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羅塞特教授仍舊是終日守在望遠鏡旁,對這顆行星進行仔細的觀測。但你若問他觀測結果,他也講不出多少名堂了。

  所幸多布里納號的圖書室內原有幾本關於天文學的通俗讀物。普羅科普二副將其中有關土星的部分摘出來,給大家講了講。

  土星這時距離加利亞七億公里,距離太陽十四億五千七百四十萬公里。因為距離太遠,它從太陽得到的光和熱充其量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

  土星的公轉周期是二十九年零一百六十七天,每小時在其九十一億五千萬公里長的軌道上運行三萬五千四百三十二公里。土星的赤道周長為三十六萬一千五百二十公里,面積為四百億平方公里,體積為六千七百億立方公里,比地球大七百三十五倍,但比木星要小。土星的質量僅比地球大一百倍,可見其密度比水還小。土星的自轉周期是十小時二十九分,因此環繞太陽公轉一周是二萬四干六百三十天。土星的自轉軸與其軌道平面的夾角很大,每一個季節相當於地球的七年。

  土星的夜空十分美麗,有八個月亮環繞其運行。在神話傳說中,這些衛星各有自己的名稱,分別叫米達、安塞拉德、特梯、迪奧納、雷阿、梯棠、伊帕里翁和雅帕。米達環繞土星一周是二十二小時半,而雅帕卻是七十九天。雅帕距離土星是三百六十四萬公里,米達距離土星卻只有十三萬六千公里。比月亮和地球的距離還要小三倍。雖然太陽傳到這要的光線十分微弱,但因為有這八顆衛星的存在,土星的夜空一定是非常魅人的。

  但使得土星的夜空更為美麗的,無疑還是環繞它的那條光環。土星象是鑲嵌在一個閃閃發光的框架上一樣。你老是站在這個距離土裡表面二萬零六百六十公里的光環下,翹首中天,所能看到的只是一條很窄的光帶。赫歇爾認為其寬度只有四百公里。所以看去不過象是一束射向太空的明亮的光。但你若往南北移動若干公里,便可看到這條光帶漸漸分為三條光環,裡邊的那條呈昏暗的雲霧狀,寬度為一萬二千五百零四公里,中間那條最為明亮——比士星本身還要亮——寬度為二萬九千五百五十二公里,外邊的那條呈淺灰色,寬度為一萬四千七百一十二公里。

  光環圍繞士星轉動一周是十小時三十二分。光環由什麼物質組成?為何能經久不衰?誰也說不出所以然來。看來這是造物主有意安排的,以啟示人們各個天體的形成過程。因為這個光環原先和土星顯然同屬於一個星雲。後來星雲的大部份逐漸凝結成為土星,另一部分卻依然留在空中,成為現在人們所看到的光環。由於不知什麼原因,光環本身可能也已凝結。因此,光環萬一破裂,就會變成無數碎塊降落到土星表面,或環繞土星轉動,成為新的衛星。

  你若站在上星的赤道和南北緯45°之間的廣大地區,可以看到這三條光環所顯現的無比瑰麗的景色。它們時而象一條巨大的彩虹劃破長空,時而在天空形成一個巨大的橋拱,拱頂被土星自身的暗影遮住因而出現一塊很大的空缺。它們不時將陽光遮住。太陽準時地在其縫隙間出沒,形成白天和黑夜交替的美景。此外,土星的地平線上還有八顆月亮在此起彼落,她們有的是圓如銀盆的滿月、有的是弦月,有的則是一彎新月。因此,在土星上觀賞夜空,真有置身童話世界之感。

  但是,由於距離太遠,加利亞人是無法看到這種美景的。地球上的天文學家利用較好的望遠鏡,也比他們看得清楚。所以塞爾瓦達克等人要想了解土星世界的情況,便只有依靠那幾本通俗讀物了。不過,這樣也好,他們不必再為這個巨大的行星會不會把加利亞捕獲過去而提心弔膽了。

  天王星距離加利亞更為遙遠。其體積雖然為地球的八十二倍,但看去也不過是一顆六等星。只有在它非常接近地球的時候,肉眼才能看見它。至於它的八顆衛星,那就更難看到了。天王星的公轉一周期是八十四年,和太陽的平均距離是二十九億一千六百萬公里。

  至於太陽系的最後一顆行星海王星——說它是最後一顆也只是到目前為上而已,說不讓將來某個時候還會有一個勒威耶★①再發現一顆更遠的行星哩★②!——塞爾瓦達克等人更是別想看到了。帕米蘭·羅塞特通過其望遠鏡想必可以看到,但他沒有向任何人談及其觀測結果。塞爾瓦達克等人只好再次去向書本求教。

  海王星和太陽的平均距離是四十五億六千萬公里,公轉周期是一百六十五年。它在二百八十六億八千萬公里長的軌道上,每小時運行二萬公里。它的體積比地球大一百零五倍。它有一顆衛星,此衛星距離它四十萬公里。

  海王星可能是太陽系邊緣的一顆行星,它距離太陽竟達四十六億公里。太陽系之大由此可見一斑。然而,不管太陽系有多大,它在整個銀河系中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因為在銀河系中,它只是相當於一顆四等星。因此萬一加利亞走出太陽系,它會到哪裡去呢?它會附屬於哪一顆恆星在太空運行呢?它很可能會投入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半人馬座愛法星的懷抱中去。光的速度為每秒三十萬公里,它從愛法星到太陽系需要走三年半。這個距離究竟有多大呢?要是用數字來表達,天文學家將不得不以“十億”為單位,就是說,從愛法星到太陽系,其距離應為三萬二千個“十億”公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