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了太上皇的體面,七皇子存疑的身世被皇上壓下,太上皇恐怕現在也不知道這個兒子,很可能不是自己的。

  “太皇太后去五台山祈福,以後常住那裡了。”宋鐸又道。一個聰明的女人,永遠知道自己應該站在什麼位置。皇上登基過程,太皇太后功不可沒,但是她不願意成為他心中的疙瘩,讓他擔心以後自己還會幹政——雖然,她也相信,自己的孫子不是那樣的人。

  顧採薇嘆了一口氣:“我還沒來得及拜見她老人家……”

  “太皇太后走之前,只見過皇上,跟他說了許久的話。太上皇求見她,她都沒見,然後就帶著人走了。”

  太上皇想問自己的親生母親,為什麼要這樣對自己。可是太皇太后對他太失望了,也不想見到他現在仿佛被天下人所負的頹廢模樣,所以很乾脆地拒絕了。

  穆徹已經回到遼東,拒絕了皇上的封賞,皇上賞賜了拂衣一個縣主,他倒是很高興地接受了。

  宋鐸同樣拒絕了皇上的賞賜。

  皇上要與他一個爵位,甚至連宋承和長治、久安都有賞賜,宋鐸只道:“男兒立在天地之間,應該靠自己而不是祖宗。我這一生,只願做陛下手中一柄利劍,殺敵衛國。富貴榮華,反倒是拖累。她,也不喜這些。至於您要封久安,恐怕她也不願意。”

  皇上見狀只能暫時壓下,讓他回去問顧採薇的意見。

  顧採薇果然反對:“久安本身已經是個驕傲性子,若是再有個鄉君封號,恐怕日後更加無法無天。而且,女子身份高了,未必是好事。”

  將來久安若是遇到一個喜歡的人,而他恰好身份低,若是他自尊心太強,未免會退縮,畢竟這是等級森嚴的時代;而且地位的尊崇,往往會讓人忽視本身的優點,人心隔肚皮,誰也不知道將來追求她的男子,到底看上的是她還是地位。

  皇上聽了宋鐸的轉述,笑著道:“果然是她才能說出的話,罷了,聽她的吧。將來久安到了要嫁人的時候,朕再給她一個封號,錦上添花。”

  宋鐸打算辭官,帶顧採薇歸隱,顧採薇卻猶豫了。

  宋鐸是個將軍,雖然她時時擔心,但是這是他的理想和抱負,為了讓自己心安,就讓他歸隱,無益於折斷他的翅膀;而且皇上初初登基,江山不穩,匈奴那邊,九王子是否能夠遵守契約,都是未知之數。

  宋鐸卻道:“我隨時都可以聽皇上詔令回來的。”

  顧採薇卻知道這件事情沒那麼容易。若是匈奴幾年,十幾年後撕毀合約,到時候宋鐸回去,那些將士早已不是他的將士了。

  “表哥,”她考慮了很久,鄭重和宋鐸談道,“我們回邊城吧。匈奴和大靖都形勢初定,皇上需要表哥,邊城也需要表哥。短期之內,我相信不會再起戰事。從前的許多波瀾,無非都是因為皇上的不信任,而當今聖上,是你我看著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若是為了防止受到猜忌,就先行離他而去,未免對那個全身心信賴我們的孩子太過不公。”

  宋鐸看著她的眼睛,認真道:“憫敏,你不用為別人,為我想那麼多。我只想問你,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跟著我,委屈你太多。我自認為對得起大靖,對得起天下百姓,卻唯獨對不起你。我不想,你一生,都活在不安之中。”

  “有表哥在,我在哪裡都會心安。”顧採薇笑著道,“我想好了,回到邊城,我也要做一些事情。”

  邊城多年戰亂,留下許多鰥寡孤獨,需要照顧,尤其是那些孤兒,她想在邊城建一座育嬰堂,一所學校,收留他們,教育他們——做了母親之後,心便變得格外柔軟。還有她要把醫術傳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病患免於痛苦……

  第六百二十二章大結局

  她把想法和宋鐸說了,宋鐸都一一應下。

  可是他們走之前,還是出了一件大事。

  甘南發生地動,房屋倒塌無數,百姓傷亡無法統計,急需朝廷派人救援賑災。

  皇上登基時日尚淺,難免有人藉機生事,說這是皇上品德有失,上天降罪。

  皇上用鐵血手段鎮壓了這股歪風,本來已經要出發去邊城的宋鐸,不遺餘力又雷厲風行地幫皇上徹底壓住那些唯恐天下不亂之人,一時間,朝廷內外提起宋文揚的名字,毀譽參半。

  “嫂子,你勸勸大哥,人都被他得罪光了。”明珠不無擔心。

  顧採薇淡淡道:“皇上正立威的時候,正好有人往槍口上撞,不是自尋死路是什麼?若是這次皇上不夠果斷,日後恐怕那些小人就更加猖狂。”

  “可是,那是皇上。大哥,何苦要這樣呢?”明珠不解道。

  “能遇到一個讓他可以毫無保留的皇上,是你大哥之福。”顧採薇道。表面上看,是宋鐸充當了皇上的“兇器”,而實際上,皇上給了宋鐸最充分的信任和授權。

  士為知己者死。現在,才是宋鐸作為一個將軍,最恣意暢快的時候了吧。

  明珠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見顧採薇對宋鐸的做法那麼支持,也就放下心來,無論如何,他們夫妻齊心,這是最重要的。

  兩人轉而開始說起賑災的事情。

  “嫂子,你和大哥把將軍府內的家財幾乎悉數捐出,好多人都在讚揚你的義舉呢。”

  皇上要派人賑災,讓人查戶部的帳,才發現帳上只剩下不足二百萬兩銀子。皇上為此龍顏大怒,令人日夜不眠地查帳。

  可是查帳結果卻令人意外。確實有幾條小蛀蟲,但是所貪都有限,朝廷的銀子,一部分充作了軍費,然後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被太上皇揮霍,大興土木……

  皇上急得嘴角起了一串撩袍。

  宋鐸獻策,青王當初願意出資助他們,但是沒有用上,此刻可以找他來救急。

  果然,皇上旨意一下,青王財大氣粗,直接出了二百萬兩銀子,比整個國庫剩下的現銀還多。

  這已經足夠救災所用。

  但是顧採薇卻讓宋鐸給皇上帶話,國庫不能如此空虛,未來一年都沒有稅賦收入,那麼朝中文武大臣的俸祿、邊關將士的軍餉,甚至如果再有什麼天災人禍,不能到時候不知所措,所以索性趁這次機會,讓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多弄些銀子。

  顧採薇是想起了和珅。乾隆皇帝縱容他貪了那麼多銀子,最後餵飽了嘉慶皇帝。

  這朝中,即使沒有和珅那樣的巨貪,但是拎出來幾個典型的貪官,還是沒有難度的。

  於是,皇上下令查抄了幾家在他作為成郡王時,已經有所耳聞的貪官,從重發落。朝內官員,一時惶惶。

  宋鐸恰當此時,提出願意捐出大筆財物,以助災民,被皇上大加讚賞。

  朝中的百官,哪個不是精明到骨子裡,立刻揣摩出皇上的意圖,忙跟著捐銀,唯恐落後。

  剛開始,眾人還有些顧忌,害怕捐多了引起猜忌。這點顧採薇也預料到了,早給了主意。於是,在皇上的暗中提點下,有官員捐出了令人咋舌的身家,皇上卻在朝堂上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從前的既往不咎,但是以後若敢再貪贓,定不輕饒。

  在這種刻意的引導下,一筆數額驚人的銀子又來了。

  到最後算下來,賑災之後,國庫中竟然還有比之前多的盈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