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德妃想要利用她卻不知道最後究竟是誰利用了誰?蕭燕燕輕輕勾唇笑了笑,面容柔軟而輕鬆,小心地看了眼自己還是平坦的小腹,她的眼中隱過一絲隱秘的喜意。這個孩子是她久盼而來,自然應該得到陛下全部的重視,又怎麼可以有人和她爭奪陛下的注意力?至於蕭憶茹,她本就沒有想要算計她,只不過是她運氣不好罷了。

  蕭燕燕這樣想著,步履越發輕鬆起來。

  昭明宮。

  皇后目光冷淡地看著正在自己面前掉眼淚的王夫人,語氣平平的問道:“母親找本宮說的事父親知道嗎?”

  王夫人面色微僵,抬手擦去眼淚,這才抽抽泣泣開口道:“這種小事,何必要和你父親說。娘娘,這次的事,真不是敬軒的錯,實在是謝家那些人太欺負人了。”

  皇后動作優雅地抬起手上的茶盞,輕輕地抿了一口,只覺得茶水清淡地出奇,她的聲音也淡了下去:“既然不是表弟的錯,那母親直管去找父親做主便是。姨母只留下表弟一個孩子,父親便是看在母親和本宮的份上也會為表弟出頭的。”

  雖然王夫人乃是皇后的生母但皇后向來不喜歡和王夫人說話,因為王夫人實在是個不著調的。王夫人還在娘家的時候有嫡姐、嫡母護著,嫁到王家又因為王家家風嚴謹沒吃過什麼大苦頭,現在又因為自己的關係更是沒了為難她的人。所以,直到如今她還是一如未嫁之時一樣的天真不著調,遇到事只知道一哭二鬧三上吊。

  王夫人噎了口氣,馬上又低頭哭了起來:“娘娘,您可就敬軒一個表弟啊。當初若不是你姨母,我也不會嫁給你父親,更不會有娘娘你。你父親又是個老古板,遇到事只知道息事寧人,我也是實在沒法子了才會來找娘娘啊。”

  雖然王夫人的哭聲皇后是從小聽到大,但現下再聽仍舊是頭疼地很。

  皇后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她很清楚自己那個表弟的德行,謝家那麼守規矩、低調的家族都要正式提出取消婚約,定是王敬軒私下裡做了什麼難以收拾的禍事。可是說起她的姨母,便是皇后也不能說什麼,因為正是因為她這位嫁入王家的姨母出手牽線,自己的母親才能嫁給父親。只可惜姨母夫婦早早過世,只留下王敬軒一個孩子。因皇后是王大人親自教養的,王夫人一腔慈母情懷盡數都給了王敬軒,只不過她成日裡只知道溺愛,自然把王敬軒養成了個十足十的紈絝子弟。

  皇后這才認真去看她的母親,沉聲地問道:“敬軒當真沒做什麼錯事?”

  王夫人見皇后鬆口,便急急點頭,慌忙道:“那謝家不過是聽了些許謠言便來王家解除婚約。架子端得這麼高,真還當謝家是當初的謝家不成。”語聲末尾,卻是透出一絲的不屑。的確,因為謝家當初是站在昌王一邊,所以熙成帝對謝家的感官最是不好。自從熙成帝登基以來,謝家便只得低調地更勝從前。

  皇后想了一想,心覺謝家家教極好,若是王敬軒真的那麼喜歡謝家那女孩,以後有謝家那女孩好好約束他,自己也能少些煩惱。

  “也罷,看在姨母的份上,本宮幫敬軒賜一次婚也無妨。只是母親要答應我從今日起好好約束敬軒,不能再任由他胡來。否則,今後若是出了事,本宮也救不了他了。”皇后端正面色,語氣也嚴肅起來。她知道,自己這母親從來也聽不懂什麼話里深意,也只有攤開來講才行。

  王夫人大喜點頭,也不管皇后說了什麼都一一應了下來。

  此時,便是睿智精明如皇后也沒想到,自己這一次的賜婚將會引發後來爭議不斷的王謝之爭,間接導致了王家後來的衰落,最後還給了熙成帝又一個打壓世家的機會。

  ☆、27第二十七章

  蕭憶茹並不知道這次落水事件背後究竟有誰。熙成帝只是下旨讓孟婕妤閉門思過一個月,兮月宮的幾個宮女早已無聲無息地被人處理了。但若此事真是孟婕妤做的話,處罰定不會只有象徵性的一月而已。熙成帝此舉既是給後宮一個交代又是為了隔山敲虎警告真正的幕後之人。

  熙成帝未必不知道幕後黑手是誰,但對熙成帝來說,只要不出什麼大事,他是絕不會輕易插手後宮中的事的。他是帝王卻也是個男人,有著男人的劣根性——說不定,他還享受著後宮女人因他而起的爭鬥呢。

  現在真正讓後宮女人關心的是貴妃的省親和大長公主入宮的事。

  後宮眾人入宮數年,貴妃是第一個享受省親榮耀的人。不過想起現在熙成帝對南王多有倚重,眾人也忍下了這口氣。

  說實在的,在蕭憶茹看來,所謂的省親看上去風光但也沒什麼真值得說道的。南王在京都便有別府,路程雖然短了些但根據規矩也就只有說些話的時間。

  可是,在這個時代的女人看來,這大概是件極為榮耀的事吧。再說貴妃的生母早逝,南王身為外臣又不能進內宮,就這樣一面這父女兩個也是盼望了許久的。

  因而,貴妃自從南王府回來後接連幾天都心情極好,甚至還有空帶二公主去逛御花園。蕭憶茹幾次在外面遇見她,她面上都含著清冷的笑容。

  貴妃省親那令後宮女人眼饞了許久的盛況到底如何蕭憶茹並不清楚,但大長公主入宮時熙成帝卻是在蕭憶茹的清和宮。

  蕭憶茹一邊為熙成帝按摩著肩背一邊輕聲問道:“陛下,是這裡嗎?”她輕輕揉了揉熙成帝的腰,感嘆手感真是不錯,心中卻暗暗疑惑熙成帝每日這樣辛苦怎麼沒有鐵棒磨成針,便是連身材都好得出奇,居然沒有贅肉。

  熙成帝舒適地閉著眼睛點了點頭,唇角勾起一絲淡淡笑意:“想不到愛妃竟然有這樣的手藝。”

  蕭憶茹朝熙成帝嫣然一笑,眼波清動流轉,語氣卻是嚴肅正經:“陛下為一國之君,日理萬機,勞累勞神。妾身為深宮女子,雖然總想著為陛下排憂解難,但能做的卻也只有這些了。”

  熙成帝翻身坐了起來將蕭憶茹摟在懷中,細細地握著蕭憶茹的柔荑,聲音中含著溫柔的笑意:“你能為朕做的,怎麼會只有這些呢?朕還以為這些日子,朕已經足夠寵愛你了呢。”

  後面的那句話,熙成帝壓得極低,卻清清楚楚地飄進蕭憶茹的耳里。蕭憶茹面色緋紅,熙成帝卻帶著調笑意味地低頭吻吻蕭憶茹的面頰,目光游移至蕭憶茹的胸口處。

  裝作害羞的樣子敲打熙成帝的肩膀,蕭憶茹的動作卻越來越軟,隨即便紅著臉躲進熙成帝的懷中。露出的耳廓微紅,她的眼中卻是冷然一片——熙成帝所謂的寵愛也不過是有寵無愛。雖然在後宮眾人看來自從自己落水之後,熙成帝對自己便更加寵愛,不僅常常留宿清和宮更是常常在清和宮用膳。但在蕭憶茹看來:真正的寵愛是舉重若輕,若是真的愛又怎麼會忍心喜愛的人因為自己的愛而成為後宮的靶子?

  熙成帝從蕭憶茹的面頰一路吻下,留下一個個溫熱的吻痕,就在他要解開蕭憶茹的外衣的時候,門外忽然傳來高愈德的聲音:“陛下,長華大長公主求見。”

  蕭憶茹推開熙成帝,拉起被熙成帝拉下的衣服,忍不住嘟著唇道:“陛下真是討厭。”因為面色紅暈未褪,她這輕輕一斜反倒有了嫵媚誘惑之態。

  熙成帝心中微癢,哈哈大笑,然後才拍拍蕭憶茹的手問道:“愛妃可要和朕一起去見見長華大長公主?”

  蕭憶茹並沒有被熙成帝輕鬆的語氣迷惑,腦中反而更加冷靜了——她知道這大概是熙成帝的試探,熙成帝可能想知道自己是不是那種被人一寵愛便會失了分寸、擺不正自己位置的女人。於是,蕭憶茹輕輕搖了搖頭,語氣里仍是含著真切的疑惑:“陛下和大長公主有事要談,妾去做什麼?再說,大長公主是長輩,若是要見妾總是有機會的。”

  熙成帝眼中掠過一絲淡淡的笑,心中很是滿意蕭憶茹的識分寸和懂規矩。他很是憐愛地揉揉蕭憶茹的手,溫聲道:“愛妃在這等朕,朕馬上就回來。”

  蕭憶茹朝熙成帝笑笑,看上去乖巧而可愛:“嗯,妾等陛下回來一起用膳。”

  希望他的姑母也會像蕭昭儀這樣識分寸才好。熙成帝一邊往外走,一邊漫不經心地想著。對於那些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和態度的女人,熙成帝總是十分寬容的。

  長華大長公主坐在殿外等著,好似在出神地望著窗外的美景一般靜坐著。她穿著淡藍的廣袖深衣,遠遠望去仍有少女的纖細。到底是美人遲暮,即使頭上早有華發卻依舊有著萬千的儀態和柔和的面容,令人望之便生好感。長華大長公主是真正沒有經歷過困苦的人。先帝對這個唯一的胞姐十分信任寵愛,嫁的丈夫又與她恩愛和睦。她人生之中唯一的不足之處大概就是愛女的早逝,也因為這個她格外疼愛徐子宜這個外孫女。

  見到熙成帝走來,長華大長公主匆忙起身行禮。熙成帝親手扶起她,語氣十分和藹:“姑母多禮了。”

  長華大長公主低頭苦笑,語氣也十分地苦澀:“陛下不必如此,我此來為何陛下想必也心知肚明。”她頓了頓,然後才慢慢道,“我唯有青衡一個女兒,青衡又唯有子宜一個女兒。對子宜,我總是嬌寵多過訓教,這也讓子宜的性子更加的驕縱。她既然入宮,我也沒什麼好說的,只是希望陛下看在我這個姑母的份上對她多些寬容。”

  熙成帝扶著長華大長公主坐下,語氣依舊溫和:“姑母多想了,徐修容有孕在身,年紀又輕,朕是擔憂她的身子才讓她呆在青元宮裡的。”輕輕鬆鬆,熙成帝便將徐子宜的事給重新定義了一下。

  長華大長公主緊緊抓著熙成帝的手,語聲低低:“陛下知道,那些事我一個婦人都是不懂的。但陛下登基這麼多年,政通人和,我相信,先帝他若是看到了如今的陛下,也定會欣慰的。”

  熙成帝面色微變,下意思地想要抽回自己的手,可是當他低頭看到長華大長公主那慈愛的目光時卻還是頓了頓。他沉默了一會兒,這才嘆氣似的輕聲問道:“是麼?”除了大長公主這個長輩,再沒有人能夠和他談及先帝。

  其實,身為人子,熙成帝對先帝這個父皇感情十分複雜。雖然先帝給了熙成帝太子的尊位卻從來沒有真正如同父親一樣地疼愛過熙成帝。先帝心中唯一的兒子唯有昌王而已,他甚至還屢次稱讚昌王“諸子之中最為肖朕”、“有聖主之風”。也正是因為如此,先帝駕崩後才會有人相信先帝遺詔是要傳位於昌王。才有了熙成帝登基前夕的三王之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