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萬民,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

  然而,雖然呂布現在的精力都放在了荊州之上,但是不代表他的大本營徐州就“空虛”了啊,呂奉先手下除了兵之外,能打仗的將領少嗎?

  不少!

  所以,即便看上去形勢危急,有戲志才鎮守下邳,這危機也只是暫時的而已。

  再說了,和公孫瓚達成共識,袁本初的膽子也是大,打了那麼多年,現在能毫無防備的轉頭換個目標,這“心胸”也不是旁人能比得了的了。

  然而,袁紹到底不是劉表,能占據北方那麼多年,袁本初到底不是什麼好打發的人,更何況,袁軍中沮授田豐等謀士,哪個都不是好糊弄的。

  正是因為手下有沮授田豐審配郭圖許攸等謀士,雖然袁紹沒有什麼政治才能,但是依然占據了北方,然而,謀士多出了好處之外,帶來的另一個作用就是手下拉幫結派。

  一方面任人唯親、看重門第,另一方面喜歡聽取讒言顛倒是非、善惡不辯無識人之能,因此,即便帳下有著和戲志才荀彧不相上下的人才,主公昏庸不辨是非,小人得志良臣遭斥,內部不團結之下,袁紹也沒能將北方統一。

  郭圖審配與沮授田豐可以說是明顯的對立面了,一旦對方提出什麼意見,不管對不對,另一方鐵定是反對,然而,事情壞就壞在袁紹大多數聽的都是郭圖這個只會壞事兒的人的話。

  沮授和田豐勸了許多次,不能對公孫瓚掉以輕心,呂布要打,但是公孫瓚同樣也要打!

  但是,想起來一出是一出的袁紹就是不聽,更何況身邊還有逢紀說什麼公孫瓚如今已經不堪一擊,打下徐州才是正經事情,如此一來,袁本初更是不待見田豐了。

  建議是你提的,他現在已經採取了你還想怎麼著,打就打了,那兒來那麼多事情。

  和公孫伯圭打了那麼多年,他們對彼此的了解還不夠清楚嗎?

  劉虞個軟蛋,除了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什麼都不敢幹,在幽州他自己的地盤上還硬生生被公孫瓚玩的沒命了,早知如此,當初和他結盟多好?

  劉虞一死,公孫瓚自己也沒好哪兒去,也不知道怎麼想的,自己把自己關在高樓之上,真當他建的那玩意兒多結實嗎,遲早一把火給燒了。

  說的簡單,袁紹想燒,他也得有那個機會啊,公孫瓚辛苦建造起來的高樓,是那麼容易就能被燒了的嗎?

  和劉虞反目之後,內有劉虞的舊部搗亂,外有袁紹鍥而不捨的打擊,公孫瓚便讓人在易京的外圍挖了十道壕溝,然後在城中壘起許多五六丈的土台,土台上則建起樓宇。

  估計是想著與世隔絕,公孫瓚自己住在中間最高的台樓上,以鐵為門,除了姬妾之外,成年男人都不得入內。

  更荒唐的是,有關州郡的書信文書,公孫瓚讓人用繩索吊上來,處理完之後再吊下去,這是鐵了心了想隔絕一切危險啊!

  反正他城中糧食多,防守又嚴密,這麼撐個幾年也不是問題,至於糧食用完之後會怎麼樣,公孫伯圭表示他現在並不想考慮這麼多。

  所以說,轉而將注意力放到幾乎已經統一了整個南方的呂布身上,只是因為袁紹連續幾年攻打公孫瓚一無所獲,所以準備放棄了這個對手,畢竟公孫瓚已經將自己縮成了一個烏龜,手腳都縮進了龜殼,打沒法打,那還打什麼打?

  既然你公孫瓚這麼個態度,那好,接下來他們就先休戰,一致對外之後再解決他們之間的事情。

  所以,還以為他們家主公終於明事理了,實際上卻只是這人啃不下來這塊骨頭,轉而去啃另一塊去了。

  袁紹從青州而來攻打徐州,消息傳來,戲志才當即讓在豫州一帶的高順帶兵回防,僅僅靠徐州留下的兵馬,抵擋袁本初的大軍似乎有些困難。

  不得不說,田豐選的這個時機真的是非常好,呂布手下大多數將領包括他本人都在荊州揚州一帶,就是知道消息,短時間內也沒辦法趕回來,只要袁紹能保持住這個勁頭,在呂布回來之前,徐州極有可能被他攻下來大半。

  但是,袁紹的弱點太明顯了,手下人勾心鬥角,他本人疑心病甚重,對戲志才來說這簡直好的不能再好了。

  將琅邪郡的百姓暫時撤到東海,同時派人到袁紹軍中,見機行事傳播些此間有詐的消息,三人成虎,更何況袁紹手下那麼多拖後腿的謀士。

  距離最近的高順很快帶兵回到了徐州,在琅邪和袁紹對峙起來,由此,在下邳的戲志才稍稍鬆了一口氣,隨即將徐州的消息送到呂布手中。

  此時,呂布也在趕回徐州的路上,將荊州的事情交給荀彧,同時留下了孫策徐晃等人在一旁協助,呂奉先帶著他親自統領的精銳騎兵一路趕回徐州。

  至於那一直用著他們的糧糙,現在卻翻臉不認人的公孫伯圭,呂布冷笑一聲,自然不肯輕易放過他。

  拿了報酬卻不辦事兒,哪兒有那麼好的事情!

  派趙雲帶領一隊兵馬從司隸繞道去幽州,至於袁紹這邊,來了自然不能輕易就離開,他呂奉先的城可不是那麼好拿的。

  帶著手下精銳的兵馬,呂布沒有隨著其他人回徐州,而是一拐彎兒朝著冀州去了。

  要是這樣還擋不住袁紹手下那群武將,高伏義這個中郎將也就別當了,換人吧!

  就知道呂布不會這麼回來,看目前情況尚在控制之中,戲志才讓人給顧祁帶了個信兒,而後將下邳的士子們派去荊州一部分。

  文若和奉孝在荊州怕是忙不過來,事發突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第123章

  袁紹帶兵十餘萬, 氣勢洶洶南下而來, 便是高順再有能耐, 短時間內也無法正面抵抗,兵力懸殊之下,暫避鋒芒是最好的選擇。

  不得不說, 袁紹手底下各自拉幫結派的謀士們很是給戲志才省了一番心力,只在下邳坐著, 那邊自己就把能撐場子的謀士一個個逼的走的走沉默的沉默, 實在是讓他欣慰的不行。

  時時刻刻緊盯著戰況, 戲志才不知道該怎麼評價袁紹了,還好他們家主公沒有這般自大, 不然,他非得氣死不可。

  雖說平時對呂布這裡不滿意那裡有意見,但是這一對比,馬上就看出了人強在了哪裡, 呂奉先雖然傲, 但是好歹有自知之明, 哪像他袁本初, 偏聽偏信,置真正的忠良於不顧。

  聽著袁紹軍中田豐和許攸的遭遇, 雖然替他們感到不值, 但是,無疑,戲志才心裡是喜多有憂的, 就憑剩下郭圖幾人,他戲志才還是不放在眼裡的。

  “先生,門外有人求見。”士兵走進行了一禮,然後接著說道,“那人說他乃是南陽許攸,讓先生出去見他。”

  “許攸徐子遠?”挑了挑眉毛,並沒有對傳令士兵說的話感到生氣,戲志才反而是確認一般又問了一句,“可是從北方而來?”

  下面的士兵點了點頭,“先生,那許攸態度甚是傲慢,而且還是從袁紹那兒過來的,定然居心不良,先生要見嗎?”

  起身拍了拍身上不存在的灰塵,戲志才笑道,“見,為何不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