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兩具屍體相隔多遠?”
“祖父江的屍體距離女子的頭,有一米多點兒。”
“穿白色連衣裙的女子沒有外傷吧?”
“一點兒也沒有,簡直毫髮無傷。既無傷痕,脖子上也沒有勒痕。屍體已經送去解剖,可法醫也持相同觀點。屍身只有淤痕。”
“淤痕?”
“是的。臉頰、腦門、腰部出現了淤青。”
“哦?”
“另外,還有輕微的嘔吐跡象。”
“嘔吐?”
“對。可解剖結果發現,死者胃裡毫無異常,沒有吞咽異物。”
“那她的身份查清了嗎?”
“查清了。她叫町屋詩子,住在現場附近的幟田町,現年三十七歲,有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女兒。家裡有丈夫有女兒,是三口之家。她丈夫在名古屋市的Q製藥公司工作,是那兒的職員,三十七歲。丈夫看了電視上的早間新聞,發出尋人申請說妻子昨晚一直未歸。我們就此查明了死者身份。”
“那位夫人是頭一次徹夜未歸嗎?”
“是的。那位夫人每天早上都送女兒上學。最近可疑人等很多,她怕孩子會有危險。可那天直到早上該送女兒上學時,母親都沒回來。從妻子平時的言行上看,這絕對有問題。”
“這位町屋詩子夫人,就是身穿白色連衣裙的女人吧?”
“是的。”
“町屋詩子和頸動脈被割斷而死的祖父江宣子關係很親密嗎?她倆頻繁見面嗎?”
“不,不是這樣的,御手洗先生。我們進行了各方面的調查,這倆人根本素不相識。”
“素不相識?”
“沒錯,兩人連面都沒見過。”
“兩人都在同一房間?”
“對,二人同歸於盡。所以我才搞不懂。她倆根本就是兩種人,生活圈子也截然不同。兩人待的地方完全沒有交點,性格上也沒有共同點。”
“此話怎講?”
“祖父江開了家酒吧,乾的是拉客營生,總與男人打交道,就是那種……您應該知道吧?就是那種跟誰都熱乎的人。她酒量很大,也有相應的異性關係……還愛說大話。據說最近她精神出了點兒問題,正在精神科醫院就診。周圍人都議論說可能是酒喝得太多鬧的。”
“嗯。還有呢?”
“她沒孩子,也沒結婚。唉,她也曾有過一段婚姻生活,可沒多久就離了。現在正過著逍遙自在的單身生活。據酒吧客人講,她喝醉了就睡在路上,有時也會打個架什麼的。總之,她跟育兒、PTA[1]、小學這些詞根本沾不上邊兒。
“另一方面,町屋卻是個非常老實規矩的人,對教育十分熱心。孩子上下學或是往返補習班,都是她一人接送,從未懈怠。為此,她當上了PTA的負責人。町屋以前當過小學老師,孩子的成績也很好,在年級名列前茅。不過小學時候的成績嘛,並不能說明什麼。”
“哦,是嗎?”
“不過呢,要是町屋喜歡到外面喝酒的話,或許會在什麼地方碰見祖父江,可她是個古板保守的人。祖父江的酒吧名叫‘不倒翁’,我們讓[1]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家長教師會,以學校為單位組成的家長與老師的交流組織。致力於學校與家庭合作,提高教育效果。
那兒的所有常客都看了町屋詩子的照片,他們都說沒見過這人。之後我們又問了祖父江為數不多的幾個朋友,而對方也說完全沒印象。
“之後我們找到祖父江的離異前夫,也給他看了町屋的照片。他住在東京——確切地說,是神奈川的川崎市。但他也說不記得見過這個人。祖父江是在川崎出生和長大的,而町屋生於濱松,二人打出生起就完全沒有交點,只是最近碰巧住得近而已。包括幼年時期在內,實在想不出兩人在哪兒碰過面,況且她倆年齡也差了不少。
“說起來,二人都不愛出門閒逛。町屋熱衷於教子,每天都和孩子一起往返於家和學校、補習班之間;而祖父江則往返於家和酒吧,一門心思賺錢。”
“那旅遊方面呢?”
“町屋不旅遊,眼裡只有教育孩子。祖父江好像對逃離的前夫舊情難忘,時常去東京找他,想破鏡重圓。前夫卻向她求饒,要她放過自己……”
“前夫是這麼說的?”
“據前去打聽的人講,他好像是這麼說的。前夫說前幾天祖父江也去了東京,可他已經受夠了這個酒膩子。”
“隔三差五地去東京,要花不少錢吧?”
“是啊,所以祖父江老坐巴士去,坐的是東明巴士。雖說換乘很麻煩,卻比新幹線便宜些。”
“最近發生了東明巴士劫案吧?”
“啊沒錯,劫犯是個少年。對了,聽說祖父江坐的就是那輛車。據前夫講,她就是在劫案那天去的東京。”
“那輛車上有人被挾為人質殺害了吧?”
“對,是個女子。可那人跟町屋詩子和祖父江毫無關係。”
“會不會是町屋的親屬……”
“您說錯了。町屋詩子的母親住在濱松,仍然健在,而且町屋本人當然也沒坐這輛車,丈夫和孩子也沒坐。町屋一家這幾年根本沒到東京去過。”
“町屋沒有殺害祖父江的動機吧?”
“毫無動機。因為她倆壓根就沒見過面。”
“那町屋為何會到祖父江家去呢?”
“不清楚,所以這個問題讓我傷透了腦筋。”
“只有祖父江活著打開房門,別人才能進去吧?”
“沒錯沒錯,一般是這樣。若是一個女人獨自生活的話,平時應該都會鎖門。”
“會不會是町屋死後被人抬進去的?”
“不,沒這回事。七層住戶里有人看見了。町屋打開七○一室——就是祖父江房間——的房門進去時,碰巧被人看見了。
“而且屋裡還有町屋的腳印。外面有的地方很泥濘,所以腳印從公寓正門外一直延續到祖父江家的玄關。町屋是一直徒步而來的。”
“對了,町屋的衣服上還沾著祖父江的血吧。”
“唉,這才叫人頭疼呢。衣服的前襟、胸部、裙子部分都沾滿了血,不過都被洗掉了。”
“嗯,洗掉了?”
“沒錯,而且洗得千乾淨淨。這種事例我還是第一回見。”
“那你怎麼知道衣服上沾過血?”
“是用藥品測出來的。”
“哦。”
“我們從浴室洗澡池的排水孔,還有洗衣機里等處清楚地測出了魯米諾反應。也就是說,兇手用洗衣機洗了自己沾血的衣服。但在洗完以後她和已死的祖父江對刺了起來。我真是不明白,町屋為何要洗衣服呢?”
“祖父江的屍體距離女子的頭,有一米多點兒。”
“穿白色連衣裙的女子沒有外傷吧?”
“一點兒也沒有,簡直毫髮無傷。既無傷痕,脖子上也沒有勒痕。屍體已經送去解剖,可法醫也持相同觀點。屍身只有淤痕。”
“淤痕?”
“是的。臉頰、腦門、腰部出現了淤青。”
“哦?”
“另外,還有輕微的嘔吐跡象。”
“嘔吐?”
“對。可解剖結果發現,死者胃裡毫無異常,沒有吞咽異物。”
“那她的身份查清了嗎?”
“查清了。她叫町屋詩子,住在現場附近的幟田町,現年三十七歲,有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女兒。家裡有丈夫有女兒,是三口之家。她丈夫在名古屋市的Q製藥公司工作,是那兒的職員,三十七歲。丈夫看了電視上的早間新聞,發出尋人申請說妻子昨晚一直未歸。我們就此查明了死者身份。”
“那位夫人是頭一次徹夜未歸嗎?”
“是的。那位夫人每天早上都送女兒上學。最近可疑人等很多,她怕孩子會有危險。可那天直到早上該送女兒上學時,母親都沒回來。從妻子平時的言行上看,這絕對有問題。”
“這位町屋詩子夫人,就是身穿白色連衣裙的女人吧?”
“是的。”
“町屋詩子和頸動脈被割斷而死的祖父江宣子關係很親密嗎?她倆頻繁見面嗎?”
“不,不是這樣的,御手洗先生。我們進行了各方面的調查,這倆人根本素不相識。”
“素不相識?”
“沒錯,兩人連面都沒見過。”
“兩人都在同一房間?”
“對,二人同歸於盡。所以我才搞不懂。她倆根本就是兩種人,生活圈子也截然不同。兩人待的地方完全沒有交點,性格上也沒有共同點。”
“此話怎講?”
“祖父江開了家酒吧,乾的是拉客營生,總與男人打交道,就是那種……您應該知道吧?就是那種跟誰都熱乎的人。她酒量很大,也有相應的異性關係……還愛說大話。據說最近她精神出了點兒問題,正在精神科醫院就診。周圍人都議論說可能是酒喝得太多鬧的。”
“嗯。還有呢?”
“她沒孩子,也沒結婚。唉,她也曾有過一段婚姻生活,可沒多久就離了。現在正過著逍遙自在的單身生活。據酒吧客人講,她喝醉了就睡在路上,有時也會打個架什麼的。總之,她跟育兒、PTA[1]、小學這些詞根本沾不上邊兒。
“另一方面,町屋卻是個非常老實規矩的人,對教育十分熱心。孩子上下學或是往返補習班,都是她一人接送,從未懈怠。為此,她當上了PTA的負責人。町屋以前當過小學老師,孩子的成績也很好,在年級名列前茅。不過小學時候的成績嘛,並不能說明什麼。”
“哦,是嗎?”
“不過呢,要是町屋喜歡到外面喝酒的話,或許會在什麼地方碰見祖父江,可她是個古板保守的人。祖父江的酒吧名叫‘不倒翁’,我們讓[1]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家長教師會,以學校為單位組成的家長與老師的交流組織。致力於學校與家庭合作,提高教育效果。
那兒的所有常客都看了町屋詩子的照片,他們都說沒見過這人。之後我們又問了祖父江為數不多的幾個朋友,而對方也說完全沒印象。
“之後我們找到祖父江的離異前夫,也給他看了町屋的照片。他住在東京——確切地說,是神奈川的川崎市。但他也說不記得見過這個人。祖父江是在川崎出生和長大的,而町屋生於濱松,二人打出生起就完全沒有交點,只是最近碰巧住得近而已。包括幼年時期在內,實在想不出兩人在哪兒碰過面,況且她倆年齡也差了不少。
“說起來,二人都不愛出門閒逛。町屋熱衷於教子,每天都和孩子一起往返於家和學校、補習班之間;而祖父江則往返於家和酒吧,一門心思賺錢。”
“那旅遊方面呢?”
“町屋不旅遊,眼裡只有教育孩子。祖父江好像對逃離的前夫舊情難忘,時常去東京找他,想破鏡重圓。前夫卻向她求饒,要她放過自己……”
“前夫是這麼說的?”
“據前去打聽的人講,他好像是這麼說的。前夫說前幾天祖父江也去了東京,可他已經受夠了這個酒膩子。”
“隔三差五地去東京,要花不少錢吧?”
“是啊,所以祖父江老坐巴士去,坐的是東明巴士。雖說換乘很麻煩,卻比新幹線便宜些。”
“最近發生了東明巴士劫案吧?”
“啊沒錯,劫犯是個少年。對了,聽說祖父江坐的就是那輛車。據前夫講,她就是在劫案那天去的東京。”
“那輛車上有人被挾為人質殺害了吧?”
“對,是個女子。可那人跟町屋詩子和祖父江毫無關係。”
“會不會是町屋的親屬……”
“您說錯了。町屋詩子的母親住在濱松,仍然健在,而且町屋本人當然也沒坐這輛車,丈夫和孩子也沒坐。町屋一家這幾年根本沒到東京去過。”
“町屋沒有殺害祖父江的動機吧?”
“毫無動機。因為她倆壓根就沒見過面。”
“那町屋為何會到祖父江家去呢?”
“不清楚,所以這個問題讓我傷透了腦筋。”
“只有祖父江活著打開房門,別人才能進去吧?”
“沒錯沒錯,一般是這樣。若是一個女人獨自生活的話,平時應該都會鎖門。”
“會不會是町屋死後被人抬進去的?”
“不,沒這回事。七層住戶里有人看見了。町屋打開七○一室——就是祖父江房間——的房門進去時,碰巧被人看見了。
“而且屋裡還有町屋的腳印。外面有的地方很泥濘,所以腳印從公寓正門外一直延續到祖父江家的玄關。町屋是一直徒步而來的。”
“對了,町屋的衣服上還沾著祖父江的血吧。”
“唉,這才叫人頭疼呢。衣服的前襟、胸部、裙子部分都沾滿了血,不過都被洗掉了。”
“嗯,洗掉了?”
“沒錯,而且洗得千乾淨淨。這種事例我還是第一回見。”
“那你怎麼知道衣服上沾過血?”
“是用藥品測出來的。”
“哦。”
“我們從浴室洗澡池的排水孔,還有洗衣機里等處清楚地測出了魯米諾反應。也就是說,兇手用洗衣機洗了自己沾血的衣服。但在洗完以後她和已死的祖父江對刺了起來。我真是不明白,町屋為何要洗衣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