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貌似現代人總是很注意保護自己,或者叫人與人之間總是習慣性設置一個安全距離。有些人表面待人溫和,但溫和面具之下卻是距人於千里之外,而另有些人,則也有如向維定這般,明明白白,毫不掩飾地表現出自己的好惡。
姜維濤轉動指間的超薄手機,輕嘆,從認識那天開始,便知道向維定的毫不掩飾,那是有所依仗,有所持,腦子好,學習捧,長相好,不用做什麼,卻輕輕鬆鬆受到別人的歡喜。
當然,向維定還有一個張建安這般好的家人。一直在他身後,給了他生命的倚仗。他不用擔心不受別人的喜歡,而成為孤家寡人,所以,向維定可以孤傲。
而小時候的姜維濤得到的待遇跟向維定就天差地別了,向維定毫不客氣地散發拒絕人接近的冷氣,依然受人追捧,而小時候的姜維濤小心翼翼,卻得不來一個關係點好的朋友。
眯了眯眼,姜維濤想,那時候大家都太小,還都單純吧!身處塵埃的小姜維濤那時候面對向維定,只有羨慕,而無嫉妒。
就因為一次校外偶遇,一次向維定的解圍,兩人有了交集,姜維濤認識了向維定,然後,生活開始變得不一樣,與那般耀眼的人呆在一起,即使以前再默默無聞的人,也開始被人關注,成為話題人物。
不過,姜維濤後來想想,也許一開始來自小孩子渴望被關注的心理很是高興了一番,久了也不會覺得在學校受人關注是一件多麼值得得意的事兒了!
姜維濤覺得,能認為向維定。並能通過向維定認識張建安,有機會進入張家,這才是他最大的幸運。
在姜維濤眼中的張建安是什麼樣的?
偏了偏頭,仔細去想。
第一次去張家,第一次見張建安張叔叔,那時候他也不過十三歲,還是一個因自卑而怯怯的孩子。
懷著興奮而忐忑的心情努力跟著向維定的步子。
興奮?興奮於自己是學校最接近向維定的人,被那麼多同學用羨慕的目光看著,不由得他不興奮。
忐忑?卻是害怕向維定的家人如以前那些同學的家長一樣,臉上是勉強地僵笑,看自己的目光卻是毫不掩飾的嫌惡,有些同學家長會把同學扯到另外房間吩咐不要與自己來往,有些同學家長卻直接當著自己的面叫自己別影響他家孩子學習。
那般努力抑制著興奮,又忍下那些忐忑,進了張家的門,看到的是一個繫著圍裙,笑容親切,語氣溫和,舉止熱情的人。
姜維濤總是忘不了第一次見到張建安時心裡浮起的幾個字——鄰家大叔。
鄰家?鄰居家?
大叔?
鄰居家的大叔?
呵呵!即使是現在,姜維濤唇邊也不由帶出一絲笑來。
記得那時讀書,總有課本寫鄰家哥哥。鄰家妹妹,鄰家阿姨,甚至大家寫作文時,也常常出現鄰家小明,鄰家什麼的就算是在當時那般小小年紀的姜維濤心裡,也模模糊糊覺得鄰家什麼總是該是很親近的,甚至覺得用上了鄰家什麼,是帶著親昵味道的詞呢!
不過,在姜維濤以前的生命里,在見到張建安以前,他從來不知道鄰家的該用在什麼地方。直到那天見到了張建安。
在學校一向冷冰冰,對誰都愛理不理的向維定在面對張叔叔時,是乖順的,是姜維濤沒來張家前根本沒想過的模樣,會笑,會慢吞吞說話,會有著不易察覺的撒嬌和依賴。
在外面氣勢強大的向維定,突然變成一個普普通通需要家長照顧,需要家長關懷的小男孩,那落差太大,姜維濤真是驚了好久都回不過神來!
然後那時候只是一個年輕男人的張叔叔熱熱情情地打量自己,一向敏感的姜維濤第一時間覺得這個張叔叔跟別的同學家長待自己的態度很不同,沒有對孩子玩伴的挑剔,沒有擔憂自己帶壞他家孩子的防備,年輕的張叔叔眼底是奇怪的欣慰?
欣慰?是的,姜維濤覺得年輕的張叔叔是樂於見到自己的,甚至是非常高興的。所以席上熱情地給自己夾菜,要離開時,一個勁招呼自己下次再到家玩。
第一次去張家。小姜維濤覺得那是一個美妙,甚至是奇妙的體驗。好像生命里,發現了什麼很不一樣的事物,很特別的……某種很美好的東西。
如果姜維濤與張家的來往僅僅是偶爾去玩耍去吃一頓飯的話,那麼張建安也許就永遠只是一個鄰家大叔,然後也許在姜維濤成長後,也只會偶爾想起這麼一個人罷了,而向維定卻也只是他小時候的一個很值得讓人驕傲的一個同學罷了。
可是,母親突然離世,父親撒手不管,在姜維濤一個人呆在冷冰冰的房子裡,無人問津的時候,屋門被響開,一臉冰清的少年向維定給他暗淡世界裡帶來一抹光,然後張建安給他打開了一扇溫暖的門。
在張家住的那近一年時間,是姜維濤生命里,有記憶以來最幸福的生活吧!
兩個小小的少年,相伴上學,結伴下學,回家做作業,偶爾年輕的張叔叔做飯,偶爾兩少年一起做飯,當然。一開始姜維濤做什麼都生疏,只能在廚房打打下手。
每天三個人在那張小桌上吃飯,年輕的張叔叔會語氣溫柔地問兩少年的學習情況,偶爾會表示安慰或獎勵似的摸摸少年們的頭,拍拍少年們還不結實的肩。
直到現在,姜維濤依然覺得,在他跟向維定還年少時,張建安那些肢體動作里,仿佛給他們帶去了力量,是的,他現在依然這樣覺得。
姜維濤轉動指間的超薄手機,輕嘆,從認識那天開始,便知道向維定的毫不掩飾,那是有所依仗,有所持,腦子好,學習捧,長相好,不用做什麼,卻輕輕鬆鬆受到別人的歡喜。
當然,向維定還有一個張建安這般好的家人。一直在他身後,給了他生命的倚仗。他不用擔心不受別人的喜歡,而成為孤家寡人,所以,向維定可以孤傲。
而小時候的姜維濤得到的待遇跟向維定就天差地別了,向維定毫不客氣地散發拒絕人接近的冷氣,依然受人追捧,而小時候的姜維濤小心翼翼,卻得不來一個關係點好的朋友。
眯了眯眼,姜維濤想,那時候大家都太小,還都單純吧!身處塵埃的小姜維濤那時候面對向維定,只有羨慕,而無嫉妒。
就因為一次校外偶遇,一次向維定的解圍,兩人有了交集,姜維濤認識了向維定,然後,生活開始變得不一樣,與那般耀眼的人呆在一起,即使以前再默默無聞的人,也開始被人關注,成為話題人物。
不過,姜維濤後來想想,也許一開始來自小孩子渴望被關注的心理很是高興了一番,久了也不會覺得在學校受人關注是一件多麼值得得意的事兒了!
姜維濤覺得,能認為向維定。並能通過向維定認識張建安,有機會進入張家,這才是他最大的幸運。
在姜維濤眼中的張建安是什麼樣的?
偏了偏頭,仔細去想。
第一次去張家,第一次見張建安張叔叔,那時候他也不過十三歲,還是一個因自卑而怯怯的孩子。
懷著興奮而忐忑的心情努力跟著向維定的步子。
興奮?興奮於自己是學校最接近向維定的人,被那麼多同學用羨慕的目光看著,不由得他不興奮。
忐忑?卻是害怕向維定的家人如以前那些同學的家長一樣,臉上是勉強地僵笑,看自己的目光卻是毫不掩飾的嫌惡,有些同學家長會把同學扯到另外房間吩咐不要與自己來往,有些同學家長卻直接當著自己的面叫自己別影響他家孩子學習。
那般努力抑制著興奮,又忍下那些忐忑,進了張家的門,看到的是一個繫著圍裙,笑容親切,語氣溫和,舉止熱情的人。
姜維濤總是忘不了第一次見到張建安時心裡浮起的幾個字——鄰家大叔。
鄰家?鄰居家?
大叔?
鄰居家的大叔?
呵呵!即使是現在,姜維濤唇邊也不由帶出一絲笑來。
記得那時讀書,總有課本寫鄰家哥哥。鄰家妹妹,鄰家阿姨,甚至大家寫作文時,也常常出現鄰家小明,鄰家什麼的就算是在當時那般小小年紀的姜維濤心裡,也模模糊糊覺得鄰家什麼總是該是很親近的,甚至覺得用上了鄰家什麼,是帶著親昵味道的詞呢!
不過,在姜維濤以前的生命里,在見到張建安以前,他從來不知道鄰家的該用在什麼地方。直到那天見到了張建安。
在學校一向冷冰冰,對誰都愛理不理的向維定在面對張叔叔時,是乖順的,是姜維濤沒來張家前根本沒想過的模樣,會笑,會慢吞吞說話,會有著不易察覺的撒嬌和依賴。
在外面氣勢強大的向維定,突然變成一個普普通通需要家長照顧,需要家長關懷的小男孩,那落差太大,姜維濤真是驚了好久都回不過神來!
然後那時候只是一個年輕男人的張叔叔熱熱情情地打量自己,一向敏感的姜維濤第一時間覺得這個張叔叔跟別的同學家長待自己的態度很不同,沒有對孩子玩伴的挑剔,沒有擔憂自己帶壞他家孩子的防備,年輕的張叔叔眼底是奇怪的欣慰?
欣慰?是的,姜維濤覺得年輕的張叔叔是樂於見到自己的,甚至是非常高興的。所以席上熱情地給自己夾菜,要離開時,一個勁招呼自己下次再到家玩。
第一次去張家。小姜維濤覺得那是一個美妙,甚至是奇妙的體驗。好像生命里,發現了什麼很不一樣的事物,很特別的……某種很美好的東西。
如果姜維濤與張家的來往僅僅是偶爾去玩耍去吃一頓飯的話,那麼張建安也許就永遠只是一個鄰家大叔,然後也許在姜維濤成長後,也只會偶爾想起這麼一個人罷了,而向維定卻也只是他小時候的一個很值得讓人驕傲的一個同學罷了。
可是,母親突然離世,父親撒手不管,在姜維濤一個人呆在冷冰冰的房子裡,無人問津的時候,屋門被響開,一臉冰清的少年向維定給他暗淡世界裡帶來一抹光,然後張建安給他打開了一扇溫暖的門。
在張家住的那近一年時間,是姜維濤生命里,有記憶以來最幸福的生活吧!
兩個小小的少年,相伴上學,結伴下學,回家做作業,偶爾年輕的張叔叔做飯,偶爾兩少年一起做飯,當然。一開始姜維濤做什麼都生疏,只能在廚房打打下手。
每天三個人在那張小桌上吃飯,年輕的張叔叔會語氣溫柔地問兩少年的學習情況,偶爾會表示安慰或獎勵似的摸摸少年們的頭,拍拍少年們還不結實的肩。
直到現在,姜維濤依然覺得,在他跟向維定還年少時,張建安那些肢體動作里,仿佛給他們帶去了力量,是的,他現在依然這樣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