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頁
李祈裕想到那時的情形, 已經不記得自己到底是憂慮它永遠無法控制先祖返魂而只能以這幅模樣示人, 還是更擔心有朝一日它恢復成裕王世子, 然後必須肩負沉重的責任。
不過這一切,都已經過去了,李祈裕也是通過自己的長子才領會到,做父母擔憂得再多, 孩子總是會以某個方式長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和烏蘭圖雅都已經意識到景承長大了。
也許,正是這個孩子遇到讓他生出執念的人,並為得到什麼學會捨棄什麼的時候吧。
“過去跟你談過一次,只不過那時你還未及冠,算不上能獨當一面,如今你已年滿二十, 又統帥北境軍兩年,現在再來說這件事,你的想法應當比當初的想法更為成熟才是。”
李景承聽父皇開頭的話語,大概猜到他想要說什麼,於是點點頭。
“那就好……弘休經歷過生死考驗,你亦如此,為父問你,如今心志是否一如往昔?”
李景承沒有絲毫猶豫,斬釘截鐵地回答:“此志不渝。”
“好一個此志不渝!”李祈裕聽了長子的回答,繼續問道:“現在你態度堅定,但十年、二十年之後呢,你確定自己還能如此堅定?”
李景承沒有立刻回答父皇的話,他思考了片刻,竟反問道:“兒臣想知道,父皇當年又是如何確定的。”
李祈裕並沒有因為長子大膽的問題而感到不快,他十分坦誠地回答:“時至今日,依舊不敢說自己確定什麼。”
最初大概只是憐惜公主孤身遠嫁異鄉,想成為她的依靠。之後夫妻情深意篤,之間再容不得其他人,直到二十多年一晃而過,沒有做出任何承諾就走到了現在。
未來會發生什麼,誰也預料不到,哪怕他現在已經貴為九五之尊,也不輕易說天長地久。
李景承點點頭:“那兒臣的起點,看來比父皇的,要略高一些。”
李祈裕:“……”臭小子不要以為自己馬上要回北境去了,你母親捨不得,現在寵你們寵得不像話,你爹就不敢揍你了!
最近跟小景熙學了點察言觀色、看人下菜的本領(霧),李景承立刻道:“弘雖不是女子,但兒臣會以父皇待母后為目標,絕不鬆懈。”
原本這樣的“恭維”還是很讓人受用的,但李祈裕聽到“不是女子”,又提出自己另外的一個憂慮:
“做了父母才知,什麼是生命中無可替代的瑰寶……你與弘休一起,此生都不會有自己的血脈,他年你們垂垂老矣,膝下空虛,百年之後無人祭奠懷念,當如何是好?”
若普通人家膝下無子,過繼兄弟的兒子,倒不失為一個辦法。
但李景承的親兄弟就只有景熙一個,不出意外,將來景熙會繼承大統,那他的孩子就是皇子,又如何好過繼給承王?
若過繼其他王爺的兒子,令他人骨肉分離,總是有違天和,相信以景承和彥弘的品性,也未必願意這樣做。
“兒臣不喜孩童,若弘喜歡,以後收養些孤兒教養就是。”
雖不是親生,但只要他和林彥弘悉心誠心相待,總能夠獲得小孩子的真心,這點在他自己身上能夠看到,在林家那個小彥思身上,不也能看到嗎?
他與林彥弘沒有血緣,如今還不是愛之重過生命;林彥思雖與林彥弘有些血緣,但到底不是嫡親的兄弟,還不是視弘如親兄長一般,當初在雲陽天天纏著弘,妄圖跟他分薄弘的寵愛(大霧)。
至於父皇提到的百年之後,李景承自打見過了墨山先生與博爾帖赤那親王的墳冢,就深深覺得幾百年、幾千年又如何,能夠與重要的人長相廝守、生同眠死同穴,就已經足夠幸運了,又何必為了自己看不到的事情而糾結。
李祈裕聽得出來,李景承的語氣並非敷衍,態度也並不兒戲,而是真的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做出的回答。
在此之前就已經預感到這次父子之間的談話會是什麼結果,所以李祈裕並不意外。
若真的能夠放棄,再過去有無數的時刻都能放手,何必等到現在。
“太后今日也提到了你的婚事,她想讓你儘快迎娶一位正妃,倒也跟朕和你母后提了些人選,其中包括你外祖家的女兒,”
李祈裕將早上在太后宮中發生的事情告訴了李景承:“朕已經當面給推了,太后很生氣,也很傷心。”
雖然帶了一些私心,但太后也是心中不安,她怕陛下是真的因為對皇長子不滿才遲遲不為景承賜婚,又怕陛下將來為了削弱景承的勢力,故意像當初先帝對待王世子一般,專門選那種貌美但家世平平、毫無助力的女子給王世子做正妃,所以才想先為李景承相看些名門閨秀。
“再過兩天,你與弘休就回平武去吧。偶爾到京中看看你母后和景熙,小孩長得更快,一眨眼的功夫,他們就長大了。”
他一邊說著,一邊看向他“一眨眼就長大”的兒子,雖依舊面無表情,但語氣卻比平日顯得柔軟幾分。
——景承說的對,只要他們這些長輩護著幫著,他們的起點,總比當年的他,要高些……
……
年節還沒有結束,他們告別京中眾人,李景承和林彥弘返回了平武。
雲陽都督府長史林大人無論在平武還是在西昌都表現出色,還曾因公積勞成疾,堪為楷模。
後來林大人恢復健康,梁帝大悅,雖沒有提其品級,但大為嘉許一番,還另有豐厚賞賜,令百官朝臣羨慕不已。
由於林大人尚未娶妻,所以陛下特效仿先帝,追封其母林齊氏為五品宜人,還賜了其父林豐一個五品的散官銜,以正其家。
回到平武之後,不知道“林長史”在這一年間幾經“換人”的平武官員自然是想借年節走動登門拜訪長史,順便表表衷心,表示以後還會繼續以長史馬首是瞻,聽憑其差遣。
不過他們的拜帖皆被承王派來的宮人攔在外面,等細問家丁才知,承王竟然派了府兵占了雲陽都督府的前後門,不禁大驚失色,還以為承王與林長史不知為何劍拔弩張,派人圍了都督府。
還好有那宮人作出解釋:“林大人好不容易養好病,年節時分沒有公務,正是休養的時候,陛下已經囑咐我們殿下好好看顧林大人,還望各位先行回去,等開了衙,再找林大人商議公務。”
眾人一聽,明白現在承王府和雲陽都督府已經“親”如一家,不敢違逆陛下和承王殿下,只能作罷,一起期盼開衙的時候能再見林大人。
就在他們滿心切切但還不能如願的時候,承王殿下卻是常常可以看到他的林大人。
從南嶺趕回平武,李景承穿著一身鎧甲,等林彥弘幫他卸去。
林彥弘也不拒絕他面無表情但明明是在撒嬌的小心思,親手幫他換上穿在內室的衣物。
取下景承的頭盔、給他重新束髮帶冠的時候,林彥弘突然有一絲晃神,他似還沒有習慣自己記憶中的少年已經長大了,及冠了。
不過這一切,都已經過去了,李祈裕也是通過自己的長子才領會到,做父母擔憂得再多, 孩子總是會以某個方式長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和烏蘭圖雅都已經意識到景承長大了。
也許,正是這個孩子遇到讓他生出執念的人,並為得到什麼學會捨棄什麼的時候吧。
“過去跟你談過一次,只不過那時你還未及冠,算不上能獨當一面,如今你已年滿二十, 又統帥北境軍兩年,現在再來說這件事,你的想法應當比當初的想法更為成熟才是。”
李景承聽父皇開頭的話語,大概猜到他想要說什麼,於是點點頭。
“那就好……弘休經歷過生死考驗,你亦如此,為父問你,如今心志是否一如往昔?”
李景承沒有絲毫猶豫,斬釘截鐵地回答:“此志不渝。”
“好一個此志不渝!”李祈裕聽了長子的回答,繼續問道:“現在你態度堅定,但十年、二十年之後呢,你確定自己還能如此堅定?”
李景承沒有立刻回答父皇的話,他思考了片刻,竟反問道:“兒臣想知道,父皇當年又是如何確定的。”
李祈裕並沒有因為長子大膽的問題而感到不快,他十分坦誠地回答:“時至今日,依舊不敢說自己確定什麼。”
最初大概只是憐惜公主孤身遠嫁異鄉,想成為她的依靠。之後夫妻情深意篤,之間再容不得其他人,直到二十多年一晃而過,沒有做出任何承諾就走到了現在。
未來會發生什麼,誰也預料不到,哪怕他現在已經貴為九五之尊,也不輕易說天長地久。
李景承點點頭:“那兒臣的起點,看來比父皇的,要略高一些。”
李祈裕:“……”臭小子不要以為自己馬上要回北境去了,你母親捨不得,現在寵你們寵得不像話,你爹就不敢揍你了!
最近跟小景熙學了點察言觀色、看人下菜的本領(霧),李景承立刻道:“弘雖不是女子,但兒臣會以父皇待母后為目標,絕不鬆懈。”
原本這樣的“恭維”還是很讓人受用的,但李祈裕聽到“不是女子”,又提出自己另外的一個憂慮:
“做了父母才知,什麼是生命中無可替代的瑰寶……你與弘休一起,此生都不會有自己的血脈,他年你們垂垂老矣,膝下空虛,百年之後無人祭奠懷念,當如何是好?”
若普通人家膝下無子,過繼兄弟的兒子,倒不失為一個辦法。
但李景承的親兄弟就只有景熙一個,不出意外,將來景熙會繼承大統,那他的孩子就是皇子,又如何好過繼給承王?
若過繼其他王爺的兒子,令他人骨肉分離,總是有違天和,相信以景承和彥弘的品性,也未必願意這樣做。
“兒臣不喜孩童,若弘喜歡,以後收養些孤兒教養就是。”
雖不是親生,但只要他和林彥弘悉心誠心相待,總能夠獲得小孩子的真心,這點在他自己身上能夠看到,在林家那個小彥思身上,不也能看到嗎?
他與林彥弘沒有血緣,如今還不是愛之重過生命;林彥思雖與林彥弘有些血緣,但到底不是嫡親的兄弟,還不是視弘如親兄長一般,當初在雲陽天天纏著弘,妄圖跟他分薄弘的寵愛(大霧)。
至於父皇提到的百年之後,李景承自打見過了墨山先生與博爾帖赤那親王的墳冢,就深深覺得幾百年、幾千年又如何,能夠與重要的人長相廝守、生同眠死同穴,就已經足夠幸運了,又何必為了自己看不到的事情而糾結。
李祈裕聽得出來,李景承的語氣並非敷衍,態度也並不兒戲,而是真的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做出的回答。
在此之前就已經預感到這次父子之間的談話會是什麼結果,所以李祈裕並不意外。
若真的能夠放棄,再過去有無數的時刻都能放手,何必等到現在。
“太后今日也提到了你的婚事,她想讓你儘快迎娶一位正妃,倒也跟朕和你母后提了些人選,其中包括你外祖家的女兒,”
李祈裕將早上在太后宮中發生的事情告訴了李景承:“朕已經當面給推了,太后很生氣,也很傷心。”
雖然帶了一些私心,但太后也是心中不安,她怕陛下是真的因為對皇長子不滿才遲遲不為景承賜婚,又怕陛下將來為了削弱景承的勢力,故意像當初先帝對待王世子一般,專門選那種貌美但家世平平、毫無助力的女子給王世子做正妃,所以才想先為李景承相看些名門閨秀。
“再過兩天,你與弘休就回平武去吧。偶爾到京中看看你母后和景熙,小孩長得更快,一眨眼的功夫,他們就長大了。”
他一邊說著,一邊看向他“一眨眼就長大”的兒子,雖依舊面無表情,但語氣卻比平日顯得柔軟幾分。
——景承說的對,只要他們這些長輩護著幫著,他們的起點,總比當年的他,要高些……
……
年節還沒有結束,他們告別京中眾人,李景承和林彥弘返回了平武。
雲陽都督府長史林大人無論在平武還是在西昌都表現出色,還曾因公積勞成疾,堪為楷模。
後來林大人恢復健康,梁帝大悅,雖沒有提其品級,但大為嘉許一番,還另有豐厚賞賜,令百官朝臣羨慕不已。
由於林大人尚未娶妻,所以陛下特效仿先帝,追封其母林齊氏為五品宜人,還賜了其父林豐一個五品的散官銜,以正其家。
回到平武之後,不知道“林長史”在這一年間幾經“換人”的平武官員自然是想借年節走動登門拜訪長史,順便表表衷心,表示以後還會繼續以長史馬首是瞻,聽憑其差遣。
不過他們的拜帖皆被承王派來的宮人攔在外面,等細問家丁才知,承王竟然派了府兵占了雲陽都督府的前後門,不禁大驚失色,還以為承王與林長史不知為何劍拔弩張,派人圍了都督府。
還好有那宮人作出解釋:“林大人好不容易養好病,年節時分沒有公務,正是休養的時候,陛下已經囑咐我們殿下好好看顧林大人,還望各位先行回去,等開了衙,再找林大人商議公務。”
眾人一聽,明白現在承王府和雲陽都督府已經“親”如一家,不敢違逆陛下和承王殿下,只能作罷,一起期盼開衙的時候能再見林大人。
就在他們滿心切切但還不能如願的時候,承王殿下卻是常常可以看到他的林大人。
從南嶺趕回平武,李景承穿著一身鎧甲,等林彥弘幫他卸去。
林彥弘也不拒絕他面無表情但明明是在撒嬌的小心思,親手幫他換上穿在內室的衣物。
取下景承的頭盔、給他重新束髮帶冠的時候,林彥弘突然有一絲晃神,他似還沒有習慣自己記憶中的少年已經長大了,及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