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恪有點不相信,長孫無忌能跑出去就已經很讓他們意外了,現在告訴他居然還能劫持晉王?要知道晉王身邊也是有護衛的啊!

  然而事實就是,比腦洞的話,李恪還是跟裴瑄差著一點,第二天就傳出了大唐境內二十餘州反叛的消息,反叛的首領就是長孫無忌。

  李恪:我睡了一晚感覺像是錯過了一個世紀!

  裴瑄:這次是真的內憂外患了。

  李承乾……李承乾在紫宸殿裡已經掀過一次御案了。

  對於長孫無忌能夠說服二十餘州反叛,李恪傾向於他早就有所準備:“倉促之間他怎麼可能有時間去勸說那些人?除非那些人早就已經暗中投靠他,不過……我現在懷疑的是他到底給了對方什麼樣的好處才讓那些人跟著造反?”

  要知道李承乾繼位是非常名正言順,長孫無忌造反都沒有一個光明正大的旗號。然而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長孫無忌將李世民的死給栽贓到了李承乾身上,並且說是因為他掌握了李承乾要刺殺李世民的證據,所以才陷害他。

  李恪看著對方發來的檄書忍不住說道:“嘖,政客的一張嘴啊。”

  李承乾簡直要被氣笑了,然而他們一點也不怕,長孫無忌跟阿史那結社率互通的信件都在他們手上呢,直接亮證據就行了,再說朝中沒有一個人相信李承乾會這麼做。

  本來朝廷中的大臣都挽袖子準備好好罵一罵長孫無忌的,然而李承乾卻說道:“按照格式寫就行了,不要讓娘子難過。”

  對哦,皇太后也姓長孫呢,長孫無忌是她嫡親哥哥啊。不過哪怕這樣朝中大臣也把長孫無忌罵了個狗血淋頭,只是沒有牽扯上長輩,只是說他是長孫家的敗類而已。

  李承乾在看過之後將那些人身攻擊的話都給刪除了,最後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檄文就特別的平和,平和的讓人摸不到頭腦。

  李恪沒說話,裴瑄也沒覺得不對,他們心裡都清楚,歷史記錄這種事情要看勝利者是誰,如果是長孫無忌贏了,就算李承乾寫的再怎麼義憤填膺,對方也能銷毀,然後移花接木成自己才是正義的。

  所以只要看戰鬥的結果,大家都在等著看李承乾派誰去,分析了半天那些老將誰比較有可能去領兵平叛的時候,李承乾給了大家一個很意外的結果:他要派魏王去!

  這個消息一出來朝野一片安靜,大家都在猜測李承乾這是不是在懷疑那些老將?畢竟這些將領跟長孫無忌都有交情,而且交情還不錯,只是李承乾不好明著懷疑大家,那就只好派個跟長孫無忌沒啥交情的人去了。

  李恪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人選,當然真實的情況是:“你不是說你要去領兵嗎?朕給你機會!”

  李恪:MD,老子是要跟裴瑄一起出門的打仗好嘛?現在整個來了一個天各一方!

  可不是嘛,高昌是在新疆一帶,而長孫無忌如今所在的方位則是在金陵!李承乾十分舒暢的表示讓你們每天餵我狗糧!

  為了不讓憤怒的李恪弒君,裴瑄直接把他拖回了魏王府,而此時魏王府卻有一個不速之客在等著他——隋蕭後蕭氏。

  李恪這兩年來跟蕭氏的來往也就是過年過節去送個禮拜訪一下,蕭氏從來沒有來過他的王府,所以對於蕭氏的突然到來李恪還是有些驚訝的。

  蕭氏看到李恪的第一句話就是:“想讓晉王回來的話,就跟我去金陵吧。”

  第102章

  李恪不知道是不是該自豪自己在大家面前努力樹立的有情有義的形象這麼深入人心,他現在只想回蕭氏一句:憑啥?

  蕭氏要讓他去金陵的目的肯定不是什麼好的,他猜大概是長孫無忌那裡缺少一個能跟李承乾平等對話的人,而李恪則是他們最好的選擇,至於從李治下手,大概是李治出宮給了他們一個很好的機會吧。

  不過李恪不能直接這麼跟蕭氏說,他只是平靜的看著蕭氏問道:“為什麼?”

  蕭氏目光銳利的看著他:“怎麼,多年養尊處優的生活已經讓你忘了你的雄心壯志了嗎?還是你已經真的把李世民當成父親把李承乾當兄長?之前你已經錯過一次機會,現在還要再錯過一次嗎?”

  李恪知道她說的錯過是之前李承乾不在的時候,他就應該迅速登基。一想到這個他不由得有些頭疼,真是不能小看女人的野心啊。

  “事到如今已成定局,阿婆難道看好長孫無忌?”李恪依舊平靜,他需要問出李治的下落。

  長孫無忌能夠讓二十多個州起兵反叛的確不容易,然而大唐如今至少有兩百多個州,這樣一個比例,長孫無忌怎麼可能贏?就算說領兵,大唐這邊將領一個比一個厲害,而長孫無忌的長處從來都不是在領兵。

  當然也正因為這樣,長孫無忌更傾向於李恪。原本如果說要個傀儡的話自然是李治更加適合一點,可是現在的形式卻不能讓他這麼選擇,所以哪怕抓到了李治他也想用李治來交換李恪。

  長孫無忌知道李恪跟裴瑄關係好,如果能夠把裴瑄拉過去那就更好了,打仗這種事情雖然也看經驗但更多的是看天賦,李恪和裴瑄的天賦就不用說了,哪怕段志玄都感慨長江後浪推前浪。

  到了這個時候,長孫無忌已經不想著什麼權利不權利的事情了,只要保住命就可以,如果成功他自然能夠再一次位極人臣,如果不行……他也沒有第二條路了。

  蕭氏看著李恪說道:“我知道李承乾並沒有收回你手中的兵權。”

  李恪瞬間明白了她的言下之意,李恪和裴瑄一個是左武侯大將軍,另外一個是右武侯將軍,可以調動的兵馬何止數萬,長孫無忌看中的大概也是他們手裡的兵權,有了這些他們才能跟李承乾有一爭之力。

  李恪嘆了口氣:“讓我想想,最近事情太多了,我腦子有點亂。”

  “希望你不會讓我等太久。”蕭氏也沒有逼迫他。

  李恪抬頭問道:“九郎現在在哪裡?”

  蕭氏回答:“他在一個安全的地方。”

  廢話,我也知道他現在很安全,如果李恪同意跟他們走,那麼李治就更不能出問題,因為李恪同意的前提是因為李治在他們手上,如果李恪不同意,李治就是他們最後的希望!

  李恪沒有再追問,從蕭氏這樣的態度上他就知道李治應該還在長安城內,否則蕭氏應該告訴他李治現在已經在去金陵的路上或者是快到金陵,只要他們離開了長安城,就不用擔心追兵,畢竟就算派人去追也不一定還追得上。

  “好,我知道了,不管怎麼樣我希望以後能夠看到健康的九郎。”李恪靜靜的看著蕭氏,蕭氏只是點了點頭就走了。

  她走了之後李恪癱坐在椅子上一臉的生無可戀:“真是越來越難混了。”

  如果給他一個選擇,當初他肯定不會放飛自我,誰能想到放飛自我的結果就是現在所有的局勢都不在掌控之中呢?他寧願按照歷史路線來啊。

  “你說……我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好呢?”李恪有些猶豫,說實話他壓根就沒覺得長孫無忌是李承乾的對手,或者說是在打仗方面他肯定不是李承乾的對手,不過勝負這種事情他並不在意,反正他還能隨時回到星際去,大不了來個失敗假死走人唄。

  然而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想選擇這條路,失敗者他做的好幾次了,沒必要再去體驗一次,然而他如果不同意的話蕭氏會什麼?長孫無忌跟蕭氏搭上線的緣由是不是就因為蕭氏能夠說服他?

  李恪思考了半天有猜想卻得不到答案,這個時候他發現裴瑄已經半天沒有聲音了,不由得抬頭看向他,結果就看到裴瑄正一臉愧疚的看著自己,不由得瞬間警惕:“你又幹什麼了?”

  裴瑄清了清嗓子說道:“那什麼,長孫無忌是我找人給放出去的。”

  李恪當時的表情……十分的一言難盡,他看著裴瑄半晌才長出口氣:“你這是圖什麼啊。”

  “不是,我只是不想再起波瀾,畢竟誰也不知道長孫無忌還有沒有後手。”

  所以讓他畏罪潛逃就是最好的方法了,這樣他是徹底翻不過神來,然而裴瑄真是萬萬沒想到,長孫無忌居然能夠說動別人造反,而且還能搭上蕭氏,所以哪怕長孫無忌沒有本事在長安掀起風浪,但是蕭氏可以啊,並且在這個節骨眼大概沒有人會在意她。

  裴瑄十分歉意的看著李恪說道:“這件事情我去解決吧,晉王的下落努力一下或許還能找出來。”

  李恪擺了擺手說道:“算了,還是我來吧。”

  “你真的要去金陵?”裴瑄皺眉,不過想了想如果李恪選擇過去然後再投降的話,說不定他們能早點回星際,然而就算回去了又怎麼樣?等待他們的大概就是下一個任務了,這麼一想還不如在大唐呆著呢。

  “實在不行就去唄,見面就直接投降也沒什麼難的。”李恪攤手:“除非長孫無忌能夠架空我,只是拿我當個招牌,不過只要我見到他,總有別的辦法,現在最主要的是先把九郎弄出來,我不想因為他背上政治包袱。”

  不在意是一回事,但是卻不能被人坑了都不還手。當然這件事情要通知李承乾,別回頭李承乾真把他當反賊給拿下,那就麻煩了。

  第二天李恪去見了蕭氏,楊政道跟在蕭氏身邊,如今的他也不是當年那個傻裡傻氣的少年了,他現在的樣子看起來比李恪還要年紀大,沉穩的不行。

  李恪多看了他兩眼,發現楊政道眼神冷漠,似乎什麼都不關心的樣子,他不由得懷疑這些年楊政道到底接受的是什麼教育?

  “你來了?”蕭氏臉上浮現出一抹笑容。

  李恪點頭:“我今天沒帶人,我想你這裡也不只是你們兩個,所以你不用擔心,哦,裴玄玦自然是要同我共進退的。”

  蕭氏也並沒有意外,畢竟裴瑄跟李恪整天這麼形影不離的一般人都看出來不太對了,不過她並沒有去詢問,那些事情等以後總有辦法去解決,更何況裴瑄也的確是一大助力。

  “好,事不宜遲,那我們今晚就走。”蕭氏眼睛之中燃燒著熱情,她似乎看到了光復大隋的希望。

  “且慢,先讓我見見九郎。”李恪坦然的看著蕭氏:“見不到九郎我不會放心的。”

  蕭氏嘆了口氣:“你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太過心軟。”

  不過這也是個弱點,代表著蕭氏可以完全控制住李恪,所以對於李恪的這個毛病,蕭氏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

  蕭氏轉頭看著楊政道,楊政道說道:“他在城外。”

  李恪點了點頭:“那正好了,我們去城外,從城外走比從城內要容易多了。”

  蕭氏一想也對,就讓楊政道將東西收拾一下準備出城,楊政道離開之後,李恪抬頭看著蕭氏問道:“為什麼是我?三郎不也很合適?”

  最主要是楊政道還是蕭氏的親孫子啊,為什麼偏偏要選李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