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如果滿都在場,一定會忍不住破口大罵。
完顏緒一聲長嘆,感慨道:“將士們守土衛國,庇護百姓,現在蒙古大軍一來,咱們不僅不能庇護百姓,反而逼迫老百姓們燒掉糧食和房子,情何以堪?更何況,就算蒙古大軍如願退了兵,光留一座中都城,四面八方俱是一片廢墟焦土,何以為國?老百姓們又將以何為生?真要是這樣做了,朕有何面目見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縱然是死後入了黃泉地府,也愧對列祖列宗!”
謀士還想再勸,完顏緒卻不耐煩地揮手打斷了他,直言道:“無需多言,存亡有天命!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朕寧可亡國,絕不負百姓!”
一字一句,振聾發聵。
完顏緒嚴詞拒絕了這一釜底抽薪的建議,見此計不成,又有謀士進言道:“稟陛下,不若沿中都城外圍一圈短堤,引水灌溉,以水代兵,在短堤外面形成一道天然的護城河,這樣應該可以阻擋蒙古大軍的進攻。”
這計謀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實際上完全就是異想天開,真正操作起來就會發現,以水代兵就是一個大坑,折騰軍民百姓不說,最後也只會是徒勞無功。
完顏承暉稍一思索就直接否定了這個餿主意,搖頭道:“此計不妥,引水將都城圍一圈,就算蒙古人打不進來,我們也出不去,無異於作繭自縛,況且,中都城被水一泡,豈能復存?”
要知道,那時候的城牆還不是磚牆,大多是夯土築成的,拿水泡的話,時間一長鐵定會完蛋!另外別忘了最重要的一點,蒙古是騎兵為主,短堤人雖然跳不過去,但是馬可以,而且馬還能淌水,什麼以水代兵,簡直就是畫地為牢,作繭自縛!
又有謀士道:“稟陛下,中都城豪華壯麗,格局方正,全長近百里,防守線太長,不好防守,不如就以皇宮為界,僅守內城?待榮王世子領兵救援,中都之圍便迎刃而解,江山可保!”
完顏承暉想也不想就給一口回絕了:“世子爺現在被蒙古鐵騎牽制在邊境線上,抽不開身,蒙古大軍就等著忠孝軍南下,好將我們一網打盡呢,將希望全部壓在世子爺身上,太過冒險!我們應該自力更生,防守好中都,絕對不能像睿王和睿王世子一樣,貪生怕死,未戰先逃,白白長蒙古人志氣,滅自己人威風!”
所謂的睿王和睿王世子,自然是指那個白撿了大便宜的三王叔完顏洪煦,還有他的嫡長子完顏綜,這兩個爛泥扶不上牆的貨,真是丟盡了金國和女真人的臉。
完顏緒深以為然,點頭道:“若光是防守皇宮,自然抵擋不了蒙古大軍的進攻,必須堅守外城!”
金國國主親詔,中都城內,凡是能拿得動刀槍的,不論男女老幼,只要願意的,都可以上城牆禦敵,一共集中了四萬士兵,外帶稀稀拉拉收攏來的青壯年士兵兩萬人,一共不到六萬人,防守偌大一個中都城,還要抵抗蒙古人的大舉入侵,局勢可謂是危若累卵!
中都城的百姓心裡都很明白,光靠自己一己之力是沒辦法守衛中都城的,全部的希望都壓在即將趕回來救援的榮王世子身上。
完顏承暉力排眾議,向完顏緒進言,道:“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此乃完顏將軍克敵制勝的根本。陛下宅心仁厚,體恤百姓辛苦,乃我大金之福,值此國家存亡絕續的危難關頭,還請陛下以身作則,親上城牆,與軍民百姓們一起,守土衛國。”
“理當如此。”完顏緒連連點頭,願意以身作則,下詔令道:“自古無不亡之國,亡國之君往往為人所囚,或為獻俘,或辱於階廷,閉之空谷,朕必不至此,此役,天子守國門,國君死社稷!卿等觀之,朕志決矣!”
“陛下仁德……”
完顏諾臨時訓練起了一隻隊伍,大概也就六七萬人,士兵們大多是遊牧民族出身,精於騎射,戰鬥力很強,完顏緒領著六萬中都城的軍民百姓,死守抗敵,大家眾志成城,窩闊台汗一時半會兒也攻不下中都城,即便是百戰名將速不台出馬,依舊無濟於事。
窩闊台汗信心勃勃地殺到了中都,臨到城下,卻不能一舉攻克,氣急敗壞,惱羞成怒,只能放縱士兵在中都附近的州縣大肆劫掠,以泄心頭之恨。
第124章 故技重施
窩闊台汗攻不下中都, 本已是心煩意亂, 這時候又聽聞遠在遼東地區的榮王世子按耐不住,有了動向,更是慌亂不已。
忠孝軍現在的風頭雖然一時無兩, 但是完顏綽手下的兵士滿打滿算也就十五萬人, 若要馳援中都,除了必須留在遼東地區,防止耶律留哥趁機作亂的十萬人馬,完顏綽最多能抽調五萬人馬, 其中兩萬騎兵,馬不停蹄,全力馳援中都, 面對窩闊台汗統帥的二十萬大軍,怎麼看都顯得有些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窩闊台汗對能征善戰,用兵如神的完顏綽很是忌憚, 一直密切關注著完顏綽的動向, 也在他身邊安插了不少探子,一有點風吹草動就馬上向蒙古草原匯報, 得知完顏綽要率領大軍回中都馳援,窩闊台汗若有所思,但他老謀深算,不會輕易展開動作,只派人聯繫了琪琪格, 吩咐她派三千騎兵在完顏綽的軍隊後面尾隨觀望,但是一定注意,千萬要跟完顏綽的軍隊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主動發起進攻,就這麼不遠不近的跟著,看看對方葫蘆里到底埋的什麼藥。
此時此刻的遼東地區,裝扮成完顏綽的思退正窩在馬車中,裝模作樣地典閱好軍隊,準備領軍回馳中都。
“世子爺,怎麼辦?”
思退抬手撩起了馬車窗前厚厚的簾幕,看了一眼緊跟在軍隊不遠處的小尾巴,輕蔑地笑了笑:“無妨!既然想跟,就讓他們跟著吧!”
蒙古人一看,榮王世子領著忠孝軍的主力出動了,可見時機已到。
一時間,想要啃下完顏綽和忠孝軍這塊硬骨頭的各地蒙古軍不斷往這裡湧來,加入到尾隨思退南下的隊伍當中,久而久之,思退的小部隊身後,聚集的蒙古大軍越來越多。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榮王世子會快馬加鞭,飛馳回中都救援的時候,偽裝成完顏諾的思退一反常態,於半道上停下,開始了漫長的整軍休整。
此舉,不僅令蒙古人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就連遠在中都的軍民百姓們都被糊弄住了,一時間,流言四起,有人說榮王世子叛國投降,於蒙古人私下有了勾結,所有才會拖拖拉拉,不來救援。
你一言,我一語,眾口鑠金,中都數十萬百姓,一人一口唾沫星子,都能把完顏綽和他統領的忠孝軍給罵個狗血淋頭。
完顏承暉聽到這個流言時,滿心不是滋味,從小一起長大的交情,他當然是相信滿都的,況且這時候,最難過的應該是一直跟滿都情同手足的忽魯。為了避免完顏緒被這些流言蜚語影響,完顏承暉主動進宮,安撫完顏緒道:“陛下不用擔心,世子爺此舉,必有深意,陛下切莫聽信讒言,自尋煩惱。”
完顏緒哈哈大笑,毫不在意地說道:“良佐你太小看朕了,滿都是什麼性子,朕當然知曉,窩闊台汗如今是黔驢技窮了,既然妄圖以此捕風捉影的流言來離間我和滿都,也不想想,朕怎麼可能被他給輕易糊弄過去!”
完顏緒一聲長嘆,感慨道:“將士們守土衛國,庇護百姓,現在蒙古大軍一來,咱們不僅不能庇護百姓,反而逼迫老百姓們燒掉糧食和房子,情何以堪?更何況,就算蒙古大軍如願退了兵,光留一座中都城,四面八方俱是一片廢墟焦土,何以為國?老百姓們又將以何為生?真要是這樣做了,朕有何面目見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縱然是死後入了黃泉地府,也愧對列祖列宗!”
謀士還想再勸,完顏緒卻不耐煩地揮手打斷了他,直言道:“無需多言,存亡有天命!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朕寧可亡國,絕不負百姓!”
一字一句,振聾發聵。
完顏緒嚴詞拒絕了這一釜底抽薪的建議,見此計不成,又有謀士進言道:“稟陛下,不若沿中都城外圍一圈短堤,引水灌溉,以水代兵,在短堤外面形成一道天然的護城河,這樣應該可以阻擋蒙古大軍的進攻。”
這計謀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實際上完全就是異想天開,真正操作起來就會發現,以水代兵就是一個大坑,折騰軍民百姓不說,最後也只會是徒勞無功。
完顏承暉稍一思索就直接否定了這個餿主意,搖頭道:“此計不妥,引水將都城圍一圈,就算蒙古人打不進來,我們也出不去,無異於作繭自縛,況且,中都城被水一泡,豈能復存?”
要知道,那時候的城牆還不是磚牆,大多是夯土築成的,拿水泡的話,時間一長鐵定會完蛋!另外別忘了最重要的一點,蒙古是騎兵為主,短堤人雖然跳不過去,但是馬可以,而且馬還能淌水,什麼以水代兵,簡直就是畫地為牢,作繭自縛!
又有謀士道:“稟陛下,中都城豪華壯麗,格局方正,全長近百里,防守線太長,不好防守,不如就以皇宮為界,僅守內城?待榮王世子領兵救援,中都之圍便迎刃而解,江山可保!”
完顏承暉想也不想就給一口回絕了:“世子爺現在被蒙古鐵騎牽制在邊境線上,抽不開身,蒙古大軍就等著忠孝軍南下,好將我們一網打盡呢,將希望全部壓在世子爺身上,太過冒險!我們應該自力更生,防守好中都,絕對不能像睿王和睿王世子一樣,貪生怕死,未戰先逃,白白長蒙古人志氣,滅自己人威風!”
所謂的睿王和睿王世子,自然是指那個白撿了大便宜的三王叔完顏洪煦,還有他的嫡長子完顏綜,這兩個爛泥扶不上牆的貨,真是丟盡了金國和女真人的臉。
完顏緒深以為然,點頭道:“若光是防守皇宮,自然抵擋不了蒙古大軍的進攻,必須堅守外城!”
金國國主親詔,中都城內,凡是能拿得動刀槍的,不論男女老幼,只要願意的,都可以上城牆禦敵,一共集中了四萬士兵,外帶稀稀拉拉收攏來的青壯年士兵兩萬人,一共不到六萬人,防守偌大一個中都城,還要抵抗蒙古人的大舉入侵,局勢可謂是危若累卵!
中都城的百姓心裡都很明白,光靠自己一己之力是沒辦法守衛中都城的,全部的希望都壓在即將趕回來救援的榮王世子身上。
完顏承暉力排眾議,向完顏緒進言,道:“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此乃完顏將軍克敵制勝的根本。陛下宅心仁厚,體恤百姓辛苦,乃我大金之福,值此國家存亡絕續的危難關頭,還請陛下以身作則,親上城牆,與軍民百姓們一起,守土衛國。”
“理當如此。”完顏緒連連點頭,願意以身作則,下詔令道:“自古無不亡之國,亡國之君往往為人所囚,或為獻俘,或辱於階廷,閉之空谷,朕必不至此,此役,天子守國門,國君死社稷!卿等觀之,朕志決矣!”
“陛下仁德……”
完顏諾臨時訓練起了一隻隊伍,大概也就六七萬人,士兵們大多是遊牧民族出身,精於騎射,戰鬥力很強,完顏緒領著六萬中都城的軍民百姓,死守抗敵,大家眾志成城,窩闊台汗一時半會兒也攻不下中都城,即便是百戰名將速不台出馬,依舊無濟於事。
窩闊台汗信心勃勃地殺到了中都,臨到城下,卻不能一舉攻克,氣急敗壞,惱羞成怒,只能放縱士兵在中都附近的州縣大肆劫掠,以泄心頭之恨。
第124章 故技重施
窩闊台汗攻不下中都, 本已是心煩意亂, 這時候又聽聞遠在遼東地區的榮王世子按耐不住,有了動向,更是慌亂不已。
忠孝軍現在的風頭雖然一時無兩, 但是完顏綽手下的兵士滿打滿算也就十五萬人, 若要馳援中都,除了必須留在遼東地區,防止耶律留哥趁機作亂的十萬人馬,完顏綽最多能抽調五萬人馬, 其中兩萬騎兵,馬不停蹄,全力馳援中都, 面對窩闊台汗統帥的二十萬大軍,怎麼看都顯得有些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窩闊台汗對能征善戰,用兵如神的完顏綽很是忌憚, 一直密切關注著完顏綽的動向, 也在他身邊安插了不少探子,一有點風吹草動就馬上向蒙古草原匯報, 得知完顏綽要率領大軍回中都馳援,窩闊台汗若有所思,但他老謀深算,不會輕易展開動作,只派人聯繫了琪琪格, 吩咐她派三千騎兵在完顏綽的軍隊後面尾隨觀望,但是一定注意,千萬要跟完顏綽的軍隊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主動發起進攻,就這麼不遠不近的跟著,看看對方葫蘆里到底埋的什麼藥。
此時此刻的遼東地區,裝扮成完顏綽的思退正窩在馬車中,裝模作樣地典閱好軍隊,準備領軍回馳中都。
“世子爺,怎麼辦?”
思退抬手撩起了馬車窗前厚厚的簾幕,看了一眼緊跟在軍隊不遠處的小尾巴,輕蔑地笑了笑:“無妨!既然想跟,就讓他們跟著吧!”
蒙古人一看,榮王世子領著忠孝軍的主力出動了,可見時機已到。
一時間,想要啃下完顏綽和忠孝軍這塊硬骨頭的各地蒙古軍不斷往這裡湧來,加入到尾隨思退南下的隊伍當中,久而久之,思退的小部隊身後,聚集的蒙古大軍越來越多。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榮王世子會快馬加鞭,飛馳回中都救援的時候,偽裝成完顏諾的思退一反常態,於半道上停下,開始了漫長的整軍休整。
此舉,不僅令蒙古人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就連遠在中都的軍民百姓們都被糊弄住了,一時間,流言四起,有人說榮王世子叛國投降,於蒙古人私下有了勾結,所有才會拖拖拉拉,不來救援。
你一言,我一語,眾口鑠金,中都數十萬百姓,一人一口唾沫星子,都能把完顏綽和他統領的忠孝軍給罵個狗血淋頭。
完顏承暉聽到這個流言時,滿心不是滋味,從小一起長大的交情,他當然是相信滿都的,況且這時候,最難過的應該是一直跟滿都情同手足的忽魯。為了避免完顏緒被這些流言蜚語影響,完顏承暉主動進宮,安撫完顏緒道:“陛下不用擔心,世子爺此舉,必有深意,陛下切莫聽信讒言,自尋煩惱。”
完顏緒哈哈大笑,毫不在意地說道:“良佐你太小看朕了,滿都是什麼性子,朕當然知曉,窩闊台汗如今是黔驢技窮了,既然妄圖以此捕風捉影的流言來離間我和滿都,也不想想,朕怎麼可能被他給輕易糊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