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黛玉自然不捨得墨涵,輕輕扯著老太太的衣角,低聲喚道:“祖母,讓哥哥也聽聽吧。”
“你呀,就是單純,被這小子哄得團團轉。”老太太的話里沒有多少生氣,反而很是寵溺的揉了揉黛玉的頭髮,瞧著應該是允許墨涵跟進去了。
墨涵趕緊奉承起來,吩咐丫頭上茶上點心,幾十年的往事,還不得說個幾個時辰的,又安排了人守著前後。
老太太拉了黛玉坐在軟榻上,發配墨涵坐在靠門處的一個黃花梨八足圓座墩上,墨涵翻翻白眼,好歹是自己的地方吧,老太太可是一點都不客氣。
老太太壓根不理會他的抗議,眼圈一紅,攬了黛玉問道:“玉兒這些年受苦了,祖母老糊塗了,以為真能六根清淨了呢。好在那小子不算白痴,勉強護住了你,不然祖母怎麼有臉去地下看你的祖父呢,他定會怪我吧。”
“祖母,玉兒不怪你,你一定是有不便現身的原因,祖父也會理解你的。不過究竟是怎麼回事啊?”黛玉把頭靠在祖母肩上,輕聲細語,像極了一個賴在長輩懷裡撒嬌的小女孩兒。
老太太更覺難受,玉兒這麼體貼,自己當年怎麼就狠得下心呢。想起往事,不禁老淚漣漣,如今還有什麼值得瞞著玉兒的,不如痛快說了,也好安她的心。
“玉兒是不是一直想不明白為何從來沒有聽你父親提過我?”
“嗯,我和哥哥商量了許久,始終想不出個所以然來。祖母?”黛玉微微撅著嘴,仰著精緻的臉蛋,時而沖墨涵眨眨眼。
老太太見他倆這時候還眉目傳情,不由想笑,當年自己何嘗不是這樣,奈何造化弄人呢。她定定地望著隔開西稍間的紫檀邊座嵌玉石花卉寶座屏風,嘴角浮上苦笑,長嘆一聲:“你們可知,先皇有一個姐姐,人稱初晴長公主,我就是她。”
這個消息太震驚了,黛玉手中的蘇繡帕子輕輕墜地,驚愕得握著嘴沒有說話。
墨涵正在腹誹,以老太太這樣火爆的脾氣,興許當年是不准祖父納妾,鬧得林家雞飛狗跳,後來索性一走了之。而祖父為了面子或者其他的終究納了妾,老太太一氣之下就來了個和離之類的,再也不肯回林家,不管林家之事。皇室公主這樣不靠邊不著調的猜想,他連想都沒有想過,好大的公主脾氣啊。
“太祖爺那時候年輕,登基不久,躊躇滿志,趁著國泰民安一路下江南。一來是顯示皇上的親民仁和,第二卻是為了請王家的人能夠出山輔佐於他。雖然太祖爺有劉備三顧茅廬的誠心,可王家從來都不是想走終南捷徑的家族,他們遠離朝堂不是作假,而是千年的祖訓教訓。為何王家能夠屹立千年不倒,無論朝代如何更迭皇帝換了何人,他們都永遠站得高高的,不會被牽連,就是因為他們明白權勢不會長久。
只要保住王家文壇泰斗的地位,任是哪個皇帝看在一群文人士大夫的面上都會高看王家一眼,何況他們沒有任何一派一黨的痕跡。這樣的家族是最適合抬舉的,於皇室而言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太祖皇帝幾次被拒,知道強求不得,不過他在王家見到了王家當時極富盛名的大小姐,一見傾心。王小姐被太祖爺的誠意感動,一腔女兒心思都寄托在了太祖身上。太祖親自向王家求娶王小姐。
王家內部商議之後決定,給太祖和王小姐兩個選擇,或者就此結束,或者王小姐從王家除名,那樣自然是她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王小姐不想王家狠心至斯,她也是個年輕氣盛的,當即自請除名。太祖感動於王小姐的一往情深,將她一齊帶回了皇宮,不顧眾人反對直接封為皇貴妃,當然她的身份沒有人知道。
那時皇后已有人,不然怕是更大一場亂局。皇貴妃入宮第二年,就生下了一個公主,太祖當即賜名初晴,用意不言而喻。
後來,皇貴妃再沒有生育,倒是皇后先後生下了嫡子嫡女,一個是先皇,一個是你們知道的凝安公主。皇后生下凝安後不久,就撒手人寰了,當日皇后在時,先皇、凝安就常與我一道玩耍,很是親近。皇后一走,太祖就把撫育先皇和凝安之事交給了母妃,漸漸地,我與他們親如一母同胞。我比他們都大了幾歲,他們倆的啟蒙還是我手把手教的呢。”老太太娓娓道來,聲音舒緩柔和,一派雲淡風輕之色,是不是過了許多年,那些與她不過是過眼雲煙。
黛玉沉浸在祖母的回憶中,低低呢喃:“難怪公主一見我就硬要認我為孫女,在京城處處照應我們兄妹。祖母,那後來如何?”
老太太對黛玉的事還是頗為關注的,知道她在京城很得凝安公主關照,自然開心,在她面頰上輕輕摩挲著,半日方道:“那時候天下兵馬大元帥沈家勢盛,他們有一女在宮中為妃,是皇貴妃之下第二人。皇貴妃身份隱蔽,眾人只當是太祖江南帶回來的山野女子,一致請封沈妃為後。
沈家手握重兵,野心膨脹,不斷勾結朝中文武官員,太祖對他們心存忌憚,卻又不得不與其虛與以蛇,暗中布下埋伏要把沈家一擊斃命。
沈妃以為太祖遲遲不肯立她為後是因皇貴妃暗中阻撓,開始設計除去皇貴妃,皇貴妃也不是那等任人欺凌的,卻終究不敵他們人多陰險,香消玉殞。那年我十六歲。
本來,這個年紀,公主即使不出嫁也到了指婚的年紀,只因太祖和皇貴妃寵愛我,不舍我早嫁,是以一直拖了下來。
我極其悲憤,要太祖即刻治了沈妃的罪,給皇貴妃報仇。太祖雖然心中恨極沈妃,可是他對沈家的計劃還沒有徹底施行,他怕打糙驚蛇,讓我忍忍。我在宮中一向金尊玉貴慣了,誰見了我不給三分面子,甚至先皇凝安偶爾被人欺負都是我出頭的,我如何肯咽下這口氣,便於太祖有了隔閡。
隨後,太祖非但沒有責罰沈妃,甚至傳出要立她為後的消息,我登時大怒,不管不顧的離宮出走,要回王家求他們作主。
太祖怪我不懂事,沒有遣人尋我,我身邊只有幾個心腹之人,在淮北一帶遇到沈妃派來的殺手。就是那一次,我遇見了你們祖父,他南下回籍,救了我們主僕幾個。”說到這裡,老太太卻是哽咽不已,藏在心底幾十年的天人永隔之痛再也忍不住。初見彷佛就在昨日,卻是物是人非。
黛玉聽得唏噓,沒想到竟有這樣一段往事,原來祖父母是在那樣的情況下相見的。她看得出來,祖母一直深念著祖父,不然即便提起先母,她都沒有這樣動容,卻一提起祖父就變得如此脆弱可憐。祖父離世之時,祖母一定悲痛欲絕吧。
她暗想,祖母當年可是宮裡頭一位的公主,嫁到林家一定也是受人景仰,雖有喪母之痛,到底是個嬌養著的,這時候哭得比小孩還要單純。黛玉不由大起憐惜之心,不停給祖母拭淚。
墨涵此時終於明白當日林家為何會有先皇那樣的旨意,為何父親執意要他查出先皇之死,原來先皇是父親的舅舅呢,難怪啊。不過,事情並沒有這樣完,林家上下對老太太諱莫如深,定是有什麼因由的,當即問了出來。
老太太勉強止了哭聲,不滿的看了墨涵一眼,好似在怪他多嘴,到底給他們解釋起來:“我開始並沒有告訴你們祖父實情,只說我是王家的女兒,被人追殺,林家與王家一向是世交,你祖父斷不會坐視不理,當即讓我跟著他們一塊去南。
“你呀,就是單純,被這小子哄得團團轉。”老太太的話里沒有多少生氣,反而很是寵溺的揉了揉黛玉的頭髮,瞧著應該是允許墨涵跟進去了。
墨涵趕緊奉承起來,吩咐丫頭上茶上點心,幾十年的往事,還不得說個幾個時辰的,又安排了人守著前後。
老太太拉了黛玉坐在軟榻上,發配墨涵坐在靠門處的一個黃花梨八足圓座墩上,墨涵翻翻白眼,好歹是自己的地方吧,老太太可是一點都不客氣。
老太太壓根不理會他的抗議,眼圈一紅,攬了黛玉問道:“玉兒這些年受苦了,祖母老糊塗了,以為真能六根清淨了呢。好在那小子不算白痴,勉強護住了你,不然祖母怎麼有臉去地下看你的祖父呢,他定會怪我吧。”
“祖母,玉兒不怪你,你一定是有不便現身的原因,祖父也會理解你的。不過究竟是怎麼回事啊?”黛玉把頭靠在祖母肩上,輕聲細語,像極了一個賴在長輩懷裡撒嬌的小女孩兒。
老太太更覺難受,玉兒這麼體貼,自己當年怎麼就狠得下心呢。想起往事,不禁老淚漣漣,如今還有什麼值得瞞著玉兒的,不如痛快說了,也好安她的心。
“玉兒是不是一直想不明白為何從來沒有聽你父親提過我?”
“嗯,我和哥哥商量了許久,始終想不出個所以然來。祖母?”黛玉微微撅著嘴,仰著精緻的臉蛋,時而沖墨涵眨眨眼。
老太太見他倆這時候還眉目傳情,不由想笑,當年自己何嘗不是這樣,奈何造化弄人呢。她定定地望著隔開西稍間的紫檀邊座嵌玉石花卉寶座屏風,嘴角浮上苦笑,長嘆一聲:“你們可知,先皇有一個姐姐,人稱初晴長公主,我就是她。”
這個消息太震驚了,黛玉手中的蘇繡帕子輕輕墜地,驚愕得握著嘴沒有說話。
墨涵正在腹誹,以老太太這樣火爆的脾氣,興許當年是不准祖父納妾,鬧得林家雞飛狗跳,後來索性一走了之。而祖父為了面子或者其他的終究納了妾,老太太一氣之下就來了個和離之類的,再也不肯回林家,不管林家之事。皇室公主這樣不靠邊不著調的猜想,他連想都沒有想過,好大的公主脾氣啊。
“太祖爺那時候年輕,登基不久,躊躇滿志,趁著國泰民安一路下江南。一來是顯示皇上的親民仁和,第二卻是為了請王家的人能夠出山輔佐於他。雖然太祖爺有劉備三顧茅廬的誠心,可王家從來都不是想走終南捷徑的家族,他們遠離朝堂不是作假,而是千年的祖訓教訓。為何王家能夠屹立千年不倒,無論朝代如何更迭皇帝換了何人,他們都永遠站得高高的,不會被牽連,就是因為他們明白權勢不會長久。
只要保住王家文壇泰斗的地位,任是哪個皇帝看在一群文人士大夫的面上都會高看王家一眼,何況他們沒有任何一派一黨的痕跡。這樣的家族是最適合抬舉的,於皇室而言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太祖皇帝幾次被拒,知道強求不得,不過他在王家見到了王家當時極富盛名的大小姐,一見傾心。王小姐被太祖爺的誠意感動,一腔女兒心思都寄托在了太祖身上。太祖親自向王家求娶王小姐。
王家內部商議之後決定,給太祖和王小姐兩個選擇,或者就此結束,或者王小姐從王家除名,那樣自然是她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王小姐不想王家狠心至斯,她也是個年輕氣盛的,當即自請除名。太祖感動於王小姐的一往情深,將她一齊帶回了皇宮,不顧眾人反對直接封為皇貴妃,當然她的身份沒有人知道。
那時皇后已有人,不然怕是更大一場亂局。皇貴妃入宮第二年,就生下了一個公主,太祖當即賜名初晴,用意不言而喻。
後來,皇貴妃再沒有生育,倒是皇后先後生下了嫡子嫡女,一個是先皇,一個是你們知道的凝安公主。皇后生下凝安後不久,就撒手人寰了,當日皇后在時,先皇、凝安就常與我一道玩耍,很是親近。皇后一走,太祖就把撫育先皇和凝安之事交給了母妃,漸漸地,我與他們親如一母同胞。我比他們都大了幾歲,他們倆的啟蒙還是我手把手教的呢。”老太太娓娓道來,聲音舒緩柔和,一派雲淡風輕之色,是不是過了許多年,那些與她不過是過眼雲煙。
黛玉沉浸在祖母的回憶中,低低呢喃:“難怪公主一見我就硬要認我為孫女,在京城處處照應我們兄妹。祖母,那後來如何?”
老太太對黛玉的事還是頗為關注的,知道她在京城很得凝安公主關照,自然開心,在她面頰上輕輕摩挲著,半日方道:“那時候天下兵馬大元帥沈家勢盛,他們有一女在宮中為妃,是皇貴妃之下第二人。皇貴妃身份隱蔽,眾人只當是太祖江南帶回來的山野女子,一致請封沈妃為後。
沈家手握重兵,野心膨脹,不斷勾結朝中文武官員,太祖對他們心存忌憚,卻又不得不與其虛與以蛇,暗中布下埋伏要把沈家一擊斃命。
沈妃以為太祖遲遲不肯立她為後是因皇貴妃暗中阻撓,開始設計除去皇貴妃,皇貴妃也不是那等任人欺凌的,卻終究不敵他們人多陰險,香消玉殞。那年我十六歲。
本來,這個年紀,公主即使不出嫁也到了指婚的年紀,只因太祖和皇貴妃寵愛我,不舍我早嫁,是以一直拖了下來。
我極其悲憤,要太祖即刻治了沈妃的罪,給皇貴妃報仇。太祖雖然心中恨極沈妃,可是他對沈家的計劃還沒有徹底施行,他怕打糙驚蛇,讓我忍忍。我在宮中一向金尊玉貴慣了,誰見了我不給三分面子,甚至先皇凝安偶爾被人欺負都是我出頭的,我如何肯咽下這口氣,便於太祖有了隔閡。
隨後,太祖非但沒有責罰沈妃,甚至傳出要立她為後的消息,我登時大怒,不管不顧的離宮出走,要回王家求他們作主。
太祖怪我不懂事,沒有遣人尋我,我身邊只有幾個心腹之人,在淮北一帶遇到沈妃派來的殺手。就是那一次,我遇見了你們祖父,他南下回籍,救了我們主僕幾個。”說到這裡,老太太卻是哽咽不已,藏在心底幾十年的天人永隔之痛再也忍不住。初見彷佛就在昨日,卻是物是人非。
黛玉聽得唏噓,沒想到竟有這樣一段往事,原來祖父母是在那樣的情況下相見的。她看得出來,祖母一直深念著祖父,不然即便提起先母,她都沒有這樣動容,卻一提起祖父就變得如此脆弱可憐。祖父離世之時,祖母一定悲痛欲絕吧。
她暗想,祖母當年可是宮裡頭一位的公主,嫁到林家一定也是受人景仰,雖有喪母之痛,到底是個嬌養著的,這時候哭得比小孩還要單純。黛玉不由大起憐惜之心,不停給祖母拭淚。
墨涵此時終於明白當日林家為何會有先皇那樣的旨意,為何父親執意要他查出先皇之死,原來先皇是父親的舅舅呢,難怪啊。不過,事情並沒有這樣完,林家上下對老太太諱莫如深,定是有什麼因由的,當即問了出來。
老太太勉強止了哭聲,不滿的看了墨涵一眼,好似在怪他多嘴,到底給他們解釋起來:“我開始並沒有告訴你們祖父實情,只說我是王家的女兒,被人追殺,林家與王家一向是世交,你祖父斷不會坐視不理,當即讓我跟著他們一塊去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