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的朋友舒爾茨(這個名字經過德譯漢,漢譯德,舒爾茨有時遺憾地發現,他的名字聽上去像“鞋帶”)沒有說錯,從其他方面也傳來了類似的報導:

  一個德國人卓有成效的工作

  上海1月10日訊

  南京的許多報導一致肯定了德國西門子洋行(中國)駐南京代表拉貝值得讚揚的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從11月中國當局完全撤離以來,他以難民區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實際上做了市長的工作。他在其他德國人和外國人的支持下,維護社會秩序,關心市民的福利。據日本大使館一名代表的報告,拉貝的工作對過渡時期是十分重要的,同時對目前為了居民和難民的利益而與占領軍進行的合作也是很有益處的。留在南京的中國居民懷著感激的心情讚許拉貝的幫助。

  一個德國人維護南京的秩序

  南京的許多報導一致肯定了德國西門子洋行(中國)駐南京代表拉貝值得讚揚的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從11月中國當局完全撤離以來,他以難民區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實際上做了市長的工作。他在其他德國人和外國人的支持下,維護社會秩序,關心市民的福利。留在南京的中國居民懷著感激的心情讚許拉貝的幫助。(《漢堡消息報》)

  在日本人占領城市前不久,有兩位中國政府官員住在我的房子裡,他們的箱子裡裝滿了錢,他們在許多場合都給我的傭人小費,小費超過了正常的標準。由於蔣介石曾答應給我們委員會10萬元,而我們費了很大力氣才拿到8萬元,為此我要求這兩位先生給我寫份書面聲明,說明他們不擁有應提供給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的錢。他們交來的聲明如下:

  南京,1938年2月9日致約翰 H.D.拉貝先生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南京

  我們謹通知您,我們從中國政府那兒收到的資金,總額為5萬元(大寫:伍萬元),我們將這些錢分配如下:

  1.給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 2萬元

  2.給南京國際紅十字會 3萬元

  共計 5萬元

  上述款額我們已按委託付給上述單位。

  我們聽說,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先前已收到過6萬元,因此總共已給該委員會8萬元,給南京國際紅十字會3萬元,已付訖。

  我們特此聲明,我們很遺憾,再也沒有其他基金可提供給上述組織。

  順致崇高敬意

  簽名:周清鋒(音譯)

  龍順欽(音譯)

  直接促使我詢問和取得上述答覆的起因是基於這樣的事實:一天,我發現我私人辦公室的書桌上有一捆紙幣,一共有5000元,同時還附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為了您值得尊敬的、拯救窮人的行動。”我立即將這筆錢交給委員會會計組,給了這兩位中國人一張正式收據,他倆接到這張收據時顯然有點吃驚。

  下面這封信是今天由美國大使館交給我的。

  金陵大學校長辦公室中國南京漢口辦公室大利亞大廈12B1937年12月9日致拉貝先生西門子洋行南京

  尊敬的拉貝先生:

  我謹以金陵大學師生員工的名義,對您將您的汽車供給我們用於運送人員和行李表示我最誠摯的讚揚和衷心的感謝。沒有您友好的幫助,要把500多人及時從南京運往漢口,我們是完全辦不到的。我們中的一些人在本周還要繼續到中國西部去,我們希望路過這裡的每班船都能帶走一批人。無論如何還得過段時間,我們才能使所有人登上旅程。

  我們常常惦記著南京。我們希望,留在那裡的所有人都能擺脫戰爭的恐怖。

  對於您為建立安全區所做的一切和正在做的一切,我們向您表示我們最衷心的感謝。

  懷著許多良好的祝願向您問候!

  您非常忠實的

  簽名:陳裕光

  金陵大學校長

  此外,我今天還收到同樣由美國大使館轉交的如下電報確認:

  電報確認西門子洋行(中國)香港分行香港,1937年12月1日發報時間:1937年12月1日致南京辦事處

  我們收到上海如下電報,應要求,將它轉發給您:“不同意那些措施,請立即動身去漢口代表洋行利益。”

  西門子洋行(中國)

  香港分行施……

  2月13日

  9時~12時委員會開會,討論預算問題。根據菲奇的報告,上海和其他地方共為我們募集了20萬元。因此我們目前的總財產約為30萬元。我們可以用這些錢辦一些事。

  下午在平倉巷做禮拜。貝茨博士發表了令人驚異的講話,他談論亞伯拉罕·林肯,說林肯的名言在一些方面仍完全適合於當前這年代。他朗讀了1863年林肯的宣言。

  對於今天收到的、上面援引的洋行1937年12月1日電報確認必須說明,我從未收到過這份電報。儘管當時有人通過電報建議我,避開對我生命的更大危險;若是德國大使館離開南京,可以和他們一起走。最後,還要求我發一份電報,說明我的打算。我的回答是:“我已決定留在南京主持國際委員會工作,以建立中立區保護20多萬平民。”據我現在從電報確認中看出,上海總部對此不同意。不過我從沒有收到過這份電報。這確實是一件憾事。我真是個倒霉鬼!當時我的確是聽話的,現在這事不中洋行的意!當然可以相信,洋行上述電報的意圖只是為了使我避免任何生命危險。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我沒有收到電報是好事。作為一位很守紀律的職員,也許我在最後一瞬間還會改變我的決定,並乘上怡和洋行的三桅帆船離去。眾所周知,這條船遭到了日本人的猛烈轟炸。此外,我總是在懷疑,假如我跑了,西門子洋行(中國)在南京的其餘雇員以及還有一些窮苦的可憐人今天是否還活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