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安允忽爾怒道:“我不姓安,你不是都聽見了嗎?”梅應春嚇了一跳,忙住了口。
余玠勸道:“安公子,你願意姓安也好,還是認祖歸宗,恢復曹姓也好,這都是後話。而今你養母汪紅蓼已經死了。你被帶來大宋後,令妹安敏來了釣魚城,目下也是下落不明。你養父安乙仲在信中稱已了無生趣,自此不會再見世人。你已無家可歸,何不留下來……”
安允道:“留下來跟你這種小人為伍嗎?”
余玠正色道:“做大事者不拘小節。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大宋,本使與你養母及其家人並無任何私怨過節,不過是公事公辦而已。戰場上兩軍拼死廝殺,殺得天昏地暗,你死我活,難道是因為他們之間有私仇嗎?
沒有,不過是因為他們是敵對方,各有立場而已。你親生父親曹友聞鎮蜀多年,曾與汪氏私交極好,然後來汪世顯降了蒙古,兩人各為其主,一樣兵戎相見。當年若不是汪世顯趕來支援,你父親本可以擊退闊端主力,可以說,你父親是死在了汪世顯手裡。當然,也是他收養了你,不然你不可能活到現在。”
安允道:“那又怎樣?你不是也利用我娘親殺了汪世顯嗎?”
余玠道:“那好,本使就將這件事的源起講給你聽。當年秦鞏汪氏請求內附我大宋,與汪世顯交好的趙彥吶、安癸仲兩位相公也為其積極奔走。因為有山東李全之前車之鑑,朝廷對此事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爭論相當激烈。宰相鄭清之擔心重蹈覆轍,堅決反對。也有執政大臣贊成准許汪氏投降,但卻要暗地行昔日蜀帥留正誘捕奴兒結之計,趁汪世顯歸順時將其除掉,如此,既能得到秦鞏土地和人口,又能杜絕汪氏像李全一樣忽降忽叛,一舉兩得。皇帝批准了這個計劃。但蜀帥趙彥吶卻不願意背負背信棄義的惡名,主動辭去四川制置使一職。朝廷乾脆將安癸仲安相公一併罷免,同時責令曹友聞將軍——也就是令尊——來執行伏擊汪氏的計劃。然有人事先將消息泄露了出去,汪世顯拒絕赴會,且與大宋斷絕往來,不久蒙古人兵臨城下,他便毫不遲疑地投降了闊端。又因為要報復大宋,指引蒙古軍攻入四川,也就是在那一場戰事中,令尊曹友聞曹將軍英勇殉國,尊母亦在曹將軍靈前吐血而亡,你則被汪氏撫養。
如果不是汪紅蓼離家出走時將你一併帶走,恐怕你根本沒有機會了解自己的身世來歷,正奉殺父仇人為主。安公子,本使不厭其煩地將這番經過講述給你聽,是要告訴你,世間恩怨千絲萬縷,絕非寥寥數語即能道清,也決不是對與錯那麼簡單。每個人在做出選擇時,必是出於他自己的立場考慮,汪氏如此,安氏如此,曹氏亦是如此。”
安允沉默許久,才問道:“是誰向汪氏泄了密?”余玠道:“傳聞這泄露消息的人,就是你的養父安乙仲。但也有人說,其實泄密者正是曹友聞曹將軍本人。朝廷對這件事竭力掩蓋,而今又過去了近二十年,真相到底如何,怕是只有當事人自己心中才清楚。”頓了頓,又道:“這番話,本使從未對人說過,既然今日與安公子坦誠相見,本使便索性將實話全部說了出來。其實這些人中,本使最敬佩的是你的養母汪紅蓼,當真是亂世中的奇女子。之前本使對她為人只是道聽途說、一知半解,但讀了你養父的信後,才了解到其中種種曲折,對你養母大起敬慕之心。她不幸去世,本使亦十分惋惜……”
安允怒道:“住口!我再也不要聽了!說到底,這一切都是因你而起,你居然還好意思說什麼惋惜!說什麼立場!”環視大堂一圈,道:“這裡充斥著偽君子,多待一刻只會令我作嘔。”抬腳欲走,卻被兵士攔住。
安允冷笑道:“我已經是一個毫無利用價值的人。怎麼,余相公還要強留下我嗎?”余玠道:“不,安公子,你自由了。之前的種種誤會,還望你多包涵。”安允哼了一聲,大步出門。
余玠朝張珏使了個眼色。張珏正因為得知安敏是闊端之女一事而失魂落魄,心亂如麻之際,竟沒有看到長官的暗示。還是部將趙安輕輕碰了碰他,低聲提醒道:“余相公在叫張將軍。”
張珏“啊”了一聲,問道:“余相公有何吩咐?”余玠見愛將如此心不在焉,心中大是惱怒,喝道:“你還杵在這裡什麼?還不快去搜尋安敏!”
張珏這才會意過來,急忙追出堂去,叫道:“安公子!”
安允停下腳步,回身冷冷地打量著他,問道:“你是誰?”張珏道:“我是合州守將張珏。”安允道:“張將軍適才也在堂中,聽到余玠那老匹夫的話了,我不姓安。”
張珏道:“安公子要去哪裡?”安允道:“這你管不著。怎麼,張將軍想攔我嗎?我現下可是姓曹,是宋人的兒子,對你們一點價值也沒有。”
張珏道:“我沒有阻攔安公子的意思。安公子,令妹安敏……”安允怒道:“她不是我妹妹!她跟我一點兒血緣關係也沒有!”
張珏跟在安允身後,一直出了府衙,這才懇切地道:“安公子雖不是安敏的親哥哥,卻是跟她一道長大,難道一點兄妹之情都沒有嗎?之前你被捉來釣魚城,你養父母舉家要遷到印度,以避災難。安敏不明真相,以為是父母不肯出力救你,還孤身出走。你可知道,她為了救你,吃了多少苦,捲入了多大的風波?”
余玠勸道:“安公子,你願意姓安也好,還是認祖歸宗,恢復曹姓也好,這都是後話。而今你養母汪紅蓼已經死了。你被帶來大宋後,令妹安敏來了釣魚城,目下也是下落不明。你養父安乙仲在信中稱已了無生趣,自此不會再見世人。你已無家可歸,何不留下來……”
安允道:“留下來跟你這種小人為伍嗎?”
余玠正色道:“做大事者不拘小節。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大宋,本使與你養母及其家人並無任何私怨過節,不過是公事公辦而已。戰場上兩軍拼死廝殺,殺得天昏地暗,你死我活,難道是因為他們之間有私仇嗎?
沒有,不過是因為他們是敵對方,各有立場而已。你親生父親曹友聞鎮蜀多年,曾與汪氏私交極好,然後來汪世顯降了蒙古,兩人各為其主,一樣兵戎相見。當年若不是汪世顯趕來支援,你父親本可以擊退闊端主力,可以說,你父親是死在了汪世顯手裡。當然,也是他收養了你,不然你不可能活到現在。”
安允道:“那又怎樣?你不是也利用我娘親殺了汪世顯嗎?”
余玠道:“那好,本使就將這件事的源起講給你聽。當年秦鞏汪氏請求內附我大宋,與汪世顯交好的趙彥吶、安癸仲兩位相公也為其積極奔走。因為有山東李全之前車之鑑,朝廷對此事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爭論相當激烈。宰相鄭清之擔心重蹈覆轍,堅決反對。也有執政大臣贊成准許汪氏投降,但卻要暗地行昔日蜀帥留正誘捕奴兒結之計,趁汪世顯歸順時將其除掉,如此,既能得到秦鞏土地和人口,又能杜絕汪氏像李全一樣忽降忽叛,一舉兩得。皇帝批准了這個計劃。但蜀帥趙彥吶卻不願意背負背信棄義的惡名,主動辭去四川制置使一職。朝廷乾脆將安癸仲安相公一併罷免,同時責令曹友聞將軍——也就是令尊——來執行伏擊汪氏的計劃。然有人事先將消息泄露了出去,汪世顯拒絕赴會,且與大宋斷絕往來,不久蒙古人兵臨城下,他便毫不遲疑地投降了闊端。又因為要報復大宋,指引蒙古軍攻入四川,也就是在那一場戰事中,令尊曹友聞曹將軍英勇殉國,尊母亦在曹將軍靈前吐血而亡,你則被汪氏撫養。
如果不是汪紅蓼離家出走時將你一併帶走,恐怕你根本沒有機會了解自己的身世來歷,正奉殺父仇人為主。安公子,本使不厭其煩地將這番經過講述給你聽,是要告訴你,世間恩怨千絲萬縷,絕非寥寥數語即能道清,也決不是對與錯那麼簡單。每個人在做出選擇時,必是出於他自己的立場考慮,汪氏如此,安氏如此,曹氏亦是如此。”
安允沉默許久,才問道:“是誰向汪氏泄了密?”余玠道:“傳聞這泄露消息的人,就是你的養父安乙仲。但也有人說,其實泄密者正是曹友聞曹將軍本人。朝廷對這件事竭力掩蓋,而今又過去了近二十年,真相到底如何,怕是只有當事人自己心中才清楚。”頓了頓,又道:“這番話,本使從未對人說過,既然今日與安公子坦誠相見,本使便索性將實話全部說了出來。其實這些人中,本使最敬佩的是你的養母汪紅蓼,當真是亂世中的奇女子。之前本使對她為人只是道聽途說、一知半解,但讀了你養父的信後,才了解到其中種種曲折,對你養母大起敬慕之心。她不幸去世,本使亦十分惋惜……”
安允怒道:“住口!我再也不要聽了!說到底,這一切都是因你而起,你居然還好意思說什麼惋惜!說什麼立場!”環視大堂一圈,道:“這裡充斥著偽君子,多待一刻只會令我作嘔。”抬腳欲走,卻被兵士攔住。
安允冷笑道:“我已經是一個毫無利用價值的人。怎麼,余相公還要強留下我嗎?”余玠道:“不,安公子,你自由了。之前的種種誤會,還望你多包涵。”安允哼了一聲,大步出門。
余玠朝張珏使了個眼色。張珏正因為得知安敏是闊端之女一事而失魂落魄,心亂如麻之際,竟沒有看到長官的暗示。還是部將趙安輕輕碰了碰他,低聲提醒道:“余相公在叫張將軍。”
張珏“啊”了一聲,問道:“余相公有何吩咐?”余玠見愛將如此心不在焉,心中大是惱怒,喝道:“你還杵在這裡什麼?還不快去搜尋安敏!”
張珏這才會意過來,急忙追出堂去,叫道:“安公子!”
安允停下腳步,回身冷冷地打量著他,問道:“你是誰?”張珏道:“我是合州守將張珏。”安允道:“張將軍適才也在堂中,聽到余玠那老匹夫的話了,我不姓安。”
張珏道:“安公子要去哪裡?”安允道:“這你管不著。怎麼,張將軍想攔我嗎?我現下可是姓曹,是宋人的兒子,對你們一點價值也沒有。”
張珏道:“我沒有阻攔安公子的意思。安公子,令妹安敏……”安允怒道:“她不是我妹妹!她跟我一點兒血緣關係也沒有!”
張珏跟在安允身後,一直出了府衙,這才懇切地道:“安公子雖不是安敏的親哥哥,卻是跟她一道長大,難道一點兄妹之情都沒有嗎?之前你被捉來釣魚城,你養父母舉家要遷到印度,以避災難。安敏不明真相,以為是父母不肯出力救你,還孤身出走。你可知道,她為了救你,吃了多少苦,捲入了多大的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