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卓玉航開著車往回走,楊秋菊,還有曉悅和曉晨扒著車窗前往外看。
楊秋菊:“乖乖,這樓比省城的樓還高!”
“這裡的人穿的衣服更好看。”曉悅看到街上有人穿著鮮亮顏色的裙子和外衣。
寧馨問:“家裡收拾好了嗎,還差什麼東西?”
“收拾差不多了,回去你看看還差什麼,趁這兩天有空趕緊買齊全。等我忙起來,就沒功夫幫你置辦東西了。”
曉悅好奇地問:“爸,咱家多大,有以前住的地方大嗎?”
卓玉航:“這次咱們搬到樓上住了,沒有以前住的地方大,但是夠咱們一家住的。”
這個訓練基地是新建的,所以不管是訓練場還是家屬住宅區都是新的。
“住樓房啊。”曉悅接著問:“爸爸,咱們住的樓有幾層?”
“五層。”
“五層啊,好高,不知道新家什麼樣子?”曉悅開始幻想新家的樣子。
楊秋菊遺憾地說:“住樓就沒法種菜了,以後得買菜吃嗎?這要是天天買菜吃,一個月也得花不少錢。”
楊秋菊本就是農村出身,一輩子勤儉節約慣了,在家都是種菜吃,從來不買青菜。以前在省城有個院子,還能種點菜吃。以後要是天天買菜吃,花錢花得她肉疼。
“媽,樓上哪裡有地方種菜,肯定得買著吃。基地周圍就有個菜市,一早去買新鮮菜正好……”
作者有話要說:
第117章
卓玉航帶著家人先去順路的飯店吃了飯,開著車子駛進訓練營地的家屬區, 卓玉航把車聽到樓前, “好了,到地了, 都下來看看咱們的新家去。”
卓玉航開開車門, 把倆孩子先接下來。寧馨也打開另一側車門,讓婆婆下了車。下車後,入眼便是兩棟紅磚建成的新住宅樓,每棟樓有三個單元。
楊秋菊看在眼裡,覺得這樓挺氣派的,以後她也是住過樓房的人了;可是在寧馨眼裡, 住在樓上還真不如住平房,住樓也就屋裡乾淨點, 好收拾些,不如住平房寬敞。
“咱家住在三樓東戶。”
卓玉航提著行李走在最前面帶路, 曉悅緊跟在爸爸後面蹭蹭往樓上爬,後面是楊秋菊牽著孫子,寧馨走在最後,也提了些行李。
進門後, 卓玉航把行李放到地上,等會兒跟媳婦一起規整。曉悅閒不住, 開始鑽到各屋研究新房子好不好住。
楊秋菊進門打量一番說:“這屋裡挺乾淨的,牆也白,就是房間太小, 住著不敞亮。”
寧馨回答:“媽,住樓房都這樣,想跟平房似的一間房能當兩間用,那是不太可能的。”她最先看到的是地面:“樓上沒鋪地板,還是水泥地。”
楊秋菊看了看說:“水泥地就很乾淨,比咱家那泥土地強多了,咱家那地一下雨就返潮。”
寧馨看向丈夫問:“這房子有多少平方啊?”
卓玉航:“將不到七十個平方,兩室一廳,帶廚房衛生間。這個戶型不算小了,咱們家人口少,住著還行。”
這樓房雖然是新樓,但是在卓玉航和寧馨眼裡,樓房格局都是老戶型,布局不算太合理,但是他們沒得挑。
卓玉航分到的房子算是戶型比較大的。比起他分到的這套房子,還有一種戶型大點的,比這套多一個房間,那是留給官職更高或家裡人多的人家住的。
寧馨問:“我過來沒看到幾個人,是不是還都沒住進來啊?”
卓玉航:“嗯,這是剛成立的訓練基地,各方面還在籌備中,很多人員還沒到齊。我是過來比較早的,不過,大伙兒很快就會都搬過來了。”
兩口子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聊天,倆人都是利索人,很快就把東西收拾完。
“我看家裡只準備了床和桌椅,孩子學習用的書桌和衣櫥還沒有買;你準備的鍋碗筷子倒是夠用了,就是洗菜、和面用的盆子不夠,還得再買;窗簾還沒有,買布自己做……”寧馨看家裡缺什麼都寫在一張紙上,回頭就得置辦齊全。
接下來幾天,卓玉航帶著家人在北京城逛了幾個著名的景點,順便跟媳婦置辦全家裡的東西,又把曉悅送到附近部隊的子弟小學去讀書。
然後卓玉航開始著手忙活訓練基地的事。新基地就跟後世的特種部隊訓練營地差不多,是選了很多部隊的尖子兵過來統一訓練,訓練內容比以往增加了多種。等訓練出成果後,這些尖子兵要執行困難一些的任務。
家裡布置好後,寧馨也要去軍部醫藥研究所上班。
因為訓練基地離曉悅上學和寧馨上班的地方有段距離,她們要坐班車出發,寧馨順路先把女兒送到學校上學,再去上班。
寧馨的同事大多都是學術型人才,一心用在工作上的比較多,勾心鬥角的事比較少,而且寧馨主動去前線製藥的事,研究所領導都知道,也知道寧馨是個人才,對她很不錯,所以她在研究所工作一切順利。
住宅樓陸陸續續搬進很多人家,寧馨除了跟對門的鄰居熟悉起來,跟其他軍嫂也就是見面打個招呼的交情,因為寧馨忙著工作,白天只有在中午才有可能回家呆會兒,有時忙起來甚至不會回家,就在研究所那邊吃飯,晚上才回家。
楊秋菊:“乖乖,這樓比省城的樓還高!”
“這裡的人穿的衣服更好看。”曉悅看到街上有人穿著鮮亮顏色的裙子和外衣。
寧馨問:“家裡收拾好了嗎,還差什麼東西?”
“收拾差不多了,回去你看看還差什麼,趁這兩天有空趕緊買齊全。等我忙起來,就沒功夫幫你置辦東西了。”
曉悅好奇地問:“爸,咱家多大,有以前住的地方大嗎?”
卓玉航:“這次咱們搬到樓上住了,沒有以前住的地方大,但是夠咱們一家住的。”
這個訓練基地是新建的,所以不管是訓練場還是家屬住宅區都是新的。
“住樓房啊。”曉悅接著問:“爸爸,咱們住的樓有幾層?”
“五層。”
“五層啊,好高,不知道新家什麼樣子?”曉悅開始幻想新家的樣子。
楊秋菊遺憾地說:“住樓就沒法種菜了,以後得買菜吃嗎?這要是天天買菜吃,一個月也得花不少錢。”
楊秋菊本就是農村出身,一輩子勤儉節約慣了,在家都是種菜吃,從來不買青菜。以前在省城有個院子,還能種點菜吃。以後要是天天買菜吃,花錢花得她肉疼。
“媽,樓上哪裡有地方種菜,肯定得買著吃。基地周圍就有個菜市,一早去買新鮮菜正好……”
作者有話要說:
第117章
卓玉航帶著家人先去順路的飯店吃了飯,開著車子駛進訓練營地的家屬區, 卓玉航把車聽到樓前, “好了,到地了, 都下來看看咱們的新家去。”
卓玉航開開車門, 把倆孩子先接下來。寧馨也打開另一側車門,讓婆婆下了車。下車後,入眼便是兩棟紅磚建成的新住宅樓,每棟樓有三個單元。
楊秋菊看在眼裡,覺得這樓挺氣派的,以後她也是住過樓房的人了;可是在寧馨眼裡, 住在樓上還真不如住平房,住樓也就屋裡乾淨點, 好收拾些,不如住平房寬敞。
“咱家住在三樓東戶。”
卓玉航提著行李走在最前面帶路, 曉悅緊跟在爸爸後面蹭蹭往樓上爬,後面是楊秋菊牽著孫子,寧馨走在最後,也提了些行李。
進門後, 卓玉航把行李放到地上,等會兒跟媳婦一起規整。曉悅閒不住, 開始鑽到各屋研究新房子好不好住。
楊秋菊進門打量一番說:“這屋裡挺乾淨的,牆也白,就是房間太小, 住著不敞亮。”
寧馨回答:“媽,住樓房都這樣,想跟平房似的一間房能當兩間用,那是不太可能的。”她最先看到的是地面:“樓上沒鋪地板,還是水泥地。”
楊秋菊看了看說:“水泥地就很乾淨,比咱家那泥土地強多了,咱家那地一下雨就返潮。”
寧馨看向丈夫問:“這房子有多少平方啊?”
卓玉航:“將不到七十個平方,兩室一廳,帶廚房衛生間。這個戶型不算小了,咱們家人口少,住著還行。”
這樓房雖然是新樓,但是在卓玉航和寧馨眼裡,樓房格局都是老戶型,布局不算太合理,但是他們沒得挑。
卓玉航分到的房子算是戶型比較大的。比起他分到的這套房子,還有一種戶型大點的,比這套多一個房間,那是留給官職更高或家裡人多的人家住的。
寧馨問:“我過來沒看到幾個人,是不是還都沒住進來啊?”
卓玉航:“嗯,這是剛成立的訓練基地,各方面還在籌備中,很多人員還沒到齊。我是過來比較早的,不過,大伙兒很快就會都搬過來了。”
兩口子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聊天,倆人都是利索人,很快就把東西收拾完。
“我看家裡只準備了床和桌椅,孩子學習用的書桌和衣櫥還沒有買;你準備的鍋碗筷子倒是夠用了,就是洗菜、和面用的盆子不夠,還得再買;窗簾還沒有,買布自己做……”寧馨看家裡缺什麼都寫在一張紙上,回頭就得置辦齊全。
接下來幾天,卓玉航帶著家人在北京城逛了幾個著名的景點,順便跟媳婦置辦全家裡的東西,又把曉悅送到附近部隊的子弟小學去讀書。
然後卓玉航開始著手忙活訓練基地的事。新基地就跟後世的特種部隊訓練營地差不多,是選了很多部隊的尖子兵過來統一訓練,訓練內容比以往增加了多種。等訓練出成果後,這些尖子兵要執行困難一些的任務。
家裡布置好後,寧馨也要去軍部醫藥研究所上班。
因為訓練基地離曉悅上學和寧馨上班的地方有段距離,她們要坐班車出發,寧馨順路先把女兒送到學校上學,再去上班。
寧馨的同事大多都是學術型人才,一心用在工作上的比較多,勾心鬥角的事比較少,而且寧馨主動去前線製藥的事,研究所領導都知道,也知道寧馨是個人才,對她很不錯,所以她在研究所工作一切順利。
住宅樓陸陸續續搬進很多人家,寧馨除了跟對門的鄰居熟悉起來,跟其他軍嫂也就是見面打個招呼的交情,因為寧馨忙著工作,白天只有在中午才有可能回家呆會兒,有時忙起來甚至不會回家,就在研究所那邊吃飯,晚上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