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頁
同時商品經濟的極大發展,物資不斷的增多,使得大明的工作崗位也在增多,小農經濟雖然被破壞了,但是更多的人卻沒有吃不上飯,而是過上了更好的日子,朱翊鈞已經開始為大明尋找新的市場了。
先是朝鮮和倭國,然後就是東南半島,大明生產的布匹等等生活用品可以賣到這邊來。
針對貴族的有酒有玻璃製品,也有座鐘,還有香水等等各種各樣的奢侈品,總之一句話,大明需要更大的市場來拉動大明的工商業發展。等到了一定程度,內需市場也就拉動起來了,但是原始積累需要通過掠奪來進行。
大明的內務府現在幹這些輕車熟路,基本上不會出什麼意外,大明的商人現在都知道,內務府去哪裡,哪裡就有錢賺,而且是賺大錢。現在都不用內務府組織了,一旦內務府動起來,那麼大名的商人就會跟著動。
松江府,造船廠。
朱翊鈞面無表情的走在造船廠裡面,有了之前的經驗,這裡當然是做的又快又好。除了造戰艦之外,這裡也造商船,而且是武裝商船。
看了一眼跟在自己身邊的李旦,朱翊鈞開口問道:「現在有很多人想買商船嗎?」
李旦現在無比的慶幸自己當初的決定,投降真的好,李旦現在很想大聲對人說。自從朝鮮之戰以後,李旦的船隊就從新出發了,在朝鮮為大軍運送糧草,現在也開始最買賣了,大量的物品被賣到朝鮮。
倭國之戰以後,李旦的船隊又開始往返於倭國和大明之間,因為有以前的關係,李旦的生意恢復的非常快。
短短几個月的時間,李旦的生意已經比之前還要大了,倭國那邊沒人敢做亂七八糟的事情,也不用向以前一樣給倭國的大明商稅。無論是販賣日用品還是貴族的奢侈品,那都是一本萬利,絕對的賺大錢的聲音。
倭國女奴販賣過來,那都是搶手貨,現在誰都知道倭國是賺大錢的地方。
在這樣的風潮下,其他的商人怎麼可能不動心,出海發財已經成了海商的口號了。
以前大明也有海商,只不過不出海,因為朝廷有禁海令,現在禁海令開了,大家可以出海了,朝廷的有鼓勵,大家自然需要買船出海,大明從來不缺有冒險精神的人。尤其是在江浙閩一帶,浙商閩商可是敢打敢拼的。
工坊擴大規模,人工價格飛漲,無數人開始湧向城市和工坊,土地開始了新一輪的兼併。
這一次土地兼併是為了擴大生產規模,比如種桑養蟬,比如種花製造香水,比如種果樹釀酒,朝廷嚴格限制糧食酒,但是果酒卻沒有,於是地主們也開始紛紛轉向。大明的酒供不應求,釀出來就賣得出去,酒糟養豬場也如同雨後春筍一樣遍地開花。
會操船敢出海的成了搶手貨,以前裁汰下來的軍戶尤其搶手,尤其是水師出身的。
那僱傭的價格真的非常嚇人,整個大明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熱火朝天大幹的架勢。
李旦作為親身經歷者,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連忙笑著答道:「回陛下,造船廠這邊接到一千六百多艘訂單,而且還在增加中。」
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軍南下
朱翊鈞有些不敢置信的看著李旦:「有這麼多?」
這個時候旁邊有人接口了:「陛下有所不知,光李管事家的商隊就下了二百艘的訂單,還有永年伯家的商隊,也下了一百艘的訂單,其餘的各個商會也都下了大單子,臣已經準備奏請皇上在建一座造船廠了。」
朱翊鈞看了一眼說話的人,正是松江造船廠的管事李斌,朱翊鈞對著他點了點頭。
事實上大明的海商都知道海貿賺錢,可是以前沒這個機會啊!現在有了這個機會,海商可以說爆發出了極大的熱情。大明的商人多有錢呢?以前的商人也有錢,可是和現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自從朱翊鈞鼓勵商貿,從草原開始毛紡織之後,大明的商業都蓬勃的發展了起來。
現在調動百萬級別白銀的商號已經算是尋常,大商號都是動輒千萬兩級別的大調動。
不說其他的,前幾年朱翊鈞還限制銀幣的製造,收回市面上的白銀,可是現在鑄幣司那是敞開了製造,即便是這樣才能滿足市面上的需求。皇家銀行的資本如滾雪球一樣的壯大了起來,不說其他的,單單是銀票的面額都在不斷的擴大。
以前千兩已經算是大面額了,現在萬兩隻是尋常,十萬兩才是算大面額的。
商業的大發展帶動的就是經濟的大富足,朝廷稅收不斷的增加,大明的國力也在不斷的提升。現在調動十萬人馬的物資,基本上都不用籌措,軍機處做了決定,戶部批了銀子,兵部負責採購,幾天的時間單子就會到商人的手裡面。
物資由商人運送,那速度絕對是非常快的,路上成本的控制都非常的低。
這些朱翊鈞當然是知道的,只不過朱翊鈞沒想到李旦這麼有錢,一次就下了二百艘的訂單,這是要做什麼?
見朱翊鈞看著自己,李旦倒是很坦然,直接說道:「臣準備下南洋!」
下南洋啊!
朱翊鈞聽了李旦的話,只是輕輕的點了點頭,隨後笑著說道:「挺好。」
事實上朱翊鈞對李旦下不下南洋不關心,不過李旦的眼光是好的,因為朝廷對安南用兵,那就肯定不會停下來,下一個目標肯定是舊港宣撫使司,一旦拿下了舊港,南邊的貿易大門就徹底對大明打開了。
先是朝鮮和倭國,然後就是東南半島,大明生產的布匹等等生活用品可以賣到這邊來。
針對貴族的有酒有玻璃製品,也有座鐘,還有香水等等各種各樣的奢侈品,總之一句話,大明需要更大的市場來拉動大明的工商業發展。等到了一定程度,內需市場也就拉動起來了,但是原始積累需要通過掠奪來進行。
大明的內務府現在幹這些輕車熟路,基本上不會出什麼意外,大明的商人現在都知道,內務府去哪裡,哪裡就有錢賺,而且是賺大錢。現在都不用內務府組織了,一旦內務府動起來,那麼大名的商人就會跟著動。
松江府,造船廠。
朱翊鈞面無表情的走在造船廠裡面,有了之前的經驗,這裡當然是做的又快又好。除了造戰艦之外,這裡也造商船,而且是武裝商船。
看了一眼跟在自己身邊的李旦,朱翊鈞開口問道:「現在有很多人想買商船嗎?」
李旦現在無比的慶幸自己當初的決定,投降真的好,李旦現在很想大聲對人說。自從朝鮮之戰以後,李旦的船隊就從新出發了,在朝鮮為大軍運送糧草,現在也開始最買賣了,大量的物品被賣到朝鮮。
倭國之戰以後,李旦的船隊又開始往返於倭國和大明之間,因為有以前的關係,李旦的生意恢復的非常快。
短短几個月的時間,李旦的生意已經比之前還要大了,倭國那邊沒人敢做亂七八糟的事情,也不用向以前一樣給倭國的大明商稅。無論是販賣日用品還是貴族的奢侈品,那都是一本萬利,絕對的賺大錢的聲音。
倭國女奴販賣過來,那都是搶手貨,現在誰都知道倭國是賺大錢的地方。
在這樣的風潮下,其他的商人怎麼可能不動心,出海發財已經成了海商的口號了。
以前大明也有海商,只不過不出海,因為朝廷有禁海令,現在禁海令開了,大家可以出海了,朝廷的有鼓勵,大家自然需要買船出海,大明從來不缺有冒險精神的人。尤其是在江浙閩一帶,浙商閩商可是敢打敢拼的。
工坊擴大規模,人工價格飛漲,無數人開始湧向城市和工坊,土地開始了新一輪的兼併。
這一次土地兼併是為了擴大生產規模,比如種桑養蟬,比如種花製造香水,比如種果樹釀酒,朝廷嚴格限制糧食酒,但是果酒卻沒有,於是地主們也開始紛紛轉向。大明的酒供不應求,釀出來就賣得出去,酒糟養豬場也如同雨後春筍一樣遍地開花。
會操船敢出海的成了搶手貨,以前裁汰下來的軍戶尤其搶手,尤其是水師出身的。
那僱傭的價格真的非常嚇人,整個大明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熱火朝天大幹的架勢。
李旦作為親身經歷者,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連忙笑著答道:「回陛下,造船廠這邊接到一千六百多艘訂單,而且還在增加中。」
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軍南下
朱翊鈞有些不敢置信的看著李旦:「有這麼多?」
這個時候旁邊有人接口了:「陛下有所不知,光李管事家的商隊就下了二百艘的訂單,還有永年伯家的商隊,也下了一百艘的訂單,其餘的各個商會也都下了大單子,臣已經準備奏請皇上在建一座造船廠了。」
朱翊鈞看了一眼說話的人,正是松江造船廠的管事李斌,朱翊鈞對著他點了點頭。
事實上大明的海商都知道海貿賺錢,可是以前沒這個機會啊!現在有了這個機會,海商可以說爆發出了極大的熱情。大明的商人多有錢呢?以前的商人也有錢,可是和現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自從朱翊鈞鼓勵商貿,從草原開始毛紡織之後,大明的商業都蓬勃的發展了起來。
現在調動百萬級別白銀的商號已經算是尋常,大商號都是動輒千萬兩級別的大調動。
不說其他的,前幾年朱翊鈞還限制銀幣的製造,收回市面上的白銀,可是現在鑄幣司那是敞開了製造,即便是這樣才能滿足市面上的需求。皇家銀行的資本如滾雪球一樣的壯大了起來,不說其他的,單單是銀票的面額都在不斷的擴大。
以前千兩已經算是大面額了,現在萬兩隻是尋常,十萬兩才是算大面額的。
商業的大發展帶動的就是經濟的大富足,朝廷稅收不斷的增加,大明的國力也在不斷的提升。現在調動十萬人馬的物資,基本上都不用籌措,軍機處做了決定,戶部批了銀子,兵部負責採購,幾天的時間單子就會到商人的手裡面。
物資由商人運送,那速度絕對是非常快的,路上成本的控制都非常的低。
這些朱翊鈞當然是知道的,只不過朱翊鈞沒想到李旦這麼有錢,一次就下了二百艘的訂單,這是要做什麼?
見朱翊鈞看著自己,李旦倒是很坦然,直接說道:「臣準備下南洋!」
下南洋啊!
朱翊鈞聽了李旦的話,只是輕輕的點了點頭,隨後笑著說道:「挺好。」
事實上朱翊鈞對李旦下不下南洋不關心,不過李旦的眼光是好的,因為朝廷對安南用兵,那就肯定不會停下來,下一個目標肯定是舊港宣撫使司,一旦拿下了舊港,南邊的貿易大門就徹底對大明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