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曉悅搖搖頭,不開心地說:“我想玩官兵捉強盜的遊戲,咱倆人少,玩著有什麼意思。”
孟旭:“等你在這邊住久了,就會認識很多心朋友,可以和新朋友一起玩。開學了,還會認識新同學……”
有孟旭的安慰,曉悅很快高興起來。
倆孩子的談話被寧馨不小心聽到了,回頭就跟說笑話似的跟丈夫提了:“別看孟旭不大,還挺會安慰人的,一會兒就把曉悅哄開心了。收了這個徒弟,我看曉悅就跟女兒多了個親哥哥差不多。”
卓玉航說:“這孩子沒在父母身邊長大,比較會照顧人,確實是個好孩子。咱曉悅一直想要哥哥姐姐,有孟旭在,跟哥哥差不多。”
等安頓得差不多,已經用去三四天時間,卓玉航請的假期也到了,代表他很快就要離開妻兒回部隊。
臨走前這天晚上,卓玉航不捨得說:“真捨不得離開你們,幸好咱倆還有空間可以聯繫。等我一有時間,就過來看你們……”
寧馨在動腦筋想辦法:“嗯,團長不是還讓我幫部隊煉藥嗎,你回去跟團長提提,來給我送藥材或拿藥丸的時候,讓他儘量派你來,說不定咱們每個月可以見一兩面。”
“儘量吧,如果我沒任務的話,可以接這下這個任務。”卓玉航想到可能好久抱不到媳婦,不想浪費漫漫長夜,把被子拽過來蓋上,抓緊時間跟媳婦親熱去了。
幸好楊秋菊知道兒子明天要走,早把孫子孫女弄過去跟她一起住,兩口子鬧出點動靜也不怕吵醒孩子。
楊秋菊還盼著兒子媳婦再給她生兩個孫子孫女呢。在她看來,多子多福,三兒媳趁著年輕再生幾個都沒問題,大不了忙不過來時她過來給看孩子。反正老大老二家的孩子都大了,也用不著她管,她還能幫老三家看幾年孩子。
楊秋菊還不知道兒子媳婦就打算生倆孩子拉倒。就算知道也沒啥,反正再過不久就要執行計劃生育,到時想生都沒法生。楊秋菊就算嫌老三家孩子少,也沒法跟國家政策作對。
果然到了後來實行計劃生育後,楊秋菊不再念叨讓寧馨生孩子的事。因為生多了要罰款不說,還要孩子的父母離職,有正式工作的父母一般都不敢生。那時楊秋菊還慶幸:幸好老三有兒有女,就算實行計劃生育也不怕。如果不是計劃生育,楊秋菊肯定希望寧馨多生幾個。
等卓玉航走了,快兩周歲的曉晨一開始還念叨爸爸,時間一長,他快把爸爸給忘到後腦勺了。要不是楊秋菊整天在孫子面前念叨爸爸,曉晨真能把卓玉航給忘了。
又過了幾天,家裡都安排妥當,一切井然有序地進行。就連孟家夫妻都在羅振興的幫助下買好房子,搬到理工大附近去住了。
孟旭捨不得離開師傅和曉悅、曉晨,他把他們當成了自家的親人。在孟旭心裡,甚至師傅還比幾年沒見面的父母親近,因為師傅幫過他,還教他學醫……
捨不得也得走,孩子哪有不跟父母一起住的。
寧馨還開解徒弟:“孟旭,咱們兩家在一個城市住,你還得繼續跟我學醫,以後你不管是放學還是周末,想到師傅這裡來,家裡的大門隨時為你敞開。跟你爸媽說好了,讓他們送你過來也行,你自己坐車過來也行……”
孟旭:“師傅,我知道了,我會好好跟您學醫,也會經常過來,只要您不嫌我煩就行。”
聽了這些話有點心塞的孟雲哲和邱瑩瑩:“……”怎麼感覺兒子是給別人養的。
孟家搬走後,寧馨在羅振興的幫助下,把女兒送進附近的小學當插班生。曉晨有奶奶楊秋菊照看,寧馨比較放心。
緊接著,到了寧馨開學的日子。
因為多年沒有實行高考,年前參加這次高考的考生並沒有嚴格的年齡限制。所以考上大學的學生年齡相差比較大。
寧馨去報到這天,楊秋菊因為好奇,帶著孫子湊熱鬧跟兒媳婦一起去大學報到。
婆媳倆一起走在大學校園裡,看到什麼樣的學生都有。好幾個都是背著行李帶著孩子來上學的;還有臉很嫩的學生,這種一般都是剛畢業的學生。有的是夫妻倆一起來上大學,還有師生一起考上的……
楊秋菊悄悄跟兒媳婦說:“寧馨,你看那個學生,看著不得三四十了,他可比玉航老相多了。不過運氣真好,人家都考上大學了。”
“是啊,挺不容易。”
很多知青不知在鄉下受了多少苦,好不容易有考大學的機會,當然要珍惜。
第111章
就這樣,幸運的大學生們開始他們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
這批考生中, 有很多是經歷過艱辛的知青, 得知上大學的就會來之不易,所以開學後特別勤奮好學, 有不懂的問題不是追著教授問, 就是問懂得的同學。有的同學甚至在教室學到很晚,直到快息燈才回宿舍就寢。
因為寧馨有中醫基礎,對大多數中藥的特性非常熟悉,所以大一的課業對她來說有點簡單。
對初學中藥的學生來說,要記的東西很多,教授也會經常提問同學們問題, 檢查同學能記住多少。教授發現每次提問到寧馨,她都能快速準確地回答出來, 有些知識甚至在課本上沒有講到,寧馨也能說的非常全面。
孟旭:“等你在這邊住久了,就會認識很多心朋友,可以和新朋友一起玩。開學了,還會認識新同學……”
有孟旭的安慰,曉悅很快高興起來。
倆孩子的談話被寧馨不小心聽到了,回頭就跟說笑話似的跟丈夫提了:“別看孟旭不大,還挺會安慰人的,一會兒就把曉悅哄開心了。收了這個徒弟,我看曉悅就跟女兒多了個親哥哥差不多。”
卓玉航說:“這孩子沒在父母身邊長大,比較會照顧人,確實是個好孩子。咱曉悅一直想要哥哥姐姐,有孟旭在,跟哥哥差不多。”
等安頓得差不多,已經用去三四天時間,卓玉航請的假期也到了,代表他很快就要離開妻兒回部隊。
臨走前這天晚上,卓玉航不捨得說:“真捨不得離開你們,幸好咱倆還有空間可以聯繫。等我一有時間,就過來看你們……”
寧馨在動腦筋想辦法:“嗯,團長不是還讓我幫部隊煉藥嗎,你回去跟團長提提,來給我送藥材或拿藥丸的時候,讓他儘量派你來,說不定咱們每個月可以見一兩面。”
“儘量吧,如果我沒任務的話,可以接這下這個任務。”卓玉航想到可能好久抱不到媳婦,不想浪費漫漫長夜,把被子拽過來蓋上,抓緊時間跟媳婦親熱去了。
幸好楊秋菊知道兒子明天要走,早把孫子孫女弄過去跟她一起住,兩口子鬧出點動靜也不怕吵醒孩子。
楊秋菊還盼著兒子媳婦再給她生兩個孫子孫女呢。在她看來,多子多福,三兒媳趁著年輕再生幾個都沒問題,大不了忙不過來時她過來給看孩子。反正老大老二家的孩子都大了,也用不著她管,她還能幫老三家看幾年孩子。
楊秋菊還不知道兒子媳婦就打算生倆孩子拉倒。就算知道也沒啥,反正再過不久就要執行計劃生育,到時想生都沒法生。楊秋菊就算嫌老三家孩子少,也沒法跟國家政策作對。
果然到了後來實行計劃生育後,楊秋菊不再念叨讓寧馨生孩子的事。因為生多了要罰款不說,還要孩子的父母離職,有正式工作的父母一般都不敢生。那時楊秋菊還慶幸:幸好老三有兒有女,就算實行計劃生育也不怕。如果不是計劃生育,楊秋菊肯定希望寧馨多生幾個。
等卓玉航走了,快兩周歲的曉晨一開始還念叨爸爸,時間一長,他快把爸爸給忘到後腦勺了。要不是楊秋菊整天在孫子面前念叨爸爸,曉晨真能把卓玉航給忘了。
又過了幾天,家裡都安排妥當,一切井然有序地進行。就連孟家夫妻都在羅振興的幫助下買好房子,搬到理工大附近去住了。
孟旭捨不得離開師傅和曉悅、曉晨,他把他們當成了自家的親人。在孟旭心裡,甚至師傅還比幾年沒見面的父母親近,因為師傅幫過他,還教他學醫……
捨不得也得走,孩子哪有不跟父母一起住的。
寧馨還開解徒弟:“孟旭,咱們兩家在一個城市住,你還得繼續跟我學醫,以後你不管是放學還是周末,想到師傅這裡來,家裡的大門隨時為你敞開。跟你爸媽說好了,讓他們送你過來也行,你自己坐車過來也行……”
孟旭:“師傅,我知道了,我會好好跟您學醫,也會經常過來,只要您不嫌我煩就行。”
聽了這些話有點心塞的孟雲哲和邱瑩瑩:“……”怎麼感覺兒子是給別人養的。
孟家搬走後,寧馨在羅振興的幫助下,把女兒送進附近的小學當插班生。曉晨有奶奶楊秋菊照看,寧馨比較放心。
緊接著,到了寧馨開學的日子。
因為多年沒有實行高考,年前參加這次高考的考生並沒有嚴格的年齡限制。所以考上大學的學生年齡相差比較大。
寧馨去報到這天,楊秋菊因為好奇,帶著孫子湊熱鬧跟兒媳婦一起去大學報到。
婆媳倆一起走在大學校園裡,看到什麼樣的學生都有。好幾個都是背著行李帶著孩子來上學的;還有臉很嫩的學生,這種一般都是剛畢業的學生。有的是夫妻倆一起來上大學,還有師生一起考上的……
楊秋菊悄悄跟兒媳婦說:“寧馨,你看那個學生,看著不得三四十了,他可比玉航老相多了。不過運氣真好,人家都考上大學了。”
“是啊,挺不容易。”
很多知青不知在鄉下受了多少苦,好不容易有考大學的機會,當然要珍惜。
第111章
就這樣,幸運的大學生們開始他們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
這批考生中, 有很多是經歷過艱辛的知青, 得知上大學的就會來之不易,所以開學後特別勤奮好學, 有不懂的問題不是追著教授問, 就是問懂得的同學。有的同學甚至在教室學到很晚,直到快息燈才回宿舍就寢。
因為寧馨有中醫基礎,對大多數中藥的特性非常熟悉,所以大一的課業對她來說有點簡單。
對初學中藥的學生來說,要記的東西很多,教授也會經常提問同學們問題, 檢查同學能記住多少。教授發現每次提問到寧馨,她都能快速準確地回答出來, 有些知識甚至在課本上沒有講到,寧馨也能說的非常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