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是但凡有令夜昱愁眉不展的難題,每次被夜燳這麼瞎攪和一頓之後,事情卻總能神奇地出現解決辦法 — 而這也是夜昱後來才慢慢發現的。

  夜燳在給雲小魚的信中寫道:“……昱兒不想我得知自己身世,實則我於六歲時已盡數知曉。那時聶氏命我將太子之位讓與昱兒,我當即答應。但她仍不放心,欲致我於死地,我只好設計跳湖,從此裝瘋賣傻以保性命。我是東陵皇子,得知身世後本應回東陵去,但昱兒天性柔弱且對我甚是依賴,兄弟感情之深,若說甚於父母養育之恩情也不為過,我終究不忍棄他而去。……你曾問我為何讓位給向總舵主,這其中原委也在我意料之外。當年聶氏告知我身世之時,提到我尚有一胞兄在東陵,我那胞兄與我一樣在耳後有一紅色月牙形胎記。那日我偶見向總舵主身帶此記,恍悟他是我長兄。剷除魏連江後,接下來局勢必然是我與向總舵主的對立,這絕非我所願,而我也並無意做君王,因此將北陵王位讓與了他。”

  李仕明看完這封信,心中暗道:“如果說夜燳是東陵皇子,而向南霄又是他的胞兄,那麼向南霄豈非也是東陵皇子?可他明明是季懷禮的兒子,而且對蒼氏抱有殺父的仇恨。”他想到這裡心緒難平,在房間裡轉了幾圈,自語道:“此事非常重要,我一定要搞清楚。”

  李仕明在房中苦想了半日,正無奈是否得找王二幫忙的時候,腦海中忽然猛地一亮,起身從書架上取下本書,正是東魂給他的那本《後宮起居注》。

  他記得王二曾說過,向南霄生於聖祖521年,再一看這本《後宮起居注》標註的年份正好是聖祖520年到聖祖522年這三年間。

  他心中微動,即刻翻了開來,由頭至尾細看了一遍,直看到月上三竿,眼睛都看花了才徹底看完,但心中卻更加困惑了:從資料來看,在這三年期間,後宮嬪妃中唯一丟過孩子的就是靈妃。靈妃與蒼乾育有三子,長子夭折,次子蒼漣,幼子下落不明,三子耳後全都有紅色月牙形胎記。

  李仕明起身在屋中來回走著,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說夜燳就是靈妃那個下落不明的幼子,那蒼漣才是夜燳的胞兄,但為何向南霄耳後也有紅色月牙形胎記,這難道純屬是巧合?世上真會有這麼巧的事麼?

  ☆、第一百五十九章 情深緣淺

  十二月,隆冬。

  北陵皇宮含涼軒內,褚蘭舟、沈瀚亭和於錦堂正圍坐在桌邊喝茶說話。此時屋外飄著細碎的飛雪,冷風刺骨,屋內的爐火卻燒得很旺,溫暖如春。

  褚蘭舟泡了三杯清茶,在每人面前放了一杯,然後說道:“如今大局已定,朝局已穩,朝堂已無內憂,但還有個外患。”

  於錦堂道:“你是說科爾哈茨?”

  “對,鎮守雲湖關的李煜前兩日回朝,說科爾哈茨在雲湖關以南養精蓄銳,如今兵強馬壯,不可輕視。我將此事稟報給了陛下,但陛下覺得李煜所言有誇大其詞的嫌疑,懷疑他或是為了增兵。”

  沈瀚亭問道:“陛下是什麼想法?”

  褚蘭舟端起茶杯呷了一口:“陛下認為現在不是當年了,如果科爾哈刺肯接受招降,再給他一個讓他滿意的官銜,則無須動武。”

  於錦堂口中的茶差點吐出來:“招降?人家可是想當皇帝!科爾哈茨哪裡會跟人平分天下,更不會甘當人臣。況且李煜鎮守雲湖關以來,用的是堅壁清野的策略,此時增兵對他來說並無特別的好處,陛下是在說笑麼?”

  褚蘭舟默默瞟了於錦堂一眼,似在暗示他說話注意分寸。於錦堂也不瞧他,拿過茶壺倒滿了一杯,神情不置可否。

  沈瀚亭這時道:“我同意於將軍的看法,科爾哈茨這個人剛愎自用、作風張揚,倒不如勸勸陛下,趁早謀劃出兵更為妥當。”

  褚蘭舟道:“我也是這麼想,我看國師大人的意思也是如此,但陛下堅持己見,他也沒辦法。國師大人說陛下登基不久,要想立威於天下,便不能再像從前一樣事事靠咱們給他拿主意,他的意思是只要陛下的看法不是太錯,就都聽他的。”

  於錦堂聽罷搖了搖頭,沒再言語。

  正如於錦堂所言,聖祖563年春,北陵朝廷與科爾哈茨談判不成,兩軍在雲湖關以南的小寒嶺交戰數日。

  向南霄未聽沈瀚亭勸阻,疏忽大意導致兵馬不足,北陵朝廷在小寒嶺敗北,一路向北撤退,最後勉強守住了雲湖關。

  向南霄自此才意識到自己之前完全想錯了,科爾哈茨全無談判的誠意,這讓他心中甚是窩火。

  而這時北陵朝廷與起義軍對戰並戰敗的消息也傳到了東陵,袁長志聞訊後,立即奏請蒼漣,建議與科爾哈茨聯手對抗北陵朝廷,蒼漣也認為現在是個好時機,隨即應允,並派使者去找科爾哈茨商談。

  然而此時的科爾哈茨被勝利的喜悅沖昏了頭,他擁兵自重、心高氣傲,自認為憑自己的實力完全可以獨自打敗北陵朝廷,輕易就把東陵派來的使者打發了回去。

  科爾哈茨拒絕跟東陵朝廷聯手的消息傳到北陵,讓陳天河和褚蘭舟等人鬆了口氣:北陵經過前朝的多年內戰,精兵已經所剩無幾,而群真會自己的部隊在跟科爾哈茨的交戰中又損失了不少,東陵與科爾哈茨如果現在聯手,北陵朝廷難以應對。所幸科爾哈茨剛愎自用、自視過高,給了北陵朝廷喘息應對的機會。但科爾哈茨在小寒嶺一戰告捷,此時氣焰正盛,勢必會乘勝追擊,再戰雲湖關不可避免。

  最後經陳天河提議,向南霄決定立即將留守在北陵邊境的六萬人馬調到雲湖關,同時派於錦堂率兵兩萬駐守雲湖關的白城,以阻止科爾哈茨的起義軍部隊入關。

  聖祖563年三月,於錦堂率兵抵達雲湖關後,不出半個月就先清掃了起義軍駐紮在關外的庫布部隊。

  庫布被於錦堂打得難以招架,急忙給科爾哈茨送信求援。科爾哈茨收到庫布的書信後,即刻召集文武大臣商討對策,期間庫布再次告急,科爾哈茨於是在聖祖563年的四月初三,命副將哈喇達爾率兵六萬向雲湖關進發。

  這時於錦堂在雲湖關駐守白城,其分部駐守緊鄰的白石灘城,兩城中人馬加起來還不到兩萬。他聽聞哈喇達爾揮師入關,料不能敵,便派人送信給司空破,叫他儘快趕到。

  司空破在趕往雲湖關的半路遇上了於錦堂派去的人,於是日夜兼程,疾趨雲湖關。

  聖祖563年四月十二,哈喇達爾的部隊抵達關口,但對司空破的援軍已經在路上的事毫不知情。

  當日於錦堂的部隊就在關下與哈喇達爾形成了對峙之勢,同日下午哈喇達爾率軍開始猛攻白城和白石灘兩城。

  次日的四月十三,科爾哈茨率領另外六萬人馬抵達雲湖關,並向於錦堂發出逼降通牒,遭於錦堂斷然拒絕後,科爾哈茨令兩萬人斷於錦堂退路,另外以主力四萬對白城展開猛攻。

  科爾哈茨對攻下白城勢在必得,不顧傷亡,在幾日內對白城展開了連續數波猛烈的進攻。

  科爾哈茨起義軍的土炮炮彈和弓箭手的飛箭遮天蔽日、源源不斷地往城裡飛去,可是眼見城牆上的北陵朝廷士兵像被割斷的稻草一樣倒下,等到起義軍步兵重甲陣衝到城下,□□飛石又像雨點般從城牆上砸了下來,被炸開的城牆又被迅速堵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