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這事如今回憶起來,謝郁還是覺得自個是踩了大大的霉運。
誰讓她出宮的時間早不選晚不選,偏選了寧國公家嫁庶女的時候。
來參加宴席的官帽子雖多,卻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十個里還有九個半是來捧著寧國公求自個的前途的,又何曾到過大殿,見過她一面。
偏她去得又低調,怕天字衛間相互通氣,故意將該跟著她的天字衛甩脫了。因而那寧國公半強迫著她在宴席上“同樂”時,她想著忍一時再與這有些微醺的老匹夫算帳,才在識破了那酒的問題之後,故意磨蹭了會兒留著沒走。
那曾想後面一出接一出,事情發展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她落水的地方不算偏僻,偏那時正好沒人,那婢女又慌了神怕她出事,竟是在水裡就脫了她的半數衣袍減輕重量,好容易將她拖上了岸,卻正好遇上了抱著某些不可言說的心思,追著她而來的寧國公家的孫小姐。
那嬌小姐強裝著羞澀伸出手來還沒推她兩下,就碰到了她胸前剛剛隆起一點的小山包,意識到那是什麼之後,驚叫了聲,差點將自己嚇得背過氣去。
女子驚懼之下全力叫喊的音調哪裡是能輕易低估的,便是周圍三個院子的樹上的鳥,在那一刻怕是都被驚得惶然起飛了。
故而後來謝郁好容易醒來,事情都已塵埃落定了。
揭破謝郁的身份是意外,但楊家之後的所作所為,只能證明他們已不軌久矣。
不然為何在不到三個時辰里,鎬城中有品階的官帽子家中的女眷便受到了小皇帝竟然偷偷出現在了寧國公府的喜宴上,怕是要暗中甄選妃嬪的“小道消息”,具都匆匆忙忙地帶著家中女兒幼妹裝扮得當,緊趕著赴了這不上檯面的宴席。
且這群婦人姑娘們進了寧國公府一盞茶不到的時間,鎬城外就湧來一支三千多人的軍隊,將各處城門都強制關上了,而守衛鎬城的禁軍統領在飯桌上被人悄無聲息地割了腦袋,近半數的禁軍都落入寧國公府手中。
緊跟著種種變故而來的,是小皇帝謝郁乃為女子之身的消息。
初初收到消息之時,多數人自然是不信的,只是宮中御醫,脈案,內侍,以至後來小皇帝的貼身宮女的眾口碩詞,飛快地就將事情蓋棺定論了。
最後謝郁醒來,披散著頭髮出現在眾人面前時,便是那頑抗不屈的三朝元老,也高呼出聲,竟當場撅了過去。
形式如一陣強風颳過,頃刻間倒向寧國公府。
在寧國公府如切瓜般切掉帶頭反抗的十幾人的腦袋,並散播流言說小皇帝虛龍假鳳一事,乃是上天見不慣謝氏皇族的罪孽,故意斷了他們的傳承,而眼下如此,乃是逆天而行,惹怒了上天。
此等無根謠言,聽著雖少有依據,可耐不住三人成虎,百姓的輿論也出現了倒伏,雖還不支持寧國公府,但卻已也躲在家中,不再外出動亂。
鎬城瞧著,除了最是得意的寧國公府,與其簇擁者,已然是一座死城。
只到底事出突然,百官雖半數不能接受謝郁以女子之身為帝,對皇族近似本能的敬畏卻還在,只是礙於最早領頭反抗之人都被寧國公府的私兵屠了滿門,而家中的婦孺都有不少被寧國公府以赴宴的名義扣住了,這才敢怒不敢言。
後來謝寧池駐兵城外,有膽子偷偷在私下籌謀的人又多了些,又趕上鎬城中糧草將盡,百姓聽了風聲而重新不滿於寧國公府,被謝寧池安插到城中的人一引誘,竟是在夜半時分放火燒了城中多處無人看守的破廟,引得滿城騷亂,趁亂溜到城門下,裡應外合地開了城門。
這一手民心,玩得比寧國公府還要更順溜上幾分。
可憐寧國公府的寧國公還在坐著登基為帝的美夢,寧國公世子還在想著如何解決掉他那些野心勃勃地要與他爭搶太子,甚至是帝位的兄弟,全然沒有注意到府門外的動亂已在逐漸擴大,並影響而來,破開了他們脆弱的殼的一角。
於是這場起得悄無聲息,滅得如端盆救火的動亂,就這樣玩笑般地結束了。
也正是在那陣騷亂里,謝郁趁亂從被軟禁的地方跑了出去,卻正好遇上了傅執,編了個大雜燴般的小可憐身世,軟磨硬泡地跟著傅執出了城門。
原先她只想在城外躲一陣等謝寧池消氣了才回來,哪知巧合之下知曉了傅執是她真皇叔祖母的大哥,於是便買著可憐,硬是跟著傅執來了楊州城。
按著謝郁的打算,她皇叔祖去鎬城平亂定然是捨不得將她皇叔祖母帶去的,那她早一步來先得到她皇叔祖母的庇護,便是皇叔祖氣瘋了要打她手板心,有著皇叔祖母在,到底能輕上那麼幾下。
不然,凶神惡煞的,皇叔祖母不肯嫁了怎麼辦。
誰料她皇叔祖居然那麼迫不及待,來楊州城的速度竟比她快了些。
想到這裡,謝郁那只有一兩分的可憐,居然突然就膨脹成了七八分,“現在看來,皇叔祖壓根就不在意我有沒有丟,也就在鎬城裡隨便找了找我,沒找到就將我撩開手不管了。都說有了媳婦忘了娘,在皇叔祖這裡,就是有了媳婦忘了侄孫了,乾脆還不如當年便不照顧我,由著我在宮中自生自滅好了,正好沒得撲騰,便是我父皇再不情願,這皇位也只能是皇叔祖的……”
之後未完的話,到底是沒敢在謝寧池突然嚴厲的眼神中說出來。
謝郁垂了眼不說話,謝寧池卻是冷笑了聲,竟也不開口了。
一大一小就這樣陷入了詭異的沉默。
傅挽左右瞧了瞧,正要給僵持住的兩邊搭個台階下,就看見一直在作畫,好似全然沒有注意到這邊的傅執放了筆,拿過旁邊濕潤的布巾擦掉了手上沾染到的染料,“小六,該是去爹娘那裡用膳了。”
自從他們幾個小的都分院而居之後,因為她愛睡懶覺而傅七慣常起得比雞還早,他們一家人整年裡聚在一起吃早飯的次數,怕是一隻手就能數過來。
心裡腹議了下自家大哥這個藉口找得可真夠爛的,傅挽卻還是點了頭,轉身步履匆匆地往外走,“大哥你也真是,這時候才說,去晚了又害我被爹娘責罵。”
傅執但笑不語,看著謝寧池一言不發地跟著傅挽走了出去,繞過書桌拍了下還呆站在原地,憋著嘴真有幾分委屈的謝郁的頭,“不是說要嘗嘗小六提過的楊州美食嗎,還不快些跟上?”
早知曉皇叔祖方才那神情便是不再計較的意思,只是礙著人多不好意思灰溜溜跟上的謝郁有了這話,腳步立時就邁得飛快。
路過與謝寧池並肩而行傅挽時,她還故意用不大不小的音量說了一句,“對咯,皇叔祖的食量可大了,我不趕緊,就只能尊敬長輩,吃殘羹冷炙了。”
這含糊的冷嘲熱諷剛丟下,謝郁就趕緊腳底抹油,溜得飛快。
謝寧池瞧了眼她那得意得都要一蹦三尺高的背影,偏過頭看向走在他身側的傅挽,語調里就多了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她以前可不敢這樣與我說話。”
傅挽拖著長音“喔”了下,很是理所當然且有恃無恐地回了一句,“所以日後有了孩子,嚴父你當,我只當慈母。”
誰讓她出宮的時間早不選晚不選,偏選了寧國公家嫁庶女的時候。
來參加宴席的官帽子雖多,卻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十個里還有九個半是來捧著寧國公求自個的前途的,又何曾到過大殿,見過她一面。
偏她去得又低調,怕天字衛間相互通氣,故意將該跟著她的天字衛甩脫了。因而那寧國公半強迫著她在宴席上“同樂”時,她想著忍一時再與這有些微醺的老匹夫算帳,才在識破了那酒的問題之後,故意磨蹭了會兒留著沒走。
那曾想後面一出接一出,事情發展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她落水的地方不算偏僻,偏那時正好沒人,那婢女又慌了神怕她出事,竟是在水裡就脫了她的半數衣袍減輕重量,好容易將她拖上了岸,卻正好遇上了抱著某些不可言說的心思,追著她而來的寧國公家的孫小姐。
那嬌小姐強裝著羞澀伸出手來還沒推她兩下,就碰到了她胸前剛剛隆起一點的小山包,意識到那是什麼之後,驚叫了聲,差點將自己嚇得背過氣去。
女子驚懼之下全力叫喊的音調哪裡是能輕易低估的,便是周圍三個院子的樹上的鳥,在那一刻怕是都被驚得惶然起飛了。
故而後來謝郁好容易醒來,事情都已塵埃落定了。
揭破謝郁的身份是意外,但楊家之後的所作所為,只能證明他們已不軌久矣。
不然為何在不到三個時辰里,鎬城中有品階的官帽子家中的女眷便受到了小皇帝竟然偷偷出現在了寧國公府的喜宴上,怕是要暗中甄選妃嬪的“小道消息”,具都匆匆忙忙地帶著家中女兒幼妹裝扮得當,緊趕著赴了這不上檯面的宴席。
且這群婦人姑娘們進了寧國公府一盞茶不到的時間,鎬城外就湧來一支三千多人的軍隊,將各處城門都強制關上了,而守衛鎬城的禁軍統領在飯桌上被人悄無聲息地割了腦袋,近半數的禁軍都落入寧國公府手中。
緊跟著種種變故而來的,是小皇帝謝郁乃為女子之身的消息。
初初收到消息之時,多數人自然是不信的,只是宮中御醫,脈案,內侍,以至後來小皇帝的貼身宮女的眾口碩詞,飛快地就將事情蓋棺定論了。
最後謝郁醒來,披散著頭髮出現在眾人面前時,便是那頑抗不屈的三朝元老,也高呼出聲,竟當場撅了過去。
形式如一陣強風颳過,頃刻間倒向寧國公府。
在寧國公府如切瓜般切掉帶頭反抗的十幾人的腦袋,並散播流言說小皇帝虛龍假鳳一事,乃是上天見不慣謝氏皇族的罪孽,故意斷了他們的傳承,而眼下如此,乃是逆天而行,惹怒了上天。
此等無根謠言,聽著雖少有依據,可耐不住三人成虎,百姓的輿論也出現了倒伏,雖還不支持寧國公府,但卻已也躲在家中,不再外出動亂。
鎬城瞧著,除了最是得意的寧國公府,與其簇擁者,已然是一座死城。
只到底事出突然,百官雖半數不能接受謝郁以女子之身為帝,對皇族近似本能的敬畏卻還在,只是礙於最早領頭反抗之人都被寧國公府的私兵屠了滿門,而家中的婦孺都有不少被寧國公府以赴宴的名義扣住了,這才敢怒不敢言。
後來謝寧池駐兵城外,有膽子偷偷在私下籌謀的人又多了些,又趕上鎬城中糧草將盡,百姓聽了風聲而重新不滿於寧國公府,被謝寧池安插到城中的人一引誘,竟是在夜半時分放火燒了城中多處無人看守的破廟,引得滿城騷亂,趁亂溜到城門下,裡應外合地開了城門。
這一手民心,玩得比寧國公府還要更順溜上幾分。
可憐寧國公府的寧國公還在坐著登基為帝的美夢,寧國公世子還在想著如何解決掉他那些野心勃勃地要與他爭搶太子,甚至是帝位的兄弟,全然沒有注意到府門外的動亂已在逐漸擴大,並影響而來,破開了他們脆弱的殼的一角。
於是這場起得悄無聲息,滅得如端盆救火的動亂,就這樣玩笑般地結束了。
也正是在那陣騷亂里,謝郁趁亂從被軟禁的地方跑了出去,卻正好遇上了傅執,編了個大雜燴般的小可憐身世,軟磨硬泡地跟著傅執出了城門。
原先她只想在城外躲一陣等謝寧池消氣了才回來,哪知巧合之下知曉了傅執是她真皇叔祖母的大哥,於是便買著可憐,硬是跟著傅執來了楊州城。
按著謝郁的打算,她皇叔祖去鎬城平亂定然是捨不得將她皇叔祖母帶去的,那她早一步來先得到她皇叔祖母的庇護,便是皇叔祖氣瘋了要打她手板心,有著皇叔祖母在,到底能輕上那麼幾下。
不然,凶神惡煞的,皇叔祖母不肯嫁了怎麼辦。
誰料她皇叔祖居然那麼迫不及待,來楊州城的速度竟比她快了些。
想到這裡,謝郁那只有一兩分的可憐,居然突然就膨脹成了七八分,“現在看來,皇叔祖壓根就不在意我有沒有丟,也就在鎬城裡隨便找了找我,沒找到就將我撩開手不管了。都說有了媳婦忘了娘,在皇叔祖這裡,就是有了媳婦忘了侄孫了,乾脆還不如當年便不照顧我,由著我在宮中自生自滅好了,正好沒得撲騰,便是我父皇再不情願,這皇位也只能是皇叔祖的……”
之後未完的話,到底是沒敢在謝寧池突然嚴厲的眼神中說出來。
謝郁垂了眼不說話,謝寧池卻是冷笑了聲,竟也不開口了。
一大一小就這樣陷入了詭異的沉默。
傅挽左右瞧了瞧,正要給僵持住的兩邊搭個台階下,就看見一直在作畫,好似全然沒有注意到這邊的傅執放了筆,拿過旁邊濕潤的布巾擦掉了手上沾染到的染料,“小六,該是去爹娘那裡用膳了。”
自從他們幾個小的都分院而居之後,因為她愛睡懶覺而傅七慣常起得比雞還早,他們一家人整年裡聚在一起吃早飯的次數,怕是一隻手就能數過來。
心裡腹議了下自家大哥這個藉口找得可真夠爛的,傅挽卻還是點了頭,轉身步履匆匆地往外走,“大哥你也真是,這時候才說,去晚了又害我被爹娘責罵。”
傅執但笑不語,看著謝寧池一言不發地跟著傅挽走了出去,繞過書桌拍了下還呆站在原地,憋著嘴真有幾分委屈的謝郁的頭,“不是說要嘗嘗小六提過的楊州美食嗎,還不快些跟上?”
早知曉皇叔祖方才那神情便是不再計較的意思,只是礙著人多不好意思灰溜溜跟上的謝郁有了這話,腳步立時就邁得飛快。
路過與謝寧池並肩而行傅挽時,她還故意用不大不小的音量說了一句,“對咯,皇叔祖的食量可大了,我不趕緊,就只能尊敬長輩,吃殘羹冷炙了。”
這含糊的冷嘲熱諷剛丟下,謝郁就趕緊腳底抹油,溜得飛快。
謝寧池瞧了眼她那得意得都要一蹦三尺高的背影,偏過頭看向走在他身側的傅挽,語調里就多了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她以前可不敢這樣與我說話。”
傅挽拖著長音“喔”了下,很是理所當然且有恃無恐地回了一句,“所以日後有了孩子,嚴父你當,我只當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