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像是牢不萌身邊的那兩個,名為姐妹實為姑嫂沒名沒分的女人,就是這麼陰差陽錯得來的;她們在一次偷吃騾子豆粕餅和豆腐渣的時候被抓個先行,而自願用另一種方式來代償,然後又以幫襯為名把另一個親人給拉下水的。

  而通過這些幾乎是一邊倒的爭鬥和衝突,他們這些外來的屯戶也徹底在地方上站穩了腳跟,而完成對於周邊地區殘餘圖戶及其聚落的壓制和威懾。進而以有限的物資為誘惑,將他們逐一的變成編外的勞役對象。

  等到來年的第一批農作物出產之後,吃飽肚子的糧食就再也不是他們所需要在意的問題了,開始轉而謀求當地可以用來增產置業的特產和土供所在。

  一旦確認能夠行成一個小有規模的產業之後,更多適用於編管地的勞役崗位也就由此誕生了。這也是一種長治久安下去的變相治理手段。

  而按照前朝茶聖陸羽的《茶經》,正所謂是「淮南茶,光州為上」,而仙居又當其中翹楚,一度在當地的綿連丘陵當中,儘是形形色色的茶山;只是因為戰火紛亂而荒廢日久,這種既不能果腹又不能當柴火燒的作物,在自生自滅的野放環境下;

  因此他這次巡邏就是為了保證,那些作為屯莊重要的副業——在各地開闢出來的新茶山,不至於受到流竄人口之類意外因素的損毀和破壞。

  雖然仙居縣內已經基本安定來下來,但是架不住那些從外地流竄的小股饑民,或是零星從西面攀山越嶺過來的逃荒者,飢不擇食之下的錯亂行為。

  尤其是在他們屯莊附近的白瑕丘上,那一小片從戰亂中苟存下來的一小片老茶樹,更是仙居縣下所屬用來創收的高端特產。

  但是在去年,他們有增加了新的巡邏區域和防範對象;就是冬天裡那些沿著饑民的逃荒路線,而穿過桐柏山區的野隙、小道流竄過來的西軍零散人馬;

  雖然他們數量極其有限也沒有什麼次序,但是這些上過戰陣而直到趨利避害的傢伙,由此造成的損害和破壞,卻是更甚於那些饑寒交迫的流民之屬。

  光是牢不萌就親自遇到過一次襲擊,當面擊殺過其中兩人,並且參加過至少三次各莊聯合動員起來漫山遍野的搜捕行動;

  然後到了最近,在需要關注和防備的黑名單上,又增加上了來自南方雲夢大澤附近的水賊、湖寇。因為當地持續的旱澇災荒和西軍南下後的肆虐異常,就連這些原本躲在水鄉大澤里長期既盜亦民的傢伙,都已經過活不下去而跑到陸上來避禍了。

  ……

  而在廣府,剛剛變得熱起來的天氣當中,卻是有一股低氣壓籠罩在朝堂之中。

  第1278章 卷盪(四)

  從首山宮的辰陽大殿散朝出來的人流當中,也已經到處是流傳擴散的各種消息。

  「襄陽失守了!!……」

  「襄陽怎麼會失守呢……」

  「那可是集兩大行司之力,所營造的荊北雄城,諸道樞紐啊……」

  「不是還有漢水為險峙……舟師為屏護和游翼……」

  「兩度北伐和番胡南下,都沒有出過問題的,怎麼會……」

  「卻是來自蜀中的敵寇,順水放舟而下。」

  「先是截斷了沿岸的諸多據要,進而從路上直驅襄陽後路……」

  「前方遂得軍心大亂,雖有端帥鎮壓當面,也是顧此失彼……」

  「雖在城中聚得軍民數萬,但是既缺糧餉,亦短器械……」

  「至於舟師,都已是過去的老黃曆了……」

  「自荊北行司撤廢和諸軍崩散之後,舟師大都被抽去下游護翼江寧……」

  「餘下的也都就近散為水寇之流了……」

  「當地的水軍統將孫翌晨,倒是重新籌得大小渡船二十餘,載兵往援北岸樊城……」

  「結果為上游放船火攻,大部焚毀、翻覆於江中……」

  「自此樊城內外無援而就此淪陷……」

  「然後襄城亦為賊勢所困,端帥也只能親率出城擊敵……」

  「連敗敵勢數陣而迫其遠退之後,這才開始率眾突圍……」

  「荊北徹底陷沒了……」

  「荊南糜爛也是指日可待了……」

  「也許不多久之後,西賊就能抵達大江之畔了……」

  「自此大江以北,不復為國朝所有了……」

  而對於另外一些人而言,則是他們所倡導的「收兵聚師,禍水東引」的方略徹底破產了。

  國朝主動收縮防線而退讓出來的北方地盤,並沒有能夠讓那些西賊並因此和淮逆,相互爭鬥和競逐於中原,反而是繼續朝著南方國朝的勢力殺將過來了,這怎麼不能夠讓他們無比的憂心竭慮呢。

  而在大江以南同樣是不得消停,江東、江西、兩浙為首東南財賦重點的精華,大都已經淪為大雲賊和形形色色亂民肆虐的樂土,除了江寧府為首的少數府城和望要大邑之外,放眼望去就再沒有一片稍加安寧的立足之所了。

  而光是為了維持嶺內的局面和基本的通路,國朝每月都要付出數以千萬計的軍淄糧餉所費,每日都有天文數目的財貨填入到這個無底洞當中。

  一旦失去了上游蜀中和荊湖的屏護之後,弄不好連繼續據有嶺內的傳統南朝格局,都要維持不住而重新回到開國時的險惡局面了。

  然而,對於朝堂上重新興起的另一股保守派勢力而言,這些看似不利的變化,則未嘗不是一個相對利好的消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