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朱厚照處死劉瑾後便開始清洗劉瑾在朝中的同黨,凡是和劉瑾沆瀣一氣者全部抄家斬首,朝中大臣也多半受到牽連,輕則免官,重則身首異處。而那些不願意和劉瑾同流合污的正直官員則受到重用,朝堂上總算有了許多清朗之氣。陸子安平反有功,朱厚照著令其繼承其父陸寒天的官職,負責處理朝廷與江湖的糾紛。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雖然邱大儲和韓碩都被殺死,但陸子安殺害七八個江湖義士的劣跡還是被當時在場的獄卒傳了出去。江湖中人紛紛倒戈,不再信任陸子安,從此陸子安也不再踏入江湖,只一心在朝廷為官。陸家在江湖上地位盡失,程小蝶因為做了陸子安的妻子,從此也與江湖人士斷了往來。
武林中四大世家,邱大儲死後邱家便從此絕跡,陸家和程家已遭江湖除名,就只剩下慕容家仍為武林所忌憚。慕容烈驅使食人獸屠殺江湖人士,慕容遠因此而背負罵名,然而其協助誅殺劉瑾,又為武林除害,是以毀譽參半。然而慕容遠卻並不在意人們的評說,仍舊我行我素,只管和凌靈暢遊天下。
從此以後江湖上便很少有人見過他們,武林中大小事務也全然不見二人參與。為了重新恢復武林的秩序,眾人又推舉了一位新盟主,乃是尚善堂堂主吳可。這尚善堂本是一個藥鋪,吳克便是藥鋪的掌柜。他武功平平但是醫術高超,喜歡急人之困。按理說除了四大世家便是武當少林等派最具實力,然而武當少林都是方外之人,絕不會去爭做武林盟主。武林人士實在找不出像樣的人來主持大局,只好推舉了吳可這樣一位善人。
明正統年間,因官員貪污,土地兼併,朝廷弊病積重難返,導致百姓生活日益貧苦。正德年間,在北直隸地區有兩兄弟喚作劉寵和劉晨,他們在家裡兄弟中排行老六和老七,因此也被人喚作劉六和劉七。這兩人本來是本分的農民,奈何自家土地被地主霸占,眼看著有被餓死的危險,於是二人便落糙做了響馬。
這期間全國各處不斷發生農民起義,劉六和劉七也趁勢組建了一支隊伍,外人稱之為“響馬盜”。響馬盜於霸州揭竿而起,當地農民紛紛響應,人數達到數千之多。響馬盜先後轉戰南北直隸、山東、河南、湖廣等地,深得民心。他們以劫富濟貧為口號,籠絡了不少貧苦百姓。響馬盜治軍嚴明,從不隨意殺人,也因此深受愛戴。
但是隨著隊伍的壯大,有些地方便開始出現濫殺無辜的現象。很多財主和家境富裕的人都倒了霉,不但被搶奪了家產,連家人也被牽連受害。其實有些家境富裕的也並不是為富不仁之徒,家業都是靠著一雙手辛苦打拼下來的,平生也沒做過什麼惡事。可是那些殺紅了眼的無賴之徒哪管這些,凡是看見富人就恨不得扒其皮吃其肉,好像所有富人都得罪了他們一樣。
後來山東省有傳言稱,一群無惡不作的響馬盜去了一劉姓財主家搶奪財物,卻被一男一女兩個高手打得落花流水,四散而逃。有人認出來,那對男女不是別人,正是慕容遠和凌靈。因那劉姓財主一向喜歡接濟窮人,聲名在外,也恰好二人在山東遊玩,故施以援手。可是後來又被人證實,根本就沒有什么姓劉的財主,二人也並未現身。
不但是江湖上,朝廷也有關於二人的傳言,說是河南一處郡縣被響馬盜突襲,縣衙眼看就要守不住了。就在此時,慕容遠和凌靈二人拍馬趕到,憑一己之力殺退響馬盜,幫主當地官員守住了縣衙。但是後來也被人證實,這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朝廷和響馬盜都想把慕容遠和凌靈說成是自己人,因為他們都知道慕容遠手上有個極其厲害的法寶,有了這個法寶便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以,為了籠絡人心、提振士氣,兩邊都到處宣揚二人是如何幫助自己擊退敵方的。
響馬盜肆虐之時,凌萬海正在兩廣一帶遊歷。他也聽聞不少關於慕容遠和凌靈的傳說,但都一笑置之。丐幫弟子在凌萬海的帶領下依舊以要飯為生,絕不參與到響馬盜和朝廷的爭鬥當中。響馬盜本來也都是些赤貧之人,和丐幫弟子差不了多少。很多江湖人士對凌萬海都頗有微詞,說丐幫乃天下第一大幫,倘若也能像響馬盜一樣舉兵起事,定會將明朝覆滅,開創一個新的王朝。
然而凌萬海卻從不辯解,在他看來不少起義軍的首領不只是因為吃不飽飯而起來反抗,還心存帝王之志,而他自己則以平淡無虞為樂。凌萬海心裡並不排斥響馬盜的反抗之舉,只不過在他看來誰做皇帝都沒什麼區別。就算推翻了明朝,有了一個好皇帝,誰敢保證皇帝的子嗣依然是好皇帝到最後都是成者獨大,坐享榮華,而天下人是死是活還要靠自己。他不願為了一己私慾而犧牲幫中兄弟,每天只是含飴弄孫,任那些不安分的人各自去爭鬥。
幾年以後,響馬盜首領劉六奪舟入江,葬身魚腹;劉七寡不敵眾,戰死沙場。響馬盜起義失敗,各地的其他農民起義也都被鎮壓下去,明朝政權又重新穩固。為了防範再次發生農民起義,朝廷罷免了一批貪官,將一部分土地又交還到農民手裡。劉六劉七死後,凌萬海曾到二人墳前祭奠,因為二人的反抗,百姓總算從當權者嘴裡摳出來一點吃食。
劉六和劉七想的是當下,而凌萬海想的是卻是過去未來。現在的天下依舊姓朱,誰知道千百年以後又姓什麼高祖劉邦斬蛇起義,天下盡歸於漢;鮮卑貴族勵精圖治,中原又歸於唐;宋□□黃袍加身,九州又歸於宋;成吉思汗馬踏中原,四海又歸於元;及至明□□朱元璋率大軍滅元,江山便又歸於明。
然則不論國號為何,天下又姓甚,所有機構運轉、權力調度、人馬糧糙皆取之於民。就算農民起義成功,也不過是牽頭者坐享其成,由被盤剝者變成盤剝他人者。所以,縱觀古今,歷朝歷代統治者又有何不同,百姓舉事起義的目的又有何異是以凌萬海不願丐幫弟子搭上性命去走這條權力循環往復的道路。
慕容遠和凌萬海也時常坐而論道,然慕容遠多注重個人修為,並不在意政治時局。凌萬海總道,若天下之人能個個如你一般,則先聖老子的志願便可達成。只不過天下百姓皆如嗷嗷待哺之羔羊,雖也會主動覓食,終究依賴於州官的放牧。如果將來有那麼一天,皇帝昏庸無道,百官貪污成性,百姓能夠萬眾一心,拒不納糧交稅,則皇族權力無可用。至此,這天下才算是百姓的天下。也許這一天不久會到來,也許永遠也不會到來。畢竟一個人的覺醒不難,難的是萬眾的覺醒。然自古以來,知真理者九牛之一毛,實在是令人遺憾。
又過了幾年,北直隸有一老漢在山中採藥,無意間發現兩個“神仙”,他們皆白衣飄飄,於碧水上翩然舞劍。老漢趕忙下跪求神仙保佑,盼望風調雨順,稻穀豐收。然而當他抬起頭卻不見了那兩個“神仙”的蹤影,只看到水面上有四個大字:吾為我主。
【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雖然邱大儲和韓碩都被殺死,但陸子安殺害七八個江湖義士的劣跡還是被當時在場的獄卒傳了出去。江湖中人紛紛倒戈,不再信任陸子安,從此陸子安也不再踏入江湖,只一心在朝廷為官。陸家在江湖上地位盡失,程小蝶因為做了陸子安的妻子,從此也與江湖人士斷了往來。
武林中四大世家,邱大儲死後邱家便從此絕跡,陸家和程家已遭江湖除名,就只剩下慕容家仍為武林所忌憚。慕容烈驅使食人獸屠殺江湖人士,慕容遠因此而背負罵名,然而其協助誅殺劉瑾,又為武林除害,是以毀譽參半。然而慕容遠卻並不在意人們的評說,仍舊我行我素,只管和凌靈暢遊天下。
從此以後江湖上便很少有人見過他們,武林中大小事務也全然不見二人參與。為了重新恢復武林的秩序,眾人又推舉了一位新盟主,乃是尚善堂堂主吳可。這尚善堂本是一個藥鋪,吳克便是藥鋪的掌柜。他武功平平但是醫術高超,喜歡急人之困。按理說除了四大世家便是武當少林等派最具實力,然而武當少林都是方外之人,絕不會去爭做武林盟主。武林人士實在找不出像樣的人來主持大局,只好推舉了吳可這樣一位善人。
明正統年間,因官員貪污,土地兼併,朝廷弊病積重難返,導致百姓生活日益貧苦。正德年間,在北直隸地區有兩兄弟喚作劉寵和劉晨,他們在家裡兄弟中排行老六和老七,因此也被人喚作劉六和劉七。這兩人本來是本分的農民,奈何自家土地被地主霸占,眼看著有被餓死的危險,於是二人便落糙做了響馬。
這期間全國各處不斷發生農民起義,劉六和劉七也趁勢組建了一支隊伍,外人稱之為“響馬盜”。響馬盜於霸州揭竿而起,當地農民紛紛響應,人數達到數千之多。響馬盜先後轉戰南北直隸、山東、河南、湖廣等地,深得民心。他們以劫富濟貧為口號,籠絡了不少貧苦百姓。響馬盜治軍嚴明,從不隨意殺人,也因此深受愛戴。
但是隨著隊伍的壯大,有些地方便開始出現濫殺無辜的現象。很多財主和家境富裕的人都倒了霉,不但被搶奪了家產,連家人也被牽連受害。其實有些家境富裕的也並不是為富不仁之徒,家業都是靠著一雙手辛苦打拼下來的,平生也沒做過什麼惡事。可是那些殺紅了眼的無賴之徒哪管這些,凡是看見富人就恨不得扒其皮吃其肉,好像所有富人都得罪了他們一樣。
後來山東省有傳言稱,一群無惡不作的響馬盜去了一劉姓財主家搶奪財物,卻被一男一女兩個高手打得落花流水,四散而逃。有人認出來,那對男女不是別人,正是慕容遠和凌靈。因那劉姓財主一向喜歡接濟窮人,聲名在外,也恰好二人在山東遊玩,故施以援手。可是後來又被人證實,根本就沒有什么姓劉的財主,二人也並未現身。
不但是江湖上,朝廷也有關於二人的傳言,說是河南一處郡縣被響馬盜突襲,縣衙眼看就要守不住了。就在此時,慕容遠和凌靈二人拍馬趕到,憑一己之力殺退響馬盜,幫主當地官員守住了縣衙。但是後來也被人證實,這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朝廷和響馬盜都想把慕容遠和凌靈說成是自己人,因為他們都知道慕容遠手上有個極其厲害的法寶,有了這個法寶便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以,為了籠絡人心、提振士氣,兩邊都到處宣揚二人是如何幫助自己擊退敵方的。
響馬盜肆虐之時,凌萬海正在兩廣一帶遊歷。他也聽聞不少關於慕容遠和凌靈的傳說,但都一笑置之。丐幫弟子在凌萬海的帶領下依舊以要飯為生,絕不參與到響馬盜和朝廷的爭鬥當中。響馬盜本來也都是些赤貧之人,和丐幫弟子差不了多少。很多江湖人士對凌萬海都頗有微詞,說丐幫乃天下第一大幫,倘若也能像響馬盜一樣舉兵起事,定會將明朝覆滅,開創一個新的王朝。
然而凌萬海卻從不辯解,在他看來不少起義軍的首領不只是因為吃不飽飯而起來反抗,還心存帝王之志,而他自己則以平淡無虞為樂。凌萬海心裡並不排斥響馬盜的反抗之舉,只不過在他看來誰做皇帝都沒什麼區別。就算推翻了明朝,有了一個好皇帝,誰敢保證皇帝的子嗣依然是好皇帝到最後都是成者獨大,坐享榮華,而天下人是死是活還要靠自己。他不願為了一己私慾而犧牲幫中兄弟,每天只是含飴弄孫,任那些不安分的人各自去爭鬥。
幾年以後,響馬盜首領劉六奪舟入江,葬身魚腹;劉七寡不敵眾,戰死沙場。響馬盜起義失敗,各地的其他農民起義也都被鎮壓下去,明朝政權又重新穩固。為了防範再次發生農民起義,朝廷罷免了一批貪官,將一部分土地又交還到農民手裡。劉六劉七死後,凌萬海曾到二人墳前祭奠,因為二人的反抗,百姓總算從當權者嘴裡摳出來一點吃食。
劉六和劉七想的是當下,而凌萬海想的是卻是過去未來。現在的天下依舊姓朱,誰知道千百年以後又姓什麼高祖劉邦斬蛇起義,天下盡歸於漢;鮮卑貴族勵精圖治,中原又歸於唐;宋□□黃袍加身,九州又歸於宋;成吉思汗馬踏中原,四海又歸於元;及至明□□朱元璋率大軍滅元,江山便又歸於明。
然則不論國號為何,天下又姓甚,所有機構運轉、權力調度、人馬糧糙皆取之於民。就算農民起義成功,也不過是牽頭者坐享其成,由被盤剝者變成盤剝他人者。所以,縱觀古今,歷朝歷代統治者又有何不同,百姓舉事起義的目的又有何異是以凌萬海不願丐幫弟子搭上性命去走這條權力循環往復的道路。
慕容遠和凌萬海也時常坐而論道,然慕容遠多注重個人修為,並不在意政治時局。凌萬海總道,若天下之人能個個如你一般,則先聖老子的志願便可達成。只不過天下百姓皆如嗷嗷待哺之羔羊,雖也會主動覓食,終究依賴於州官的放牧。如果將來有那麼一天,皇帝昏庸無道,百官貪污成性,百姓能夠萬眾一心,拒不納糧交稅,則皇族權力無可用。至此,這天下才算是百姓的天下。也許這一天不久會到來,也許永遠也不會到來。畢竟一個人的覺醒不難,難的是萬眾的覺醒。然自古以來,知真理者九牛之一毛,實在是令人遺憾。
又過了幾年,北直隸有一老漢在山中採藥,無意間發現兩個“神仙”,他們皆白衣飄飄,於碧水上翩然舞劍。老漢趕忙下跪求神仙保佑,盼望風調雨順,稻穀豐收。然而當他抬起頭卻不見了那兩個“神仙”的蹤影,只看到水面上有四個大字:吾為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