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6頁
人說事不過三,他心中有所預感,如果這一次再栽跟頭,那估計就再也沒有重新爬起來的機會。
這一是,他不可能連續四次好運,二是,不覺間他也快年近五十,沒有時間給他再次崛起,他也沒有那個精力從頭再來。
他這話讓張勝這樣的西軍老人,能感同身受,卻無法說服李企晨等將。
孫可望回過頭來,看了他們一眼,見幾人神情,於是又道:「你們放心,本王既然領兵來到嘉峪關外,自然是有萬全的打算的。」
「不知王爺是如何安排,我等必馬首是瞻。」張勝不禁在後抱拳。
眼下這個情況,孫可望確實因該有個明確的說法,只是他心裡的想法有些大逆不道,他一直不曉得該怎麼開口。
畢竟他現在的人馬,並不全部都是他的老西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到了河西之後,才慢慢招募過來,對金國有很大的認同感。
不過到了眼下這個時刻,他確實該表露出自己的想法了,讓這些將領有個思想上的準備,他轉過身來看著眾將,沉聲說道:「本王已經派人去關中打探,所以關中有什麼情況,本王都會很快知道。如果戰局對朝廷有利,那本王立刻揮師東進,助朝廷一臂之力。」
眾將聽到這裡,不禁都點了點頭,軍閥嘛,總得考慮自己的利益。
如果孫可望就這麼一頭扎進去,他們還不幹了。
畢竟他們安西軍的利益不在關中和漢中,而是在西域,沒必要為孟喬芳、吳三桂打頭陣,萬一是坑,那他們豈不後悔莫及。
「要是戰局不利,那我們立刻退回去麼?」張勝似乎明白了孫可望的意思。
如果關中大敗,那他們去了也於事無補,若是再被明軍打得損兵折將,不僅關中丟了,西域沒有兵力鎮著,恐怕也會大亂。
孫可望看了眾將一眼,他們似乎都能接受張勝的說法,不過孫可望搖了搖頭,「本王既然帶兵過來,豈能空手而回?這樣耗費糧草,又沒有好處的事情,本王是不會做的。」
他這話卻讓眾人微微一愣,李企晨驚訝道:「王爺,難道關中大敗,我們還要進軍?」
關中情況不妙,為了保存實力,不做無謂的犧牲,不進兵,情勢好的話,來個錦上添花,眾將都理解,可是知道關中情況不好,戰局不利,卻要進兵,這是什麼套路?眾人臉上都有些驚訝,十分不解。
孫可望看看眾人,隨即托出他心中想法,開口問道,「這兩年在西域,我軍所向披靡,無論是向西還是向南,都能有一番作為,可是本王卻壓著你們,不讓你們繼續征戰,你們說是為什麼?」
「王爺說過,因為兵馬不足,自己人太少,地方大了反而管不過來。」張勝抱拳回道。
李企晨等將聽了眼前忽然一亮,但隨即眉頭一皺,不禁說道:「王爺難道是想搶人口?」
如果金國打贏了,那東進派的市場便更大,孫可望只能屈從,繼續老實的做金國的安西王,可要是打輸了,金國丟了關中,那他覺得完全沒必要再聽金國朝廷的。
孫可望點點頭,「我們在西域最大的瓶頸就是自己人太少,缺乏人才。如果關中大敗,大金失去關中後,朝廷便不能為我們提供棉布、茶葉、鐵器、瓷器等貨物,我們想要在西域站穩腳跟,除了自己造之外,就只能和明朝通好,恢復商路。」
孫可望的意思很明顯,金國對於他而言,最大的利益關聯就是關中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孫可望需要的許多物資,都從關中而來。
如果金國失去關中,那金國朝廷對他而言,只是個吸血的累贅,不能帶來利益,反而會招來明朝的進攻。
只是這個時候,不幫忙也就罷了,反過來還捅金國一刀,那就有些不厚道了。
張勝微微點頭,可李企晨等人臉色都十分難看,這等於是落井下石,等於是與金國劃清界限了。
孫可望眯著眼掃視眾人一眼,將眾人的表情都記在心裡,等待眾人的表態……
一眾將領感受到他的目光,心裡不禁一顫,低著頭,額頭冒出冷汗……
第1406章 說服部署
李企晨低著頭,眼角的餘光窺視左右,並沒有站出來反對。
他們現在站在青頭山的半腰,離開了自己的部眾,身後就是孫可望的護衛,安西王顯然早有預謀,才大清早的領著他們離開營地登山。
孫可望加入金國的時間最晚,所以根基不像吳三桂那麼牢固,他的人里有他帶過來的老西軍,有兼併劉進忠的人馬,有金國朝廷撥給他的軍隊,成分比較複雜。
在准格爾入侵之前,豪格對他也一直有所監視,只是因為金國朝廷更加關心關中,加上瓜州之戰後他兼併了劉進忠,已經做大難治,他才能在河西走廊和西域慢慢發展出自己的勢力。
在壯大的過程中,他也是借著金國的名號,借著金國的資源,才慢慢壯大,所有他不像吳三桂那樣,有很強的獨立性,他的隊伍因為絲路的關係,與金國朝廷有著比較大的聯繫。
現在他要改弦更張,將士難免覺得比較突然,也有些反應不過來。
他正是知道可能出現問題,所以才把人帶出來,然後逼他們表態。
孫可望下定這樣的決心,其實是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
這次關中大戰,金國如果勝了,東進派繼續掌握政權,他在西域只能給他們打下手,不僅得不到資源,還的給他們輸血,供給他們繼續與明朝對抗。
這一是,他不可能連續四次好運,二是,不覺間他也快年近五十,沒有時間給他再次崛起,他也沒有那個精力從頭再來。
他這話讓張勝這樣的西軍老人,能感同身受,卻無法說服李企晨等將。
孫可望回過頭來,看了他們一眼,見幾人神情,於是又道:「你們放心,本王既然領兵來到嘉峪關外,自然是有萬全的打算的。」
「不知王爺是如何安排,我等必馬首是瞻。」張勝不禁在後抱拳。
眼下這個情況,孫可望確實因該有個明確的說法,只是他心裡的想法有些大逆不道,他一直不曉得該怎麼開口。
畢竟他現在的人馬,並不全部都是他的老西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到了河西之後,才慢慢招募過來,對金國有很大的認同感。
不過到了眼下這個時刻,他確實該表露出自己的想法了,讓這些將領有個思想上的準備,他轉過身來看著眾將,沉聲說道:「本王已經派人去關中打探,所以關中有什麼情況,本王都會很快知道。如果戰局對朝廷有利,那本王立刻揮師東進,助朝廷一臂之力。」
眾將聽到這裡,不禁都點了點頭,軍閥嘛,總得考慮自己的利益。
如果孫可望就這麼一頭扎進去,他們還不幹了。
畢竟他們安西軍的利益不在關中和漢中,而是在西域,沒必要為孟喬芳、吳三桂打頭陣,萬一是坑,那他們豈不後悔莫及。
「要是戰局不利,那我們立刻退回去麼?」張勝似乎明白了孫可望的意思。
如果關中大敗,那他們去了也於事無補,若是再被明軍打得損兵折將,不僅關中丟了,西域沒有兵力鎮著,恐怕也會大亂。
孫可望看了眾將一眼,他們似乎都能接受張勝的說法,不過孫可望搖了搖頭,「本王既然帶兵過來,豈能空手而回?這樣耗費糧草,又沒有好處的事情,本王是不會做的。」
他這話卻讓眾人微微一愣,李企晨驚訝道:「王爺,難道關中大敗,我們還要進軍?」
關中情況不妙,為了保存實力,不做無謂的犧牲,不進兵,情勢好的話,來個錦上添花,眾將都理解,可是知道關中情況不好,戰局不利,卻要進兵,這是什麼套路?眾人臉上都有些驚訝,十分不解。
孫可望看看眾人,隨即托出他心中想法,開口問道,「這兩年在西域,我軍所向披靡,無論是向西還是向南,都能有一番作為,可是本王卻壓著你們,不讓你們繼續征戰,你們說是為什麼?」
「王爺說過,因為兵馬不足,自己人太少,地方大了反而管不過來。」張勝抱拳回道。
李企晨等將聽了眼前忽然一亮,但隨即眉頭一皺,不禁說道:「王爺難道是想搶人口?」
如果金國打贏了,那東進派的市場便更大,孫可望只能屈從,繼續老實的做金國的安西王,可要是打輸了,金國丟了關中,那他覺得完全沒必要再聽金國朝廷的。
孫可望點點頭,「我們在西域最大的瓶頸就是自己人太少,缺乏人才。如果關中大敗,大金失去關中後,朝廷便不能為我們提供棉布、茶葉、鐵器、瓷器等貨物,我們想要在西域站穩腳跟,除了自己造之外,就只能和明朝通好,恢復商路。」
孫可望的意思很明顯,金國對於他而言,最大的利益關聯就是關中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孫可望需要的許多物資,都從關中而來。
如果金國失去關中,那金國朝廷對他而言,只是個吸血的累贅,不能帶來利益,反而會招來明朝的進攻。
只是這個時候,不幫忙也就罷了,反過來還捅金國一刀,那就有些不厚道了。
張勝微微點頭,可李企晨等人臉色都十分難看,這等於是落井下石,等於是與金國劃清界限了。
孫可望眯著眼掃視眾人一眼,將眾人的表情都記在心裡,等待眾人的表態……
一眾將領感受到他的目光,心裡不禁一顫,低著頭,額頭冒出冷汗……
第1406章 說服部署
李企晨低著頭,眼角的餘光窺視左右,並沒有站出來反對。
他們現在站在青頭山的半腰,離開了自己的部眾,身後就是孫可望的護衛,安西王顯然早有預謀,才大清早的領著他們離開營地登山。
孫可望加入金國的時間最晚,所以根基不像吳三桂那麼牢固,他的人里有他帶過來的老西軍,有兼併劉進忠的人馬,有金國朝廷撥給他的軍隊,成分比較複雜。
在准格爾入侵之前,豪格對他也一直有所監視,只是因為金國朝廷更加關心關中,加上瓜州之戰後他兼併了劉進忠,已經做大難治,他才能在河西走廊和西域慢慢發展出自己的勢力。
在壯大的過程中,他也是借著金國的名號,借著金國的資源,才慢慢壯大,所有他不像吳三桂那樣,有很強的獨立性,他的隊伍因為絲路的關係,與金國朝廷有著比較大的聯繫。
現在他要改弦更張,將士難免覺得比較突然,也有些反應不過來。
他正是知道可能出現問題,所以才把人帶出來,然後逼他們表態。
孫可望下定這樣的決心,其實是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
這次關中大戰,金國如果勝了,東進派繼續掌握政權,他在西域只能給他們打下手,不僅得不到資源,還的給他們輸血,供給他們繼續與明朝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