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沒。”李月平靜地說著。
“哼,哈,哈哈,哈!”九王不甘示弱地笑起來。
“笑什麼?”
“還要心口不一多久?”九王晃了晃李月被緊緊抓住的手腕,“已不是第一次了,我每次抓著你手腕,都按著你的脈。你每次看我的時候,心脈就變快;我越是靠近你,你越是心脈快的嚇人,就像現在。”
“是嗎?”
李月這才理解,為什么九王以前抓著她的手腕,會自信地說知道了她的秘密。
“是,別逞強了,”九王低著頭,語氣溫柔下來,“早藏不住了。”
李月聽到九王的話,並沒有馬上回答。她盯著九王得意的笑容,九王等她冷下一張臉繼續反駁,可惜他最後等來的,卻是突然出乎他意料的淡淡一笑:
“我今晚還沒吃,你呢,吃了麼?”
聽到這句話,九王先是驚訝,然後慢慢緩和面色,最後得意地笑了。
……
(本文完——謝謝閱讀^_^)
☆、第零章 惡俗穿越小說
深夜裡,城市安靜地睡著。
暢銷雜誌《Ⅷ Van》編輯社大廈28樓的一間辦公室里,還有個辦公桌前的燈亮著,那是欣大人還在加班。
她喝著茶,打了個哈欠,然後一邊從李月的移動硬碟里複製文件和資料,一邊整理著自己的資料。等到複製完的時候,欣大人發現她不小心多複製了一個文檔,最後修改時間是今年五月二十日,標題是:
《惡俗穿越小說——下半部分》。
欣大人點開來,好奇地閱讀起來:
“……你們喜愛的‘穿越’,你認為它到底是什麼呢?
知識化和感性化的答案有很多,我本應該以客觀的立場與大家討論,但是現在的我,是這樣決定的:讓我們拋開上面那些冠冕堂皇的說辭,我也將暫時拋開我專欄的身份,就用自己的觀點來和大家探討它與我而言是什麼,於你而言又是什麼。
於我而言,這個問題其實就像在問,你愛喝的牌子咖啡你認為它是什麼?你愛吃的食物你認為它是什麼?會給這樣那樣的定論為該被喜愛還是該被唾棄的,並會給這樣那樣下定義的,所有生物里只有人;喜歡追問“它對你來說是什麼”並希望得到答案的,也只有人。這也恰恰證明人是何等聰明和有卓越思考能力的物種。也恰恰因為這種思考能力,人才在尋求價值,每一樣事物存在的價值。以前的我絕對會追尋事物的價值和一個能讓我滿意的答案,可是現在對我來說,對這樣的問題企圖追求一個完美標準答案。但可惜的是,答案是不可能,因為十個人里就算九個人都選了認為是完美的,而第十個人遲疑了一下,那它就從頭到尾都不曾是完美。
”穿越“這個詞正是像上面說的這樣,從它應運而生那天起,就不曾被完美,爭議頗大。
既然這樣,我們要怎麼討論它呢?
說到這裡,請允許我先提一下我們所謂的穿越小說。我國最早的小說自於唐代。唐代之前的小說更像是列傳。唐代伊始,小說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小說文化。唐代小說里,數量最多的全民文化,其實是愛情小說。愛情,這也是個千萬年來,人人追尋其價值與完美標準答案的永不過時的主題之一。而最早的穿越小說,就出於我國唐代愛情小說中。為什麼是唐代?許多研究表明,唐代興文弄墨,文才甚多,到達了前所未有的禮教規則重視程度。而真正下筆去寫出這些小說的,最多的是那些被禮教和準則綁住的民眾。這些小說中充滿不受約束的瘋狂愛情。禮教,令我們這種得天獨厚的物種高等而卓越,卻也往往可能成為精神上的束縛,最終使一些性情中人變成犧牲品。一次枷鎖的破除,一次自我精神的自由釋放,一次對於疏於甚至無力掌控的局面的自我認知改變的願望,這就是穿越小說之始。唐代的作者們肯定想不到,千百年後,又流行回來了。所以穿越從來不是什麼新的誕生,它只是特定的輪迴著。所以,它是否有討論的必要性,取決於我們需不需要它的存在,答案是肯定的。
我這樣一個閱讀小說量微薄的人,被問起這個年代最流行的小說文化類型是什麼,第一個想到的答案就是如雷貫耳的穿越。穿越小說的輝煌不必我贅述。可儘管是這樣,我也曾認為穿越是惡俗的,因為我關注的多是它產生的負面價值。直到我忽然想起,我曾崇拜的大英雄,也可能滿手鮮血;我曾嚮往的俠義行為,也可能觸犯道德法制;我曾想要得到的人和事,也有可能本就不屬於我的……這樣說來,我是不是對自己偏愛的價值太寬容了?而反過來說,我甚至未曾完整地摸過一頭象,這樣的資格,卻輕易要在這裡斷定其好壞優劣,是不是又對自己不偏愛的價值太吝嗇了?帶著這樣的心態,我開始接近它。
我曾同一位試圖穿越而自殺的高中女孩相處一年,最初我以為她是受到她母親口中“惡俗穿越小說”的負面價值影響而輕生。但她的一些話卻令我有了新的想法。她對我說,她最初因心裡受到了傷害而想要輕生,而後來則是因為長久積累的壓力,既得不到親人朋友理解也無法在時光里看到解脫的盡頭,再加上被所謂的女王,我的一篇失戀酒後不負責任的文章鼓動,最終選擇離開這一切。所以在問別人穿越是什麼的問題之前,我其實最想問的,是到底這樣的悲劇,真的是所謂惡俗穿越小說帶來的不幸嗎?穿越的負面價值,真的是來自惡俗穿越小說本身嗎?我在想,不,是來自一些推卸責任的大人,和我們這些不負責任的筆者。
當然這女孩的經歷,只是一個例子,也只是那十個人當中的一個人。可我想表達,無論你今天幾歲,當你選擇執筆對人,任何發表的言論,都代表著一股對外的無形力量,在想要被人欣賞和認可的同時,也請萬萬不要忘記,書寫口言的每一個字,都該是自由的,也應當是正直的,更是擔得起責任的。當然也不必三觀凌然一派宗師氣概,因為如果真的那樣,反而是束縛,只需要協調自身思想和影響力的上限和下限,中間游移的部分,正是精彩根源所在,人是矛盾體,任何人都不能避免。即便如某些武俠和言情大家,風生水起盡游黃金屋多年後,還是一樣會回頭深思一些東西,然後改動一些名字,一些情節,甚至一些結局。因而為人,人無完人;因而為人,心思至深;因而為人,不得不深。總之,經歷了這女孩的事之後,現在的我認為,書無功過之分,但思想有。
接下來,說惡俗。拿今天問題來舉例子,穿越到底是什麼,這問題到底答什麼才不俗呢?不管怎樣回答,都會難免被指出俗。但這些深深被鄙夷的俗詞,不正是曾經被認為最經典的情感展現方式嗎?穿越小說,本身就是通俗文學的一種,再者,俗世俗世,何來不俗一說。所有的感情,親情,友情,愛情,表達的最高境界,千萬年來從未變過,一直都俗著。哪怕世界文豪,哪怕古時聖人也避免不了。既然說到這裡,那就一塊來說說惡,也許是令人惡寒,也許是令人厭惡,也許甚至是噁心不適。不過,對於現如今的後穿越小說時代來說,有人認為惡與俗定義下的平庸惡俗也許會阻了小說文化的腳步,然而並不是惡俗這兩個字在阻礙它,真正阻礙它的是下筆者的懶于思考。其實這不難詮釋,打一個小比方,一句我愛你,一個你深愛的男人從來不對你說,直到有一天他終於對你開口說了,還是發自真心主動開口,這份遲來的浪漫告白,你必然感動,但是當你下一秒得知他是從別人那裡聽來的抄來的,甚至是別人對他說了同樣的話他才想起對你說的時候,這一瞬間你內心又作何感想?又或者他永遠在用著永遠一個敷衍態度對你說我愛你,日積月累,一成不變?我猜應該是如段落開始那些關於惡與俗的表達吧。所以,惡與俗有因,但因絕對不在我愛你這三個字上。回到小說話題上,可以說任何小說,它的情節對話,都可能是曾經的經典,也都可能轉一個身就變成現在我們無法接受的惡與俗。從頭到尾,它本身沒有變,變得是我們——選擇了不想看。一成不變,成為公認,成為金科玉律,這才迫使惡與俗繁衍,然而這不是無法進步導致的,而應該是不願進步導致的。再者,最初那些成為經典,是因為讀者被其震撼,後來成為金科玉律,是因為讀者樂於觀看,而隨著推移成為惡俗和陳詞濫調,則是因為讀者選擇向前進步,而下筆者卻往往停留原地。讀者永遠是前進的,這才是真正的金科玉律。總之於我而言,避免的法則就是思考和轉換角度。思考是上天的禮物,人人如此,沒有偏薄;至於轉換角度,就意味著哪怕聽起來再惡俗的台詞,做起來再惡俗的橋段,只要稍微轉換一下角度,其實效果也可能大不相同。小說之所以不同於其他文學傳統,甚至被認為通俗,卻千萬年不衰,原因其實很簡單,它的每一時代的變化,都是在迎合時代前進,它本身,立論之初便有其魂藏於其中,可動搖是其外觀,不可動搖是其內魂。
“哼,哈,哈哈,哈!”九王不甘示弱地笑起來。
“笑什麼?”
“還要心口不一多久?”九王晃了晃李月被緊緊抓住的手腕,“已不是第一次了,我每次抓著你手腕,都按著你的脈。你每次看我的時候,心脈就變快;我越是靠近你,你越是心脈快的嚇人,就像現在。”
“是嗎?”
李月這才理解,為什么九王以前抓著她的手腕,會自信地說知道了她的秘密。
“是,別逞強了,”九王低著頭,語氣溫柔下來,“早藏不住了。”
李月聽到九王的話,並沒有馬上回答。她盯著九王得意的笑容,九王等她冷下一張臉繼續反駁,可惜他最後等來的,卻是突然出乎他意料的淡淡一笑:
“我今晚還沒吃,你呢,吃了麼?”
聽到這句話,九王先是驚訝,然後慢慢緩和面色,最後得意地笑了。
……
(本文完——謝謝閱讀^_^)
☆、第零章 惡俗穿越小說
深夜裡,城市安靜地睡著。
暢銷雜誌《Ⅷ Van》編輯社大廈28樓的一間辦公室里,還有個辦公桌前的燈亮著,那是欣大人還在加班。
她喝著茶,打了個哈欠,然後一邊從李月的移動硬碟里複製文件和資料,一邊整理著自己的資料。等到複製完的時候,欣大人發現她不小心多複製了一個文檔,最後修改時間是今年五月二十日,標題是:
《惡俗穿越小說——下半部分》。
欣大人點開來,好奇地閱讀起來:
“……你們喜愛的‘穿越’,你認為它到底是什麼呢?
知識化和感性化的答案有很多,我本應該以客觀的立場與大家討論,但是現在的我,是這樣決定的:讓我們拋開上面那些冠冕堂皇的說辭,我也將暫時拋開我專欄的身份,就用自己的觀點來和大家探討它與我而言是什麼,於你而言又是什麼。
於我而言,這個問題其實就像在問,你愛喝的牌子咖啡你認為它是什麼?你愛吃的食物你認為它是什麼?會給這樣那樣的定論為該被喜愛還是該被唾棄的,並會給這樣那樣下定義的,所有生物里只有人;喜歡追問“它對你來說是什麼”並希望得到答案的,也只有人。這也恰恰證明人是何等聰明和有卓越思考能力的物種。也恰恰因為這種思考能力,人才在尋求價值,每一樣事物存在的價值。以前的我絕對會追尋事物的價值和一個能讓我滿意的答案,可是現在對我來說,對這樣的問題企圖追求一個完美標準答案。但可惜的是,答案是不可能,因為十個人里就算九個人都選了認為是完美的,而第十個人遲疑了一下,那它就從頭到尾都不曾是完美。
”穿越“這個詞正是像上面說的這樣,從它應運而生那天起,就不曾被完美,爭議頗大。
既然這樣,我們要怎麼討論它呢?
說到這裡,請允許我先提一下我們所謂的穿越小說。我國最早的小說自於唐代。唐代之前的小說更像是列傳。唐代伊始,小說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小說文化。唐代小說里,數量最多的全民文化,其實是愛情小說。愛情,這也是個千萬年來,人人追尋其價值與完美標準答案的永不過時的主題之一。而最早的穿越小說,就出於我國唐代愛情小說中。為什麼是唐代?許多研究表明,唐代興文弄墨,文才甚多,到達了前所未有的禮教規則重視程度。而真正下筆去寫出這些小說的,最多的是那些被禮教和準則綁住的民眾。這些小說中充滿不受約束的瘋狂愛情。禮教,令我們這種得天獨厚的物種高等而卓越,卻也往往可能成為精神上的束縛,最終使一些性情中人變成犧牲品。一次枷鎖的破除,一次自我精神的自由釋放,一次對於疏於甚至無力掌控的局面的自我認知改變的願望,這就是穿越小說之始。唐代的作者們肯定想不到,千百年後,又流行回來了。所以穿越從來不是什麼新的誕生,它只是特定的輪迴著。所以,它是否有討論的必要性,取決於我們需不需要它的存在,答案是肯定的。
我這樣一個閱讀小說量微薄的人,被問起這個年代最流行的小說文化類型是什麼,第一個想到的答案就是如雷貫耳的穿越。穿越小說的輝煌不必我贅述。可儘管是這樣,我也曾認為穿越是惡俗的,因為我關注的多是它產生的負面價值。直到我忽然想起,我曾崇拜的大英雄,也可能滿手鮮血;我曾嚮往的俠義行為,也可能觸犯道德法制;我曾想要得到的人和事,也有可能本就不屬於我的……這樣說來,我是不是對自己偏愛的價值太寬容了?而反過來說,我甚至未曾完整地摸過一頭象,這樣的資格,卻輕易要在這裡斷定其好壞優劣,是不是又對自己不偏愛的價值太吝嗇了?帶著這樣的心態,我開始接近它。
我曾同一位試圖穿越而自殺的高中女孩相處一年,最初我以為她是受到她母親口中“惡俗穿越小說”的負面價值影響而輕生。但她的一些話卻令我有了新的想法。她對我說,她最初因心裡受到了傷害而想要輕生,而後來則是因為長久積累的壓力,既得不到親人朋友理解也無法在時光里看到解脫的盡頭,再加上被所謂的女王,我的一篇失戀酒後不負責任的文章鼓動,最終選擇離開這一切。所以在問別人穿越是什麼的問題之前,我其實最想問的,是到底這樣的悲劇,真的是所謂惡俗穿越小說帶來的不幸嗎?穿越的負面價值,真的是來自惡俗穿越小說本身嗎?我在想,不,是來自一些推卸責任的大人,和我們這些不負責任的筆者。
當然這女孩的經歷,只是一個例子,也只是那十個人當中的一個人。可我想表達,無論你今天幾歲,當你選擇執筆對人,任何發表的言論,都代表著一股對外的無形力量,在想要被人欣賞和認可的同時,也請萬萬不要忘記,書寫口言的每一個字,都該是自由的,也應當是正直的,更是擔得起責任的。當然也不必三觀凌然一派宗師氣概,因為如果真的那樣,反而是束縛,只需要協調自身思想和影響力的上限和下限,中間游移的部分,正是精彩根源所在,人是矛盾體,任何人都不能避免。即便如某些武俠和言情大家,風生水起盡游黃金屋多年後,還是一樣會回頭深思一些東西,然後改動一些名字,一些情節,甚至一些結局。因而為人,人無完人;因而為人,心思至深;因而為人,不得不深。總之,經歷了這女孩的事之後,現在的我認為,書無功過之分,但思想有。
接下來,說惡俗。拿今天問題來舉例子,穿越到底是什麼,這問題到底答什麼才不俗呢?不管怎樣回答,都會難免被指出俗。但這些深深被鄙夷的俗詞,不正是曾經被認為最經典的情感展現方式嗎?穿越小說,本身就是通俗文學的一種,再者,俗世俗世,何來不俗一說。所有的感情,親情,友情,愛情,表達的最高境界,千萬年來從未變過,一直都俗著。哪怕世界文豪,哪怕古時聖人也避免不了。既然說到這裡,那就一塊來說說惡,也許是令人惡寒,也許是令人厭惡,也許甚至是噁心不適。不過,對於現如今的後穿越小說時代來說,有人認為惡與俗定義下的平庸惡俗也許會阻了小說文化的腳步,然而並不是惡俗這兩個字在阻礙它,真正阻礙它的是下筆者的懶于思考。其實這不難詮釋,打一個小比方,一句我愛你,一個你深愛的男人從來不對你說,直到有一天他終於對你開口說了,還是發自真心主動開口,這份遲來的浪漫告白,你必然感動,但是當你下一秒得知他是從別人那裡聽來的抄來的,甚至是別人對他說了同樣的話他才想起對你說的時候,這一瞬間你內心又作何感想?又或者他永遠在用著永遠一個敷衍態度對你說我愛你,日積月累,一成不變?我猜應該是如段落開始那些關於惡與俗的表達吧。所以,惡與俗有因,但因絕對不在我愛你這三個字上。回到小說話題上,可以說任何小說,它的情節對話,都可能是曾經的經典,也都可能轉一個身就變成現在我們無法接受的惡與俗。從頭到尾,它本身沒有變,變得是我們——選擇了不想看。一成不變,成為公認,成為金科玉律,這才迫使惡與俗繁衍,然而這不是無法進步導致的,而應該是不願進步導致的。再者,最初那些成為經典,是因為讀者被其震撼,後來成為金科玉律,是因為讀者樂於觀看,而隨著推移成為惡俗和陳詞濫調,則是因為讀者選擇向前進步,而下筆者卻往往停留原地。讀者永遠是前進的,這才是真正的金科玉律。總之於我而言,避免的法則就是思考和轉換角度。思考是上天的禮物,人人如此,沒有偏薄;至於轉換角度,就意味著哪怕聽起來再惡俗的台詞,做起來再惡俗的橋段,只要稍微轉換一下角度,其實效果也可能大不相同。小說之所以不同於其他文學傳統,甚至被認為通俗,卻千萬年不衰,原因其實很簡單,它的每一時代的變化,都是在迎合時代前進,它本身,立論之初便有其魂藏於其中,可動搖是其外觀,不可動搖是其內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