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和泉守兼定雖然是第十一代和泉守兼定,還是刀劍付喪神中最年輕的一位,可是這不等於說,他就不知道雅仁親王、平清盛和源義朝三個人意味著什麼了。原以為他們居於羅生門附近可以遠離這些歷史人物,卻沒有想到,這三位還是粘了上來。

  ——真麻煩!

  和泉守兼定真心不想跟這三個歷史人物有什麼關聯,但是,身為武士的忠義,讓他做不出對一位皇子失禮的事情,更別說,源義朝乃是源氏一族的少主,平清盛乃是平氏一族的少主!就是不看這兩位日後的成就,看在本丸的同伴們的面子上,他也不可能繼續拒絕。

  “跟上!”

  一句跟上,讓三人心花怒發。

  這處宅院本是貴族們金屋藏嬌之所,雖然衰敗了,可底子尚在。而常非的幾個術下去,立刻讓整座庭院煥然一新。

  沿著走廊一路走來,碧草青青、繁花似錦,更有一路的白色曼陀羅華相隨。

  雖然很稀薄了,但是雅仁親王到底是皇室血脈,源義朝也是清和天皇之後,因此多多少少能嗅到一點,屬於神氣和靈氣的清洌。

  這種清洌讓他們渾身一震,頭腦都清醒了許多。

  雅仁親王甚至情不自禁地拿出了皇子的儀態——因為如此風雅的地方,依舊戴著浪蕩子的面具,那實在是太不風雅了。

  至於源義朝和平清盛兩個,也驚訝地說不出話來。

  ——怪哉怪哉!這處宅子原來如此風雅嗎?

  和泉守兼定把三人帶到別室,就自行離開了。他還要找人通報主殿和姬君嗎,還要把食材送到廚房去呢。

  然後,在別室裡面坐了一會兒的雅仁親王就想作耗了。沒辦法,這個時代的風氣就是如此,夜探女子的香閨,更是被視為浪漫之舉,即便雅仁親王還是垂髫之年,還沒有舉行加冠禮,可是風俗如此,從小耳濡目染的他,自然是不會以此為恥。

  相反,他甚至很有幾分興致勃勃的意味在裡頭。

  平清盛不覺得雅仁親王的提議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只是考慮到這家人的一個侍從就那麼厲害,因此不想惹麻煩。

  可是,雅仁親王的提議,得到了源義朝的符合,他就是不跟著也不行。

  然後,他們看四下里沒人,就溜出了別室。

  雖然是渡假,雖然對對抗時空壓很有信心,但是,常非和夏目貴志兩個終究還是只帶了六振刀劍付喪神同行,很多雜務,都是由紙人式神解決的。這也造成了這座宅院沒有什麼人的錯覺。

  雅仁親王和源義朝、平清盛兩個,就摸到了後面,常非正在抽空教導夏目貴志繪製符籙呢。看見三個陌生人進來,一時之間,雙方都愣住了。

  夏目貴志眨了眨眼睛,又眨了眨眼睛,好半天才明白過來,這是平安時代出了名的男女交往方式。

  至於雅仁親王和源義朝、平清盛三人為愣住,則完全是因為常非和夏目貴志兩人的打扮。

  夏目貴志是一身赦衣,用常非的說法就是,赦衣是天地靈氣所化,穿著赦衣,能提高對靈力的敏銳度。問題是,日本跟唐國的淵源太深了,深到了一看見這種衣服,日本人的第一反應就是:

  唐人?

  他們根本就沒有往巫覡這個方向想!

  更別說,常非此刻穿的,是白色曼陀羅華的深衣。血紅色的底子,白色的鑲邊,遍撒曼陀羅華,雙繞及膝。還有那髮式,一看就是唐人。

  雅仁親王不得不用蹩腳的雅言吱吱格格地開口致歉。

  如果是日本人,他來一場收走就走的探香閨,絕對不會覺得歉疚,事後也不會放在心上。

  可如果對方不是日本人,而是東渡的唐人,他就尷尬了。

  因為他知道唐人沒有這樣的風俗,甚至十分排斥這種行為。

  雅仁親王的雅言,夏目貴志一個字都聽不懂,而常非,也聽得十分吃力。因此,她用了十分正宗的京都腔道:“請用日語好了。我們都能聽懂,就是說得不太好。”

  雅仁親王聽說,連連點頭。

  就連源義朝和平清盛兩個也是鬆了一大口氣。

  作為武士家族的子弟,他們武藝嫻熟,可是雅言?別逗了!別說說出口了,就是能聽懂一句兩句,也要托賴人家照顧他們、故意放慢了語速好不好!

  第190章

  常非的京都腔帶一點點後世的口音,不如平安貴族們說得軟糯, 用這個時代的話來說, 那就是, 不夠風雅。但是對於雅仁親王而言,這已經足夠了。

  不過, 這也引起了有一個疑問。

  平清盛道:“如今各國都在學唐國說唐國話,貴族們更是以能說唐國話能寫唐國字為榮,姬君怎麼會學習我們日語呢?”

  常非道:“這不奇怪, 我只是很早就來了日本, 在日本呆得久了, 自然就會了。”

  很早?

  這就很有意思了。

  平清盛的第一反應就是:會不會是冒充。

  因為對方的口音,聽上去帶著一點東面沿海的口音。而在這個時代, 那個地方是比鄉下地方還鄉下地方的小漁村!

  平清盛就道:“原來如此, 那麼, 請問姬君想必也精通樂府吧?”

  如果是來京都攀附權貴的話, 和歌一定沒有問題,這樣的小地方培養出來的姬君, 作為平氏一族的少主, 他也聽說過不少。他知道, 即便是小地方的姬君, 只要有天資又下過苦功, 肯定會有相當造詣。不過,如果是漢樂府,那就兩樣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