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曾瑜,1939年生於上海,在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後便分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研究員,主要從事宋史研究,現為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宋先生一生潛心研究學問,曾著有《鄂國金佗(左禾右卒)編、續編校注》《盡忠報國——岳飛新傳》《宋朝兵制初探》《宋朝階級結構》,歷史小說《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等。

  李治安,1949年10月生,河北省邢台市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國家社科重點基地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大學邊疆民族研究中心兼職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委會歷史組成員、中國元史研究會會長、天津市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元史和古代政治制度史。其主要著作為:《元代分封制度研究》《行省制度研究》《元代政治制度研究》《忽必烈傳》。主編並與人合著《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唐宋元明清中央與地方關係研究》《中國文化通志·社會階層制度志》等。

  朱東潤(1896~1988),江蘇泰興人,中國古代文學及各體文學專家。1916年英國倫敦西南學院肄業。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全國寫作學會名譽會長等,是復旦大學第一批博士生導師之一。其研究領域涉及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歷史,尤其專長歷史人物傳記文字的創作。善於將中國古代文學與中國歷史結合起來研究,注重史料的收集和史實的分析考辨,著有《張居正大傳》《杜甫敘論》等傳記文字作品,其《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是我國最早的文學批評著作之一。

  邱樹森,1937年出生於江蘇蘇州,暨南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澳門科技大學客座教授。1959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主要著作有《元朝史》(合著)《中國少數民族簡史》《中國回族史》(合著)《元朝史話》《元代文化史探微》等。

  朱耀廷,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史專業,現任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元史、北京文化史、主要著作有《成吉思汗全傳》,《成吉思汗傳》,《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傳》,電視連續劇文學劇本及長篇歷史小說《成吉思汗》等,同時編寫了電視連續劇《元世祖忽必烈》,主編《中國傳統文化通論》《北京文化古蹟旅遊》及《北京文化史》等。

  史衛民,1952年10月3日生於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元室副主任、副研究員。1985年1月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遼金元史研究室搞研究工作。主要論著《元代侍衛軍組織的職能》《中國史研究》《元上都》(與陳高華合著)《蒙古汗國時期蒙古左右翼軍千戶沿襲歸屬考》《西北民族研究》《元代蒙古軍都萬戶府的建置及其作用》《甘肅民族研究》《元代軍事史》等。

  志費尼(1226~1283),出生于波斯的志費因省。祖輩歷任波斯舊朝的撒希伯底萬之職。他本人在20歲前已開始為新統治者蒙古人服務。他曾幾次入朝蒙古都城哈剌和林。正是在最後一次哈剌和林之行中,志費尼應友人之請,開始撰寫巨著《世界征服者史》,這部著作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謝和耐(Jacques Gernet),生於1921年,法國現當代著名漢學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謝和耐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研究體系,他最早在學院裡培養漢語人才,創辦各種刊物,出版了各種專著。謝和耐在漢學領域內一直勤耕不輟、著述頗多,已出版的著作有以下九種:《菏澤神會禪師(680~760)語錄》《中國5~10世紀的寺院經濟》《蒙古入侵前中國的日常生活》《帝國形成之前的古代中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所藏伯希和敦煌漢文寫本目錄》《中國社會史》《中國和基督教》《唐甑及其〈潛書〉》(譯自中文,附譯音序言和注釋,1992)和《中國的智慧、社會和倫理》等。這些著作每部都有多次重版或修訂再版,並大都被譯成西方多種文字出版。

  威澤弗德,傑克·威澤弗德,著名蒙元史專家。美國明尼蘇達州保羅卡利斯特學院人類學教授;獲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博士學位,並獲蒙古成吉思汗大學人文學科榮譽博士學位。代表作有:《印度締造者》《鄉根》《野蠻與文明》以及《金錢簡史》。

  後記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許多人的默默貢獻,閃耀的是集體的智慧。其中銘刻著許多艱辛的付出,凝結著許多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本書在策劃和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行的關懷與幫助,及許多老師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致以誠摯的謝意:廉勇、歐紅梅、周珊、張艷紅、柳絮恆、趙一、趙紅瑾、齊紅霞、齊艷傑、陸曉飛、趙廣娜、徐春艷、王非庶、李秀敏、王傑、張保文、李亞莉、何瑞欣、杜莉萍、李衛平、李敏、梁素娟、許慶元、姚迪雷、毛定娟、尹娜、王巧、楊婧、王娟娟、張艷芬、許長榮、王愛民、李琳、李偉楠、王鵬、羅華傑、武敬敏、甘艷河、閆妍妍、楊英、羅婷婷、李良婷、上官紫薇、楊艷利、於海英、曹慧利、肖冬梅、張乃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