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能不提大哥嗎?”

  “……”福董停頓,又道:“一個兩個全是生來和我作對的。”

  “沒事的話,我就回去了。”旭奕還在樓下等她。

  “坐下!”福董沉聲。

  無奈止步,重又坐定,看福董扔過一份文件,是安並不接,只說:“爸,我不會換工作。”

  福董冷笑:“我還能指望你?”

  是安不再接話,拿過文件翻看,是相關資產的轉讓文件和公司的配股文書。看了幾頁,合上不再細看,對福董道:“我拿回去給承平。”

  “得了這些,連句謝都不會說?”福董不滿。

  是安本不想說,終沒忍住道:“爸,我不以為這是承平和我該得的,但我們會留著。因為這該是我媽的。”

  接著是安,旭奕問:“還好吧?”

  是安點頭。

  開車回家,路行一半,是安輕道:“原來她早就知道了。”

  知道自己時間不多,所以支開她,找福國偉談離婚。一輩子淡泊的人,在最後,為子女爭過。

  旭奕側頭查看,見是安神色茫茫,無語凝噎,也不做細問,只握上姑娘小手,無聲安慰。

  等是安傷處痊癒,農曆年也到了。

  傅老師在的時候,姐弟兩還有個歸處,今年怎麼過,是安還沒整明白,旭奕卻一早決定帶老婆和小舅子回寧波老家了。

  ☆、結局章

  老人忖舊年,小孩望新年。雖然現在生活好了,好吃好玩的不需要等到過年才能有。但因著春節是多數人得空的日子,大家相聚一堂,吃吃喝喝,說說笑笑,熱鬧也喜慶。

  旭奕老家過年更傳統些,家族大,子孫繁茂,每年聚會,也不定都能趕回。不能回的,年桌上會備上他的碗筷酒杯,酒滿杯,飯滿碗,以示人齊無缺,全家團圓。

  新媳婦上門,爺叔嬸婆,哥哥嫂嫂,弟弟妹妹,是安跟著旭奕滿屋認人,樓教授夫婦就領著承平一一拜年。

  一番相見,是安和承平都是新奇,兩人自小就沒有過這麼多親戚,這一天收的紅封都快超過歷年總和了。

  “姐夫,我妥妥跟著你混了,這也太給力了。”承平胳膊架上旭奕,笑得諂媚。

  旭奕抖抖肩,將人脫開,轉去摟住是安,笑道:“誰稀罕你,這全是沾我老婆的光,我跟她混。對吧,安安?”

  “恩……”承平環抱自己,哆嗦哆嗦,吐槽道:“肉麻當有趣。”

  看幾個小孩兒鬧得開心,胡女士也笑,等時間差不多了,才對各人說道:“先回屋收拾收拾,晚間年夜飯,人會更多些,到時有得熱鬧。小福,你跟我走,我帶你去你房間。”

  樓教授老家是兩層小樓。進大門就是個小庭院,左側是堂屋,連著廚房和洗手間。二樓幾間臥室。

  旭奕的房間是最邊上的一間,屋子不大,一張雙人架子床靠里牆橫放,一個雙門衣櫃靠側牆,窗前一個書桌。

  “也就過年回來,平日是大伯幫忙照看,回來之前有托他幫忙歸置。”旭奕將兩人行李推到桌邊放好,轉身繼續道:“你看看,還缺什麼,一會兒咱倆出去,順便就帶回來。”

  是安四處看看,被褥都是新換的,衣櫃也被清理乾淨,實在沒什麼需要添置的,就對旭奕說道:“要好好謝謝大伯,他費心了。”

  “我知道。”旭奕點頭,摟著是安在床邊坐下,問:“是歇會兒,還是這就出去看看?”

  “去哪兒?”

  “老街,那邊吃的玩的多些。”

  寧波有實名最早可追溯到夏,初具規模於唐,形制延續千年,現代城市的發展仍以其為基礎。明洪武年間,為避國號諱,改名寧波,取義“海定則波寧”。

  “名人典故多,不少街道都命以人名。也有些因文物古蹟得名的,像因為天封塔得名的塔前街,塔前巷;因為有了天一閣,所以天一街,天一巷。”牽著是安走在南塘老街,旭奕娓娓道來這個城市的歷史傳承。

  “我以為寧波是以商業聞名。”是安接話。

  “臨海,道路四通八達,行商歷史悠久,每個年代都能煥發新的活力。”牽著是安停在一家店鋪,旭奕說道:“咱們吃碗湯圓再走。”

  “到家你就吃了兩碗湯圓,現在還要吃嗎?”是安問。

  “好吃嘛。”

  “你太愛甜食了。”是安感嘆。

  “有嗎?”

  懶得說他,還有嗎?來的路上就吃掉一盒太妃糖,本來說是買給她路上吃,結果一家人每人分了一顆,剩下的都歸了他。

  心裡吐槽,但也陪著吃了湯圓。出來又排隊買了油贊子給承平帶回,那人也是個懶的,不愛走走逛逛,最願意擱屋打遊戲。

  除夕夜,團圓夜。

  年飯定在酒店,包了一個大廳,擺下六張大圓桌,老老少少依序坐下,坐得滿滿當當。

  是安跟著旭奕滿場轉,挨著給家中各長輩拜年,祝好。一圈結束,接著認識平輩兄弟姐妹。人多,通了名姓稱謂,轉身就能混淆。是安擔心,旭奕寬慰沒事兒,時間長了就都能記住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