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監國,眼下關中混亂,流寇四起。金將白廣恩與流寇趙黑虎,盤踞商州、洛南,聚攏饑民十餘萬,陝北金國兵部侍郎張文蘅也正同榆林的流寇匯合,關中動盪不安,田地自然不值什麼錢財,朝廷此時處理,並不划算。」陳子龍解釋道。

  這個理由倒是能說服王彥,他不禁微微頷首,關中這麼亂,確實沒有什麼人敢來買田,朝廷應該等關中穩定後,田畝價格上漲時,再處理這批良田。

  蘇觀生這時也出來道:「監國,臣以為眼下應該先穩定關中,儘快發兵剿滅流寇才是上策。至於殘金,只需偏師西進,不宜再興大兵,朝廷不如先接受孫可望的條件,等穩定關中,消滅了吳三桂和豪格,再來削弱孫可望也不遲。」

  金國潰敗,關中原有的行政體系和社會秩序也徹底崩壞,而明朝又沒完全接手關中,許多地方都形成了權力的真空,使得各種人物都趁亂跳出來。

  流寇和地方豪強,便乘此機會粉墨登場,而這些人不比正規軍,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現在明朝主力雲集關中,要是哪支流寇,跳出關中殺入關東,那絕對將是一場災難。

  金國雖然比不上明朝,但是相當於明朝的五分之一,還是有的,明朝一下胖那麼多,弄不好要撐出病來,需要消化的時間。

  「監國,眼下關東的運來的軍糧,大多用來賑濟關中百姓,招撫流民,大規模西進並不太可能。朝廷不費一兵一卒,能從孫可望手裡接過雍涼,將吳三桂包圍於隴右,何樂而不為呢?」陳子龍又開口說道。

  王彥明白幾人說道的有道理,可是總覺得事情進行到一半,就被人打斷,有些不高興,他微微沉默了一會兒,開口說道:「可以接受孫可望的稱藩,不過他提出的條件,得改一改。」

  眼下吳三桂加上孫可望,以及金國在隴西的雜牌軍,應該還有十萬來人。王彥如果不接受孫可望的條件,那至少要動用十到二十萬大軍去奪取隴西,但眼下軍資要用來鎮壓關中的叛亂,王彥沒有那麼多軍資動員這麼多大軍。

  如果不接受孫可望的條件,首先是西寧府的王得仁危險,其次是孫可望見稱藩不成,很可能會轉而支持金國。那等王彥平定關中,再調頭西進時,怕又不好打了。

  接受孫可望的條件,那金國在隴西就只剩下吳三桂的三萬人,明軍只需五萬偏師,就能剿滅吳三桂,確實是個划算的買賣。

  「不知道監國想怎麼改?」陳子龍問道。

  王彥沉吟一陣,看向陳邦彥,然後開口說道:「岩野公的擔心很有道理,孫可望這廝反覆無常,孤王不知道他是真的臣服,還是有意拖延孤王進軍的時間,或者又是想騙孤王偏師入隴西,再打一個場伏擊。這些都有可能。」

  幾人聽了暗暗咋舌,就這片刻間,王彥就想出了這麼多可能,監國最近越發多疑了。

  不過不得不承認,王彥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萬一孫可望表面求和,讓明軍放鬆警惕,只派偏師去取雍涼,事實上則是與吳三桂勾結,欲圖伏擊明軍偏師,那情況便不妙了。

  「監國說的有理,這確實不得不防!」幾位閣部對視一眼,然後開口說道。

  蘇觀生不禁問道:「人心難測,這孫可望是什麼想法,我們也不知道,如果有這麼多顧慮,那這個談判怕是進行不了。」

  王彥笑了笑,「劉芳亮在隆德以東追上了北路潰逃的金軍,但是卻讓豪格和孟喬芳等人逃了。吳三桂在秦州、天水一帶,他們去不了,豪格應該會逃到孫可望那裡。孤王要讓他交出豪格,這樣他與金國不決裂也得決裂,孤王才能放心許他稱藩。」

  「要是這樣,孫可望的名聲就真的太臭了,對他也是一個打擊。」蘇觀生不禁讚嘆一聲。

  王彥笑著看了他一眼,「這件事就交給蘇閣部去談。如何?」

  蘇觀生微微一愣,沒想到王彥會點他的將,他遲疑片刻,還是拱手道:「臣領命。」

  王彥點點頭,又補充道:「另外雙方的邊界要在哈密衛,孫可望這人,孤很不放心,不得不防備。」

  語畢,王彥看向眾人,問道:「諸位以為這樣的決策,可有問題?」

  陳子龍、蘇觀生自是沒有意見,陳邦彥一想就算孫可望稱藩,照樣可以將其視為潛在的威脅,而且天下久戰,人心思定,沒人支持他,他便也沒有再表示異議。

  第1412章 安西王

  隆德縣以東的大戰,持續了極短的時間,就以明軍的勝利而告終。

  兩萬餘金軍鳥作獸散,豪格、孟喬芳、索尼等人只在三十餘人的護衛下逃脫,來到蘭州府。

  豪格與眾人狼狽不堪的入城,卻發現整個城池已經十室九空,問之才得知,安西王見隆德失守,怕明軍西寇會寧和蘭州,所以遷徒城中數千戶,往西而去。

  豪格等人聽後,不以為意,聽到孫可望進入嘉峪關,反而十分開心,於是先在府衙住下,然後派快馬去招虞胤、孫可望過來相見,商議禦敵大計。

  幾名騎兵疾馳著出城,然而幾日後,虞胤未到,孫可望未到,張勝領著兩千安西精銳,卻趕來蘭州,以護衛豪格安全為理由,限制了豪格一行人的自由。

  西寧城外,安西軍的營寨內,孫可望領著一大群安西軍將校,站在大營外,看見一名穿著明朝官服的清瘦老者,在騎兵的護衛下,來到營盤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