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 上一次暗中護送長公主和親一事,以失敗告終,但這幾乎沒有影響到燕王獨獨偏愛慕容歡這個兒子的事實。這一次,即便世子多次主動請纓, 燕王還是一意孤行的派了慕容歡來蒼城調查趙王。

  慕容歡雖不是正室所出, 但一直以來, 他都備受燕王重用,世人無不羨慕他的好命。但慕容歡心裡卻很清楚, 父王重用他, 一方面是源自於自己那位善解人意的母妃,更重要的是為了抗衡世子娘家舅的勢力。

  慕容歡不想成為父王手裡那把用來斬斷親情的絕情劍,但世事如洪流, 往往事與願違。而他不過是被洪流沖刷而下的泥沙,哪裡又有可以選擇的餘地。

  不過,他來蒼城這幾日,的確查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

  比如, 十幾年來,地方上相繼有數十位官員曾經因為一些瑣事和妻子或是女兒拌過幾句嘴,誰知,過不了兩日,他的妻女就會莫名其妙的失蹤。多方追查之下,發現全部都是明月宮所為。一聽是明月宮,地方官員既害怕又後悔,然而,因為他們只掌事權,不掌兵權,無奈之下,只好請求手握兵權的趙王出兵,將自己的妻女從明月宮手裡解救回來。

  同時,地方官員幾乎都認為家醜不可外揚,而趙王不僅表示理解還相當貼心,每次都是打著圍剿明月宮為民除害的名義,偷偷將人救出來。而這也正是這些事多年來不為人所知的原因所在。

  順著這個線索細細查下去,慕容歡很快便發現了奇怪之處。原本這些地方官員和齊王、趙王並不親近,甚至在某些事上持相左的意見,但經此一事後,無一例外的和齊王、趙王成為了推心置腹的盟友。

  再比如,民間私底下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說明月宮打著為天下女子伸張正義的旗號,曾經多次滅人滿門。還有比這更誇張的流言,稱那些被明月宮帶走的女子中,幾年後,有人出現在了齊王、趙王舉辦的酒肉宴上供人娛樂,有人甚至淪落到了風月之地。

  十幾年來,百姓對明月宮的懼怕已經到了聞風喪膽的地步,唯恐避之不及,平日裡只敢悄悄在私底下詛咒幾句,是斷不敢搬到明面上來說的。

  若不是慕容歡派去的人機靈,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否則,沒人敢向不認識的外人透露這麼多消息。

  調查還在繼續,長公主的一月之期轉眼就到了,慕容歡準時出現在了那日的酒樓。

  另一頭,與趙王分道揚鑣之後,長公主跟著荀紫瑛回了明月宮,過了一段閒雲野鶴的神仙生活。除了明月宮每半個月固定下山採買的時候,長公主會主動要求跟著一起下山,逛逛集市。其他時間,長公主都乖乖待在山上。然而,不管是在山上還是在山下,長公主身邊一直都有人監視。

  不過,因為長公主近一個月來表現良好,私下裡並未背著趙王搞什么小動作,趙王順利登基後,便放鬆了對她的監視。

  這日,長公主和荀紫瑛與採買的宮女一起下了山。下山後,採買的宮女便自行去置辦明月宮所需的物資,荀紫瑛則是陪著長公主去逛集市。

  她們很快甩掉了跟在身後的眼線,自在的逛了起來。每次逛集市,長公主都開心得像個孩子,看到一群孩童圍著賣冰糖葫蘆的老翁,吵嚷著要吃糖葫蘆,長公主也眼巴巴地看向了荀紫瑛。

  荀紫瑛從來不會拒絕長公主,溫聲叮囑了一句「那你在這裡等我」,便跟到那群孩童後頭,等著給長公主買糖葫蘆。

  在一群半人高的孩童中間,荀紫瑛顯得鶴立雞群。望著她纖長孤傲的背影,長公主臉上的笑容卻盡數散去,眸子裡一閃而過的痛苦、煎熬與留戀扯得人心臟生疼,她自言自語般說道:「紫瑛,對不起,是我騙了你,不必原諒我。餘生惟願你安好。」

  長公主不再留戀絲毫,轉身混入了人群,朝著約定好的酒樓而去。

  荀紫瑛買到了糖葫蘆,回身卻發現長公主不見了。荀紫瑛的心臟倏地一緊,仿佛連呼吸都停滯了。她茫然地望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孤獨又無助。

  忽然,荀紫瑛在人群中看到了那個熟悉到不能熟悉的身影,當下欣喜若狂,想也不想,拔腿追了上去。

  就在荀紫瑛即將追上長公主時,長公主步履匆忙的拐進了一間酒樓。進門前,長公主左右望了一眼,短短一瞬,荀紫瑛清楚地從長公主的眼眸中看到了從未有過的慌張,似乎想要隱瞞些什麼。

  情緒大起大落的荀紫瑛終於覺出了不對勁,她下意識在酒樓門口停住了腳步。緊接著,她看到一位氣度不凡、儀表堂堂的貴公子起身去迎長公主。堪堪與那位貴公子對上視線時,荀紫瑛鬼使神差的閃身避到了門邊,心裡沒來由地一陣鈍痛,就仿佛這段日子以來,她和長公主之間所有的美好都是偷來的,而今終於到了該還的時候。

  長公主坐了下來,開門見山道:「你應該已經猜到了我的身份,慕容三公子。」

  長公主面上看起來十分平靜,甚至可以說是面無表情,慕容歡卻莫名覺得她心情不好。

  慕容歡恭敬的頷首道:「長公主能來找微臣,微臣倍感榮幸。就是不知微臣能為長公主做些什麼?」

  燕王三公子慕容歡,果真如她掌握的情報所言,聰明過人、謙遜有加、氣度不凡,是個表里如一的翩翩佳公子。

  然而,長公主此刻興致缺缺,沒心情兜圈子,直接言明了來意,「如今的寧國千瘡百孔,高氏一族難辭其咎。然而,不論是齊王還是趙王,德行有虧,皆不是為君的最佳人選。我知道燕王心中所想,亦知道燕王現在需要什麼。他想要的,我都可以給他。而他、亦或者說是你,他日榮登大寶,只需滿足我一個要求即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