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另外,關於九連環:

  傳說九連環源於中國古代傳統民間,一說發明於戰國時代,另一說發明於三國時期,但能確認就是九連環的記載是明代楊慎(1488-1559,號升庵)的《丹鉛總錄》(見《升庵集》卷六十八),並不早於歐洲。

  以上引用自百度百科-九連環

  本文的設定是九連環由東黎傳入大周。

  第12章 東黎(下)

  安靜的殿內突然傳出一個奶聲奶氣的女音,所有人都是一怔。待看清了是誰後,更是一陣驚訝。

  這不是恆親王府才歸京的孫小姐嗎?看去也沒有多大,竟如此有膽識?

  至和帝盯著寧宛看了半天,這才似乎想起了什麼般,對著恆親王道:“賢弟,這就是你那個小孫女吧?”

  恆親王元平祉站起來行禮道:“回皇兄,正是。”

  “叫什麼名字?”

  恆親王看向元寧宛,薛梓沁見狀,忙拉了寧宛袖子一下,示意她行禮。

  寧宛被剛剛的安靜嚇得有些蒙,見母親看著她,這才想起規矩禮儀來,忙行了禮回道:“回皇上,臣女名寧宛。”

  “啊,朕想起來了。你剛剛說你會解這個九連環?”

  下面坐著的大臣們看著這個眼中還透著些害怕的小女孩,紛紛在心中表示了自己的不相信。

  這恆親王府的孫小姐也著實奇怪,如此嚴肅的場合里,縱是年齡小不懂事,也不至於恆親王府的主子就由著她亂來吧。這萬一解不出來……

  王妃林氏厭惡地看了寧宛一眼,什麼事情不好惹,偏偏在這種時候跳出來,一個不慎惹怒了皇上,還不是牽連了王府。

  寧宛看看薛梓沁,又看看站在前面的祖父,最後看向了坐在上面的公主姑姑。不料公主姑姑竟微笑地看著她。

  仿佛受到了鼓舞般,寧宛鼓起勇氣答道:“回聖上,民女會解。”

  “好!同你祖父一樣有膽量!”至和帝笑了起來,“福臨盛,把這九連環給寧宛看看。”

  建德皇后看了皇上一眼,看起來皇上很喜歡這個元寧宛啊,這才露臉,便寧宛寧宛地叫著,好似自己孫女一般。

  福公公聞言,便將這九連環交到了寧宛手中。

  一時間宮內的眾人視線均集中在寧宛身上。眾人心思各異,面對著這誰也沒想到的狀況,一時也理不出頭緒。

  薛凝嫣坐在定國公府的位置上,同寧宛離得稍遠,拼命地探著脖子想看得清楚點,動作又不敢太大,生怕被發現。

  正自著急著,突然側面飛來一個紙團,正擦著她的脖子過去。薛凝嫣嚇了一跳,忙撿起來,看看大家都瞅著寧宛,沒人看見,這才將紙團打開。只見那紙上就寫了一句話:“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薛凝嫣一看這字跡,一想著進個宮都要帶個筆墨紙,就知道是哪個二貨了。果然,朝旁邊的安國公府位置上瞧去,安國公的嫡長孫蘇子揚朝她眨著眼睛一笑。

  膽子還真是越來越大了,皇宮裡都敢扔紙團了,真以為小時候在院子裡玩呢!

  薛凝嫣正氣惱著,想著回他個什麼好,便聽得那廂寧宛清脆的聲音。

  “稟皇上,臣女已將其解開。”

  方才走神的人也一下子回了神,眾人紛紛向著元寧宛看去。

  這麼一瞧,還真有點伸著脖子的“大白鵝”的感覺。

  福公公上前,接過寧宛手中已經變為兩部分的九連環,呈給了皇上。

  至和帝端詳了許久,又拿在手中比當片刻,這才又將九連環給福公公,由福公公呈給阿木爾和眾位大臣。

  阿木爾原以為這九連環東黎特有,大周人就是再聰明,一時半會也解不出來。不料竟被一個小女娃片刻功夫就解了出來。使臣其格其也一時不知說什麼好。其他大臣們瞧著這解了的九連環紛紛表示著驚嘆。

  偏生此時至和帝問道:“太子,這解得可對呀?”

  阿木爾尷尬笑笑,回道:“大周果然人傑地靈,這位小姐實是聰慧。不過游觀有一事很是好奇。”

  “哦?何事啊?”解了九連環,至和帝心情不錯,便依著阿木爾的問題來。

  “不知這位小姐,是從哪裡學會的此解法?”

  聽聞此語,坐在外堂的太傅楚大人心裡咯噔一下。這話,一個回答不好,是容易被安上個私通外國的罪名的。是呀,這九連環是東黎的東西,你這個深閨小姐如何學會的呢?

  “臣女……”元寧宛心裡也犯了難。九連環是她在褚州學會的,是一個偶然碰到的去過東黎的婆婆教給她的,可她心裡總覺得這麼說有什麼地方不妥。

  太傅楚大人正想著要不要尋個什麼話題把這個問題攔過去,便聽得小女孩清脆地聲音說道:“是臣女兄長教給臣女的。”

  元寧宛的兄長,正是恆親王的嫡長孫元方睿,課業優良品性良好在聖上面前都是有名的。

  妙啊!楚太傅心裡想著,這麼一來,方睿會解,這個事情就好交代多了。

  “哦?”阿木爾盯著元寧宛,似乎在質疑她的說法。

  “方睿,你說說,怎麼回事。”恆親王看了那東黎太子一眼,將長孫方睿叫了起來。

  元方睿年已十二,正是風華少年,才一起身,便有差不多年歲的女孩子紅了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