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後,居然還有一個匆匆趕來顯然是掉隊的傢伙,在不遠處山壁下一閃而過,然後臉色青白的扭頭就跑;又被負責警戒的陳寶善拼命發狠了追上去,眼疾手快的抵近一銃打在大腿上,而撲地做了唯一可以拷問的活口。

  隨即,在對方臨時搭蓋的哨位和宿營地附近,這隻先手散兵隊再次找到了一條奔流下的山泉水,頓時撲進去喝了個半飽,又把大水壺灌滿加上帶來的板糖和鹽搖勻,這才取出條狀的壓縮兵糧,就著這清水用力的嚼啃起來。

  又過了半個多時辰之後,滿臉風霜的帶路嚮導,卻是如釋重負的吐出一口氣,微微舉起手杖指向道。

  「地方到了……」

  只見遠處是一片山間低緩而下的台地,一處城邑或者說是大型的集鎮,就此坐落在其間了。各種不甚規整的建築和旗幟,幾乎是林立茨比的分布期間。

  所謂的城牆部分,只有靠著西北面帶著門樓的一一大段,正好截斷了通往山中谷道的所在;其他地方大都被陡峭如牆的山勢或是嶙峋而下斷崖所包夾起來。

  只有西南角一片低矮而下的坡地,可以看到遠方隱隱灰白斑駁的連片丘陵和隱藏在天際線中的平原大地。

  第1258章 再決(四)

  鎮州,真定城(今河北正定)。

  再次品味到坐困愁城滋味的張邦昌面前,來自河東遼州(今山西省陽泉市)境內的說客才剛剛離去。

  自從北面比鄰山後的雲、恆、應諸州相繼淪陷之後,他就已經徹底被斷了出奔塞外的可能性了。

  難道真的向新冒出來的西軍稱臣,就能保住他現有僅剩的一切了麼;要是在此之前依舊掌握大局的情況下,他一定會不惜代價抓住這根救命稻草的,但是現在這種困獸一隅局面下他卻飯更加猶豫和遲疑了。

  只可惜任憑對方說的天花亂墜如何,西軍尚在河東跋涉而毫無險阻的淮軍已經近在肘腋了;難不成就此屈尊而打出西軍的旗號,就能讓淮軍知難而退,或是稍緩下攻勢了麼,這顯然也是完全不現實的事情啊。

  難道要他卑躬屈膝的率部通過比鄰河東的天險——井陘,逃到那個死對頭張德坤的地盤上苟延殘喘麼;正所謂是異端和叛徒可要比敵人更加令人痛恨的結果,他和對方可是打的死去活來而手中血債纍纍了;

  說實話,他也實在沒有把握在退到對方地盤上之後,還有足夠的敵騎和信心維持自己的權勢和獨立性,而不至於變成夙有積怨的對方,軟刀子割肉式的魚肉對象。

  而鎮州境內這些對方駐軍,原本也是為了防備來自河東方面攻擊而長期聚集和駐留的,兩邊持續不斷的交手也不算少了,一旦到了對方的地頭上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了。

  如果是這樣結果的話,他當初又何苦要在具有優勢的時候對淮軍抗拒到底,而不是帶著更多籌碼投過去求一個容身的位置呢。至少在對方手裡可沒有血仇和舊怨,而只是純粹的勢力消長之爭,多數會不吝給識時務的主動退出者,一個體面的下台和退場機會。

  然而思前想後,他又不免有些僥倖心思起來;眼看西軍大舉東進在即,只要在這裡繼續堅持那麼一下下,也許很快淮軍就無暇顧及自己這邊了。也許,自己還可以憑藉這個境況,從對方那裡給交涉到更好的條件。

  不然就算是自己危在旦夕的關鍵時刻,也萬全可以開放井陘天險而主動引河東郡和西軍,借到此關入寇河北而作那玉石俱焚之事。

  但這一切的前提,就是他依舊能夠憑藉過往的恩遇和威望,繼續抓住麾下的幾隻關鍵人馬,而令他們憑依城防再繼續為自己爭取一段時間,以迎來更多轉機和變化。

  至於其他人的動搖和心思泛濫,他已經暫且顧不上了;

  比如那些在輾轉退往鎮州途中,相繼「走散」和失蹤的行台支使、判官、司馬、參軍事和掌書記,還有形形色色直官、親事、要籍們,也是在半道就只剩下小半人了。

  又比如說,那些由他所任命卻在半路上紛紛離去,的經略、觀察、防禦、守捉和團練使們;其中比較客氣的一些是派人過來告知一聲,說是帶著親族子弟回家鄉起兵抗賊,為行台轉移爭取時間和拖阻敵勢;

  但是實際上他們的去意和態度已經昭然可見了。或者說,就算讓他們成功回到家鄉去並拉起一支人馬來,也不過是更多一些對大兵壓境的淮軍,討價還價索要條件和待遇的底籌而已。

  但不管怎麼說,他們這麼做的結果在事實上,也多少起到了為他這個行台整頓備戰而堅拒下去,變相的爭取時間和起到遲阻的實際效果,哪怕在為今之勢下,很有些飲鴆止渴的性質和意味。

  在這個最後的危亡時刻,他一度被各種阿諛奉承和賣力吹捧,所蠱惑和迷失自我的頭腦,也再度變得清明和自省起來;至少讓他看清楚了部下當中的忠奸自現,也明白了身邊誰人才是可以依仗和重用的中流砥柱。

  只是這個代價實在有些太過慘重了,慘痛的讓他幾乎有些不願意去面對起來。

  因此,他已經大發府庫個中物資用來犒賞左近諸軍,慷慨的許以良田美宅而人人有份;又以優先保護為名將眾多軍隊眷屬,給集中到自己眼皮下來,就近監視和引以為質;

  又派人四下散發兵甲,乃至到處現身說法大肆鼓吹淮鎮所過之處,無論是大戶士紳還是殷實人家,都不免競相破家而妻離子散、驅為奴役的種種慘景;這才初初穩下了治下人心,而製造出某種浮於表面的同仇敵愾氛圍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