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扶蘇因為這些年來與贏政的政見不合,早被派去和蒙恬一道守衛邊疆。

  趙高搖頭說道:“丞相聰明一世,現在竟然糊塗了嗎?”

  李斯詫異道:“此話從何說起?”

  趙高附在李斯的耳邊,輕聲說:“公子扶蘇,寵信何人?”

  “當然是大將軍蒙恬。”

  “扶蘇與先皇政見一向不和,而丞相又一直為先皇馬首是瞻,請問丞相,如果公子扶蘇繼位,丞相將立於何地?”

  李斯一驚。這一陣子以來,他只顧傷心難過,沒有精力想其他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蘇即位,自然沒有他李斯的位置了。[網羅電子書:www.WRbook.com]

  但是李斯只是愣了一下,馬上說道:“這又怎樣,先皇詔書已下,李斯身為臣子,也只有聽天由命。”

  “不然。若擁立幼公子胡亥,情況就大不相同。”

  “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你不想活了嗎?!”李斯沒有想到趙高會說出這樣的話來,立刻鬚髮皆張,痛斥趙高。

  趙高則早有準備:“先皇生前,最是疼愛幼子胡亥,還命小人作為胡亥的老師,陪伴公子長大。這次出行,先皇哪位公子都沒能陪伴出行,只有胡亥公子,一直陪伴在先皇身邊。擁立公子胡亥,怎知不是先皇的心愿?”

  “你這純粹是花言狡辯!你就不怕老夫殺了你嗎?!”

  趙高冷笑道:“丞相難道忘了呂不韋嗎?”

  李斯心中一冷。只聽趙高繼續說道:“扶蘇即位,必然重用蒙恬一族。而丞相與扶蘇一向政見不和,到時候,丞相只能懷揣通侯之印退職還鄉了(李斯的爵位是通侯)。退職還鄉倒也罷了,那呂不韋當初也只是退職還鄉,但是最後怎樣呢?還不是飲鳩而死?!”

  趙高的話說得李斯一身冷汗。的確如此,贏政的父親莊襄王當初也是對呂不韋寵信有加,還讓贏政喊呂不韋“仲父”。現在,自己是不是也在走呂不韋的老路?

  趙高看李斯臉色突變,得意地繼續說道:“擁立幼公子胡亥就不同了。胡亥本來只是公子,因為你我的擁立才登上皇位,必然對你我感恩戴德,丞相還可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盡享高官厚祿。反之,不僅丞相在劫難逃,您的妻子兒女…..”

  李斯善辯,但是,將近七十歲的老翁考慮自己全家的生死,卻啞口無言。

  李斯費了很大的勁,終於讓自己發出了聲音:“先皇已經下詔,你我又有什麼辦法?”

  趙高聽出李斯已經妥協,得意地說道:“先皇之詔書,只有你我二人知道。你我只需將其燒毀,重新書寫,丞相您書法無雙,又追隨先皇三十年,自然可以模仿先皇的筆跡。而皇帝封詔的印泥等物,又都在我這裡。重新發詔,又有何難?”

  李斯的大腦好像異常遲鈍,已經被刺激得不能思考。他呆立良久,只能痛苦的點頭。

  得到了李斯的支持,趙高便無所顧忌了。他先發出偽詔,令扶蘇與蒙恬自刎。

  然後去找幼公子胡亥。

  胡亥聽說父王駕崩,傷心欲絕,正要去看望父王,趙高攔住胡亥說:“公子稍等。”

  胡亥對趙高這位老師有很深的感情。胡亥母親早逝,父王雖然疼愛,卻忙於公務,並沒有太多時間陪他,大部分時間,他是跟趙高在一起的。趙高又懂得哄小朋友,胡亥一直對趙高言聽計從,信任有加。

  趙高說道:“先皇立長公子扶蘇為太子。”

  胡亥點頭說道:“哦。這是應該的。”

  趙高几乎用斥責的語氣說道:“公子怎麼這麼說!現在此事只有你我和李斯三人知道,完全可以燒毀詔書,立公子為太子!”

  胡亥搖頭道:“父王如此任命,自然有他的道理。胡亥身為人子,應當以孝為先。老師,請您不要再說了。”

  趙高氣憤地說:“公子寧可受制於人,也不願意制人嗎?臣聽聞湯、武殺其主,天下稱義;衛君殺其父,衛國載其德。我勸公子不要猶豫了!”

  胡亥最聽不得趙高的迷魂湯,眨巴了眨巴眼睛,問:“這事能行嗎?”

  趙高說:“臣和李斯,都願推舉公子為王!”

  胡亥聽到大家都同意了,也經不住誘惑,終於點頭了。

  就這樣,扶蘇自殺,蒙恬不服要見贏政,被關進大牢,也終於被逼迫而死。

  胡亥當上了秦二世,一切都聽從趙高的。

  蒙氏一族都被賜死。

  贏政十多個兒子十多個女兒,也都被胡亥和趙高害死,只剩胡亥這一根獨苗。

  李斯經常對胡亥和趙高的言行不滿,然後進諫。趙高嫌李斯礙事,便在胡亥面前說李斯的壞話。李斯終於也被打入死牢。

  李斯自信自己的文字功夫,上書陳述自己的“七宗罪”:

  “臣為丞相治民,三十餘年矣。逮秦地之陝隘。先王之時秦地不過千里,兵數十萬。臣盡薄材,謹奉法令,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遊說諸侯,陰修甲兵,飾政教,官鬥士,尊功臣,盛其爵祿,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廣,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強。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廟,以明主之賢。罪四矣。更克畫,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罪五矣。治馳道,興游觀,以見主之得意。罪六矣。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眾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盡其能力,乃得至今,願陛下察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