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他指著案頭長長的匣子:“那是大帥贈與你我的短劍,上面的字,請你看清楚。”
蕭易遲疑了一下,容襄已打開匣子,取出短劍,轉過來將劍柄遞給蕭易。
“苟利國家,死生無悔。”
這八個字如千鈞鐵錘,重重打在了蕭易的胸口,原本舊傷未復,此時氣血攻心,登時一口血噴了出來。
容襄臉色大變,忙伸手去扶,蕭易卻微微側身避開,只搶過短劍,噌啷一聲,寶劍出鞘,寒光閃閃,映得他面色慘白,牙齒咬得咯咯作響。
“節帥……仁至義盡,他們,他們卻趕盡殺絕!”他握劍的手掌收緊,額頭上青筋突突亂跳,唇角的血殷紅刺目,“我,我要殺了他們!”說罷,霍然轉身便要出去。
容襄撲上去攔在他面前,雙臂張開:“哥哥,你要哪裡去?”
蕭易頓住腳步,劍鋒直指容襄:“讓開,我要去殺了那對昏君奸臣。”
容襄寸步不退,眼神一下子變得極其銳利如刀鋒:“哥哥,節帥若肯殺了他們,就不會安然領死。你現在去刺殺皇帝和姦相,大唐會立刻陷入一團混亂!現在黨爭如此激烈,安祿山卻趁隙逐漸坐大,只有留著李林甫,才能鎮服安祿山,保持各方勢力的均衡!只有留著皇帝,才能保證各方勢力不會發生火併!哥哥!這兩個人,現在還不能死!”
蕭易一向穩定如恆的手顫抖得厲害,劍尖無法控制地上下晃動,已劃破了容襄胸口的衣服:“你,你在阻我,阻我報仇。”
容襄一字一頓道:“是,我在阻你。我不能看著你將節帥的全部心血化為烏有!”
蕭易目光如在噴火,逼視他的雙眼,劍尖不斷晃動,良久良久,劍終於垂了下去,眼皮低垂,緊咬著牙關,口唇邊一道鮮血緩緩流下:“你走罷。”他的聲音低沉嘶啞,“你走罷,再不走,我怕,我會忍不住殺了我自己。”
那一日,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
蕭易臉色慘白,死死握住那枚玉玦,將翻湧上來的一口血硬生生重新咽了下去。
阿瑟,我從未真的恨你,你為什麼不來找我?
我只是,只是在恨我自己,恨我自己如此無能,恨我自己,竟然甚麼都做不了。
作者有話要說: (苟利國家四個字最出名的應該是林則徐那一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不過它最早出自禮記,原文是“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安史之亂的實際戰況和文里寫的不完全相同,我按照自己的需要稍微調整了一下不同事件發生的次序。)
(顏真卿,就是那個顏體的顏真卿,他和堂兄顏杲卿是安史之亂時的英雄。顏杲卿的兒子死的時候不過十幾歲,生前曾經多次往返奔波於顏氏兄弟的駐地,傳遞消息,後來被叛軍活活砍掉了腦袋。顏真卿因此寫了千古留名的《祭侄文》,斑斑血淚,盡在其中。
顏真卿老年為奸臣所害,死於賊人之手。
英靈不滅,風骨永存。)
(翰林院從唐朝開始設立,初時為供職具有藝能人士的機構,自唐玄宗後,翰林分為兩種,一種是翰林學士,供職於翰林學士院,一種是翰林供奉,供職於翰林院。翰林學士擔當起草詔書的職責,翰林供奉則無甚實權。大詩人李白受封的就是翰林供奉。)
☆、青州
第十二章
至德二載正月,大燕皇帝安祿山爆亡,其子安慶緒領兵攻河南,張巡以不到萬人死守睢陽,將十數萬叛軍牽制於此地,寸步難進,史思明獨木難支,為郭子儀、李光弼打得節節後退,轉而向東,分兵渡黃河,欲取青州。
史思明並沒有打算強攻青州,他現在已經夠焦頭爛額的了,青州如此難啃的骨頭,他想智取。
法子也想好了,應該會有用。
這個法子其實很簡單,就是惑亂青州軍心。因為青州刺史慕容知廉的獨子慕容襄正在他手上。
自起事以來,安史大軍先後攻占洛陽、長安,俘獲了不少高官子女,這些紈絝子弟多半都是軟骨頭,為了活命,投降了大燕,他們的父兄還在頑抗,而自家的子侄卻已經成了大燕的官兒。
只可惜這些官兒只是虛銜,這些紈絝子弟最大的作用其實只是人質,押著這些人望頑抗的城下一站,鬼哭狼嚎的喊一陣,城上的人往往就開始亂了。城下是自己的兒子、弟弟、侄子,你手裡的令旗還能揮得下去嗎?就算你忍心,你的手下人也不忍心,只要有一個人開始猶豫,軍心就不穩了。或者是將領懷疑自己的手下,或者是手下懷疑自己的將領,就算誰都不懷疑,底下人再喊幾句諸如“你兒子已經是我大燕的人,就算你此時不降,你們的皇帝也不會再信任你,以後早晚也會殺了你”這樣的話,城上的人必然心神大亂。
守軍的心亂了,這座城,也就好打了。
從開戰以來,這一手屢試不爽,史思明覺得,到青州這裡應該也好用,畢竟慕容襄的親娘晉城公主也在青州,阿爺狠心,阿娘還能狠心不成?再加上慕容襄實在是很聽話很配合,被俘以來問甚麼說甚麼,讓幹甚麼就幹甚麼,讓指認誰就指認誰,長安城破之後,好些易容偽裝的高官子弟都是靠他才一一擒獲。這人實在是個很好用的棋子,所以他絕不會做出到了城下大喊:“官軍已經收復了哪裡哪裡!不日就將來援!你們一定要堅持住!不用管我!”這種讓他牙疼的蠢事。
蕭易遲疑了一下,容襄已打開匣子,取出短劍,轉過來將劍柄遞給蕭易。
“苟利國家,死生無悔。”
這八個字如千鈞鐵錘,重重打在了蕭易的胸口,原本舊傷未復,此時氣血攻心,登時一口血噴了出來。
容襄臉色大變,忙伸手去扶,蕭易卻微微側身避開,只搶過短劍,噌啷一聲,寶劍出鞘,寒光閃閃,映得他面色慘白,牙齒咬得咯咯作響。
“節帥……仁至義盡,他們,他們卻趕盡殺絕!”他握劍的手掌收緊,額頭上青筋突突亂跳,唇角的血殷紅刺目,“我,我要殺了他們!”說罷,霍然轉身便要出去。
容襄撲上去攔在他面前,雙臂張開:“哥哥,你要哪裡去?”
蕭易頓住腳步,劍鋒直指容襄:“讓開,我要去殺了那對昏君奸臣。”
容襄寸步不退,眼神一下子變得極其銳利如刀鋒:“哥哥,節帥若肯殺了他們,就不會安然領死。你現在去刺殺皇帝和姦相,大唐會立刻陷入一團混亂!現在黨爭如此激烈,安祿山卻趁隙逐漸坐大,只有留著李林甫,才能鎮服安祿山,保持各方勢力的均衡!只有留著皇帝,才能保證各方勢力不會發生火併!哥哥!這兩個人,現在還不能死!”
蕭易一向穩定如恆的手顫抖得厲害,劍尖無法控制地上下晃動,已劃破了容襄胸口的衣服:“你,你在阻我,阻我報仇。”
容襄一字一頓道:“是,我在阻你。我不能看著你將節帥的全部心血化為烏有!”
蕭易目光如在噴火,逼視他的雙眼,劍尖不斷晃動,良久良久,劍終於垂了下去,眼皮低垂,緊咬著牙關,口唇邊一道鮮血緩緩流下:“你走罷。”他的聲音低沉嘶啞,“你走罷,再不走,我怕,我會忍不住殺了我自己。”
那一日,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
蕭易臉色慘白,死死握住那枚玉玦,將翻湧上來的一口血硬生生重新咽了下去。
阿瑟,我從未真的恨你,你為什麼不來找我?
我只是,只是在恨我自己,恨我自己如此無能,恨我自己,竟然甚麼都做不了。
作者有話要說: (苟利國家四個字最出名的應該是林則徐那一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不過它最早出自禮記,原文是“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安史之亂的實際戰況和文里寫的不完全相同,我按照自己的需要稍微調整了一下不同事件發生的次序。)
(顏真卿,就是那個顏體的顏真卿,他和堂兄顏杲卿是安史之亂時的英雄。顏杲卿的兒子死的時候不過十幾歲,生前曾經多次往返奔波於顏氏兄弟的駐地,傳遞消息,後來被叛軍活活砍掉了腦袋。顏真卿因此寫了千古留名的《祭侄文》,斑斑血淚,盡在其中。
顏真卿老年為奸臣所害,死於賊人之手。
英靈不滅,風骨永存。)
(翰林院從唐朝開始設立,初時為供職具有藝能人士的機構,自唐玄宗後,翰林分為兩種,一種是翰林學士,供職於翰林學士院,一種是翰林供奉,供職於翰林院。翰林學士擔當起草詔書的職責,翰林供奉則無甚實權。大詩人李白受封的就是翰林供奉。)
☆、青州
第十二章
至德二載正月,大燕皇帝安祿山爆亡,其子安慶緒領兵攻河南,張巡以不到萬人死守睢陽,將十數萬叛軍牽制於此地,寸步難進,史思明獨木難支,為郭子儀、李光弼打得節節後退,轉而向東,分兵渡黃河,欲取青州。
史思明並沒有打算強攻青州,他現在已經夠焦頭爛額的了,青州如此難啃的骨頭,他想智取。
法子也想好了,應該會有用。
這個法子其實很簡單,就是惑亂青州軍心。因為青州刺史慕容知廉的獨子慕容襄正在他手上。
自起事以來,安史大軍先後攻占洛陽、長安,俘獲了不少高官子女,這些紈絝子弟多半都是軟骨頭,為了活命,投降了大燕,他們的父兄還在頑抗,而自家的子侄卻已經成了大燕的官兒。
只可惜這些官兒只是虛銜,這些紈絝子弟最大的作用其實只是人質,押著這些人望頑抗的城下一站,鬼哭狼嚎的喊一陣,城上的人往往就開始亂了。城下是自己的兒子、弟弟、侄子,你手裡的令旗還能揮得下去嗎?就算你忍心,你的手下人也不忍心,只要有一個人開始猶豫,軍心就不穩了。或者是將領懷疑自己的手下,或者是手下懷疑自己的將領,就算誰都不懷疑,底下人再喊幾句諸如“你兒子已經是我大燕的人,就算你此時不降,你們的皇帝也不會再信任你,以後早晚也會殺了你”這樣的話,城上的人必然心神大亂。
守軍的心亂了,這座城,也就好打了。
從開戰以來,這一手屢試不爽,史思明覺得,到青州這裡應該也好用,畢竟慕容襄的親娘晉城公主也在青州,阿爺狠心,阿娘還能狠心不成?再加上慕容襄實在是很聽話很配合,被俘以來問甚麼說甚麼,讓幹甚麼就幹甚麼,讓指認誰就指認誰,長安城破之後,好些易容偽裝的高官子弟都是靠他才一一擒獲。這人實在是個很好用的棋子,所以他絕不會做出到了城下大喊:“官軍已經收復了哪裡哪裡!不日就將來援!你們一定要堅持住!不用管我!”這種讓他牙疼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