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在江北之地的商人也注意力全都在草原和朝鮮倭國上,那裡才是他們發財的地方。

  除此之外還有東北,那裡也被大明的商人給盯上了,全都是發財勝地,無數人蜂擁而去。

  對此朱翊鈞是樂見的,去吧,都去吧!

  百姓願意去,朝廷支持去,大明大有一種去邊疆發財的熱度,只不過最後有多少人能夠發財就不得而知了。

  朱翊鈞原本還以為年前能消停消停,可是讓朱翊鈞沒想到的是偏偏就有人不讓自己消停。原本朱翊鈞都感覺還不明顯,可是隨著參奏寧夏的奏摺多了起來之後,朱翊鈞就發現不對勁了,基本上全都是彈劾寧夏不法事的。

  干出這些不法事的,有的是寧夏的地方官,有的則是寧夏那邊的降將。

  朱翊鈞原本以為寧夏那邊應該安穩下來了,沒想到居然還是鬧了亂子。

  不過朱翊鈞也不傻,做了二十年的皇帝了,朱翊鈞很清楚很多事情光看表面是不行的,這件事情明顯是有人在推動。看了一眼在身邊的伺候的魏朝,朱翊鈞吩咐道:「去一趟軍機處和內閣,將最近參合寧夏的奏摺全都給朕拿來。」

  朱翊鈞的動作雖然不算大,但是調摺子也不算小事情了,因為這代表著皇上對某個地方或者某個事情超乎尋常的關注。

  大臣們陷入了詭異的安靜,全都在等待著朱翊鈞進行最後的裁定。

  等到奏摺全都被搬了回來,朱翊鈞又吩咐道:「把這些奏摺整理一下,然後將上奏摺人的籍貫給朕寫出來。」

  太監們自然不敢怠慢,連忙將奏摺匯總了出來,朱翊鈞拿過名單一看,自己猜的果然沒錯,上這些奏摺的人七成都是山西、陝西、甘肅和寧夏這邊的人,歸咎起來就一個地方,那就是古秦地,也就是晉商的勢力範圍。

  顯然這一次的事情是晉商在推動這件事情,他們想把手伸出去了。

  隨著東北和整個蒙古草原的平定,瓦剌那邊勢必會受到影響,其中晉商自然是受到影響比較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晉商自然要尋找新的方向。作為吃苦耐來的存在,晉商是不怕苦不怕累的,走西口都敢去,何況現在有權有勢的晉商。

  他們的直接就把目標瞄準了寧夏以西,距離大海太遠,向西拓展商路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不說重現絲綢之路的繁榮,單單是把大明的商品同過陸地向西邊賣,有多遠賣多遠,帶給晉商的絕對是滾滾財源。在這樣的情況下,晉商自然是要向西邊伸手的,而攔截在發財路上的蒙古諸部自然就成了最大的絆腳石,其中實力強勁的韃靼部自然就成了需要除掉的對象了。

  第四百七十三章 除夕

  在朱翊鈞的鼓勵和支持之下,大明的商幫這些年發展的非常快,有浙商、徽商、閩商和粵商等等,晉商雖然沒了食鹽的暴利,但是依靠著草原,這兩年也做的很大,賺的盆滿鍋滿的,顯然這是一次晉商為了擴大生意而要發動的戰爭。

  當然了,朱翊鈞也知道,這是一次試探,試探的就是朱翊鈞的態度。

  朱翊鈞的態度直接決定了商人們以後的行事風格,朱翊鈞相信這一次的事情是晉商發起的,但是在看著的絕對不止晉商。

  現在朱翊鈞去調了奏摺,很清楚的就是告訴所有人,朕知道你們想做什麼,那麼接下來就該是朱翊鈞表態的時候了。朱翊鈞的態度是什麼呢?當然是支持,這一點無從質疑,在這個時代主流就是對外戰爭。

  無論是哪個國家,在這個時代玩的就是對外戰爭,玩的就是對外殖民。

  無論是對外戰爭還是對外殖民,驅動力都是利益,商人們在這個階段都是對外戰爭和對外殖民的支持者。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翊鈞當然希望大明商人也是充滿這種想法的,朱翊鈞也一直在等待著商人們覺醒吸血屬性。雖然這玩意在後世肯定是批判的,但是依靠著殖民起家的發達國家,還不是高高在上,看不起你們這些被殖民的,他們也不曾覺得自己是做錯了。

  「傳旨軍機處!」朱翊鈞將手中的奏摺扔在龍書案上,開口說道:「歸化提督麻貴為帥,調集草原騎兵十萬,出寧夏。」

  「同時派出巡查組,由內閣軍機處領銜,法紀司戶部兵部吏部為輔,徹查寧夏、甘肅等地。」

  清掃一遍是朱翊鈞早就想好的了,現在大明北邊無事,東邊也安穩,南邊正在打,西邊不掃一下朱翊鈞覺得不舒服。整治一下幾個邊鎮,同時將河套等地也都收回來,並且儘可能的向西拓展,這是大明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內要做的事情了。

  朱翊鈞的聖旨傳下去之後,很快就得到了執行,然後朱翊鈞也就沒怎麼關注這件事情了。

  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這實在是算不上什麼大行動,對於南疆三十萬大軍的動作,朝廷上下關心的都不太多,除非哪一天傳來大敗的消息,否則大明上下根本對這種事情就沒什麼太大的反應了。

  經過草原之戰和滅倭之戰,大明現在已經誰都不放在眼裡了,無論是西邊還是南邊。

  朱翊鈞對這種事情也沒辦法,即便是找人說一些西疆或者南疆威脅論,那也得有人信啊!

  後世美利堅老說華夏威脅論,那是因為這個有市場,有人信,你要說印度尼西亞威脅論,根本就一點市場都沒有,即便你在誇大也沒用。現在大明的情況基本上也就是這樣了,說其他的都沒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