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兒子’?”李月沒聽清。

  “二子,二的二,子的子。”二子熱情地回答。

  “二子二子,念快了不好聽,換個名字吧。”

  “但聽姑娘的!”

  “王才二……王……才……,叫旺財得了。”

  “行!姑娘說什麼都行!”

  “算了,我鬧你的,叫你小二。”

  “好咧!客官!”

  兩個人漸行漸遠,越聊越歡。

  ……

  散課後,李月邀同學們出去遊河玩樂,結果誰也沒有邀請到,只因大家都早些回去準備衣著禮品好出席晚上的九王踐行宴。

  最後,李月在前走著,二子在後跟著,主僕就這麼沿著河邊一直走,從下午走到夕陽。

  走累了,兩人就租個船,繼續在河上夜色里漂泊。

  ……

  不知道過了多久,船家靠岸,搖醒了熟睡的兩人。

  “這麼黑,什麼時辰了?”二子問。

  “丑時了,再不回去二位是要看日出麼?你們不回家睡,咱也要回家睡啊。”船家扶著迷迷糊糊的兩人下船。

  兩人半夢半醒地走回衙門偏門,二子和李月分別後離開了。

  走到內院時,李月都能聽到前院的酒宴喧譁。

  李月徑直走回臥房,反手關了門倒到床上就睡了。

  丫鬟隨後進房看了眼李月,就轉身穿堂越室,一直走到前院嘈雜人群中,尋著了一個男人,和他耳語了兩句。

  男人聽了,面上還是待客的和顏悅色,嘴裡卻吐出與笑容不相符的冷語:

  “不來也罷。”

  這男人就是九王。

  ……

  隔天一早,城門前,街坊鄰里全數到齊,各個都來給九王和郡主送行。

  和眾人道了一輪別之後,郡主和九王分別踏入兩輛高頂華麗馬車,在眾人目送中遠馳而去。

  城門前遠遠目送的人山人海里,就屬站在最前面的傻子娘和喜子娘哭的最不舍。

  不長不短,大約五個月。

  九王明明是來西雙城衙門因為沒錢付酒帳和踩花擾民而自行帶罪改過的,但離開時卻載滿了西雙城街坊的一車禮物。

  ……

  李月睜開雙眼時,已經過了正午。

  對李月來說這是全然不同的一天,滿是嶄新而又滿是嘆氣:

  洗澡時李月聽丫鬟說了九王和郡主走時的景象,丫鬟說著說著會嘆氣;

  吃飯時,一桌子人都不怎麼說話,那種氛圍就好像那個空著的座位的主人還在這裡一樣,有些壓抑讓人難安;

  “哎……”吃著吃著,看著那個空出來的座位,傻子娘也長嘆了一聲氣;

  傍晚在書閣看書的李月,感受到窗外吹來的一陣冷風,轉頭看過去,遠處院子裡的石桌前,也是空無一人。

  李月不由得輕嘆一口氣。

  李月不得不承認,九王離開西雙城衙門後,好像也把一家子人的生氣也帶走了不少……

  第二天,一家子人也是如此在嘆氣和沉默中度過。

  第三天,也是如此。

  ……

  這樣傷感的日子持續了一段時間,但值得高興的是,除夕的到來終於還是將這種晦澀的氣息趕走了。

  “李姑娘!來!讓一讓!”

  一個漢子從背後喊道。

  李月一回頭,著實嚇了一跳:一個壯漢拎著一顆巨大的豬頭,從她身後繞到前面去,漢子走過的土道上,還滴了一路血跡。

  李月咽了下口水,端著洗好的菜走到灶房院子裡。

  一院子的人都在忙活,李月找到在炒菜的傻子娘,旁邊忙著煮飯燒菜的還有好多河坑村的女人們。

  李月在灶台旁放下傻子娘要的菜之後,低頭掃了一遍台子上的各色菜式,真是各種野味野菜點紅雜糧麵團各種烹煮煎蒸各種色香味俱全,看著大珍視,接下來的這幾天李月有口福了。

  李月忍不住說:“沒想到我回老家之前,還能吃這麼一頓好的,真值。”

  女人們聽了全都笑了,傻子娘卻有些哀傷:“哎,大過年的非要說這些個做啥?殿下前個月走了,這下你也要走了,俺這年過的啊!”

  李月一手搭在傻子娘的肩上,安慰道:“大娘,我老家有句話,天下無不散宴席啊,何況我這不還沒走麼。”

  傻子娘聽了,稍稍高興了點,問道:“姑娘,你在老家都怎麼過年?你家裡可有俺們這裡熱鬧?”

  這個問題,讓李月一時沒有回答上來。

  一陣莫名的沉默後,李月回答道:“也差不多,吃吃喝喝,串門拜年。”

  女人們聽了,紛紛熱論起來。

  “喝呀!~~~~~~~~~~呦~~~~~~~~~”

  一聲大吼,李月嚇了一跳,不過這個高聲大吼李月可是記憶深刻——那是趕牛叔高歌一曲的標準開場。

  趕牛叔在旁邊一邊趕驢磨豆子,一邊高興地唱起山歌來。

  一院子的男人女人們也都在這歌聲里忙活地更有幹勁了……

  被分配繼續摘豆子後,李月就捧著一盆豆子在灶房院子裡的石桌前坐下。

  一邊摘著,一邊聽歌,一邊看著院子裡的來往人群,李月越是看眼前自己身處的熱鬧景象,就越是有種複雜的感覺繞上心頭:

  那是一種對比。

  李月小學時候就開始有的對比。

  父親那時常去外地工作,一年都見不到幾面,過年的時候也經常是只有她,姐姐和母親三人。李月的印象里,電視整晚熱鬧地開著,她和姐姐總會看著看著睡著;但是到了12點,母親就會叫她們起來,然後三個人坐在一起一邊看著電視裡的人們跨年倒數,一邊吃餃子。

  母親做的餃子很好吃,裡面不會有沖鼻的蒜,不會有味大的茴香,不會有油膩的豬肉,也不會有嗆人的辣椒,是充滿著好吃的雞肉和香菇味道的餃子……

  但是高中後,李月就再也沒吃過,因為母親和父親離婚了,母親帶走了姐姐,而她跟著父親住。就這樣直到李月工作之後,都沒有去主動見母親,但是和姐姐卻時常聯繫。而那之後,年年就換成她和父親兩個人邊吃餃子邊看電視。

  李月低下頭,繼續摘豆子。

  ……

  過年那天,李月穿上了很早以前河坑村女人們幫她在西雙城裡買的布料做的衣裳。

  那個清晨,全家在衙門前牲品祭禮齊全地叩拜天恩。

  那個傍晚,全城人走上大街,跟著祭品和鑼鼓的隊伍敲敲打打呼呼喝喝地趕走年獸。

  那個晚上,街坊們齊聚衙門側面的寬敞大院,張燈結彩大吃大喝地送去舊歲。

  那個晚上,李月也被街坊們給灌得爛醉如泥了。

  ……

  被丫鬟們抬回臥房後,丫鬟們為她換衣就寢,蓋好被子後,又為她擦拭一番,這才離去。

  房門關上後,外面院子還是熱鬧不已,但房內卻安靜了下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