人延續了下來。”
宋言致略驚訝地緊盯著陸清清,“你的意思——”
“對,”陸清清點頭道,“蘭花教在兩年前,也便是被大剿滅之後,出現一位新的教主。而這位新教主剛巧我也認識,是汝寧府的張二姑娘。”
第24章 神預測
“張二姑娘?”若非陸清清在前面特意說明是汝寧府,宋言致都反應不過來這人是誰,“你是說張永昌的二女兒。”
“對,張家唯一適齡待嫁的女兒。”陸清清說明道。
宋言致挑眉,“這也是猜測?”
“八九不離十,只要宋大人下令去張二姑娘的房內好生搜查一番,估計就會相信了。”
宋言致似笑非笑,“陸縣令似乎很擅長猜測。”
“對,很擅長,這麼多年我的猜測就沒有錯過,不然我也不會累積下這麼大的家業。別人聽我成為首富的經歷都覺得我是運氣好,實則我當初做下的每一個判斷都是有根有據。”陸清清向宋言致自證她的判斷力。
宋言致點了點頭,“好,你繼續。”
陸清清便開始跟宋言致細數張二姑娘的嫌疑,“我查過案卷,三年前廣陵王曾來過汝南道,就住在汝寧府。恰逢到了七夕,當時汝寧府知府夫人在府里辦過宴,請了很多世家子女到此熱鬧。廣陵王在隔日就回了京城,不過當時有傳言說,他這一離開不知帶走了多少閨中女子的相思,害得人憔悴。兩月後,張永昌就做了知府,蘭花教出事。關鍵的轉折就在這時候,蘭花教一直給張永昌傳話的春紅,她正是蘭花教漏網之魚之一,想必事發後她也十分慌亂,不知該怎麼辦。但這時候有個人出現了,這個人一直都知道春紅和張永昌之間的關係,她表示她可以幫助春紅,令張永昌繼續為蘭花教效力。張永昌為一方知府,在汝南道也算是權力最大的人,只要有他罩著,那麼這地界的蘭花教自然就會有存活的機會。總歸這個人的提議,令在蘭花教地位不低的春紅選擇相信了。”
陸清清停頓了下,喝了口茶,然後問宋言致:“宋大人覺得會是什麼樣的人能把蘭花教的一名長老說服?”
“張二姑娘確實符合。”宋言致應承,“她是張永昌的女兒,她張口說她有辦法讓他父親繼續罩著蘭花教,春紅自然不會質疑。”
陸清清點頭,“只有她能做到。一則她身為女兒十分了解他父親的性子,知道怎麼對他父親下手,會直擊他父親的弱點令他妥協。二則她同樣也可以很輕易的引誘張永昌獨子上套,令其誤以為自己‘出意外’就能吸引張永昌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