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這樣子的情況下,《天地為證》的影評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占據了各大影評網站的前列。

  《屠龍者終將變成龍》

  《天地為證,到底是為誰而見證?》

  《<天地為證>中的長鏡頭拍攝手法分析》

  《冥冥之中自有註定》

  《大過年的,我卻在電影院裡和家人抱頭痛哭》

  《天地為證,男默女淚》

  …………

  一篇篇的,雖然中間混進去了一點奇怪的東西,但是也證明了這次影評區的質量——大家基本都在討論電影本身,而不是其他的東西。

  甚至於這次都沒人討論演員的演技高低了。

  畢竟……鄒遠和艾倫·漢普頓是明明白白的實力派;甄一薇也是小花里的實力派了,這個角色也不複雜;洪景笙雖然是個新人,但是起點很高,這次的角色是一個沒嘗試過的新類型,但是在演技上卻說不上突破多少,也沒有什麼可分析的。

  這一次,大家都聚焦在了內容上。

  風吹蛋蛋PP涼:[在看之前,我是已經打定主意好好吹的。但是看完之後我卻沉默了,因為我不知道怎麼吹了。

  這其實是一個老套的話題,一個永恆的母題——屠龍者終將變成龍。男主角(沒錯,就是男主角,大概為了意象化,鄒遠飾演的這個角色沒有具體的名字)他一開始是為了妹妹的仇而去報復的,又因為當時的證據沒有辦法將人拉下馬(這裡看得出來為了過審還是做了點改動,是證據不足而不是……咳咳,大家都懂的),從而選擇潛伏在敵人身邊,暗中窺伺。

  但在他與龍虛與委蛇的時候,他凝視著的深淵,何嘗不是下一個他?

  林導將這個故事處理地非常好的一點是有足夠的留白讓人去發揮想像。雖然整個故事是個閉合式結局——男主角為了自證而選擇了以壯烈的方式自殺了,不願意被拉上審判,因為他已經在內心完成了自我的審判,並且不相信其他人會公證審判他。

  但是其中男主角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留白的,我們都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有罪——例如,洪景笙飾演的小警察林曉是不是男主角設計的一個環節?我們都知道男主角已經是二把手了,那樣子的心計之下,他自己都十多年了都沒有找到切實證據將人拉下馬的情況下,他真的會相信一個小警察把證據都交給他麼?他會不知道他即將面對的是什麼麼?

  但是這也只是我們的懷疑,因為男主角是真的為了林曉的死而在半夜喝著酒悼念對方,內心悲痛到嘶吼出聲。他心中的確保存著這一份良善,而小警察的死讓他徹底下定了決心。只是我們無從得知那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悔恨和憤怒,那份後悔中是否夾雜著愧疚?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分鄒遠的演繹真的很牛逼。那種慢慢的情緒宣洩……這裡用得非常棒的一點就是沒有哭,遠哥是個狠人,從頭到尾都沒有哭,在這塊也是靠著壓抑著的嘶吼聲來表達……我看完了這段就理解為什麼林導在三年前就一直接觸遠哥請他來演了,因為只有他能演出這種感覺。]

  當然,有發表意見的,自然也有反對這種意見的。

  林子茗的這部電影的確是封閉式結局——所有人的結局都交代了,幾個主要角色都死光了,幾乎是個全滅的結局。

  但是她在過程中留白了不少,而這些留白的部分,正是給人物性格定性的部分。

  所以……有像林子茗的鐵粉「風吹蛋蛋PP涼」這樣子的解讀,也有持著不同意見的。

  我家貓把屎拉外面了:[好多人把男主角解讀稱「屠龍者終將變成龍」,這點我是不同意的。他原本就是條龍,只不過以前是上了枷鎖、後來是有更強大的龍所以需要蟄伏、之後才是屠龍,但他是被屠的那個。

  男主角他的本性根源就是有惡的部分的。當時不報復真的是因為證據不足麼?那如果是那樣子的話,進一步尋找證據,正常人的想法不應該是去成為法官、律師、警察一類的,去成為騎士麼?為什麼偏偏要選擇去偽裝成一條龍麼?

  除非他本來就是龍。

  然後我們就說到最重要的林曉之死。林曉的死亡就像是一場獻祭儀式,給之後的報復披上了一層正義的外衣——看啊,正義使者都死了,證明世間給不了我正義,所以我要自己去實行正義。

  當然,他的哀慟和悼念也是真的,他是欣賞和認可林曉這樣子的人的,但是這和他去謀算林曉的行為有衝突麼?舉行儀式的人要獻上祭品,自然是要獻上最好的東西。他一定是因為這個祭品是有價值的。

  或許會有人說我的想法偏激,但是我覺得最後一幕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解讀——他的自殺不是因為不相信其他人會公證審判他,而是覺得其他人沒有資格審判。

  誰才有資格審判?他的遺言也說得清清楚楚的了——天地啊。

  只有神明才可審判我,但是因為沒有神明,因為天地不會說話,所以沒有人有資格審判我。

  他在大部分時間都是冷靜審視的旁觀視角,是帶著一種高高在上、俯視人類的傲慢的。他的所有的溫情都給了自己的雙胞胎妹妹,所以才會在妹妹死亡之後花費那麼大的代價、那麼大的布局、並且不在乎其他人的性命也要完成這次復仇,因為他覺得這個復仇行為是偉大的,是值得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