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烏奈是完顏諾的女真名,忽然聽世子爺這麼喊,除了親切之外,完顏諾還十分感動,證明世子爺確實沒有怪罪他守城不力。
“多謝世子爺掛念,都是些小傷,無礙。”
“那就好。”接下來還有硬仗要打,完顏諾是不可或缺的得力幹將。
“末將還有一事想要稟奏……”完顏諾猶豫了片刻,還是鼓足勇氣說出了口:“中都淪陷後,迎春閣也沒能守住……暖春姑娘她們都……”
驟然聽聞此噩耗,完顏綽還有些恍惚,久久沒有反應過來。
“是末將有負世子爺所託,還請世子爺降罪。”
完顏綽猛然站起身,定定地看著完顏諾,說道:“走!本世子要親眼去看看!”
第131章 血債血償
得知迎春閣被毀, 閣里的姑娘們全都香消玉殞, 就連暖春姑娘也未能倖免,完顏綽氣憤難平,一聽說暖春最後的遺願是懸棺而葬, 更是佩服這姑娘的拳拳愛國之心。
“暖春姑娘葬在哪裡?”
完顏諾詳細告知了完顏綽地址, 完顏綽片刻都沒耽擱,馬上前去探望,按照他的習慣,還帶上了一束鮮花。
中都城外, 一處荒無人煙,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上,從中鑿出了一個又一個的長條形坑洞, 每一個坑洞裡都葬著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
完顏綽紅著眼,一步步走近,在懸崖峭壁旁放下了手中的花。
抬頭看著石壁上密密麻麻的坑洞,還有隱隱約約顯露出來的棺槨, 完顏綽滿心感慨, 離他最近的,是名叫秋娘和泰娘的兩個姑娘, 這一對雙生姐妹花容貌殊麗,身子曼妙,一曲霓裳羽衣舞,艷名遠揚,冠絕天下。
再往上, 是雀翅和檀奴,在迎春閣內年歲最小,卻彈得一手好琵琶,每次登台亮相,台下座無虛席。知道現在,完顏綽還記得第一次聽雀翅,檀奴談彈奏琵琶曲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那種直抵人心的震撼與感動,完全不亞於當年江州司馬在潯陽夜聞聽仙樂。
再往上,還有紅蕤和桃笙,這兩人也是豆蔻年華,是迎春閣內最溫柔小意的解語花,琴、棋、書、畫,無一不通,無一不精,完顏綽上一次來迎春閣時,這兩人就默默站在眾姑娘身後,含羞帶怯地看向自己,完顏綽覺得有趣,當即叫了人過來,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迎春閣總歸不是一個好的歸宿,待姑娘們年歲再大一些,便給她們相看一個好人家,給足了嫁妝,讓姑娘們全部都能風風光光地出嫁。”
言猶在耳,再重逢,卻是物是人非,曾經許下的承諾,再也不能兌現了。
還有最上面的暖春姑娘,十年前,完顏綽就與她相識了,雖說暖春總自嘲是半老徐娘,面目醜陋。完顏綽卻不這麼認為,每次聽聞,總會一本正經地跟暖春抬槓:“都說英雄寶刀未老,依本世子看,英雄寶刀老不老,無人知曉,徐娘風韻猶存,倒是有目共睹。”
一番話,逗得暖春忍不住掩唇輕笑,嬌嗔地瞪了完顏綽一眼,埋怨他太過油嘴滑舌,以後值不淡定會招惹多少春心萌動的無知少女,完顏綽聽後,也跟著哈哈大笑。
故人音容笑貌,依稀浮現在眼前,前塵往事,卻已成過往雲煙,追不回,也留不住。
曾經艷名遠播的迎春閣,令多少王孫公子醉生夢死的溫柔鄉,引得多少商賈豪富一擲千金,流連忘返,如今卻被粗鄙野蠻的蒙古人一把火燒成了一片廢墟焦土。
而在中都,像迎春閣一樣慘遭厄運的,不在少數,廢墟焦土,滿目皆是,慘遭蒙古士兵殺害的金國百姓的屍體,被隨意丟棄在道路旁,傷口猙獰,鮮血淋漓,耳邊時不時傳來哀哭親人好友的聲音,悲痛欲絕,聞者無不傷心落淚。
空氣中四處瀰漫的血腥味實實在在地刺激了完顏綽的神經,此時的完顏綽,腦中一片空白,一門心思想的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血債,必須要用鮮血來償。
親眼見過了中都的慘狀,完顏綽更加堅定了決心。
將軍沙場報國恩,哪管生前身後名!完顏綽豁出去了,哪怕死後,骨朽人間罵未銷,他也在所不惜。完顏綽頂著莫大的壓力,力排眾議,下達了一個震驚天下,且飽受爭議的軍令,坑殺戰俘。
本來,按照完顏綽一貫的作風,絕對是留著這十幾萬俘虜等蒙古國重金來贖,但是這一次,蒙古人犯了大忌,攻入了金國的都城,對金國來說,無異於奇恥大辱,再加上完顏緒繼位不久,不能一味示敵以弱,想了又想,完顏綽還是痛下決心,坑殺這十餘萬蒙古國降卒。
這可是十幾萬條人命,完顏綽在下達軍令的時候,絕對沒有旁人想像的那般輕鬆,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來自同儕們的質疑聲。
榮王世子做出這個決定,難免招致道貌岸然者的非議,紛紛指責世子爺這麼做太過殘忍無道,有違大金國仁義之師的美名,況且這時候,完顏承暉已經與蒙古使者談妥了兩國議和的一系列事宜,在這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交換俘虜,蒙古國也同意花重金贖回國主和俘虜的蒙古士兵,在這緊要關頭,出爾反爾,不是背信棄義嗎?
也有的元老重臣以為不妥,特意上門來拜見,語重心長地規勸完顏綽,道:“古語云,殺俘不祥,還請世子爺三思而後行,切莫意氣用事,逞一時之快。”
好一個殺俘不祥!
完顏綽不以為意,冷哼出聲道:“滿朝公卿,左一個蒙古,右一個蒙古,時時掛在嘴邊,談之色變,莫不是真讓蒙古人給嚇破了膽?亦或者,又是收了蒙古人什麼好處,這才想方設法地為蒙古人狡辯開脫?”
這話純屬血口噴人,造謠生事了,但完顏綽就是想噁心噁心這些滿朝公卿們,整天捧著聖賢書,之乎者也掛在嘴邊,處處都要講仁義禮智信,莫不是讀聖賢書讀傻了吧?真想傾聽民意,不妨直接出門四處看看,隨便問問中都的軍民百姓,哪個不是對蒙古人恨之入骨,恨不得能生啖其肉,渴飲其血。窩闊台汗和蒙古國想要和談,可以,先把在中都欠下的血債償還了再說。
朝堂上的閒言碎語,完顏綽一概不管不顧,下令忠孝軍的士兵們在中都城外開挖河溝。
忠孝軍的士兵們日以繼夜,苦幹十餘日,終於挖通了一條三尺來寬,足有一人左右高的小河溝。
完工後,完顏綽親自去驗收成果,很滿意,當即獎賞了負責工事的忠孝軍將士們,並且給這條小河溝取了一個名字,紅河溝。
眾人大惑不解,都不明白世子爺取這個名字的用意。
完顏綽高深莫測地笑了笑,不予作答。
眼下時機還未到,真等到那一天,所有的謎題自然會解開。
殺俘一事,關係重大,完顏綽不好先斬後奏,遂給足了完顏緒考慮的時間,就在完顏綽快要等得不耐煩的時候,完顏緒終於痛下決心,默許了完顏綽的做法,因為他知道,滿都這一次是玩真的,即便自己不同意,滿都也會偷偷執行,真鬧到那一步,事情就更沒辦法收手了。
“多謝世子爺掛念,都是些小傷,無礙。”
“那就好。”接下來還有硬仗要打,完顏諾是不可或缺的得力幹將。
“末將還有一事想要稟奏……”完顏諾猶豫了片刻,還是鼓足勇氣說出了口:“中都淪陷後,迎春閣也沒能守住……暖春姑娘她們都……”
驟然聽聞此噩耗,完顏綽還有些恍惚,久久沒有反應過來。
“是末將有負世子爺所託,還請世子爺降罪。”
完顏綽猛然站起身,定定地看著完顏諾,說道:“走!本世子要親眼去看看!”
第131章 血債血償
得知迎春閣被毀, 閣里的姑娘們全都香消玉殞, 就連暖春姑娘也未能倖免,完顏綽氣憤難平,一聽說暖春最後的遺願是懸棺而葬, 更是佩服這姑娘的拳拳愛國之心。
“暖春姑娘葬在哪裡?”
完顏諾詳細告知了完顏綽地址, 完顏綽片刻都沒耽擱,馬上前去探望,按照他的習慣,還帶上了一束鮮花。
中都城外, 一處荒無人煙,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上,從中鑿出了一個又一個的長條形坑洞, 每一個坑洞裡都葬著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
完顏綽紅著眼,一步步走近,在懸崖峭壁旁放下了手中的花。
抬頭看著石壁上密密麻麻的坑洞,還有隱隱約約顯露出來的棺槨, 完顏綽滿心感慨, 離他最近的,是名叫秋娘和泰娘的兩個姑娘, 這一對雙生姐妹花容貌殊麗,身子曼妙,一曲霓裳羽衣舞,艷名遠揚,冠絕天下。
再往上, 是雀翅和檀奴,在迎春閣內年歲最小,卻彈得一手好琵琶,每次登台亮相,台下座無虛席。知道現在,完顏綽還記得第一次聽雀翅,檀奴談彈奏琵琶曲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那種直抵人心的震撼與感動,完全不亞於當年江州司馬在潯陽夜聞聽仙樂。
再往上,還有紅蕤和桃笙,這兩人也是豆蔻年華,是迎春閣內最溫柔小意的解語花,琴、棋、書、畫,無一不通,無一不精,完顏綽上一次來迎春閣時,這兩人就默默站在眾姑娘身後,含羞帶怯地看向自己,完顏綽覺得有趣,當即叫了人過來,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迎春閣總歸不是一個好的歸宿,待姑娘們年歲再大一些,便給她們相看一個好人家,給足了嫁妝,讓姑娘們全部都能風風光光地出嫁。”
言猶在耳,再重逢,卻是物是人非,曾經許下的承諾,再也不能兌現了。
還有最上面的暖春姑娘,十年前,完顏綽就與她相識了,雖說暖春總自嘲是半老徐娘,面目醜陋。完顏綽卻不這麼認為,每次聽聞,總會一本正經地跟暖春抬槓:“都說英雄寶刀未老,依本世子看,英雄寶刀老不老,無人知曉,徐娘風韻猶存,倒是有目共睹。”
一番話,逗得暖春忍不住掩唇輕笑,嬌嗔地瞪了完顏綽一眼,埋怨他太過油嘴滑舌,以後值不淡定會招惹多少春心萌動的無知少女,完顏綽聽後,也跟著哈哈大笑。
故人音容笑貌,依稀浮現在眼前,前塵往事,卻已成過往雲煙,追不回,也留不住。
曾經艷名遠播的迎春閣,令多少王孫公子醉生夢死的溫柔鄉,引得多少商賈豪富一擲千金,流連忘返,如今卻被粗鄙野蠻的蒙古人一把火燒成了一片廢墟焦土。
而在中都,像迎春閣一樣慘遭厄運的,不在少數,廢墟焦土,滿目皆是,慘遭蒙古士兵殺害的金國百姓的屍體,被隨意丟棄在道路旁,傷口猙獰,鮮血淋漓,耳邊時不時傳來哀哭親人好友的聲音,悲痛欲絕,聞者無不傷心落淚。
空氣中四處瀰漫的血腥味實實在在地刺激了完顏綽的神經,此時的完顏綽,腦中一片空白,一門心思想的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血債,必須要用鮮血來償。
親眼見過了中都的慘狀,完顏綽更加堅定了決心。
將軍沙場報國恩,哪管生前身後名!完顏綽豁出去了,哪怕死後,骨朽人間罵未銷,他也在所不惜。完顏綽頂著莫大的壓力,力排眾議,下達了一個震驚天下,且飽受爭議的軍令,坑殺戰俘。
本來,按照完顏綽一貫的作風,絕對是留著這十幾萬俘虜等蒙古國重金來贖,但是這一次,蒙古人犯了大忌,攻入了金國的都城,對金國來說,無異於奇恥大辱,再加上完顏緒繼位不久,不能一味示敵以弱,想了又想,完顏綽還是痛下決心,坑殺這十餘萬蒙古國降卒。
這可是十幾萬條人命,完顏綽在下達軍令的時候,絕對沒有旁人想像的那般輕鬆,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來自同儕們的質疑聲。
榮王世子做出這個決定,難免招致道貌岸然者的非議,紛紛指責世子爺這麼做太過殘忍無道,有違大金國仁義之師的美名,況且這時候,完顏承暉已經與蒙古使者談妥了兩國議和的一系列事宜,在這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交換俘虜,蒙古國也同意花重金贖回國主和俘虜的蒙古士兵,在這緊要關頭,出爾反爾,不是背信棄義嗎?
也有的元老重臣以為不妥,特意上門來拜見,語重心長地規勸完顏綽,道:“古語云,殺俘不祥,還請世子爺三思而後行,切莫意氣用事,逞一時之快。”
好一個殺俘不祥!
完顏綽不以為意,冷哼出聲道:“滿朝公卿,左一個蒙古,右一個蒙古,時時掛在嘴邊,談之色變,莫不是真讓蒙古人給嚇破了膽?亦或者,又是收了蒙古人什麼好處,這才想方設法地為蒙古人狡辯開脫?”
這話純屬血口噴人,造謠生事了,但完顏綽就是想噁心噁心這些滿朝公卿們,整天捧著聖賢書,之乎者也掛在嘴邊,處處都要講仁義禮智信,莫不是讀聖賢書讀傻了吧?真想傾聽民意,不妨直接出門四處看看,隨便問問中都的軍民百姓,哪個不是對蒙古人恨之入骨,恨不得能生啖其肉,渴飲其血。窩闊台汗和蒙古國想要和談,可以,先把在中都欠下的血債償還了再說。
朝堂上的閒言碎語,完顏綽一概不管不顧,下令忠孝軍的士兵們在中都城外開挖河溝。
忠孝軍的士兵們日以繼夜,苦幹十餘日,終於挖通了一條三尺來寬,足有一人左右高的小河溝。
完工後,完顏綽親自去驗收成果,很滿意,當即獎賞了負責工事的忠孝軍將士們,並且給這條小河溝取了一個名字,紅河溝。
眾人大惑不解,都不明白世子爺取這個名字的用意。
完顏綽高深莫測地笑了笑,不予作答。
眼下時機還未到,真等到那一天,所有的謎題自然會解開。
殺俘一事,關係重大,完顏綽不好先斬後奏,遂給足了完顏緒考慮的時間,就在完顏綽快要等得不耐煩的時候,完顏緒終於痛下決心,默許了完顏綽的做法,因為他知道,滿都這一次是玩真的,即便自己不同意,滿都也會偷偷執行,真鬧到那一步,事情就更沒辦法收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