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你要恨就恨我,是我明知道他沒有對不起你卻不告訴你,是我明知道你誤會了他還放任你利用他……你是我的妹妹,在你和他之間,我選擇了你。」
「他已經死了,可是你還活著!」二哥沉聲道,「他之所以選擇自殺,也是為了你能沒有顧忌的坐穩太子妃的位置,他最後想做的也是保住你,讓你如願。」
「所以,如果你覺得對不起他,就好好活下去。」
此刻她以為早已死去的心劇烈的跳動著,無比清晰的疼痛著,叫她幾乎無法忍受。
她才是天字第一號的傻瓜,根本沒有想過自己那些拙劣的演技怎麼可能瞞得過從小一起長大的謝璟臣,而他看著自己拿半真半假的謊話騙他的時候,心裡在想什麼啊……
可笑她還覺得自己是下棋人,現在才發現,自始至終她能利用的,她能騙過的,只有願意將一腔真心都用來愛她的人。
第18章 終章
師琴月作為本朝皇后,常年盤踞大虞最招人恨女人榜榜首。
因為她不僅從一個五品官員的女兒一朝翻身成為太子妃,繼而成為皇后,更招人嫉妒的是自她誕下李悅後,這滿宮的嬪妃竟然沒一個再能給皇上生下一個皇子,女兒倒是一個接一個的生。
這麼說來,作為唯一的皇子的親生母親兼皇后,生下的李悅占盡了一個嫡字一個長字,顯然是坐定了太子的位置,而她也坐穩當了將來太后的位置。
李悅覺得自己這個太子著實當的太容易了些,聽說父皇在位時要和十幾個兄弟爭太子之位,而他就完全沒這個煩惱。
自李悅記事起,自己的母妃便是大虞交口稱讚的皇后,甚至連那些慣於找後宮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奏找麻煩的言官也對母后讚不絕口,聽說朝中嘴巴最毒的司大人在父皇為秦氏翻案,還立秦若為貴妃之時把父皇罵的狗血噴頭,可是對著母后,司大人總會贊一句她是國朝行事最板正的皇后,是大虞氏族女子立身的楷模。
父皇身上靠近心口處,有一道極深的劍痕,貫穿整個胸膛。據說是用先皇在世時御賜的寶劍刺出的傷口,宮中對此有兩個傳聞,一說是母后還是太子妃時捅傷的父皇,他對這個說法嗤之以鼻,像母后這樣嫻雅文靜的女子怎麼可能做出這樣忤逆犯上的事呢?二說則是這道疤是父皇自己拿著劍捅進去的,這種他也不怎麼信,父皇好端端的刺自己一劍作甚。
在李悅小時候,他總覺得母后是世上待他最好的人,總是微笑的望著他,在他被父皇罵哭時給他糖吃哄他不哭,即使自己身為儲君偶爾課業不好,師琴月也會溫柔的摸著他的頭讓他下次加油。
時間久了,李悅總覺得母后完美的不像個尋常人家時不時發火的娘親,而是一個半步都不會行差踏錯的皇后。
母后是愛他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他漸漸覺出來師琴月不大喜歡的是自己太子的身份。
這點他就更百思不得其解了,你說這滿宮的嬪妃哪個不是卯足了勁兒想要生個皇子出來,但是偏偏能生出來的都是公主,關於這件事也有個聳人聽聞的猜測,在此按下不表。
他以前遇上了一些朝政人際上的難事,怕父皇誤會他結黨營私,他就暗戳戳的去問母后,但是師琴月面色不大好看,他敏感的覺出母后不喜歡這種話題,此後便不再提了。
他本來以為母后不教他,是真的因為不通朝堂上那些彎彎繞繞的人際往來,但後來他才知道,母后在此方面反而是個極厲害的人。
他的母族師家,如今在朝堂上說不得一手遮天那也是舉足輕重了,偏偏行事還滴水不漏,叫別人恨得牙痒痒還找不出任何錯漏之初,師家的盛況除了靠他天賦異稟的二叔就是靠他母后。不過母后和他二叔的關係不是很好,兩人極少來往,只除了宣王之事。
李悅之所以認定母后是個厲害角色,就是此故。母后一向不插手朝堂之事,師家也極少在朝臣中樹敵,但宣王是個例外,宣王在父皇還是太子時能同他平分秋色,但近年來在師家刻意的打壓下已經顯出了頹勢。
他有一日竟然偷偷聽到母后難得同二叔心平氣和的講話,就是在討論怎麼整治宣王。後來在他們鍥而不捨的窮追猛打之下,宣王終於交出了兵權,被父皇下旨遣至北疆,終生不得回京。
宣王臨行前來拜會過師琴月,咬牙切齒的問她,他自問沒有得罪後皇后娘娘,師家何至於痛打落水狗至此。
宣王走後母后去見了二叔,他第一次見到母后哭的那麼慘,一邊哭一邊問二叔:「我是不是很殘忍……我明明知道這件事並不能全然怪宣王,可他想要的我此生是給不了了……這是我唯一能為他做的……」
二叔輕拍著她的肩,像在哄一個哭鬧的小孩。
報仇?給誰報仇?
他想不明白,他只知道自從宣王落馬之後,母后的身子便一日不如一日,像是撐著所有精氣神的絲被抽走了,於是她迅速的病倒了。
母后病倒之後清醒的時間很少,大多時候都迷迷糊糊的昏睡著,御醫說這是早年間高燒留下的毛病。
父皇也來看過她,多是在母后昏睡不醒的時候,有時候他看著母后醒了遣人去叫父皇,父皇卻不是說有要事在忙就是說改日再來。他其實從很小的時候就覺得父皇母后之間有些怪,不過具體哪裡怪他也說不上來。
「他已經死了,可是你還活著!」二哥沉聲道,「他之所以選擇自殺,也是為了你能沒有顧忌的坐穩太子妃的位置,他最後想做的也是保住你,讓你如願。」
「所以,如果你覺得對不起他,就好好活下去。」
此刻她以為早已死去的心劇烈的跳動著,無比清晰的疼痛著,叫她幾乎無法忍受。
她才是天字第一號的傻瓜,根本沒有想過自己那些拙劣的演技怎麼可能瞞得過從小一起長大的謝璟臣,而他看著自己拿半真半假的謊話騙他的時候,心裡在想什麼啊……
可笑她還覺得自己是下棋人,現在才發現,自始至終她能利用的,她能騙過的,只有願意將一腔真心都用來愛她的人。
第18章 終章
師琴月作為本朝皇后,常年盤踞大虞最招人恨女人榜榜首。
因為她不僅從一個五品官員的女兒一朝翻身成為太子妃,繼而成為皇后,更招人嫉妒的是自她誕下李悅後,這滿宮的嬪妃竟然沒一個再能給皇上生下一個皇子,女兒倒是一個接一個的生。
這麼說來,作為唯一的皇子的親生母親兼皇后,生下的李悅占盡了一個嫡字一個長字,顯然是坐定了太子的位置,而她也坐穩當了將來太后的位置。
李悅覺得自己這個太子著實當的太容易了些,聽說父皇在位時要和十幾個兄弟爭太子之位,而他就完全沒這個煩惱。
自李悅記事起,自己的母妃便是大虞交口稱讚的皇后,甚至連那些慣於找後宮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奏找麻煩的言官也對母后讚不絕口,聽說朝中嘴巴最毒的司大人在父皇為秦氏翻案,還立秦若為貴妃之時把父皇罵的狗血噴頭,可是對著母后,司大人總會贊一句她是國朝行事最板正的皇后,是大虞氏族女子立身的楷模。
父皇身上靠近心口處,有一道極深的劍痕,貫穿整個胸膛。據說是用先皇在世時御賜的寶劍刺出的傷口,宮中對此有兩個傳聞,一說是母后還是太子妃時捅傷的父皇,他對這個說法嗤之以鼻,像母后這樣嫻雅文靜的女子怎麼可能做出這樣忤逆犯上的事呢?二說則是這道疤是父皇自己拿著劍捅進去的,這種他也不怎麼信,父皇好端端的刺自己一劍作甚。
在李悅小時候,他總覺得母后是世上待他最好的人,總是微笑的望著他,在他被父皇罵哭時給他糖吃哄他不哭,即使自己身為儲君偶爾課業不好,師琴月也會溫柔的摸著他的頭讓他下次加油。
時間久了,李悅總覺得母后完美的不像個尋常人家時不時發火的娘親,而是一個半步都不會行差踏錯的皇后。
母后是愛他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他漸漸覺出來師琴月不大喜歡的是自己太子的身份。
這點他就更百思不得其解了,你說這滿宮的嬪妃哪個不是卯足了勁兒想要生個皇子出來,但是偏偏能生出來的都是公主,關於這件事也有個聳人聽聞的猜測,在此按下不表。
他以前遇上了一些朝政人際上的難事,怕父皇誤會他結黨營私,他就暗戳戳的去問母后,但是師琴月面色不大好看,他敏感的覺出母后不喜歡這種話題,此後便不再提了。
他本來以為母后不教他,是真的因為不通朝堂上那些彎彎繞繞的人際往來,但後來他才知道,母后在此方面反而是個極厲害的人。
他的母族師家,如今在朝堂上說不得一手遮天那也是舉足輕重了,偏偏行事還滴水不漏,叫別人恨得牙痒痒還找不出任何錯漏之初,師家的盛況除了靠他天賦異稟的二叔就是靠他母后。不過母后和他二叔的關係不是很好,兩人極少來往,只除了宣王之事。
李悅之所以認定母后是個厲害角色,就是此故。母后一向不插手朝堂之事,師家也極少在朝臣中樹敵,但宣王是個例外,宣王在父皇還是太子時能同他平分秋色,但近年來在師家刻意的打壓下已經顯出了頹勢。
他有一日竟然偷偷聽到母后難得同二叔心平氣和的講話,就是在討論怎麼整治宣王。後來在他們鍥而不捨的窮追猛打之下,宣王終於交出了兵權,被父皇下旨遣至北疆,終生不得回京。
宣王臨行前來拜會過師琴月,咬牙切齒的問她,他自問沒有得罪後皇后娘娘,師家何至於痛打落水狗至此。
宣王走後母后去見了二叔,他第一次見到母后哭的那麼慘,一邊哭一邊問二叔:「我是不是很殘忍……我明明知道這件事並不能全然怪宣王,可他想要的我此生是給不了了……這是我唯一能為他做的……」
二叔輕拍著她的肩,像在哄一個哭鬧的小孩。
報仇?給誰報仇?
他想不明白,他只知道自從宣王落馬之後,母后的身子便一日不如一日,像是撐著所有精氣神的絲被抽走了,於是她迅速的病倒了。
母后病倒之後清醒的時間很少,大多時候都迷迷糊糊的昏睡著,御醫說這是早年間高燒留下的毛病。
父皇也來看過她,多是在母后昏睡不醒的時候,有時候他看著母后醒了遣人去叫父皇,父皇卻不是說有要事在忙就是說改日再來。他其實從很小的時候就覺得父皇母后之間有些怪,不過具體哪裡怪他也說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