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以席捲之勢東進的西軍就不一樣了,那是個武夫當國唯兵強馬壯以論長短的別樣朝廷;他這種地方大族的出身和背景在對方眼裡根本不足一提,就算是隨現任的河東順義王張德坤一起投獻過去也未必能夠得到重用或者說,能夠保住原有潞州一地的職事和地位,就已經是很勉強的事情了,就不要指望再有其他了。

  所以,他格外渴望和珍惜這個能夠在那些西軍當中出位和露臉的機會,而廢了好一番功夫說動了已經對西寧朝廷稱臣的順義王,而將自己推薦到那位西軍的前敵總帥趙將率面前,最終獲得這個為大軍在河北打開另一路局面的秘密出使機會。

  為了便宜行事,他不但得到了一份印信齊全的手書,還有一個權禮部主客部郎中的頭銜;如果能夠成功說的張邦昌為首這一路河北實力派來投,他就有機會以次大功選入西寧朝廷,而獲得禮部侍郎之一或是鴻盧寺少卿的要職,就此位列省台之班;當然,他的家族自然也會因此水漲船高,而在地方重新崛起來而不在拘於區區上黨的潞澤遼沁四州之地……

  當然了,他能夠只身前來重做使者也是有所底氣和憑據的,雖然如今河北與河東當權者處於敵對狀態,但是作為地方大族為了自保和互通有無的私下往來,確實沒有那麼容易被斷絕的,因此,他在河北乃至鎮州地方當中甚至還有不少故舊世交、親緣和同年的關系所在。

  因此,在挾以西軍大舉入關之勢的背景下,他總是能夠從這些別有心思或是打算另謀出路的人群當中,直接或是間接的得到各種消息,也籍此私下認識和會見了不少流亡鎮州境內的豪強大戶代表人物,而得到某種行事便利上的保證和給出一些含糊其辭的許諾,來換取他們的協助和造勢。

  因為,他們很多都是忍受不了淮軍在占領區所行之政又無力抗拒而不得不奔逃出來的地方頭面人物,或又是被莫名其妙的流寇亂軍給攻破、搗毀了世代棲身的塢堡村寨,而田畝佃戶都被淮軍給接管了去的倒霉蛋;因此,他們對於淪為淮鎮的治下有著天然的抗拒和排斥,或者說是深惡痛絕的群體所在。

  自然了,同樣是地方大族出身的劉希亮,對於新興崛起的淮鎮這種不按理出牌也不願意因循守舊,多多藉助地方頭面人物來維持地方和鞏固統治,而是自己直接對那些斗升小民搞什麼編管清戶的做法,不免也有一些兔死狐悲式的同仇敵愾心情。所以從這一點說,於公於私他們都是天然的外盟和助力所在。

  然後他在原來的偏廳內,見到了看起來形容似乎有些枯槁,而精氣神更加憔悴的張邦昌。

  「使君這是已經想通了麼……」

  他按捺著心中的竊喜和雀躍,開始盤算著是否順帶為自己私下謀求一些什麼了。

  「已經想通了啊……」

  張邦昌重重的嘆了一口氣,就像是不勝唏噓的放下什麼重負一般的。

  「勢比人強,不得不有所抉擇了……」

  「使君真是深明大義……」

  劉希亮不由的大聲恭維道。

  「為這闔城軍民百姓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啊……」

  「是啊,只是接下來。」

  對方聲音嘶啞的道。

  「就須的借你樣東西一用……」

  「萬事好說……」

  劉希亮不由的滿口答應道,然後又微微覺得有些不對。

  「不知……」

  然後他的話語就被來自背後的劇痛所打斷了;他直愣愣看著兩隻透胸而出的帶血刀尖,本能憤怒想要指責的手臂卻軟軟垂落了下來,而只剩下口中吐出來的一股股血水。

  「當然是借你的人頭一用了……」

  站在對面的張邦昌也在嘆息著。

  「就算某家再怎麼眾所離心,難道你真以為在城中私下勾連的行舉,就能瞞天過海了……」

  「就這麼坐等你糾集他們來逼宮和發難麼……」

  「還不若是先下手為強的好……」

  第1260章 再決(六)

  隨著遠方隱隱響徹雲霄的《游擊軍之歌》,呼嘯的軍陣像是灰色的海潮一般涌過原野,就此緩緩出現在了真定城外,進而以重疊梯次望不到邊際之勢,包圍了四面八方的所在。

  而在真定城頭上昔日飄揚的河北行台大都督旗幟,也早已經聯通一些放手的器械一起被取放了下來,而只剩下一堆光禿禿的城恆。

  而在中道大開的城門外,以張邦昌為首的剩餘河北行台文武軍將、官屬,早已經徒手具列其前而組成一個個鬆散的大小陣群。

  為首穿了一身毫無標識素白布衣的張邦昌,其實是一個年過四旬的中年人,個子不高而皮膚細白卻充滿著某種養尊處優而久居人上的味道,下頜梳著一片漂亮整齊的鬍鬚而披頭散髮,看起來愁眉苦臉的面容上,難掩深凹進去的眼袋和松垮的皺紋,就像是在短時之內一下子老態了許多一般。

  「罪人張某,拜見北平大都督。使君貴上。」

  他的聲音聽起來很有些嘶啞和乾枯,而主動上前拜倒在我的馬蹄前,手裡還捧著帛布包裹的幾方印信,就此高舉過頭大聲道。

  「自此闔城上下,但憑處置發落……」

  然後,就見以他為開頭像是多米諾骨牌式的連說反應一般,齊刷刷跪下了無數的身影而像是各國的稻田一般的憑空矮了一大截,而就連站在城頭上的守軍也不例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