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夏完淳在蘇州,來的最快,令侯玄演頗感詫異的是第二個到來的竟然是蜀國公楊展。

  楊展是侯玄演一手提拔的蜀中柱石,獨鎮巴蜀這麼多年,立下的功勞都快可以封王了。

  他在蜀中的人望之高,恐怕比皇帝侯玄演還要強上幾分,這也是楊展一直以來的心病。尤其是那次他率兵長驅直入,卻被靈藥一句話,將光復北京的功勞拱手讓給火字營。

  當年皇帝登基,他就表示要留在金陵,把權力交出來,侯玄演考慮到川蜀的特殊性,也就沒有同意。

  此次進京之後,楊展大修金陵的宅邸,一副要在此安家長居的模樣,更是讓武人們搖頭嘆氣。

  現在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等待著閻應元,這已經是武將們最後的希望了。

  第609章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陛下馬上打江山,如今剛剛坐穩天下,就要裁軍,是不是讓人齒冷。」

  「輔國公是陛下敬重之人,一定要為我們武人說句公道話,別忘了當初弱宋的由來。」

  「我看八成是有奸人在陛下面前進讒言,華朝開國不過十年,打的仗比大明朝兩百年都多,這還要裁軍?」

  ...

  閻應元在路上,沒經過一個軍隊駐守的地方,就要被當地的將領圍起來一陣絮叨。

  不厭其煩的閻應元只能輕裝簡從,經由水路不停歇地趕往金陵,兩岸的水花拍打著青石河岸,閻應元的臉上面沉似水。

  他這一路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幾乎每天都在深思,陛下裁軍自有其道理,但是武人們的怨憤也不能坐視不理。

  到底陛下是因何裁軍?

  江面上倒映著半輪明月,冷風吹過順著脖頸灌進身子裡,閻應元一個激靈,緊了緊大氅苦笑道:「老了...縱橫疆場半生,吞風飲雪,枕戈而眠,竟然受不得半點風寒了。」

  身邊的親兵笑道:「國公爺年邁六旬尚且如此健碩,已經是殊為不易了,標下少生了二十多年,猶不及國公力壯。」

  閻應元突然福至心靈,頓悟了當今陛下裁軍的目的,陛下並不是擔憂武人太強威脅到太子。

  自古以來開國皇帝壓制戰功卓著的大將,都是怕他們威望抬高威脅到繼承人,但是今上又有不同。

  他太年輕了,隨他打江山的除了一個夏完淳,都比皇帝年長十幾歲甚至幾十歲。

  而且陛下身強力壯,就算大家都百年之後,陛下都應該是年富力強。

  只要侯玄演還在,沒有一個武將有這個威望能超過他,從蘇州起兵到北伐功成,所有決定性的戰役都是他親自掛帥打的。

  軍中滿是願意為皇上死戰的忠實擁躉,而他在商人中的號召力更是驚人,這種君王有足夠的自信不用害怕謀朝篡位。

  既然如此,那麼陛下裁軍只可能是為了國計民生,依照陛下的脾氣,是絕對不會虧待這些老部下的。

  想到這裡閻應元眉頭終於展開,裁軍就裁軍吧,精兵政策的好處大家都看在眼裡,適當的減少軍隊人數是英名的,因為現在根本用不到這麼多的士兵。

  江寧小鎮,金陵駐軍的校場上。

  侯玄演帶著趕來的許多外地駐守的大將,慢慢地巡視著金陵防備軍,這支號稱精銳的各地選調的軍伍。

  甲冑鮮明,旌旗蔽日,刀槍如林。華朝兵威之盛,從這幾千人就可見一斑。

  在他身後就是李好賢、堵胤錫、夏完淳、楊展、錢肅樂....

  侯玄演心情不錯,這麼多舊將湊在一塊不容易,今天他的話也沒明顯多了起來。

  「朕久疏戰陣,不聞鼓角不見旌笙十年矣,今日卿等齊至讓朕恍然間好似回到了十幾年前,那一年荊襄鏖戰正酣。

  那一戰如今想來仍讓朕心熱血沸,吳三桂、孔有德、阿濟格、豪格、勒克德渾...朕一個都沒有忘記,現在這些人都是史書上一個名字,禍國樓里一個雕像,當年可都是能讓朕想起來就做噩夢的人物吶。」

  堵胤錫深有同感,點頭道:「旁人還好,唯有這個勒克德渾,湖廣局勢幾毀於此人之手。」

  侯玄演沉聲道:「兵者從來都是兇器,不可以輕易動用。滿洲建奴入關時兵威之盛,殺得李自成丟盔棄甲,吳三桂孔有德等人,儼然餓狼毒蛇,不可抵擋。到後來又能如何?只要百姓齊心,將士用命,強如洪承疇,還不是要投江自盡。

  如今國富民強,養著百萬雄兵徒增負擔,不如使卸甲歸田,耕作養家。」

  眾人一齊道:「陛下聖明。」

  此時一騎東來,進到大營之外,隨從亮出腰牌,就被放到營中。

  閻應元語調有些激動,已經近十年沒有見到聖上了,十年歲月一瞬而逝,天下早已換了人間。

  「陛下何在?」

  他在城外就受到了很多武將的迎接,眾人圍著閻應元七嘴八舌地聒噪,閻應元不勝其煩,打聽到皇帝到了營中,也就甩開這些人來面聖。

  守門的小兵遙遙指了一下,說道:「陛下在校場。」

  閻應元下馬帶著親兵趕赴校場,正好遇到侯玄演等人,上前跪倒:「臣閻應元叩見吾皇萬歲。」

  侯玄演虛扶一下,說道:「快快平身,哈哈,朕沒想到你回來的也這麼快。」

  「回陛下,如今西北道路平坦,又有車馬船舶十分便捷,臣乾脆甩開儀仗自行趕路,這才早早到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