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她今天穿了一件寶石綠的旗袍,面料上乘,行動間盈盈的光波流轉,隨著光線變幻出不同的光澤。
沒有繁複的裝飾,只領口盤扣上墜了一枚小巧的碧璽,低調內斂卻難掩奢華。
托盤上的食物辛辣鮮香,剁椒魚頭、辣椒炒肉、湘西外婆菜、口味蛇、並一大碗牛肉粉,是湘菜。
托盤上放了四個盤子一個大碗,她端起來稍稍有些吃力,專注的低著頭。
托盤放在桌上,叮的一聲,是顧承秋打翻了茶碗。
老闆娘朝聲音的來源看過去,手下一抖,牛肉粉的湯汁濺出來一些。
余念慈很有眼色,忙噠噠噠的跑去拿抹布。
老闆娘和顧承秋隔著一張桌子默默對望,一時間氣氛安靜的詭異。
江姜和夏涼對視一眼,默契的閉緊了嘴。
半晌,余念慈噠噠噠的跑回來,擦乾淨桌子,又勤快的幫母親把菜一一擺上桌,熟練地報了一通菜名。
桌上的客人卻完全沒有要吃的意思,小念慈有點兒想不通了,看看這個盯著媽媽不錯眼的陌生叔叔,又看看仿佛定住了的媽媽,小臉上寫滿了問號。
“馨月……”
顧承秋的聲音罕見的有些沙啞,只叫出這個名字,他就頓住了,仿佛已經沒力氣再說出別的話了。
老闆娘身形微晃,兩隻手絞在一起,長年畫畫加上做菜,她的手不像臉一樣保養得當。
手指骨節有些粗大,皮膚也有些粗糙。
顧承秋的視線在她的手上停留片刻,眼睛忽然就有些模糊。
老闆娘察覺到他的目光,倏的把手藏在了身後。
她幾不可見的輕輕吸了吸鼻子,沖小念慈說:“快去寫作業。”
小念慈很懂得察言觀色,他敏感的覺察到母親一定有什麼事。
他盯了顧承秋幾眼,眼神里是小朋友自以為厲害的威脅,似乎是在說“不許欺負我媽媽”。
“念慈!快去!”老闆娘催促他。
小念慈抿著唇,乖乖去寫作業了。
顧承秋抬頭,視線追隨著小念慈的背影,直到他走出屋子。
“念慈……”
他喃喃的念著這個名字,終於,眼角滑落一滴淚。
江姜和夏涼又對視一眼,同時想到了什麼。
顧承秋,原名:顧慈。
*
很久之後,顧承秋才告訴江姜他和余馨月的故事。
顧承秋五歲學戲,八歲從南方北上來帝都拜師,師從余馨月的母親。
余馨月出生梨園世家,父親是余楊派老生,母親是程派私淑弟子。
她大顧承秋十歲。
顧承秋拜進師門的時候,余馨月已經登台演出好幾年了,她嗓音立而快,完美的繼承了父親的天賦。初登台,就以一場《坐宮》“叫小番”驚艷四座。
十八歲的少女,紅遍梨園,無論樣貌還是家世,都完美的無可挑剔。
彼時的她,走到哪裡都不缺簇擁,追她的男孩兒能從二環排到五環外。
然而她醉心藝術,除了唱戲之外,最大的愛好就是畫畫。
國畫油畫她都學,不僅學,還能很好的融會貫通。
她嚮往戲曲改良,希望能打破固封,創新唱腔表演還有戲服。
但傳統的父母對她的這些想法很是不滿,每每發現她私下裡畫一些改戲服改道具的設計圖,總少不了一頓家法。
梨園行苦,自小挨打如家常便飯,她早已習慣,倔強的不掉一滴淚。
只有她的小師弟阿慈心疼她。
那時候的顧承秋,八九歲的年紀,跟如今的小念慈一樣,吃了秤砣似的,說什麼也不肯長個兒。
好在他唱的是旦角,身形嬌小反而是他的優勢,做起動作來比起別的師兄弟要有型有神的多。
他人小又機靈,每每幫偷偷畫畫的余馨月通風報信,四處幫她藏畫稿,一旦被發現,她挨了揍他就給他送傷藥。
紅花油推了一瓶又一瓶。
無數個深夜裡,小男孩兒小小的手幫師姐揉遍了受傷的膝蓋和後背。
直到很多年後,聞到紅花油的味道,余馨月第一個回憶起來的並不是挨打的疼痛,而是小師弟溫熱稚嫩的掌心。
余馨月醉心“事業”,不肯戀愛也無心結婚,二十八歲那年,她背著父母偷偷報考了國外的美術學院,竟然真的考上了。
收到offer的時候她激動不已,偷偷的收拾了行李,這喜悅無人可以分享,只除了顧承秋。
她偷偷買了酒菜,人生頭一回夜不歸宿,在外面開了一間酒店,拉著顧承秋喝到凌晨。
十八歲的顧承秋在大喜大悲中終於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洶湧的情感,緊緊抱住師姐哭著講述了自己多年來對她的愛慕。
余馨月傻了眼,夢想近在眼前,她的行李箱就在床頭靜靜等著跟她去圓夢。
然而懷中的人,也的確是她無法割捨的存在。
她糾結再三,二十幾年的人生沒有除了夢想沒有愛過什麼別的東西,至於愛情,她只在戲文里看過。
她鐵了心要去法國,但卻還是狠不下心拒絕她的阿慈。
終於,在臨別前的這一晚,她把自己交給了他。只當是對他們多年來的感情做個了結。
臨行前,阿慈拉著師姐又唱了一遍《四郎探母》坐宮那場戲。
余馨月高亢的嗓音滿是篤定:“我若探母不回還,黃沙蓋臉,屍骨不全。”
不知是命運不肯放過她,還是阿慈不肯放過她。
年少無知的他,加上一個毫無經驗的她,哪裡知道做什麼措施。
到了法國兩個月,她發覺出了自己的不對。
輾轉找到一家醫院,做手術之前又查出了孕期肺結核。
得了這種病,是無法做人流手術的。
說到這裡,顧承秋垂下頭,神情自責又懊惱:“我要是能像盛陽那麼勇敢,早早的追去法國,她也不用一個人帶著孩子過得那麼辛苦。”
一旁聽故事的盛陽一臉老成的拍拍他的肩:“沒關係,畢竟這世上像我這麼厲害的人太少了,你不用自卑。”
江姜:“……”
作者有話要說: 這個故事到這裡就徹底結束啦,十分捨不得我們小陽和江姜。
會寫系列文也是這個原因,希望接下來的文還有機會讓他們出來打打醬油。
那麼,我們隔壁新文見啦!
――全文完――
沒有繁複的裝飾,只領口盤扣上墜了一枚小巧的碧璽,低調內斂卻難掩奢華。
托盤上的食物辛辣鮮香,剁椒魚頭、辣椒炒肉、湘西外婆菜、口味蛇、並一大碗牛肉粉,是湘菜。
托盤上放了四個盤子一個大碗,她端起來稍稍有些吃力,專注的低著頭。
托盤放在桌上,叮的一聲,是顧承秋打翻了茶碗。
老闆娘朝聲音的來源看過去,手下一抖,牛肉粉的湯汁濺出來一些。
余念慈很有眼色,忙噠噠噠的跑去拿抹布。
老闆娘和顧承秋隔著一張桌子默默對望,一時間氣氛安靜的詭異。
江姜和夏涼對視一眼,默契的閉緊了嘴。
半晌,余念慈噠噠噠的跑回來,擦乾淨桌子,又勤快的幫母親把菜一一擺上桌,熟練地報了一通菜名。
桌上的客人卻完全沒有要吃的意思,小念慈有點兒想不通了,看看這個盯著媽媽不錯眼的陌生叔叔,又看看仿佛定住了的媽媽,小臉上寫滿了問號。
“馨月……”
顧承秋的聲音罕見的有些沙啞,只叫出這個名字,他就頓住了,仿佛已經沒力氣再說出別的話了。
老闆娘身形微晃,兩隻手絞在一起,長年畫畫加上做菜,她的手不像臉一樣保養得當。
手指骨節有些粗大,皮膚也有些粗糙。
顧承秋的視線在她的手上停留片刻,眼睛忽然就有些模糊。
老闆娘察覺到他的目光,倏的把手藏在了身後。
她幾不可見的輕輕吸了吸鼻子,沖小念慈說:“快去寫作業。”
小念慈很懂得察言觀色,他敏感的覺察到母親一定有什麼事。
他盯了顧承秋幾眼,眼神里是小朋友自以為厲害的威脅,似乎是在說“不許欺負我媽媽”。
“念慈!快去!”老闆娘催促他。
小念慈抿著唇,乖乖去寫作業了。
顧承秋抬頭,視線追隨著小念慈的背影,直到他走出屋子。
“念慈……”
他喃喃的念著這個名字,終於,眼角滑落一滴淚。
江姜和夏涼又對視一眼,同時想到了什麼。
顧承秋,原名:顧慈。
*
很久之後,顧承秋才告訴江姜他和余馨月的故事。
顧承秋五歲學戲,八歲從南方北上來帝都拜師,師從余馨月的母親。
余馨月出生梨園世家,父親是余楊派老生,母親是程派私淑弟子。
她大顧承秋十歲。
顧承秋拜進師門的時候,余馨月已經登台演出好幾年了,她嗓音立而快,完美的繼承了父親的天賦。初登台,就以一場《坐宮》“叫小番”驚艷四座。
十八歲的少女,紅遍梨園,無論樣貌還是家世,都完美的無可挑剔。
彼時的她,走到哪裡都不缺簇擁,追她的男孩兒能從二環排到五環外。
然而她醉心藝術,除了唱戲之外,最大的愛好就是畫畫。
國畫油畫她都學,不僅學,還能很好的融會貫通。
她嚮往戲曲改良,希望能打破固封,創新唱腔表演還有戲服。
但傳統的父母對她的這些想法很是不滿,每每發現她私下裡畫一些改戲服改道具的設計圖,總少不了一頓家法。
梨園行苦,自小挨打如家常便飯,她早已習慣,倔強的不掉一滴淚。
只有她的小師弟阿慈心疼她。
那時候的顧承秋,八九歲的年紀,跟如今的小念慈一樣,吃了秤砣似的,說什麼也不肯長個兒。
好在他唱的是旦角,身形嬌小反而是他的優勢,做起動作來比起別的師兄弟要有型有神的多。
他人小又機靈,每每幫偷偷畫畫的余馨月通風報信,四處幫她藏畫稿,一旦被發現,她挨了揍他就給他送傷藥。
紅花油推了一瓶又一瓶。
無數個深夜裡,小男孩兒小小的手幫師姐揉遍了受傷的膝蓋和後背。
直到很多年後,聞到紅花油的味道,余馨月第一個回憶起來的並不是挨打的疼痛,而是小師弟溫熱稚嫩的掌心。
余馨月醉心“事業”,不肯戀愛也無心結婚,二十八歲那年,她背著父母偷偷報考了國外的美術學院,竟然真的考上了。
收到offer的時候她激動不已,偷偷的收拾了行李,這喜悅無人可以分享,只除了顧承秋。
她偷偷買了酒菜,人生頭一回夜不歸宿,在外面開了一間酒店,拉著顧承秋喝到凌晨。
十八歲的顧承秋在大喜大悲中終於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洶湧的情感,緊緊抱住師姐哭著講述了自己多年來對她的愛慕。
余馨月傻了眼,夢想近在眼前,她的行李箱就在床頭靜靜等著跟她去圓夢。
然而懷中的人,也的確是她無法割捨的存在。
她糾結再三,二十幾年的人生沒有除了夢想沒有愛過什麼別的東西,至於愛情,她只在戲文里看過。
她鐵了心要去法國,但卻還是狠不下心拒絕她的阿慈。
終於,在臨別前的這一晚,她把自己交給了他。只當是對他們多年來的感情做個了結。
臨行前,阿慈拉著師姐又唱了一遍《四郎探母》坐宮那場戲。
余馨月高亢的嗓音滿是篤定:“我若探母不回還,黃沙蓋臉,屍骨不全。”
不知是命運不肯放過她,還是阿慈不肯放過她。
年少無知的他,加上一個毫無經驗的她,哪裡知道做什麼措施。
到了法國兩個月,她發覺出了自己的不對。
輾轉找到一家醫院,做手術之前又查出了孕期肺結核。
得了這種病,是無法做人流手術的。
說到這裡,顧承秋垂下頭,神情自責又懊惱:“我要是能像盛陽那麼勇敢,早早的追去法國,她也不用一個人帶著孩子過得那麼辛苦。”
一旁聽故事的盛陽一臉老成的拍拍他的肩:“沒關係,畢竟這世上像我這麼厲害的人太少了,你不用自卑。”
江姜:“……”
作者有話要說: 這個故事到這裡就徹底結束啦,十分捨不得我們小陽和江姜。
會寫系列文也是這個原因,希望接下來的文還有機會讓他們出來打打醬油。
那麼,我們隔壁新文見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