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對於滄州本地歸附和外來轉化的民戶而言,這也是一個獲得提高戶口等次和社會地位、基本待遇與福利的重要契機;

  相比辛苦的耕作與勞役在各處工地里,一滴汗水跌八瓣得漫長積攢年資的歸化過程;這些延邊安置的歸化口民,如果能夠主動參與輸軍、助前並且取得相應資歷、貢獻證明的話,無疑就可以減少甚至是免除掉相應編管地的勞役周期,就此免除掉人身上的區域限制;或是破格提升自己最初的戶口等級和日常權益;進而獲得在淮鎮治下做工、入學、經商,申請口分田和贖買安身之產,乃至直接從軍和仕事的起步資格。

  而一旦所追隨的部伍得以占領了穩定的地盤,參與從軍助役的他們就可以申請在新開拓的土地上,以老移民的身份享受種種安置和開發上的優先權和便利,而帶著某種對照出來的優越感和心態,參與到對那些新入治下之民的管理和驅使當中去。

  ……

  河北博州,巢陵縣境內的孝武渡。

  作為河北行台名下碩果僅存的黃河水師最後的駐泊地,連在一起的水寨和陸寨已經陷入了大片的濃煙烈火,以及撕心裂肺的叫喊之中。

  而在港渡之外,一支漂泊在水面上的船隊,也正在上下忙碌著清理和檢查甲板上,固定好的許多發射架和投射軌道,將一枚枚封裝好的飛火雷重新裝填上去。

  「水擊隊再次發出了信號……」

  「剩餘的人手已經開始陸續回歸了……」

  「已經初步確認完畢……三重樓船四隻,千料艨艟十一隻,六百料的鬥艦……」

  「……」

  「共計三十一條戰船,二十六條大小軍船……」

  「大都已經點著燒沉在港中了……」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還是再來一波的好……」

  「這一次重點對著岸上的船台和物料庫,勿使有漏網之魚……」

  「下一步,就是經浦口和安陵鎮的船場了……」

  「要確保這數年之內,河北之賊再無片般可以下水……」

  「自此一役之後,這大河上下,我軍盡可往,而敵不可往來了……」

  第1241章 底定(七)

  一處名為「岳連樓」的小酒肆之上,一群喝的有幾分微醺的士人和學子,也在那杯盤狼藉之間七嘴八舌的做那指點江山之舉,雖然面紅耳赤而粗聲鈍舌卻渾然未覺。

  「這平盧道十六州,外加河北十九州,最少也得有三四十個新設的捕盜大使罷。」

  「再加上數以百計的備寇都尉和營屯官、墾長、主計,那也是幾近上千人的缺了。」

  「這捕盜官雖然只是名不正言不順的權遣設,但卻坐擁的是真正軍州正任的太守、刺史權柄啊。」

  「就算是這地方上的備寇都尉和營屯官、墾長、主計諸職,也是日後的州下司馬、縣令、縣丞、縣尉的基本出身啊……」

  「這就是我輩的大好前程和機緣的所在啊。」

  「雖說最早潛邸成事的從龍資歷,與我輩無緣了……」

  「而當初追隨左右的附義之功,固然也是混不上資序了。」

  「但是這大事將成之前的投奔與聚附的機緣,卻是再也不能錯過了。」

  「只是那位主上如今不是一般的位高權重。」

  「正所謂是高門森嚴而內外有別,尋常人士和身份,也不是那麼好投獻和覲見的。」

  「最少得有個得力的作保和舉主才是……」

  說到這裡,那人不禁嘆息起來。

  「不然,就得去想法子入學和逐級考舉。」

  「好好苦心鑽研一番,那官中指定《實務萃編》和《諸學綜述》叢書了……」

  「真是豈有此理。」

  說到這裡,不由有人憤憤不平的抱怨起來。

  「淮鎮所倡的為官清要和治政之學。」

  「居然不考經義典故,也不論詩詞歌賦之美,更不講禮義倫常……」

  「而之專注術算、判律、工巧、辭書這些旁枝末節之學……真是荒之大謬……」

  「這不是將我輩士人的治學體面,與那些蠅營狗苟的吏員之屬,混同做一氣麼?」

  但是抱怨歸抱怨,憤慨歸憤慨,宴席散去各奔前程之後;還是有不少人偷偷來到地方派駐的學政事務衙門處,通過了最基本的文理考校和應答面試,而獲得一張前往徐州參加會試初選和入學考核的身憑。

  憑藉這張東西,他們可以在地方學校的公用堂舍免費用餐,然後無償的乘坐前往徐州彭城的公用車船等交通工具。

  只是其中某些不乏豪言壯語而相約各自有所作為的人等,在人頭潺動的考場上偶然重新相見之時,卻又不免有些相對無語而尷尬陳雜了。

  而這一次的大規模地方考舉,因為宣傳時間和範圍都相對有限的緣故,其實並不算是如何的理想,但是最後出人意料的是。

  除了淮北本道十九州之外,從安東、平盧、河北、河南、淮南、海東(新羅)等地,各種相繼冒出來主動接受登記,又通過初級測試的士人數量,居然也能達到三千多人的規模。幾乎趕得上聯校所有在校生加在一起的大半數了,由此也可見人們對於功名利祿的嚮往之心;

  這也讓負責出面組織和主持相應會試事宜的,行北平八路觀察處置使、勸學訓導使陸務觀,覺得責任格外重大之下很有些既喜且憂的情緒來。




章節目錄