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公元1253年,寶祐元年
五月,宋理宗聽信謝方叔、徐清叟讒言,召余玠回朝。余玠暴卒。
宋以余晦權刑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知重慶府兼四川總領財賦。蒙古忽必烈率師遠征大理,次年俘獲大理國王段興智,建國三百餘年的大理至此滅亡。
公元1254年,寶祐二年
余玠部將王惟忠被宋廷斬首。蒙古總帥汪德臣率軍南侵,宋隆慶府守將南水忠降。宋廷詔追削余玠資政殿學士。
公元1256年,寶祐四年
宋任命蒲擇之權兵部侍郎、四川宣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
公元1258年,寶祐六年
蒙古大汗蒙哥自將伐宋,由西蜀以入,紐璘率軍攻宋雲頂山,宋守將姚世安等降。宋四川制置使蒲擇之攻成都,蒙古帥紐璘迎戰,蒲擇之敗。
公元1259年,開慶元年
蒙哥大汗親自率軍攻打釣魚城,累攻不克。秋七月,蒙哥大汗在釣魚城東腦頂坪築台窺視城中情景時為飛矢所仇,不久傷痛迸發,卒於軍中,遺詔屠城剖赤。蒙古留三千精兵牽制釣魚城,大軍則護蒙哥大汗遺體北還。忽必烈發兵牛頭山,聲言直取臨安。宋賈似道大懼,遣宋京去北軍議和。忽必烈自鄂引師北還。賈似道向忽必烈求和未及簽約,妄稱戰勝蒙軍。
公元1260年,景定元年
忽必烈即大汗位於開平。宋以王堅為侍衛步軍司都指揮使,馬千取代王堅知合州守釣魚城。
公元1262年,景定三年
蒙古汪良臣以“釣魚山險絕不可攻,請就近築城曰武勝,以扼南師往來”,從之。
公元1263年,宋景定四年
宋安撫高達、溫和進兵成都,為蒙古劉整率援軍打敗。合州馬千遣子饋餉至虎相山,沔州都統戰死,馬千子為蒙古所俘,屢以書勸乃父千降。宋命張珏為興元府駐劄、御前諸軍都統制兼知合州,取代馬千。
公元1264年,宋景定五年,元至元元年
王堅病卒,賜諡忠壯。夏貴代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宋理宗死,子度宗繼位。
公元1267年,宋咸淳三年,元至元四年
宋張珏護合州春耕,與蒙軍大戰款龍溪。蒙古平章賽典赤,提兵壞重慶夾道,攻合州釣魚城。張珏碇舟斷江中為水城,退賽典赤數萬之眾。
蒙古總帥汪良臣請立寨於毋章德山,以當釣魚之沖。
公元1270年,宋咸淳六年,元至元七年
蒙古汪惟正於嘉陵江邊立武勝軍以扼合州城,臨江作柵,扼其水道,夜懸燈柵間,編竹為籠,中置火炬,順地勢轉走,光明百步,以防不虞。
公元1271年,宋咸淳七年,元至元八年
十一月,蒙古改國號大元。
公元1272年,宋咸淳八年,元至元九年
夏四月,知合州利東路安撫張珏創築宜勝山城。元軍攻釣魚山,先鋒趙匣剌以千人至葛樹坪,掠渠江口,獲戰船五十艘,為宋兵所阻而還。
十一月,宋合州知州張珏,命阮思聰赴樞密院稟議。
公元1273年,宋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
春正月,元東川統軍合刺請於渠江之北雲門山及嘉陵江西岸虎頭山立二戍,以制釣魚城。三月,合州守張珏與元將合剌戰於武勝軍。七月,元將合剌受命築馬鬃(在距釣魚城約4公里的渠江北面)、虎頭(今虎頭寨,與釣魚城隔江相望)二城,圖扼三江以取合州。合州守張珏乃張疑兵於嘉陵江,潛師渡平陽灘(今花灘,在釣魚城西北面嘉陵江中),火元軍資糧器械,越砦七十里,焚元軍設在金子沱的船材,由是,馬鬃、虎頭二城築不就。宋軍乘勢復洋州城。
公元1274年,宋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在大都正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大都從此成為元朝的統治中心。五月,合州守將張珏,向宋廷奏請築城馬騌、虎頭山,或先築其一,以扼險要,與釣魚城成犄角之勢,朝廷不許而罷。七月,宋度宗死,子嘉國公趙顯即皇帝位。八月,元四川總帥汪惟正請釋合州圍,會師臨安,不許。
公元1275年,宋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元詔諭重慶府制置司並所屬州寨軍民舉城歸附。詔李德輝以安西王相撫蜀入成都。元匣刺等率舟師會攻釣魚山。宋加張珏檢校少保、四川制置副使、知重慶府。瀘州梅應春以城降元。
公元1276年,宋德祐二年,元至元十三年,丙子正月,元軍占領南宋首都臨安。宋張珏遣趙安襲青居。二月,南宋恭帝降元。四月,張珏遣將張萬以巨艦載精兵斷內水橋入重慶,合兵出擊鳳頂諸寨元軍。五月,宋益王趙罡於福州即皇帝位,改當年為景炎雲年。元安西王相府請領詔招合州張珏,張珏拒絕。六月,張珏自合州遣兵復瀘州,殺梅應春。王立俘元將熊耳妻宗氏。張珏由合州遣使去廣中訪宋二王,釣魚山闢地築皇城以待。十二月,張珏入重慶府蒞任。是時宋號令不達於川,川中諸將為宋守土如故。是月,宋王趙顯於惠州降元。
公元1277年,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春,張珏遣史訓忠、趙安等援瀘州。宋張萬入夔,連忠、涪兵拔石門及巴巫寨,解大寧圍,攻破元軍所據十八砦。二月,宋張萬率師援合州,在龍壩為元將旦只兒擊退,敗歸重慶。十一月,元會兵圍重慶,駐佛圖關,以一軍駐城南,一軍駐朱村平,一軍駐江上,遣瀘州降將李從招降張珏,張珏不從。
五月,宋理宗聽信謝方叔、徐清叟讒言,召余玠回朝。余玠暴卒。
宋以余晦權刑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知重慶府兼四川總領財賦。蒙古忽必烈率師遠征大理,次年俘獲大理國王段興智,建國三百餘年的大理至此滅亡。
公元1254年,寶祐二年
余玠部將王惟忠被宋廷斬首。蒙古總帥汪德臣率軍南侵,宋隆慶府守將南水忠降。宋廷詔追削余玠資政殿學士。
公元1256年,寶祐四年
宋任命蒲擇之權兵部侍郎、四川宣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
公元1258年,寶祐六年
蒙古大汗蒙哥自將伐宋,由西蜀以入,紐璘率軍攻宋雲頂山,宋守將姚世安等降。宋四川制置使蒲擇之攻成都,蒙古帥紐璘迎戰,蒲擇之敗。
公元1259年,開慶元年
蒙哥大汗親自率軍攻打釣魚城,累攻不克。秋七月,蒙哥大汗在釣魚城東腦頂坪築台窺視城中情景時為飛矢所仇,不久傷痛迸發,卒於軍中,遺詔屠城剖赤。蒙古留三千精兵牽制釣魚城,大軍則護蒙哥大汗遺體北還。忽必烈發兵牛頭山,聲言直取臨安。宋賈似道大懼,遣宋京去北軍議和。忽必烈自鄂引師北還。賈似道向忽必烈求和未及簽約,妄稱戰勝蒙軍。
公元1260年,景定元年
忽必烈即大汗位於開平。宋以王堅為侍衛步軍司都指揮使,馬千取代王堅知合州守釣魚城。
公元1262年,景定三年
蒙古汪良臣以“釣魚山險絕不可攻,請就近築城曰武勝,以扼南師往來”,從之。
公元1263年,宋景定四年
宋安撫高達、溫和進兵成都,為蒙古劉整率援軍打敗。合州馬千遣子饋餉至虎相山,沔州都統戰死,馬千子為蒙古所俘,屢以書勸乃父千降。宋命張珏為興元府駐劄、御前諸軍都統制兼知合州,取代馬千。
公元1264年,宋景定五年,元至元元年
王堅病卒,賜諡忠壯。夏貴代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宋理宗死,子度宗繼位。
公元1267年,宋咸淳三年,元至元四年
宋張珏護合州春耕,與蒙軍大戰款龍溪。蒙古平章賽典赤,提兵壞重慶夾道,攻合州釣魚城。張珏碇舟斷江中為水城,退賽典赤數萬之眾。
蒙古總帥汪良臣請立寨於毋章德山,以當釣魚之沖。
公元1270年,宋咸淳六年,元至元七年
蒙古汪惟正於嘉陵江邊立武勝軍以扼合州城,臨江作柵,扼其水道,夜懸燈柵間,編竹為籠,中置火炬,順地勢轉走,光明百步,以防不虞。
公元1271年,宋咸淳七年,元至元八年
十一月,蒙古改國號大元。
公元1272年,宋咸淳八年,元至元九年
夏四月,知合州利東路安撫張珏創築宜勝山城。元軍攻釣魚山,先鋒趙匣剌以千人至葛樹坪,掠渠江口,獲戰船五十艘,為宋兵所阻而還。
十一月,宋合州知州張珏,命阮思聰赴樞密院稟議。
公元1273年,宋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
春正月,元東川統軍合刺請於渠江之北雲門山及嘉陵江西岸虎頭山立二戍,以制釣魚城。三月,合州守張珏與元將合剌戰於武勝軍。七月,元將合剌受命築馬鬃(在距釣魚城約4公里的渠江北面)、虎頭(今虎頭寨,與釣魚城隔江相望)二城,圖扼三江以取合州。合州守張珏乃張疑兵於嘉陵江,潛師渡平陽灘(今花灘,在釣魚城西北面嘉陵江中),火元軍資糧器械,越砦七十里,焚元軍設在金子沱的船材,由是,馬鬃、虎頭二城築不就。宋軍乘勢復洋州城。
公元1274年,宋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在大都正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大都從此成為元朝的統治中心。五月,合州守將張珏,向宋廷奏請築城馬騌、虎頭山,或先築其一,以扼險要,與釣魚城成犄角之勢,朝廷不許而罷。七月,宋度宗死,子嘉國公趙顯即皇帝位。八月,元四川總帥汪惟正請釋合州圍,會師臨安,不許。
公元1275年,宋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元詔諭重慶府制置司並所屬州寨軍民舉城歸附。詔李德輝以安西王相撫蜀入成都。元匣刺等率舟師會攻釣魚山。宋加張珏檢校少保、四川制置副使、知重慶府。瀘州梅應春以城降元。
公元1276年,宋德祐二年,元至元十三年,丙子正月,元軍占領南宋首都臨安。宋張珏遣趙安襲青居。二月,南宋恭帝降元。四月,張珏遣將張萬以巨艦載精兵斷內水橋入重慶,合兵出擊鳳頂諸寨元軍。五月,宋益王趙罡於福州即皇帝位,改當年為景炎雲年。元安西王相府請領詔招合州張珏,張珏拒絕。六月,張珏自合州遣兵復瀘州,殺梅應春。王立俘元將熊耳妻宗氏。張珏由合州遣使去廣中訪宋二王,釣魚山闢地築皇城以待。十二月,張珏入重慶府蒞任。是時宋號令不達於川,川中諸將為宋守土如故。是月,宋王趙顯於惠州降元。
公元1277年,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春,張珏遣史訓忠、趙安等援瀘州。宋張萬入夔,連忠、涪兵拔石門及巴巫寨,解大寧圍,攻破元軍所據十八砦。二月,宋張萬率師援合州,在龍壩為元將旦只兒擊退,敗歸重慶。十一月,元會兵圍重慶,駐佛圖關,以一軍駐城南,一軍駐朱村平,一軍駐江上,遣瀘州降將李從招降張珏,張珏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