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黛玉沒發現哥哥還有這樣的表演天賦,幾句話就把棠錦氣得半死,指著墨涵說不出話來,小臉紫漲,半晌,忽然“哇”的一聲大哭了起來。
驚得黛玉和墨涵面面相覷,這個祖宗,方才牛的要殺人的樣子,一眨眼怎麼就哭了,他們有惹她嗎?沒有。
跟著棠錦一起過來的人,嚇得手忙腳亂,又不敢勸,生怕引火燒身,這個主子,變臉比翻書還快。
淒悽慘慘的哭聲嗚咽聲不絕於耳,黛玉被逼得無法,只得硬著頭皮勸道:“那個,棠錦郡主,咱們有話好好說。我哥哥他說話直來直去的,你不用放在心上。”
棠錦哭得更大聲了,不過能隱隱約約聽見她在說話:“嗚嗚,他……他必須給我,呃,道歉……我,我就……原諒他、、嗚嗚”
墨涵頭痛不已,他還真沒遇見過這樣的破事,又不是小孩了,都大姑娘了,在他這裡哭,叫人聽見以為他把人家怎麼了呢,薛寶釵的風波還沒平息下去,難道還想再演一出啊。墨涵覺得自己很冤,他一沒招惹她,二沒欺負她,怎麼就要他道歉呢。
乞求的看著黛玉,黛玉知道不是哥哥的錯,可是棠錦繼續哭下去她都要陪著哭了,只得用眼神寬慰哥哥:你就當是哄小孩吧,快把她送走了咱們早安生。
墨涵得了妹妹的指示,不敢不聽,勉強吸了一口氣,儘量顯得誠懇一點:“郡主啊,你別哭了,再哭嗓子就啞了。之前的事,是我的錯,我向你道歉行不行,求你別哭了吧。”
說到最後,墨涵自己都帶了哭音,他時常哄黛玉,覺得那是一種極美的享受,原來除了黛玉,讓他哄別人,還不如殺了她呢,太痛苦了,太沒有尊嚴了。蒼天啊,請你保佑我林墨涵,以後就是遇到鬼也不要撞見這個瘋子,太可怕了。
棠錦在墨涵開口之後就放低了哭聲,細細張耳聽著,勉強算是滿意,漸漸止了淚,恨恨地瞪著墨涵。
黛玉就差放鞭炮歡喜慶祝了,她自己以前也愛哭,可是從來不像棠錦那樣嚎啕大哭,實在折磨人啊。好在,這回停了,只希望她別再想出什麼么蛾子了。
梳洗之後,棠錦拋開了惱意,反而抓著墨涵說東說西,黛玉看得氣悶不已,扔了墨涵回了自己院子。
自此後,那棠錦隔三差五的就來找墨涵,把墨涵嚇得一聽到她的響動就從後門逃出去,不是去劉瑄那邊躲一天,就是找關泰避風頭。黛玉看得又好氣又好笑。
第92回:親戚成仇寶釵遭罪
吐蕃王子選妃之事,在鄭尚書和墨涵的安排之下,順利開始了。不出太后和元春所料,吐蕃王子一眼就相中了探春。
當日一起聞召的女子亦有四五個,其中以探春最為出挑。探春之貌不敵寶釵的牡丹國色,不及黛玉的風流雅致,但肌膚細膩若瓷,眉眼間顧盼神飛,說話行事自有一股子別的女孩兒沒有的慡利潑辣勁。倒是頗和吐蕃人的性情,而且這樣標緻的美人在吐蕃是難得一見的。
當然,吐蕃王子並沒有極其喜歡探春,只是相比較其他幾個姑娘而來,他覺得還是探春更加看得入眼,更合他的心意。
從身份上而言,探春的確低了些,即使她是國公府的千金,但明眼人都知道她只是一個五品員外郎的庶女,像她這樣的在京城一抓就是,而且多半會比她高。為了表示對吐蕃的重視,也為了表明自己對賈家的偏愛,太后非常慡快的封了探春一個郡主的名號。
探春今年只有十三歲,比黛玉還小了幾個月,即便在中原這個年紀成親都是小的。好在探春底子好,長得高,漸漸發育了,現在大婚也不是不可以。
一來時間倉促,二來入了冬,路上不好行走,所以吐蕃王子決定次年開了春再回吐蕃,那時候探春也十四了。不過,吐蕃王子好歹是一國未來的君主,看事謹慎長遠,他來了不過兩月就發現天朝存在著不少怪異之處,他有心留在這裡細細探訪一番,好決定日後吐蕃到底跟誰站在一處。
為了籌辦探春和親一事,太后決定提前離開避暑山莊,九月初就起駕回京了。九月初九重陽節,鑾駕到京。
話說賈母那裡接到元春的密信,屏退了左右,只留了鴛鴦給她念信。信中,元春大致分析了太后的心思,暗示探春嫁到吐蕃的可能性,備細述了此舉對賈府的巨大好處,要求賈母一定讓探春過繼到王夫人名下。
之前元春召探春一起前往避暑山莊之時,賈母就想到了元春這麼做定有深意,她原以為的是藉機將探春獻給皇上,鞏固元春在後宮的地位。如今雖不是進宮,但嫁給吐蕃王子為王妃顯然比入宮還要有利。
這樣一來,探春、賈家就是於國家有功之人,太后看在探春遠嫁的份上只會愈加歡喜賈家,歡喜元春。如果哪一日賈家做出了什麼不該的事,太后為了安探春的心,為了向吐蕃示好,為了兩國的和平,也會儘量放過賈家,這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賈府出了一個貴妃,一個王妃,一個外孫女郡主,外孫郡王,試問這樣的體面榮耀,放眼京城誰家及得上,賈家要真正步入京城的上流社會了。若是元春出息的話,一舉奪得皇后之位,那麼賈家就是國舅,皇親國戚了,將來賈家的外孫就是一國太子一國皇帝。一想到這些,賈母心裡激動萬分,她等這一年等了多久。
而王夫人那裡,自然沒有賈母的興奮,她不是不知道這裡邊的好處,可就是拐不過那個彎來。一想到被她踩在腳底下幾十年的趙姨娘,生了一個王妃的女兒,她就滿心不忿,那個賤人現在就敢霸占著老爺,往後還不變本加厲,眼裡都沒了她這個正室太太。
可她究竟不是那等糊塗之人,明白再如何趙姨娘也別想越過她去,她的女兒是貴妃,她是皇帝的岳母呢。何況只要將探春過繼到了自己名下,那和趙姨娘的關係越發淡了,不怕她能翻出天來。
很快,賈家就舉行了過繼探春的儀式,從此後探春就是榮國府的嫡小姐。
回京之後,太后為了充分展現自己的仁慈,完全收服賈家的心,她沒有要求探春住在宮裡,反而准許她回賈家居住,只是一應郡主排場俱全。連冊封郡主的儀式都辦得相當體面,大有蓋過當日黛玉冊封的勢頭。
擇了吉日九月十八,由北靜王親自護送探春回賈府。賈家連擺了三天宴席,京城權貴一個都沒落下的發了請帖。眾人看見太后這般器重賈家,暗想元春冊後已經不遠,都拼命上趕著巴結賈家,一時間賈家風頭無二。
唯有林家,對賈家比之前淡了不少,只命人送了賀禮,不管是黛玉還是墨涵都沒有現身。
元春省親之後,就下諭讓姊妹們連同大嫂子李紈,兄弟寶玉都搬進了大觀園居住。之前,探春一直住在秋慡齋。眼下是郡主之尊了,自然不能一大群宮女太監都擠在這麼個小地方,賈母下令將秋慡齋及附近的藕香榭、紫菱洲等都給了探春住。原先住在藕香榭的惜春搬到了蘅蕪院。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交代下薛寶釵被元春送回來之後的情形了。
當時,元春一怒之下命抱琴即刻送了薛寶釵回來。抱琴跟了元春十多年,最了解自家主子的脾氣,這次是徹底惱恨上薛姑娘了。所以抱琴也不客氣,只點了一個太監臨時充作車夫,一個年紀大些的宮女,押了寶釵和鶯兒上馬車,日夜兼程趕路,將寶釵送了回來。
驚得黛玉和墨涵面面相覷,這個祖宗,方才牛的要殺人的樣子,一眨眼怎麼就哭了,他們有惹她嗎?沒有。
跟著棠錦一起過來的人,嚇得手忙腳亂,又不敢勸,生怕引火燒身,這個主子,變臉比翻書還快。
淒悽慘慘的哭聲嗚咽聲不絕於耳,黛玉被逼得無法,只得硬著頭皮勸道:“那個,棠錦郡主,咱們有話好好說。我哥哥他說話直來直去的,你不用放在心上。”
棠錦哭得更大聲了,不過能隱隱約約聽見她在說話:“嗚嗚,他……他必須給我,呃,道歉……我,我就……原諒他、、嗚嗚”
墨涵頭痛不已,他還真沒遇見過這樣的破事,又不是小孩了,都大姑娘了,在他這裡哭,叫人聽見以為他把人家怎麼了呢,薛寶釵的風波還沒平息下去,難道還想再演一出啊。墨涵覺得自己很冤,他一沒招惹她,二沒欺負她,怎麼就要他道歉呢。
乞求的看著黛玉,黛玉知道不是哥哥的錯,可是棠錦繼續哭下去她都要陪著哭了,只得用眼神寬慰哥哥:你就當是哄小孩吧,快把她送走了咱們早安生。
墨涵得了妹妹的指示,不敢不聽,勉強吸了一口氣,儘量顯得誠懇一點:“郡主啊,你別哭了,再哭嗓子就啞了。之前的事,是我的錯,我向你道歉行不行,求你別哭了吧。”
說到最後,墨涵自己都帶了哭音,他時常哄黛玉,覺得那是一種極美的享受,原來除了黛玉,讓他哄別人,還不如殺了她呢,太痛苦了,太沒有尊嚴了。蒼天啊,請你保佑我林墨涵,以後就是遇到鬼也不要撞見這個瘋子,太可怕了。
棠錦在墨涵開口之後就放低了哭聲,細細張耳聽著,勉強算是滿意,漸漸止了淚,恨恨地瞪著墨涵。
黛玉就差放鞭炮歡喜慶祝了,她自己以前也愛哭,可是從來不像棠錦那樣嚎啕大哭,實在折磨人啊。好在,這回停了,只希望她別再想出什麼么蛾子了。
梳洗之後,棠錦拋開了惱意,反而抓著墨涵說東說西,黛玉看得氣悶不已,扔了墨涵回了自己院子。
自此後,那棠錦隔三差五的就來找墨涵,把墨涵嚇得一聽到她的響動就從後門逃出去,不是去劉瑄那邊躲一天,就是找關泰避風頭。黛玉看得又好氣又好笑。
第92回:親戚成仇寶釵遭罪
吐蕃王子選妃之事,在鄭尚書和墨涵的安排之下,順利開始了。不出太后和元春所料,吐蕃王子一眼就相中了探春。
當日一起聞召的女子亦有四五個,其中以探春最為出挑。探春之貌不敵寶釵的牡丹國色,不及黛玉的風流雅致,但肌膚細膩若瓷,眉眼間顧盼神飛,說話行事自有一股子別的女孩兒沒有的慡利潑辣勁。倒是頗和吐蕃人的性情,而且這樣標緻的美人在吐蕃是難得一見的。
當然,吐蕃王子並沒有極其喜歡探春,只是相比較其他幾個姑娘而來,他覺得還是探春更加看得入眼,更合他的心意。
從身份上而言,探春的確低了些,即使她是國公府的千金,但明眼人都知道她只是一個五品員外郎的庶女,像她這樣的在京城一抓就是,而且多半會比她高。為了表示對吐蕃的重視,也為了表明自己對賈家的偏愛,太后非常慡快的封了探春一個郡主的名號。
探春今年只有十三歲,比黛玉還小了幾個月,即便在中原這個年紀成親都是小的。好在探春底子好,長得高,漸漸發育了,現在大婚也不是不可以。
一來時間倉促,二來入了冬,路上不好行走,所以吐蕃王子決定次年開了春再回吐蕃,那時候探春也十四了。不過,吐蕃王子好歹是一國未來的君主,看事謹慎長遠,他來了不過兩月就發現天朝存在著不少怪異之處,他有心留在這裡細細探訪一番,好決定日後吐蕃到底跟誰站在一處。
為了籌辦探春和親一事,太后決定提前離開避暑山莊,九月初就起駕回京了。九月初九重陽節,鑾駕到京。
話說賈母那裡接到元春的密信,屏退了左右,只留了鴛鴦給她念信。信中,元春大致分析了太后的心思,暗示探春嫁到吐蕃的可能性,備細述了此舉對賈府的巨大好處,要求賈母一定讓探春過繼到王夫人名下。
之前元春召探春一起前往避暑山莊之時,賈母就想到了元春這麼做定有深意,她原以為的是藉機將探春獻給皇上,鞏固元春在後宮的地位。如今雖不是進宮,但嫁給吐蕃王子為王妃顯然比入宮還要有利。
這樣一來,探春、賈家就是於國家有功之人,太后看在探春遠嫁的份上只會愈加歡喜賈家,歡喜元春。如果哪一日賈家做出了什麼不該的事,太后為了安探春的心,為了向吐蕃示好,為了兩國的和平,也會儘量放過賈家,這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賈府出了一個貴妃,一個王妃,一個外孫女郡主,外孫郡王,試問這樣的體面榮耀,放眼京城誰家及得上,賈家要真正步入京城的上流社會了。若是元春出息的話,一舉奪得皇后之位,那麼賈家就是國舅,皇親國戚了,將來賈家的外孫就是一國太子一國皇帝。一想到這些,賈母心裡激動萬分,她等這一年等了多久。
而王夫人那裡,自然沒有賈母的興奮,她不是不知道這裡邊的好處,可就是拐不過那個彎來。一想到被她踩在腳底下幾十年的趙姨娘,生了一個王妃的女兒,她就滿心不忿,那個賤人現在就敢霸占著老爺,往後還不變本加厲,眼裡都沒了她這個正室太太。
可她究竟不是那等糊塗之人,明白再如何趙姨娘也別想越過她去,她的女兒是貴妃,她是皇帝的岳母呢。何況只要將探春過繼到了自己名下,那和趙姨娘的關係越發淡了,不怕她能翻出天來。
很快,賈家就舉行了過繼探春的儀式,從此後探春就是榮國府的嫡小姐。
回京之後,太后為了充分展現自己的仁慈,完全收服賈家的心,她沒有要求探春住在宮裡,反而准許她回賈家居住,只是一應郡主排場俱全。連冊封郡主的儀式都辦得相當體面,大有蓋過當日黛玉冊封的勢頭。
擇了吉日九月十八,由北靜王親自護送探春回賈府。賈家連擺了三天宴席,京城權貴一個都沒落下的發了請帖。眾人看見太后這般器重賈家,暗想元春冊後已經不遠,都拼命上趕著巴結賈家,一時間賈家風頭無二。
唯有林家,對賈家比之前淡了不少,只命人送了賀禮,不管是黛玉還是墨涵都沒有現身。
元春省親之後,就下諭讓姊妹們連同大嫂子李紈,兄弟寶玉都搬進了大觀園居住。之前,探春一直住在秋慡齋。眼下是郡主之尊了,自然不能一大群宮女太監都擠在這麼個小地方,賈母下令將秋慡齋及附近的藕香榭、紫菱洲等都給了探春住。原先住在藕香榭的惜春搬到了蘅蕪院。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交代下薛寶釵被元春送回來之後的情形了。
當時,元春一怒之下命抱琴即刻送了薛寶釵回來。抱琴跟了元春十多年,最了解自家主子的脾氣,這次是徹底惱恨上薛姑娘了。所以抱琴也不客氣,只點了一個太監臨時充作車夫,一個年紀大些的宮女,押了寶釵和鶯兒上馬車,日夜兼程趕路,將寶釵送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