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這少年實在聰慧得可怕,只希望他能將這份聰慧用在正途上。
“規矩就是規矩,你我都按照這規矩行事,天下,才不會亂。”王忠嗣緩緩道,“如今的大唐,至尊,就是規矩。”
“哪怕是亂命?”
“哪怕,是亂命。”
容襄嘆口氣,不再勸。這些日子,他已經變著花樣不曉得勸了王忠嗣多少次,他知道這個人到今時今日依舊有著巨大的能量,可以輕易掀翻這個國家,可是掌握著這樣力量的人,竟然寧願等死,也不動用這些力量。
他實在沒辦法理解,但會尊重王忠嗣的選擇。若不是王忠嗣對於蕭易來說實在太重要,他連勸都不會勸。
就像他明知去隴右前線攻打石堡城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但是蕭易堅持要去,他再擔心也不會死命去攔,因為這是蕭易的選擇。
他喜歡這個人,他知道,蕭易心中應當也已有了他,但這不是他去強行涉足蕭易人生的理由。
他堅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持和活法,好也罷,壞也罷,生也罷,死也罷,總是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才快活。
不曉得此時哥哥在隴右前線,戰事可順利?
石堡,此時已血光漫天。
石堡城扼守河湟,背靠華石山,面臨藥水河,坐落在一個名叫石城山的褐紅色峭壁之上,分為內外兩城,內城建在山頂的一個巨大方台之上,約可容納千餘人。從大方台沿一條羊脊小路蜿蜒而下,羊脊小路窄僅可容人,寬不過並肩,大約不到一里的山路外,是一個小方台,這裡是外城。外城城牆之下,便是三面絕地,止北坡和東北坡有兩條山溝可通山下。
石堡城最初是前朝煬帝所築,只是未過多久便落入吐蕃人手中,被蕃人多年營造,已固若金湯,因此在吐蕃人口中,它另有一個更響噹噹的名字:鐵刃之城。
僅僅四個字,殺氣瀰漫。
哥舒翰受命領隴右、河西並突厥阿布思所部共計四萬餘,又臨時從河東、朔方徵調二萬餘人,共計六萬餘,陳兵積石山、神威城、應龍城一線,縱深八十餘里,圍繞無數城堡、高地、據點,逐步推進。
他此番的戰略穩健的出奇,幾乎不像平時的作風。
因為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這一戰的意義。也沒有人比他更清楚,節帥為了這一戰究竟付出了甚麼。
那天,聽到至尊對節帥的處罰決定後,他無法自抑地跪地痛哭,苦苦為節帥求情,至尊不耐煩,拂袖而走,是他膝行哀免,希望可以命換命。
至尊或許最終還是心軟了,答應不殺節帥,但,要他必須立刻進攻石堡城,只許勝,不許敗。
他本已咬牙應下了,明知傷亡必然如節帥預料般可怕。但只要能救節帥,相信兒郎們便是付出自己的性命,也是心甘情願的。
可是沒過多久,至尊居然又變了主意,竟然給他寬限了半年,讓他可以抓緊時間在前線構建工事,使唐軍戰鬥時可以有所依託。
他後來才知道,為了這半年,節帥付出的是三個承諾:終此一生,不掌兵、不涉政、不與外人通。
對於正當盛年的節帥,這三個承諾等於提前結束了他的政治生命,今後,即便活著,也僅僅是活著而已,再無其他。
節帥用後半生換來的這半年時間,哥舒翰自然無比珍惜,他甚至為此丟開之前所有的耿直和傲慢,結好一向不喜歡的河西節度使安思順,聯絡李光弼,將遙領河東節度使的李林甫哄得開開心心。
這一切,都是為了各方可以齊心協力,攻下石堡。
由於這半年準備的足夠細緻,一開始的戰事推進很順利,哥舒翰充分利用了騎兵可遠程突擊的特點,各城之間互為犄角,相互支持,戰線犬牙交錯,攻守切換自如,將八十餘里縱深的戰場化成了一個巨大的棋局,戰術變幻莫測,一日之內往往已有數變,數日間便迅速將大戰場上的吐蕃軍隊或分割消滅,或打退到日月山之外,或被壓製得再無反抗之力,到第五日,蕃軍唯一的陣地便只剩下石堡城。
最可怕的石堡城。
經過這幾日的廝殺,蕭易原本一身銀光燦爛的魚鱗鎧早已變了顏色,洗都洗不出來,哥舒翰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原本就是身先士卒的打法,如今有蕭易為他防護後背,更是肆無忌憚地在敵陣中往來衝殺,仿佛渾不知死字怎麼寫。
這可苦了蕭易,帶著五十餘親兵小隊手持鋼盾死死護在哥舒翰周遭,既不能影響哥舒翰觀察戰場的視線,又不能阻擋他衝殺的方向,還不能讓不長眼的刀槍流矢傷了大帥,好在這些日子蕭易幾乎與哥舒翰形影不離,對哥舒翰可能採取的戰術變化瞭然於胸,因此心意相通,才勉強跟得上哥舒翰的節奏。
即便如此,他依舊周身是傷。
在這樣人命如草芥的戰場上,像他這樣遍體鱗傷的比比皆是,一場戰鬥,能活下來的就是勝利。
問受傷了怎麼辦?
只要手腳沒斷,那就繼續打。
仿佛沒了知覺,刀槍入肉,竟好似不覺得痛,只曉得見到敵人便一槊挑過去,或翻手一刀砍過去,是槊尖剛好插入敵人口中因此挑掉了半個頭露出紅紅白白的腦漿,還是砍破胸腹流出了花花綠綠的肺腸,或者戳飛的敵人眼珠子掛在槊杆上,再拉著長長的血絲落在紛亂的馬蹄間,槊杆卻因此握上去黏膩濕滑,這些半點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打倒眼前這個人,然後逼近下一個。
“規矩就是規矩,你我都按照這規矩行事,天下,才不會亂。”王忠嗣緩緩道,“如今的大唐,至尊,就是規矩。”
“哪怕是亂命?”
“哪怕,是亂命。”
容襄嘆口氣,不再勸。這些日子,他已經變著花樣不曉得勸了王忠嗣多少次,他知道這個人到今時今日依舊有著巨大的能量,可以輕易掀翻這個國家,可是掌握著這樣力量的人,竟然寧願等死,也不動用這些力量。
他實在沒辦法理解,但會尊重王忠嗣的選擇。若不是王忠嗣對於蕭易來說實在太重要,他連勸都不會勸。
就像他明知去隴右前線攻打石堡城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但是蕭易堅持要去,他再擔心也不會死命去攔,因為這是蕭易的選擇。
他喜歡這個人,他知道,蕭易心中應當也已有了他,但這不是他去強行涉足蕭易人生的理由。
他堅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持和活法,好也罷,壞也罷,生也罷,死也罷,總是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才快活。
不曉得此時哥哥在隴右前線,戰事可順利?
石堡,此時已血光漫天。
石堡城扼守河湟,背靠華石山,面臨藥水河,坐落在一個名叫石城山的褐紅色峭壁之上,分為內外兩城,內城建在山頂的一個巨大方台之上,約可容納千餘人。從大方台沿一條羊脊小路蜿蜒而下,羊脊小路窄僅可容人,寬不過並肩,大約不到一里的山路外,是一個小方台,這裡是外城。外城城牆之下,便是三面絕地,止北坡和東北坡有兩條山溝可通山下。
石堡城最初是前朝煬帝所築,只是未過多久便落入吐蕃人手中,被蕃人多年營造,已固若金湯,因此在吐蕃人口中,它另有一個更響噹噹的名字:鐵刃之城。
僅僅四個字,殺氣瀰漫。
哥舒翰受命領隴右、河西並突厥阿布思所部共計四萬餘,又臨時從河東、朔方徵調二萬餘人,共計六萬餘,陳兵積石山、神威城、應龍城一線,縱深八十餘里,圍繞無數城堡、高地、據點,逐步推進。
他此番的戰略穩健的出奇,幾乎不像平時的作風。
因為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這一戰的意義。也沒有人比他更清楚,節帥為了這一戰究竟付出了甚麼。
那天,聽到至尊對節帥的處罰決定後,他無法自抑地跪地痛哭,苦苦為節帥求情,至尊不耐煩,拂袖而走,是他膝行哀免,希望可以命換命。
至尊或許最終還是心軟了,答應不殺節帥,但,要他必須立刻進攻石堡城,只許勝,不許敗。
他本已咬牙應下了,明知傷亡必然如節帥預料般可怕。但只要能救節帥,相信兒郎們便是付出自己的性命,也是心甘情願的。
可是沒過多久,至尊居然又變了主意,竟然給他寬限了半年,讓他可以抓緊時間在前線構建工事,使唐軍戰鬥時可以有所依託。
他後來才知道,為了這半年,節帥付出的是三個承諾:終此一生,不掌兵、不涉政、不與外人通。
對於正當盛年的節帥,這三個承諾等於提前結束了他的政治生命,今後,即便活著,也僅僅是活著而已,再無其他。
節帥用後半生換來的這半年時間,哥舒翰自然無比珍惜,他甚至為此丟開之前所有的耿直和傲慢,結好一向不喜歡的河西節度使安思順,聯絡李光弼,將遙領河東節度使的李林甫哄得開開心心。
這一切,都是為了各方可以齊心協力,攻下石堡。
由於這半年準備的足夠細緻,一開始的戰事推進很順利,哥舒翰充分利用了騎兵可遠程突擊的特點,各城之間互為犄角,相互支持,戰線犬牙交錯,攻守切換自如,將八十餘里縱深的戰場化成了一個巨大的棋局,戰術變幻莫測,一日之內往往已有數變,數日間便迅速將大戰場上的吐蕃軍隊或分割消滅,或打退到日月山之外,或被壓製得再無反抗之力,到第五日,蕃軍唯一的陣地便只剩下石堡城。
最可怕的石堡城。
經過這幾日的廝殺,蕭易原本一身銀光燦爛的魚鱗鎧早已變了顏色,洗都洗不出來,哥舒翰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原本就是身先士卒的打法,如今有蕭易為他防護後背,更是肆無忌憚地在敵陣中往來衝殺,仿佛渾不知死字怎麼寫。
這可苦了蕭易,帶著五十餘親兵小隊手持鋼盾死死護在哥舒翰周遭,既不能影響哥舒翰觀察戰場的視線,又不能阻擋他衝殺的方向,還不能讓不長眼的刀槍流矢傷了大帥,好在這些日子蕭易幾乎與哥舒翰形影不離,對哥舒翰可能採取的戰術變化瞭然於胸,因此心意相通,才勉強跟得上哥舒翰的節奏。
即便如此,他依舊周身是傷。
在這樣人命如草芥的戰場上,像他這樣遍體鱗傷的比比皆是,一場戰鬥,能活下來的就是勝利。
問受傷了怎麼辦?
只要手腳沒斷,那就繼續打。
仿佛沒了知覺,刀槍入肉,竟好似不覺得痛,只曉得見到敵人便一槊挑過去,或翻手一刀砍過去,是槊尖剛好插入敵人口中因此挑掉了半個頭露出紅紅白白的腦漿,還是砍破胸腹流出了花花綠綠的肺腸,或者戳飛的敵人眼珠子掛在槊杆上,再拉著長長的血絲落在紛亂的馬蹄間,槊杆卻因此握上去黏膩濕滑,這些半點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打倒眼前這個人,然後逼近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