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土堆里,躺著宋瀝泉。墓前立著一塊簡陋的石碑,上面刻著‘宋瀝泉之墓’。字是清清瘦瘦,極具風骨的瘦金體。

  春風吹綠了山崗上的胡楊,新墳頭長出幾顆綠糙,堪堪冒頭。

  “戰事結束了。”

  李晃扶著碑頭,輕聲說道。春風過境,吹起李晃幾縷髮絲,纏繞在石碑上。

  ……

  李晃很快啟程回京,她騎在馬上,整個人都掩在黑色的大毫里,只露出一雙眸色深深的眼睛。

  出了欒城,李晃勒馬停下來,望向北面的山崗。

  李晃輕輕在心裡道了別,雙腿一夾馬腹,疾馳而去,很快消失在山崗之後。

  李晃順利地回了京。

  王妃明顯地感覺到女兒似乎變了好多,她不愛笑了,臉色總是嚴肅地緊繃著。就算偶爾笑,笑意也達不到眼底。

  程生是第二天才知道李晃回來了。他滿心歡喜地想去見李晃,卻被全順攔下了。

  李晃不知道該怎麼和程生說,說她似乎心裡已無情愛了。年少時的那份深深悸動,終被戰場上的血淚沖刷乾淨。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程生接收到李晃的訣別信。他不敢置信地連找了李晃很多次,但是每次都被拒之門外。程生心底明白,李晃這是真不愛他了,她以前那麼愛他,從捨不得他受一點委屈。

  “王爺,程公子走了。”

  正在書寫公文的李晃頓了一下,沒應聲,繼續寫著,她如今已擢升為御史中丞,負責糾察百官。

  全福見主子沒動靜,又悄然退出去了。

  李晃手上不停,幾滴熱淚落在紙上,字上的墨跡暈染開來。

  李晃去了宋瀝泉的家。

  他祖父已經致仕在家,幾個叔伯也沒有什么正經的差事。突然接到寧樂王的帖子,一家人心內惴惴,召集了全家人,慌慌忙忙地到門口迎她。

  李晃身著一身墨青色襴衫,獨自負手立在台階下。等了半刻,才見宋府大門大開,宋家一家人匆匆走出來。

  宋和正跪下行禮,後面也跪倒一大片。宋和正臉上滿是皺褶,宋瀝泉沒有一處像他。李晃又看向宋和正背後跪著的兩個中年男人和幾個年輕男子。

  宋和正見寧樂王半天沒有反應,微微抬起頭,就見寧樂王正愣愣地看著大房長孫宋徽。

  李晃回過神來,“都起來吧。”

  宋和正戰戰巍巍地站起身來,小心翼翼地問道:“不知王爺上門是有何吩咐?”他在任時,撐死不過五品的小官,像寧樂王這種權貴,從來不是他能接觸到的。

  李晃面無表情,“無事。”

  宋和正一怔,有些猶豫地請李晃進府。李晃點點頭,抬步跟在宋和正後面走進宋家正廳。

  本來宋家的小輩是沒有資格作陪的,沒想到寧樂王竟發話讓宋家的子弟都進廳來。

  席間李晃隨意地考問了宋家幾個孫子的學問,其中宋徽還能回答上幾句,其他幾個皆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

  李晃沒坐多久就告辭而去,宋家一家人又送她出門。

  宋和正看著李晃坐著馬車離去,將宋徽叫到身邊來耳提面命了幾句,他隱隱感到,宋家命運似乎要因寧樂王這一行發生改變了。

  ……

  後世有史記:王晃,姓李氏。父曰安平。晃生而晨見,皇賜名晃也。晃年十七,嘗遇旦角生。誓嫁於。元貞元年,狼煙起,晃嘗赴而禦敵。元貞八年,晃嫁於郡王祁。卒於熹元六年,年七十二。

  ……

  二十年的一樁舊案平反了,箇中曲折百姓們並不清楚,只聽說當事人是當年的戶部尚書程儀。

  三年後。

  京城西市新開了家戲園,名為旭園。剛開生意就極其火爆,排隊買座兒的人據說能排到渭河邊上去。老闆人面如玉,極為年輕。有人認出來,這是幾年前崔家園的戲台柱子,程生。

  程生並不登台獻唱。

  五年後,寧樂王大婚那晚,從不登台的程老闆竟登台唱了一曲柳蔭記。

  “…今日願打扮,皆因哥哥情義長…今生姻緣不成對,二世與兄要雙。飛…”

  作者有話要說:  完結了。

  這部自覺文筆有些稚嫩,劇情也有些空洞。練筆之作,歷時三個月,寫完了我人生第一部小說。

  拜謝各位天使!謝謝!

  emmmm想了下那樣的結局似乎不是很好,我一開始設定就是嫁給蘇祁的。(認真臉)

  也不都是因為宋瀝泉死了,所以女主覺得沒愛了。而是經過這次戰爭,女主有些疲憊了。戰後創傷啊~

  後期也許會寫個番外為什麼嫁給蘇祁。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