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8頁
孤狼號還好,有足夠的儲備還能繼續守准木衛零,國際艦隊就完了,他們幾乎用光了彈藥,只能無奈地返回地球。
幾天後,又到了修正軌道的時間,水下的行星發動機如期啟動,光柱又一次噴上天空。
看到這一幕的葉涵無奈長嘆,全身上下就找不出一個舒坦的地方。
但是情況很快就峰迴路轉,觀察發現,光柱的底部竟然分出了一道分支,因為方向不一致,這道支流對光柱主體產生了極大的干擾,不僅令外星人的軌道修正計劃泡了湯,就連木衛零本身都偏了0.2度。
不用問也知道,那個多餘的分杈肯定和環上那個缺口有關係,葉涵整個人都震驚了,苦苦堅持了這麼久,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面對這個以往從來不曾出現過的新情況,外星人並沒打算放棄,他們立刻中止修正,連續調整了幾次,試圖找到一個可以克服問題的噴射角度,但幾次點火都以失敗告終。
第1951章 合作共享
不甘心的外星人又折騰了一個星期,終於認識到偏移問題根本沒法用角度修正,無奈之下,只能暫時偃旗息鼓。
行星發動機的損毀令外星人憤怒無比,那可是不知道多少代之前的祖先留下來的東西,如今的外星人只知道怎麼用,卻不知道怎麼修,壞了就再也沒有修復的希望。
而這恰恰是人類最想看到的局面,不管前方的艦隊還是後方的高層,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全都驚喜若狂。
不過欣喜之餘,所有人都保持著必要的冷靜,畢竟時間還短,沒人敢保證情況不會出現反覆。
跟在木衛零附近的人類戰艦也不敢撤回去,要麼就像孤狼號一樣始終跟著,要麼就像國際艦隊一樣每隔一段時間更換一批,總之就是死死盯住木衛零。
情況果然出現了反覆,隱藏在暗處的外星人賊心不死,又啟動行星發動機試了幾次,不過不知道是外星人的技術不過關,還是其他什麼原因,每一次試驗都以失敗告終。
葉涵有點想不明白,都這個時候了,外星人怎麼還有心思琢磨行星發動機?他們不該全力以赴對付灌進地下空間的海水嗎?
他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卻又抓不住個頭緒。
轉眼就到了九月初,折騰了將近一個月的外星人終於死了心,從此行星發動機再也沒啟動過,木衛零在慣性的作用下緩慢而又堅決地飄離地球軌道,慢慢靠近火星軌道。
此時距離預定撞擊時間還有整整一年有餘,以木衛零的偏移速度,一年後肯定離地球遠遠的,別說撞擊,就是海里的潮頭都不會多漲半分!
不過越是關鍵時刻越是不能放鬆,所有跟隨木衛零的人類戰艦半點不敢大意,每一個崗位都要安排人手二十四小時輪值,一旦發現異常立即予以處置。
但外星人是真的再也沒動靜……不是他們不想動,而是根本沒那個能力。
轉眼又是半年過去,2039年3月末,木衛零的海平面終於降到二百米以下,行星發動機露出水面。
出水時間比預計時間晚了兩個月,但總算是出來了。
北都派出的專家組早就在孤狼號上待命,行星發動機出水之後,專家組不顧葉涵的阻攔,第一時間登上行星發動機。
不僅是北都派出了專家組,基地集團同樣派出了頂尖的工程人員,雙方齊心協力,一起研究所行星發動機。
如果有可能,北都絕不會給基地集團機會,但木衛零上的外星技術太先進了,只憑北都一家的力量,很難繼續研究下去。
北都也考慮過繼續封鎖木衛零,但是仔細考慮之後,最終放棄了敝帚自珍的想法,主動與華府協商之後,達成了合作開發外星技術的協定。
簡單點說,就是共同開發技術共享……北都早就研究過行星發動機,但是這麼多年也只研究出個超級引擎,再也沒出其他成果,繼續閉門造車還指不定哪輩子才有結果,多國合作突破的機率更高。
只要掌握了行星發動機的製造技術,星際空間將不再是限制人類的屏障,屆時人類完全可以走出太陽系,進行真正的星際殖民!
當然了,基地集團為了達成這個協議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在地球、月球以及火星等地的利益上做出了一定的讓步。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一點不管放到什麼時候都是無法顛覆的真理。
嗯,北都也不可能白白吃這麼大一個虧,沒點交換條件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過北都原本沒打算這麼早就開始研究行星發動機,也沒預料到外星人真把行星發動機放在這兒不收回去。
葉涵一直擔心外星人突然啟動行星發動機,那樣一來,登陸的專家組就徹底完了,好在外星人似乎是真的放棄了。
不過行星發動機太大了,專家組雖然成功登陸,但那個環狀結構裡面仍然充滿了海水,壓根兒就沒法研究裡面的結構。
專家組只能使用深潛器等輔助手段,先看看裡面的情況再說。
對於專家組的迫不及待,葉涵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說。
其實也不能怪專家組著急,木衛零正在脫離地球軌道,誰也不知道這玩意最終會飛到哪兒去,現在不抓緊時間,將來搞不好就沒機會了。
葉涵還能說什麼?只能任憑那些專家留在下面,而且只派了寥寥幾個陸戰隊員充當護衛。
幾天後,又到了修正軌道的時間,水下的行星發動機如期啟動,光柱又一次噴上天空。
看到這一幕的葉涵無奈長嘆,全身上下就找不出一個舒坦的地方。
但是情況很快就峰迴路轉,觀察發現,光柱的底部竟然分出了一道分支,因為方向不一致,這道支流對光柱主體產生了極大的干擾,不僅令外星人的軌道修正計劃泡了湯,就連木衛零本身都偏了0.2度。
不用問也知道,那個多餘的分杈肯定和環上那個缺口有關係,葉涵整個人都震驚了,苦苦堅持了這麼久,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面對這個以往從來不曾出現過的新情況,外星人並沒打算放棄,他們立刻中止修正,連續調整了幾次,試圖找到一個可以克服問題的噴射角度,但幾次點火都以失敗告終。
第1951章 合作共享
不甘心的外星人又折騰了一個星期,終於認識到偏移問題根本沒法用角度修正,無奈之下,只能暫時偃旗息鼓。
行星發動機的損毀令外星人憤怒無比,那可是不知道多少代之前的祖先留下來的東西,如今的外星人只知道怎麼用,卻不知道怎麼修,壞了就再也沒有修復的希望。
而這恰恰是人類最想看到的局面,不管前方的艦隊還是後方的高層,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全都驚喜若狂。
不過欣喜之餘,所有人都保持著必要的冷靜,畢竟時間還短,沒人敢保證情況不會出現反覆。
跟在木衛零附近的人類戰艦也不敢撤回去,要麼就像孤狼號一樣始終跟著,要麼就像國際艦隊一樣每隔一段時間更換一批,總之就是死死盯住木衛零。
情況果然出現了反覆,隱藏在暗處的外星人賊心不死,又啟動行星發動機試了幾次,不過不知道是外星人的技術不過關,還是其他什麼原因,每一次試驗都以失敗告終。
葉涵有點想不明白,都這個時候了,外星人怎麼還有心思琢磨行星發動機?他們不該全力以赴對付灌進地下空間的海水嗎?
他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卻又抓不住個頭緒。
轉眼就到了九月初,折騰了將近一個月的外星人終於死了心,從此行星發動機再也沒啟動過,木衛零在慣性的作用下緩慢而又堅決地飄離地球軌道,慢慢靠近火星軌道。
此時距離預定撞擊時間還有整整一年有餘,以木衛零的偏移速度,一年後肯定離地球遠遠的,別說撞擊,就是海里的潮頭都不會多漲半分!
不過越是關鍵時刻越是不能放鬆,所有跟隨木衛零的人類戰艦半點不敢大意,每一個崗位都要安排人手二十四小時輪值,一旦發現異常立即予以處置。
但外星人是真的再也沒動靜……不是他們不想動,而是根本沒那個能力。
轉眼又是半年過去,2039年3月末,木衛零的海平面終於降到二百米以下,行星發動機露出水面。
出水時間比預計時間晚了兩個月,但總算是出來了。
北都派出的專家組早就在孤狼號上待命,行星發動機出水之後,專家組不顧葉涵的阻攔,第一時間登上行星發動機。
不僅是北都派出了專家組,基地集團同樣派出了頂尖的工程人員,雙方齊心協力,一起研究所行星發動機。
如果有可能,北都絕不會給基地集團機會,但木衛零上的外星技術太先進了,只憑北都一家的力量,很難繼續研究下去。
北都也考慮過繼續封鎖木衛零,但是仔細考慮之後,最終放棄了敝帚自珍的想法,主動與華府協商之後,達成了合作開發外星技術的協定。
簡單點說,就是共同開發技術共享……北都早就研究過行星發動機,但是這麼多年也只研究出個超級引擎,再也沒出其他成果,繼續閉門造車還指不定哪輩子才有結果,多國合作突破的機率更高。
只要掌握了行星發動機的製造技術,星際空間將不再是限制人類的屏障,屆時人類完全可以走出太陽系,進行真正的星際殖民!
當然了,基地集團為了達成這個協議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在地球、月球以及火星等地的利益上做出了一定的讓步。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一點不管放到什麼時候都是無法顛覆的真理。
嗯,北都也不可能白白吃這麼大一個虧,沒點交換條件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過北都原本沒打算這麼早就開始研究行星發動機,也沒預料到外星人真把行星發動機放在這兒不收回去。
葉涵一直擔心外星人突然啟動行星發動機,那樣一來,登陸的專家組就徹底完了,好在外星人似乎是真的放棄了。
不過行星發動機太大了,專家組雖然成功登陸,但那個環狀結構裡面仍然充滿了海水,壓根兒就沒法研究裡面的結構。
專家組只能使用深潛器等輔助手段,先看看裡面的情況再說。
對於專家組的迫不及待,葉涵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說。
其實也不能怪專家組著急,木衛零正在脫離地球軌道,誰也不知道這玩意最終會飛到哪兒去,現在不抓緊時間,將來搞不好就沒機會了。
葉涵還能說什麼?只能任憑那些專家留在下面,而且只派了寥寥幾個陸戰隊員充當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